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会宁县,考出去的学生超过10万,为何“苦甲天下”的会宁能成为闻名的状元县?

高考研究与探索


我问过会宁县田家坪村的一位大学生他这样回答我:我们这里山大沟深,粮食产量很低,一亩地打五佰斤粮食,十年九旱,没有经济来源如果我们不努力考上大字我就要在这山上呆一辈子到时候连媳妇都说不上,家里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养几只羊,父母还要哄我们上学,有的家庭三个大学生在读书,父母是怎么哄他们上学的可想而知,值得生活在城市和条件好的家长,孩子深思!


手机用户11775165258


曾经有幸去过会宁,呆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偏远的,比较穷困的地方。由于地理环境所限,会宁缺水、所以支柱性产业基本没有。唯一的占GDP重要位置的项目就是会宁的红色旅游(当年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会宁会宁,红军会师,天下安宁。”),大概占有整体GDP的40%左右。由于缺水,没有支柱性产业。每年会宁籍的人往家里寄的钱基本上相当于该地GDP总值的一半。

因为穷困,所以会宁籍的孩子,把考学做为改变自己或者家庭命运的唯一出路。目前甘肃省的很多官员都是来自于会宁。

在会宁,高中的学生基本上每天早晨六点半以前到校,晚上十点半离校。学习非常辛苦。但会宁整体的教育水平并不是很高,主要以苦读为主。但会宁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还是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教育理念的成长方面和期状元县的名头并不是很相符。基本上属于往辅导班里一扔,基本不管的。

在会宁,之所以会成为全国著名的状元县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当地政府还有很多老红军的后代对会宁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学习好的学生,基本上将来上大学的学费及部分生活费是可以通过这部分的资助解决的;

2、学校的重视:每个学校对学生的学习都非常重视;

3、社会观点:一般来讲,会宁籍的人出去基本上都不愿意回来,回来的都是为了老人或是在外面实在干不下去的那种;

4、社会资源匮乏:会宁缺水,农业和工业都不发达,缺少支柱性产业,属于穷困县的级别。

综上所述:会宁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考状元县”是由其社会现状、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全脑开发程老师


会宁县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状元县,就是因为其“苦甲天下”和考出去的人多嘛。下面具体讨论一下:

一、深山才能飞出凤凰。作为最穷最苦的地方,少有高楼大厦,少有灯红酒绿,因而又可能是诱惑最少的地方,是城市中的“深山”。

因而学校变得很单纯,教师安心教书,学生安心读书,在艰苦的环境里,教师和学生都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唯有知识能让自己飞出“深山”。而要飞出去,只有破釜沉舟了!因而作为最苦的会宁,就变成了出人才的最多地方之一!

二、榜样的力量。自从考出去的第一大学生、第一名状元起,会宁县就拥有了读书能改变人生的成功榜样,考出去的人为后来学生努力拼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变成了人生奋进路上的灯塔和标杆。有了榜样,就有跟从者和模仿者,因而从会县考出去的人越来越多。

三、文化环境熏陶。当有相当多的人考出去以后,会宁高考就会出名,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吸引更多的尖子生加盟会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政府重视功不可没。其实一个地方考出去的学生越多,越能够证明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极度重视和对教育的大投入。会宁考出去的人超过10万,变成了状元县,政府的功劳真的很大。

总之,会宁的成就,得益于国家的和平稳定和优越的丈化教育政策,得益于当地政府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学校先进教学理念、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学的教育管理水平,得益于学生刻苦学习。“苦甲天下”成了会宁学生“飞出去”的动力源泉!


蒙旭登


看了这么多评论,我觉得作为一名会宁出身的学子应该替家乡说说,会宁发展不起来不是人才少的原因,留不住人才才是原因吧,没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干旱贫瘠的土地让全会宁的人都知道,改变一家命运的出路就是教育,这里的人比任何地方的人都重视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都想改变家乡,谁不想家乡变得富饶优美,没有国家大力支持,谁都发展不起来。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事情,你出生就拥有的别人可能要奋斗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有人说畸形教育,你总在置身事外的态度看事情,你在这片土地就不会这样说了,你的孩子可能从出生就是各种不会玩第二次玩具,有很多的选择,但是这里只有两种,要么打工,要么死学。虽然我觉得我的老师们都教的很好,但是不得不说师资整体还是比不过大城市的教师资源。这里的人不比你们慵懒,在被评为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上,我们祖祖辈辈生活了下来。不懂的人,不要乱说。


尘封152386911


会宁属于我们白银市,会宁真是苦,干旱少雨靠天吃饭。会宁人的出路就是上学,孩子上学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孩子学出来,整个家庭才能脱贫。会宁的房价在我们那里也是排名靠前,小孩在外面混出名堂,一般会在县城给父母买房。会宁人特别团结,全国各地有会宁老乡会,这是他们的资源,一人有事都会帮忙的。会宁人特别精明,也特别小气,可能是自然条件造成的。会宁县把60%的财政给了教育,最好的资源给了学校,会宁人混的有成就的又不反哺当地,结果只能越来越穷。


大鹏展翅云飞扬GO


这个地方是红军的,当年来过的地方,也算是老革命根据地了。

这个地方和东北有相像之处,大批的学子一批又一批都去支持北上广,还有沿海地区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去了。孔雀东南飞,一大批一大批优秀的学子都到这样的发达地区去创业去了。而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培养一个学子是多么不容易呀,含辛茹苦,家庭生活很困难,收入低呀,培养一个学生就更加艰难,特别不容易。他是一批批学子,终于培养成了,但是不能回到家乡去做贡献,这真是一大遗憾。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人才的发展。

没有人才,中西部拿什么扩大发展。但是呢,中西部地区,没有核心的产业集群,留不住人才也养不住人才。

物价水平低,经济收入低,这都是困境困惑,我们无法快速的向前去发展。

西部最新啊,要靠人才好产业挖掘咱们白银地区的特色产业,这点是很重要的保产业集群个规划做出来,然后招招商引资啊,有大型企业进驻以后呢,才能考虑怎么去留住人才。


东北向前


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家长苦供!这三句话应该把会宁教育的所有都包含了


西门无刀不吹雪


无论在哪儿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何要回来?


502192


因为穷,穷则思变。


用户清风明月2603


家长“苦供”,老师“苦教”,学生“苦学”,大家的目标一致,所以更多的人能走出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