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進入武廟十哲是否合理?

張芳永


合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他一生的寫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的承諾,“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是他對北伐的批評。即使這樣,諸葛亮為什麼不能進武廟呢?

對諸葛的批評估計就是因為北伐。可諸葛亮為什麼北伐呢?

士為知己者死。“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知遇之恩,豈能不報?是劉備讓自己免於“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與諸侯”,是劉備讓自己有一方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是劉備讓自己站在權利的頂峰挑戰時代的命運,這就是中國的士。北伐,是對劉備知遇之恩的報答,是為了興復漢室,恢復中原。

理想必須實現。亮躬耕隆畝,自比管仲樂毅,管仲幫助齊桓公實現春秋霸業,樂毅連下齊城七十座,那諸葛亮呢?流芳千古不是那麼簡單的。滅曹魏,驅東吳,匡扶天下,興復漢室。這就是他的理想。曹操司馬懿不是吃素的,曹魏的人才又是多如牛毛,而蜀漢呢?諸葛亮要是不北伐,也許以後也就沒人能北伐了。為理想哪怕肝腦塗地,為理想哪怕死而後已,為理想哪怕逆天而為。嘗試嘗試再嘗試,努力努力再努力。

小國更要圖強。蜀漢偏安一隅,雖是天府之國,可國土面積實在狹小,蜀漢巔峰時期最多有15萬大軍,而夷陵之戰蜀國軍隊遭到重創,常備軍隊十一二萬。而吳國有52.3萬戶,230萬人口,兵力23萬;魏國呢?有103萬戶,443.28萬人,總兵力約50萬。不圖強,只能滅亡;不圖強有何面目再見先帝。如若安於現狀,曹魏繼續修養生息,恢復實力;那時候可真就要大局已定了。劉禪又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他還真叫阿斗。諸葛亮一去,先前所做的一切可就要付諸東流了。

安內必先攘外。戰爭雖然慘劇,但是它還是有一定意義上的好處。在轉移民眾注意力,加強回家凝聚力,戰爭都是最好的手段。一個國家,如果處於戰爭狀態,管理和治理起來就會順手的多。要整治鎮壓反動派,也方便的多。蜀國派系交雜,三股政治勢力共同組成。外來的劉璋、劉備集團,以及本地的土著集團,新的欺負老的,勢力底層矛盾積聚。國內的矛盾怎麼解決?戰爭。戰爭在這裡有一箭雙鵰的作用,成功了,恢復中原;失敗了,又一次轉移了國內矛盾,暫時緩解了三股勢力的相互鬥爭。以諸葛的智慧合理的利用這一點,也是情理之中。無論北伐是成是敗,都是讓蜀漢穩定下去的有利途徑。

此等忠義之人不配進,誰陪呢?






文史之路ing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首先我們來看武廟十哲的評選是否存在標準。

武廟十哲,是指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這十人分別為:

  •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戰國)、漢淮陰侯韓信(西漢)、蜀漢丞相諸葛亮(三國)、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
  • 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西漢)、齊大司馬田穰苴(春秋)、吳將軍孫武(春秋)、魏西河郡守吳起(戰國)、燕昌國君樂毅(戰國)。
  • 其中春秋2人、戰國3人、西漢2人、三國1人、唐2人。

有文有武,雖也都是一些名將,但仔細去研究會越來越頭疼,可以說並沒有固定的評選標準,就是唐玄宗為了表彰歷代先賢而設的廟宇。就好像現在人各種評十大軍師啊,十大武將等等,每個人的標準都不一樣。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而諸葛亮靠什麼入選呢?

第一、靠實力入選。

  • 他的能力和才華是毋庸置疑的,幫劉備三分天下,雖未能完成一統,但他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是值得後世的臣子所學習的。哪個帝王不希望遇到像諸葛亮這樣的臣子?唐玄宗也不例外。

第二、靠人氣入選。

  • 諸葛亮在民眾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都要比其他幾個人要大的多。唐玄宗這樣做,也是給民眾看的。

所以,唐玄宗選諸葛亮了,諸葛亮就合理,這是已經存在的事實。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

如果非要給個理由的話,長得帥,服不服?

<strong><strong><strong>


豫薦你


近年來在不少人搞翻案風,為曹操翻案,為劉阿斗翻案,甚至為秦檜,汪精衛翻案。相對的,他們也貶損那些在歷史上一直擁有美名的人:諸葛亮就是其中只一,那我們看看諸葛亮入十哲是否實至名歸?

劉備夷陵戰敗後,留下給諸葛亮的是內憂外患,千瘡百孔的一州之地。內有南中孟獲等人的叛亂,北有曹魏虎視眈眈,還有東吳的 居心叵測。就是這樣一副破敗的政權在諸葛亮精心的輔佐下,不僅迅速的平定南中之亂,又很快的和東吳結成了同盟。從而穩定了蜀漢的局面,由此可見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華。

那麼我們看看諸葛亮的軍事才華:那些認為諸葛亮軍事才華不行的,是因為,六出祁山沒有取得北定中原、恢復漢室的目標。我們仔細想一想,當時蜀漢在三足鼎立之中,實力是最弱的,而且當時蜀漢所在的益州是多山地運糧不便。古代打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且當時荊州已丟,蜀漢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就是在這樣內外條件都不佔優的情況下,六出祁山仍然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由此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千百年來諸葛亮在人們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

而且諸葛亮身居高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死後他的後人也沒有像曹丕那樣。所以他也被後世稱為忠誠的典範。

由此可見諸葛亮入選武廟十哲是實至名歸的。我們其實也應該肯定諸葛亮的品質,因為它符合了中華古人所堅持的道德標準。


難忘285839071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政治家,這不用多說,輔佐劉備和劉禪父子兩人,幫助白手起家的劉備建立蜀漢政權,治理蜀漢,發展生產,獎勵耕織,足兵足食。

軍事家,這也不用多說,幫助劉備從無立足之地,到坐擁荊、益二州,平定南方蠻夷叛亂,五次北伐曹魏。

外交家,諸葛亮說服孫權,分析天下大勢,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操。

文學家,《出師表》和《誡子書》,足以代表了諸葛亮的文學水平。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書法家,諸葛亮在青少年時代就刻苦的訓練,能寫多種字體,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非常出色。

發明家,諸葛亮發明連弩和木牛流馬,足以證明。

諸葛亮能進入武廟十哲,和其他九人相比,一點也不差,甚至超出他們當中的很多人。

理由是,諸葛亮二十六七歲,一出山,就提出了“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幫助劉備從一無所有,到建立蜀漢政權,三分天下有其一,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要知道,劉備當時什麼都沒有,被曹操打的到處跑,要兵沒兵,要地盤沒地盤,將不過關羽、張飛、趙雲,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硬是在這種情況下,讓劉備打出了一片天地,換成張良,未必能做到。

這是其一,其二,諸葛亮軍事上,並不是無可取之處,有人說,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沒成功,這不是說明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不會打仗嗎?

諸葛亮五次北伐,是沒有成功,但是,諸葛亮的對手,是強大的魏國,魏國的實力比吳國和蜀漢加起來還強,當時,魏國總人口四百多萬,兵力四十多萬,蜀漢總人口才九十四萬,兵力才十萬,魏國比蜀漢多了四倍。

諸葛亮以微弱的兵力,多次主動挑戰魏國,打的魏國司馬懿不敢出戰,閉門當了縮頭烏龜,這難道還不能證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嗎?

《三國志》注引《漢晉春秋》記載: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除此之外,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退軍時,斬殺魏國大將王雙,在第四次北伐時,射殺魏國大將張郃,如此戰績,一點也不差。

其三,諸葛亮忠心耿耿,是千古忠臣的楷模。諸葛亮受劉備託孤,雖然手握大權,但始終忠心不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要換別人,早就篡權了,司馬懿就是例子。

諸葛亮文能治國,武能征戰,是真正的出將入相,十哲,諸葛亮不但有資格能進入,甚至能名列前茅。以諸葛亮的當時的處境,讓張良和韓信來,也未必有他做得好。

所以諸葛亮進入武廟十哲十分合理


小白龍敖丙


自古以來,靠一人而成大業的,也只有王猛和諸葛亮了。

諸葛亮是個全才,顯得軍事才能沒那麼突出,再加上陳壽《三國志》對諸葛亮軍事才能的詆譭,使很多人低估了諸葛亮的軍事才華。

猇亭之敗後,蜀國是最弱的,魏國是最強的,但諸葛亮以弱國挑戰強國,而且不落下風,這又有誰能做到。諸葛亮奈何不了司馬懿,但司馬懿身後有支持他的曹睿,有魏國雄厚的國力,他司馬懿也奈何不了諸葛亮。

另一方面,他選中的軍事繼承人姜維,對鍾會、和鄧艾時,也難分伯仲。

另外,進武廟十哲的人,不僅有軍功,還得有著作,諸葛亮的《將苑》也是一流兵書


風再起時150527270


諸葛亮是武廟十哲中最被質疑的存在,如果單拿軍事成就來看,諸葛亮確實比其他幾位差了些。但說諸葛亮不配進入武廟的人,你們真的理解武廟的“武”字麼?

武這個字,拆開看是一個“止”字,和一個“戈”字。意思很明顯,武的最終目的是休止兵戈。為了和平而征戰的人,都配得上這個武字。但如果為了個人權利,慾望,窮兵黷武的人,就稱不上武這個字。

而諸葛亮忠君愛國,為了復興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等行為正是後世楷模,這樣的人不配進入武廟,難道讓篡位奪權的司馬懿進武廟麼?


胖哥侃歷史


如果單從一個武字是不夠的,但是中國曆來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儒家思想裡的忠孝歷來受統治階級推崇!諸葛亮的忠放眼整個歷史長河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統治階層為了更好的統治樹立這樣的典型有利於更好的管理,宣揚忠君愛國的思想進入武廟那就是合理的


獨木不成林167146674


自古文人領兵有成者,無外乎三個半人: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明朝的王陽明、清朝的曾國藩(半個)以及我們偉大的毛澤東毛主席。曾國藩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大儒,但是在鎮壓太平天國時以手段兇狠被稱之為“曾剃頭”,晚年期間受命處理“天津教案”致使晚節不保,在民間是譭譽參半的。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進入武廟十哲,合情合理!


徐成才


不應該懷疑諸葛亮的

但從文來說就無可置疑


晨色水滴


武廟是官廟,是官方的一種政治宣傳手段,其實沒必要把這個東西看得太重。但我個人認為諸葛武侯最大的亮點不是軍事武功,而是鞠躬精粹的精神,這樣的臣子是歷代統治者急需的。

既然是座廟,那麼裡面供奉的都是信仰,用邏輯去分析信仰這樣非邏輯的現象是很不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