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生命不息,练拳不止,受益一生

太极拳,生命不息,练拳不止,受益一生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它同时还保持了健身、娱身、瘦身、医身和防身等五大功能。

拳谚说:“外练筋骨膜皮毛,内练意志精气神。”其中心理意志是支配着一个人能否把拳练好,特别是能否“拳练一生”的根本所在。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凡是武德、武风、心地、涵养,都属内练的范围。这就是“练拳炼人,拳练一生”的道理。换句话说,这里包含了“人练拳,拳练人”,“既炼身,更炼心”,即:通过长期练习太极拳时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等具体要求,逐渐地磨练出日常处事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养成“诚以待人,毅以治技”,心地宽阔,富有涵养等等良好习惯,从而使自己在心理上能经常保持平衡和坦荡长乐。

所有这些拳外功夫,无疑也是要百炼成钢的。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拳医相融,一功两用

在忙碌的生活中,通过练习太极拳获得恬愉宁静的时刻,借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减少不良刺激。如此锻练日久,自能积精全神,增强免疫能力,使虚邪之气难于为害了。练太极拳的终极目的,则正如《十三势歌》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常言道:“拳、医相融,一功两用。”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拳谚说:“学拳三年,丢拳三天。”又说:“一日练,一日功;十日不练,百日空。”说明“拳靠练”,而没有坚持练拳的决心,不把太极拳当作“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养生之道来勤学基练的人,其“丢拳率”确实是很高的。练与不练确是大不相同的,一旦因丢拳后百病丛生,就后悔莫及了。“ 拳能疗病道理简,畅活血脉体自健。”

常言道:“人身血脉似长江,一处不到一处伤。

”而拳谚说:“拳能疗病道理简,畅活血脉体自健。”上述两种说法,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气血畅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一般不常运动或老弱病残的人,其气血运行往往存在着滞迟或局部受阻的现象,这是造成体弱、患病、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坚持打太极拳则能引活气血,使血脉流畅无阻,从而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心健康和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生命不息,练拳不止

由于太极拳的运动量可大可小,架式可高可低,速度可快可慢,因此,可以说是老少妇孺无不相宜的。就养生保健而言,应该是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积极地参与锻炼,这样积功既久,到了中老年的时候,既养成了锻练终身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