如何看待民辦高校發展困局?

說啥都不會去做


民辦高校相對於公立高校有一些短板:

1、民辦高校性質和民營企業一樣,是要贏利的,沒有利潤就很難維持。這和公立學校的國家財政投入就是兩個性質了。那利潤從哪裡來?肯定是從學生的學費中間出,學生招的越多,利潤越高,另外一塊就是國家的政策補貼。

2、民辦高校的師資缺乏,因為是和利潤掛鉤,老師的薪資待遇會比較低,這就沒了有競爭力,好的師資招不進來,那麼教學質量可想而知。教學質量不好就影響了招生和就業,開成了惡性循環。

3、民辦高校學生的就業前景會差一些,一些企業特別是大一點的企業對民辦學校學生的學歷都比較排斥不看好,導致了就業市場慘淡。

4、民辦高校在教學設備投入上比較差,因為要贏利,所以儘量去少投入,這就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的機會大大減少,學生只能學理論上的東西,與真實的社會應用人才脫節,導致生源質量不高。


具體如何去看待民辦高校目前的發展困局,有幾個想法和建議:

1、民辦高校要捨得去投入,去把基礎建設做好,比如師資、環境、設備、實習實訓環境等。

2、要在師資上投入,高薪招一些有能力的老師進來,原有的老師可以多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進行提升。

3、可以像企業一樣騁請一位優秀的管理者來進行管理,也就是騁請職業經理人進行規劃、包裝、定位等,全面企業化管理與運作。

4、可以和一些知名的企業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開一些針對性的訂單班,先把出口解決,培養一些高質量的人才,打出品牌。有了品牌入口才能豐富。


這些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學校運營和企業是一樣的,必須站在企業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笨龍哥的小酌



下面,我將從民辦高校的內涵外延、現狀困局以及原因措施等方面來具體詳細地闡述:

一、民辦高校的內涵外延:民辦是核心、盈利是目的。

民辦高校的核心是民辦。無論從學校的資金籌集,學校的基礎設施,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的教學管理,學校師資力量等等,都是由民辦力量自行解決,因為民辦力量總是有限,又無法跟公辦高校的運行機制相比擬,所以使得民辦高校具有天然的弱勢。

民辦高校的目的絕大多數是盈利性。現今,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目的主要有盈利性和公益性兩種,但大部分民辦高校都是以盈利性為目的,打著學校的名義,但實質卻是公司和企業,其最終目的就是賺錢,辦學運行只是其手段而已。

民辦高校最常見的表現形式是獨立院校。現在,我國的民辦高校的主要表現形式為三本獨立院校,當然也有的做的比較大的本科民辦大學,民辦專科的主要是一些技術學院,無論是哪種表現形式的民辦高校,其目的都是不變的,甚至有許多民辦高校打著校企合作、和外國合作的名義大肆吸血。


二、民辦高校的最大的困局:生源少,師資弱,資金難。

生源少。我們知道,生源是學校的生命線,沒有生源,學校就陷入到最大的困境,甚至面臨死亡和倒閉的風險。現在許多家長和學生無論從思想觀念還是實際行動都在排斥、拒絕進入民辦高校,除非迫不得已,分數不夠,又不想再復讀,所以勉為其難,無奈讀個民辦高校,這就使得民辦高校的生源少,生源質量低。

費用高。家長和畢業生會有拒絕進入民辦高校這種思想,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民辦高校的費用太高,當然,還有民辦高校運行質量堪憂的原因。民辦高校首先需要自身獨立運行,費用都是來自民辦力量自行籌集解決,在這個運行發展的基礎上還需要實現盈利,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費用最後肯定都落在了學生和家長頭上,民辦高校費用奇高,這就再自然不過了,最關鍵的是,在上學的過程中,有的民辦院校還會進行中途亂收費,這是家長們最為擔憂和害怕的。

師資弱。家長和學生都不願意進入民辦高校就讀,許多教師自然也不願意進入民辦高校從教,雖然民辦高校會開出高額的工資待遇,但依然沒有什麼很大誘惑力。這和進入公辦院校從教拿上鐵飯碗的思想觀念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就是民辦高校的自身的福利保障和培訓機制等確實有諸多不規範的地方。


三、造成民辦高校困局的原因。

財政。我們知道,民辦高校的資金運轉都是需要民辦力量自己解決,政府財政投入非常少,甚至沒有,那麼當生源遭遇困難時,這就直接關係到民辦高校的正常運轉,如果還籌集不到資金,直接就會讓民辦高校陷入到困境之局。

政策。不可否認的是,國家對民辦高校確有政策,但更肯定的事實是,公辦高校以絕對的優勢碾壓民辦高校,最大的體現就是政策的傾斜,無論是財政支出、學術支持、基礎設施、校園環境、師資力量等等,都很大程度強過民辦高校。

自身。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師資力量、基礎設施、校園文化等不夠規範,終極原因,在於自身的不足,令學生和家長心生擔憂和不相信的終極原因也是由於自身盈利性太過強烈的同時卻沒有做好應當本分教學管理的工作,這些,使得民辦院校的運行難,陷入困局。

四、民辦高校的困局:既是風險又是契機。

民辦高校的這些困局,必然會帶來所有民辦高校的重新洗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對於質量較低的民辦高校而言,存在著被淘汰和死亡的風險,然而對於那些一心一意做好辦學的民辦高校,卻是做大做強的絕佳契機。

同時,我們還需要認清一點的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特別是在這種激烈競爭的困局之中,如果以困局當做民辦高校的原動力,倒逼自身不斷完善創新,不斷走出一條適合社會、有利家長和學生、又實現自身盈利的全新辦學路子,那就是最大的契機,以此,不僅會使自身走出困境,而且還能不斷髮展壯大,成為標杆。

五、民辦高校應主動提升內涵,走出困局。

那麼,在這樣一種困局之中,民辦高校的出路在何方,又該如何走出困局呢。

我認為:致力於學校內涵建設是走出困局的根本舉措和唯一出路。

民辦高校的目的。是盈利性為主,這個沒錯,但我們知道,哪怕一個公司,一個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盈利,他們會把對客戶的服務和質量做到極致,這樣才是生存發展的根本舉措。

民辦高校亦然如此。只有把自身的內涵建設做得極致,才能更好的發展,應該致力於學校的教學管理、師資引進和培訓、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上,只有自身的質量不斷提升了,才能引來鳳凰棲息,也才能讓學生和家長滿意及肯定,如此,生源就不請自來了,有了生源,又有了內涵質量,何愁學校不興呢!



總結:民辦高校經歷了幾輪衝擊,確實淘汰死亡了許多,但生存下來的,都是師資力量、校園文化、教學管理等都很優質的民辦高校。

不過值得提出的是,許多民辦高校在做大做強之後,都會選擇把高校“變公”,就是把民辦高校貢獻給政府,由政府主管,變“民辦”為公辦,這既保護了學校,又有利於學校的長遠生存和發展,同時,對社會、對國家的貢獻也將持續加大。這也未嘗不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方法舉措。


姑蘇寒山


1.思維升級,在當前知識付費的大環境裡,如果用好互聯網工具,很重要;

2.優質課程打造,在互聯網大環境下,線上師資帶動線下招生可以探討;

3.初心端正,網絡宣傳快,正面負面影響傳播都是飛速的,讓端正的服務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僅供參考,其實,還有系統的體系。我們做商業模式研究策劃,可 隨時探討!

服務號:中科濟

有很多案例,您可以看看能否借鑑。


洪一二


當下,國家高校佈局日趨平衡條件下,公辦高校不能成為永遠長不大的巨嬰,政府應該斷奶,讓他跟民辦高校公平競爭。國家的教育經費應該覆蓋到每一箇中國高校學生。培養國家有用人才,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的目的是一樣的,不能永遠厚此薄彼,這樣不好,特別是民辦高校的學生,真的很無奈。


老斌372


改了,退一步天高地闊,辦高中。


月光琴藝


限制民辦學校,沒有競爭,就沒有科技發展,


用戶5618116311638


觀念和公平是根本原因。


向之初


民辦高校總體發展良好,優勝劣汰屬自然規律不必太糾結。


江南6565


你讓高分學生讓民辦高校優先錄取試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