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之中唐王李仲易身死之后,李渔枉顾先王遗诏,扶持自己的弟弟李浑圆登上帝位,在不久之后又被宁缺当堂诛杀,从表面来看李渔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而宁缺则是为了挽救唐国,为唐国选择一个好君王,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这种表象之下,有没有其他深层次的原因?从我个人来看是有的,那就是李渔为代表的皇权派与宁缺为代表的书院派对于唐国的权利之争。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看过《将夜》的都知道,夫子既是唐国的缔造者,也是唐国的守护者,在唐国国君都是夫子一手挑选的,唐王李仲易就是在夫子的扶持之下,登上王位的。而也正因为夫子的存在,唐国一直傲立群雄,强大无比,令其他国家不敢冒犯。

正因为夫子对于唐国的“功劳”,所以夫子与书院在唐国一直都是特殊的存在,这种存在某种程度之上凌驾于整个唐国之上。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世人知唐国,多知夫子先,这样看来唐王只是夫子选择的一个代理人,夫子才是真正唐国的拥有者,这种情况之下,唐国皇族内部出现反对“夫子”之人,自然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皇族之中总有人不愿意一直做“傀儡”的。

但是当夫子还存在时,这些有意见之人只能选择“隐忍不发”,毕竟硬碰夫子,无疑是以卵击石,所以她们需要等待时机。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夫子登天之后,唐王李仲易病逝,而正好此时又遇到“举世伐唐”,书院的重要力量全部出征,这无疑是皇权派夺权的最好时机,所以以李渔为代表的皇权派便立刻把握住机会,利用自己监国之职扶持自己的弟弟李浑圆上位,成为新一代唐王。

而李渔之所以能够成功,其实某种程度也是因为在朝堂之上拥有很多李家皇权派,要不凭借她一个监国之力是没办法成功击败“书院”派的。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当然也有人会有疑问?李渔为什么没有遵从先王李仲易的遗诏,让六皇子即位,那不是一样是他李家的江山。

第一是因为六皇子年龄尚小,第二是因为六皇子与皇后某种程度之上也是心偏向于书院的“门徒”,如果让六皇子即位,那么李家的皇权依旧在书院的阴影之下,这个后面会具体说道。


不管怎么说,李渔为代表的李家皇权派已经成功了第一步,李渔成功的将非“书院”门徒的李浑圆送上了王位,是已经将被动化为主动了,但是因为李浑圆的愚蠢而功亏一篑。

李浑圆登上皇位之后,便开始使出了一系列的“昏招”,先后“失去”洗郎植、许世,并葬送的唐国最为精锐的四千玄奇重甲,而奇怪的是作为监国现在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渔却没有发挥她应该有的作用,相反倒像是一个旁观者。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而这只有一种解释,那么就是在某种程度之上李渔是认同自己弟弟李浑圆的做法的,初等王位,好不容易掌握王权,要想稳固李家皇权就必须对“书院”派以及不服从你自己的人进行一轮清洗,而这也是常见的帝王之术。

洗郎植、许世很明显是偏向书院派的,但是李家姐弟毕竟道行不深,他们选择了唐国正在内忧外患之际进行清洗,又不能控制好唐国内部的局面,再加上被奸细利用,这就使得整个唐国人心惶惶。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 》剧照

而这一切都在给“书院”派机会,所以当书院的新一代代表“宁缺”来到都城之后,便开始了他的使命,帮书院夺回唐国的权利。


宁缺回城之后,首先做了事情就是先去见了皇六子李琥珀,这个只有几岁的小孩,宁缺就问了一句“你想做像你父亲那样的明君吗?“,李琥珀点头之后,宁缺便转身离去,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一个几岁的小孩,知道何为明君,何为昏君,他只是顺着宁缺的话说罢了。

但是对于宁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形式罢了,他们要的是一位认同“书院”地位的君王而已。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此后不久便有了宁缺在大殿之上,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当众诛杀唐王李浑圆的场面,这种举动更一步证明了“书院”凌驾于唐国之上的事实,李浑圆虽然昏庸,但是他毕竟是先王李仲易之子,如今还是唐国的王。

李浑圆之死也意味着以李渔为代表的“皇权派”的失败,而宁缺的这一杀,也是在警告唐国其他想僭越“书院”权力之人,他用行动让唐国满朝文武看到了一个区别于夫子的更加直接凶狠的“书院”话事人。

宁缺诛杀“唐王”,是为救唐国还是为书院抢夺权力?

《将夜2》剧照

在“书院”绝对的实力优势面前,李渔为代表的皇权派终究如昙花一现,而宁缺为代表的书院派,则又重新夺回了属于“书院”的“荣光”。


抄袭必究,谢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