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痛失3位抗疫院士,英雄侧面知多少?《诀别书》感人肺腑

学有方法,考有技巧,优学优考策略致力于学与考的最优结合,助力学子考入理想大学!


截止2020年2月16日,新冠病毒已经大面积爆发一月有余,这一个月对全国人来说,都是非常难熬的,普通民众“被禁足”,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还有在寒风中“镇守”交通枢纽的人员,以及默默付出的的普通人。

都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正是怀揣着这样的决心,我们也始终相信,只要有付出,就能找到治疗特效药,因此科研人员在我们背后不知流了多少汗水。

但是,天公不作美,又有院士因疫情去世,华中科大第3人,竟不知他们还有这样一面。此前,还有红凌教授、林正斌大夫也因感染病毒逝世,三人都曾任教华中科技大学。

1、依依惜别红凌妻

“红小胖,2020春节,我们不幸都感染了武汉肺炎。”一句话竟戳中多少读者的泪点,54岁的红凌教授患有糖尿病,而红教授的妻子也同样患有糖尿病。

“2月5日终于你在等了几天的核酸确诊后可以住院了。 当天一早6点多,我就帮你刮了胡子,因为要上呼吸机,给你换了衣服,因为要住院隔离治疗很多天。”

住进协和医院,不仅仅是因为肺炎疫情,还有自己的糖尿病,从来都懂得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培养杰出人才,而妻子这一声叮咛,你是否会感觉病魔的折磨会减轻几分?

华中科大痛失3位抗疫院士,英雄侧面知多少?《诀别书》感人肺腑

红教授的妻子还说,从二月五日住院,到下午,红教授已经通过吸氧,感觉好了不少,于是给家里的妻子通电话……“2月6日,我又不放心,打电话问你情况,你说有点反复,正在吸氧,3个小时后你告诉我,感觉好些啦。”“2月7日上午,还不到8点你就发微信问我早上好,告诉我好多了,不发烧,血氧97,我特别特别高兴,你终于缓过来啦。”

这封《诀别书》是红教授妻子所写,期间点点滴滴都是与红教授在病房里通信谈话,直到“他们通知殡仪馆”,直到等候的人“世界轰然倒塌”。红凌教授永远离开……

2、用心呵护林正斌

作为一名医生,他有着高尚的医德,曾在一篇关于他的报道中这样写道《20年一路相伴,20年用心呵护》,一位76岁的老人,20多年前由于肾衰竭,在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接受移植手术。

此次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但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术后却发生了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在漫长的维持透析和等待肾脏恢复过程中,老人情绪不稳,甚至提出了切肾的要求。

华中科大痛失3位抗疫院士,英雄侧面知多少?《诀别书》感人肺腑

尊重病人,但也不放弃任何一次希望,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林教授耐心劝导,不断鼓励这位老人,在手术进行前的一个晚上。

患者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手术成功,梦见自己肾脏功能顺利恢复,他把自己的梦告诉林教授,借此林教授也对他进一步鼓励劝说,于是老人放弃了切除手术。

继续等待,终于在移植手术后一个月,病人的肾脏功能顺利恢复,正是这样一位用心呵护的林正斌医生,却在2020年2月10日,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逝世。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就在2018年,那位手术移植成功的老人重返医院,正是因为林教授不断的鼓励,才能使他不放弃,致使20年后的他依旧拥有一颗健康的肾脏。

3、治学严谨段正澄

段正澄教授有着我们一般理解层面,老教授的威严,也有端正的治学态度,面对知识与学问一丝不苟,是一位非常能沉下心做研究的教授。

段正澄的口头禅是,“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来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几十年坐稳学术“冷板凳”,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多次也为此付出几十年研究。

华中科大痛失3位抗疫院士,英雄侧面知多少?《诀别书》感人肺腑

就从其最有名的全身伽玛刀研究来说,全心投入10年,方成今日之事,以及研究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20年、完善汽车发动机曲轴磨床30年。从来都是如此,他曾对人说“有些项目有些技术需要经过历史的考验,二三十年不算久。”

在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一直都有这样一个说法:“没熬个四五年,很难博士毕业。”段正澄教授更是指出自己对于学问的态度:“我比较挑剔,每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至少要看3遍。不过关就重来!”

又有一位院士离我们而去,纵有再多缅怀,也是故人难见,华中科大痛失3位抗疫英雄,英雄的侧面你还知多少?第二位可能与你想象的有些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