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做人要向大海一樣,既能風平浪靜,也能澎湃人生。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沒有一定會實現的事情。普通人面對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或許會抱怨一下,然後繼續接受平淡的生活。可原本就高高在上的富貴人士,或許就難以接受。為了得到他們認為理應屬於自己的東西,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從而失去得更多,甚至會危及自身的性命。關於這一點,在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成功登基的繼承人身上,有充分的體現。

自西晉末年爆發八王之亂以來,天下紛爭久久不能平息。隨著周邊的胡人部落陸續進入西晉國土,中原地區更加混亂了。在這個武力至上的時代,誰有強大的軍隊,誰有足夠的力量,就可以雄據一方,建立起國家。於是出現了大大小小的許多國家,然後互相攻伐,導致這些國家的政權極不穩定。只要這些國家出現了不合格的統治者,就很有可能被旁邊的國家所滅,因此深深的危機感籠罩在這些統治者身上。隨著一些國家陸續被消滅,更加重了危機感,這就要求掌管國家的君王必須具備統治國家的能力,否則就等著悲慘的結局。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在大爭之世,一個國家的君王必須有足夠的能力,才會讓這個國家走向興盛。顯然,年幼的孩子不是君王的合格人選,不是每個少年都具備甘羅這樣的才華。可局勢的發展往往不遂人願,在君王去世以後,此時的繼承人卻很年幼。這時就必須做出一個決斷,是把國家交給年幼的孩子,還有另選年長的親屬,來治理這個國家。答案是明確的,為了這個國家的未來前途,必須讓年長的親屬來當君王,如此才能保證局勢的穩定。相應地出現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當這個國家本來的繼承人長大以後,會不會索要曾經屬於自己的皇位。

由於魏晉南北朝以來的混亂局勢,出現了多個皇位繼承人,因為年幼而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當然這些繼承人裡面,有的人能夠坦然面對,然後等待機會,而不會去刻意強求。可有的繼承人就沒有辦法保持淡定,面對曾經屬於自己的皇位,必須想盡辦法奪回來。不過想奪回皇位,可沒有這麼容易,基本上以失敗而告終。在這些失敗的繼承人裡面,西秦的乞伏公府和陳朝的陳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陳昌失去皇位並不是因為年幼,而是不在國內,難以繼承。不過東晉的司馬嶽,因為耐心等待,最後竟然等到了屬於自己的皇位。話說回來,即使司馬丕沒有等到皇位,也可以保證自己富貴一生,從而得到善終。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古代的皇位具有很大的誘惑力,讓任何人都難以拒絕。魏晉南北朝出現了那麼多權臣,他們為了掌握權勢費盡了心機,目的就是為了篡奪皇位,讓自己取而代之。因此那些沒有登上皇位的繼承人,想奪回皇位的心理完全可以理解。可惜不是任何事情都會如願,保持平和的心態,坦然去面對,最後即使沒有找回皇位,也能保全自己的富貴

一:西秦的乞伏公府和陳朝的陳昌執意奪回皇位,結果事與願違,落得悲慘結局。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面對曾經屬於自己的皇位,大多數繼承人很難保持冷靜,往往會耿耿於懷。在他們年幼的時候,所發生的這些事情,並沒有經過自己的同意,因此有趁人之危的嫌疑。況且皇位原本就屬於自己,現在已經成年了,按道理說自己有權取回。可一國之君的位置,非常特殊而關鍵,不像一般的官吏,這可關係到國家的興衰,還有黎民百姓的禍福。因此不可能像小孩子過家家那樣,隨便給予別人。還有一國之君若要把皇位讓給別人,除了自己願意以外,手下的大臣們也得同意,因此非常複雜而危險。

由於皇位的特殊性,長大以後的繼承人要想奪回皇位,註定不是一條容易之路,而且還充滿了諸多兇險。皇位的誘惑力很大,許多英雄豪傑為了得到它,經過了多少血雨腥風,甚至上演了種種爾虞我詐,最終登上皇位時已經滿面滄桑。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不拼盡全力試一下,怎麼知道不能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還有皇位這麼重要的東西,如果不去拿回,怎麼對得起父輩的艱苦創業,說得嚴重一點,簡直愧對列祖列宗。因此在大多數曾經的皇位繼承人看來,奪回皇位是必須的,這彷彿是一種使命。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說起乞伏公府,就不得不提到西秦艱難的創立過程。當年乞伏國仁趁著符堅在淝水之戰中慘敗,前秦處於土崩瓦解之機,率部脫離前秦的控制,建立起西秦。可剛建立的西秦不僅地盤小,國力也不強,與幾乎同時期建立的後秦和後涼相比,差得太遠。因此西秦必須在後秦以及後涼這些強國的夾縫中謀求生存 ,稍有不慎就會遭到吞併。就連西秦旁邊的一些部落,也對西秦虎視眈眈,時刻準備入侵,幸得乞伏國仁才幹不錯,降服了這些部落,穩住了局面。不久乞伏國仁就去世了,此時的繼承人乞伏公府,年齡不超過十歲,顯然不適合掌管西秦。西秦周圍強敵林立,得選一位有才幹的親屬,來做西秦的君王,以此來保證西秦的安危。就這樣乞伏乾歸成了西秦的皇帝,同時乞伏公府與皇位失之交臂。

隨著乞伏公府的長大,漸漸地有了奪回皇位的想法。可他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叔父乞伏乾歸根本沒有交還皇位的意思。更令乞伏公府絕望的是,乞伏乾歸把自己的兒子乞伏熾磐立為了接班人,這樣一來,乞伏公府徹底喪失了拿回皇位的希望。或許是乞伏乾歸覺得需要安撫一下乞伏公府,就給了他一個振威將軍的職位。在乞伏公府看來,他根本不屑於區區一個振威將軍的頭銜,不過他確實很有本事,曾經率軍追擊彭利發,取得了大勝。眼見等待無望,乞伏公府決定採取冒險一擊,採用襲殺乞伏乾歸的方式,來奪回皇位。 可惜乞伏公府的願望落空了,乞伏乾歸死後,其子乞伏熾磐迅速派兵前來複仇,結果乞伏公府遭到了殘殺。倘若乞伏公府不執意奪回皇位,絕不會落到被殺的結局,應該終生享盡富貴。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與西秦乞伏公府類似的是,陳朝的陳昌,他也因為一心想拿回皇位,而遭到了殺害。當然陳朝的建立過程,也充滿了艱險。昔日陳霸先以討伐侯景之亂的名義而起兵,事成以後,又與同為權臣的王僧辯發生了爭端。由於王僧辯屈從於北齊,有讓梁朝成為傀儡的可能,陳霸先不得不與之相爭。等到把王僧辯除掉以後,陳霸先趁勢建立了陳朝,可天下不僅沒有太平的趨勢,反而更加混亂了。北方的兩大強國肆意插手陳朝的朝政,內部還有梁朝殘餘勢力的反叛,可謂是狼煙四起。偏偏不久之後,陳霸先去世了,而此時的太子陳昌卻還在北周,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必須儘快找一位有能之人來掌控陳朝的局勢。於是陳霸先的侄子陳蒨在眾人的擁護下登上了皇位 ,而遠在北周的陳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其實陳昌並不是因為年幼而失去了皇位,而是因為遠在天邊,難以回國繼承大業。此時出現了詭異的一幕,之前北周死活不肯放陳昌回國,現在卻欣然護送他回陳朝。究其原因北周送陳昌回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陳朝變得混亂,然後好從中漁利。陳昌在回國途中頻頻催要皇位,弄得陳蒨極為不滿,於是陳昌還沒有回到國內,就面臨著與陳蒨不可調和的矛盾。至此陳蒨必須要做一決斷,便是陳昌在渡過長江的時候,被迎接的武將侯安都溺死在了水中。

陳昌作為曾經的皇位繼承人,就這樣死了,退一步說,假使陳昌回國不爭要皇位 ,應該能夠有享不盡的富貴。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某種意義上說,乞伏公府和陳昌由於執意爭奪皇位,悲慘的結局不可避免。皇位非同小可,關係著國家和百姓的安危。何況既得利益者不可能乖乖讓出皇位,會採取各種手段來阻止。

二:東晉司馬丕坦然面對失去的皇位,不管能不能拿回來,都可以富貴一生。

面對曾經屬於自己的皇位,雖然大多數繼承人都努力爭取奪回來,但是也有個別的人,能夠坦然面對。由於奪回皇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充滿了刀光劍影,極有可能因此喪命。因此倒不如淡定以對,不刻意追求,這樣即使拿不回皇位,也可以讓自己一生盡享富貴。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先保全自己的性命,然後等待時機。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與西秦的乞伏公府和陳朝的陳昌不同,東晉的司馬丕,作為曾經的皇位繼承人,不僅過得非常舒適,還等到了屬於自己的皇位。原因很簡單,就是司馬丕面對失去皇位的既成事實,沒有執意去奪回,而是選擇保住自身的性命和榮華富貴。然後靜靜等待時機,如果能拿回皇位,那是天大的好事,反之也不耽誤享受世間的榮華。

昔日司馬丕的父親司馬衍去世時,他過於年幼,顯然不適合成為一國之君。這時東晉朝廷還不算穩固,北方也一片混亂,只要東晉出現不穩定的趨勢,就會引來北方勢力的進攻。出於國事的考慮,東晉朝廷擁護司馬衍的弟弟司馬嶽登上了皇位,來掌管朝政。後來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儘管司馬嶽沒有立司馬丕為太子,而是立自己的兒子司馬聃為繼承人。可司馬嶽去世以後,司馬聃繼承皇位不久,也去世了,由於缺乏繼承人,結果皇位回到了司馬丕的手裡。此時司馬丕眼見拿回了皇位,心裡無疑非常高興,即使拿不回,他也不會失去安逸的生活。司馬丕因為淡定面對,竟然成了人生贏家。


分析魏晉南北朝那些沒有登基的繼承人,保持平和的心態才是正道


倘若乞伏公府和陳昌能夠像司馬丕這樣,即使拿不回皇位,也不至於丟失了性命。皇位是父輩的榮耀,應該取回,可也得考慮實際的情況,不能胡來,否則就會落得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慘結局。

司馬丕保持平和的心態 ,然後靜靜等待,雖說很難等到屬於自己的皇位,但至少可以保住現有的利益。

通過乞伏公府和陳昌,以及司馬丕的成敗得失,也可以發現其中的些許道理。凡事不可以強行去做,得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對策。即使是面對曾經屬於自己的東西,想要拿回時,也要冷靜地處理,所實施的行動,要能保住自身已有的利益。


本文作者子正尋道,感謝大家閱讀,希望我的文章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如果有興趣,可以加關注,讓我們一起欣賞這些波瀾壯闊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