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都叫什么名称?

用户4445675961851


古代兵法名称各不相同,有人罗列了一下十大兵书,现在主要介绍古代十大兵法其中五部。

首先排在首位的自然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孙子兵法》。它被号称“兵法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作者是春秋末期的孙武,齐国人,后又归顺吴国,曾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孙子兵法》一共三卷,传世十三篇,共7000余字。它在中国古代甚至世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大唐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其次是《孙膑兵法》,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人,师从鬼谷子。在历史上,还有一段他与其同窗庞涓的著名典故。同为鬼谷子徒弟的庞涓心胸狭窄,骗取孙膑信任后,对其施以黥刑和膑刑,逃出生天的孙膑与庞涓展开兵法较量,最后孙膑胜了。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围魏救赵”便是孙膑想出的。在这部兵法中,孙膑强调强大的武力是国家发展前提,但反对穷兵黩武,重视经济政治,战争要顺应民心。

第三个我要介绍的是《吴子》。这本书据传是战国初吴起所著,与《孙子兵法》齐名。它主要论述战争观的问题,认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方能使国家强盛,而反对持重好战,也反对轻文德重武备的观念。

接下来是《六韬》,又称《太公刘韬》是中国先秦时期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部分。全书以姜太公答周文王和武王的问题形式来写作,共有六卷,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本书阐述了以爱民为基础的战争观,提出以文伐为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该书还对一个优秀的将领应当拥有的素质做了界定,即勇、智、仁、信、忠。

最后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说到黄石公,大多数人都能知道这是张良捡鞋典故中的人物,因看中张良的品质,授予其《太公兵法》(有人说是《黄石公三略》),张良受此书扶持汉朝崛起。本书分上略,中略,下略三个部分,共3800余字。这是一部专讲战略的兵法,强调民本思想,收揽英雄勇士,收揽民心,注重兵本思想,意识到士兵的重要性,还认为作战策略方法要根据时机变化而变化。如今《三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将领必读的书籍之一。

古代兵法典籍博大精深,很有阅读的价值。


肖尘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如浩瀚银河,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兵家作为其中的一颗绚烂恒星,代表中国古代军事战略文化的最高水平,而我国层出不穷的军事家战略家们,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我国古代的十大兵法,现在镜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本篇介绍仅以该书著成时间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一、《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作者是兴周灭商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姜尚姜子牙,由于他对于军事战争的独到理解和开创性发展,被尊为兵家之祖(这里有人认为兵家之祖应当是九天玄女,这里镜妖认为里面有神话成分,而《黄帝问玄女策》则是后人托名所作)。《六韬》全书有六卷,分别以文、武、龙、虎、豹、犬为标题,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其中涉猎甚广,除了兵法谋略以外,还涉及政治和强国富民之道,是先秦道家军事思想集大成者,后代的军事家们都把《六韬》作为自己的必修科目,以求能有所进益。其中《文韬》主张富国强民,探听敌情,伪装自己,虚实结合;《武韬》解释如何夺取政权对敌作战,知己知彼,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龙韬》论述军事指挥、兵力部署、将领选用、严明军纪、后勤供应等;《虎韬》论述阵法运用、临敌策略、战时指挥等;《豹韬》讲的是特殊地形作战,是最早的特种作战论述;《犬韬》则说的是兵员征发和训练、各兵种配合作战等等理论。

二、《司马法》,成书于春秋早期或更早,唐朝李靖认为此书出于姜太公之手,现代很多人人认为此书可能最早由姜尚撰写,后经多位司马继续发展总结而成书。也有很多人认为《司马法》为春秋末期司马穰苴所著,其实还有很大争议,司马穰苴虽然是著名的军事家,但是他所著的则应该是《司马穰苴书》,是对《司马法》的总结和再发展,而并非原本的《司马法》,诸多争议,暂且抛之不谈。该书流传两千多年,仅残存《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五篇。《仁本》强调战争应以仁为本,持有正义的战争动机,以杀安民,以战止战,用战争来讨伐不义;《天子之义》篇强调普及军事教育,重视军中礼法、人伦规范;《定爵》篇论述的是为战争而做的如政治、思想、物资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准备,建立赏罚制度,确立军纪;《严位》介绍了各种阵法的构成和作战方式;《用众》则论述了一些作战时的计策谋略和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方法。

三、《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为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撰。孙武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孙子和兵家至圣,是“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之祖”,同时所著的《孙子兵法》也被称为“百兵之源”、武经七书之首,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都被广泛运用,是流传海外刊印最多的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孙武曾以自己卓绝的军事天赋和才能帮助吴王称霸,《孙子兵法》里的智慧也在中国历史无数次战争中大放异彩。《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洋洋洒洒六千余言。其中《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三篇讲的是战略运筹,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三篇讲的是作战指挥、计谋运用、虚实结合;《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三篇讨论如何应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变化,夺取对自己有利的战争形势以及军旅行军安排和侦察工作的展开;《地形篇》《九地篇》二篇论述不同地形环境应该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策略应对和不同的战术;《火攻篇》《用间篇》两篇讲的是特种作战和间谍的使用。《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博大智慧不仅仅可以运用在战场上,还可以灵活运用在例如职场、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研读的书籍。

四、《吴子兵法》,又称《吴子》、《吴起兵法》,由战国初期卫国人吴起所作。吴起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是法家和兵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常将其和孙武并称为“孙吴”,把他所作《吴子兵法》和《孙子兵法》并称为《孙吴兵法》。然而《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吴起》48篇已佚,今存的《吴子兵法》分为上下两卷,共《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被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是后人托名所作,至于原本《吴子》,我们已经难窥其貌,令人唏嘘。《图国》篇论述治国之道、战争动机;《料敌》篇强调加强战备,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对策,主张查明敌情;《治兵》《论将》《励士》三篇讲的是如何选择优秀的将领,训练善战的兵卒,建立赏罚有信的军事制度;《应变》篇则论述了如何应对战场上不同的突发情况以及特殊的战略。吴起战且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各国任职时打赢过近百次战役,助鲁国胜齐,助魏国称霸,又助楚国图强,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政治和军事奇才。

五、《尉缭子》,关于《尉缭子》的作者,现在的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第一种是魏惠王时期的隐士,第二种是秦始皇时期的国尉,到底是谁,小妖可说不清楚,在这里也不做探讨。《汉书·艺文志》记载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现在主要流传其中二十四篇。







小宁看历史


《孙子兵法》:孙武

《吴子兵法》:吴起

《司马法》:田和

《孙膑兵法》:孙膑

《尉缭子》:尉缭

《六韬》:姜尚

《风后握奇经》:轩辕臣 风后撰

《三略》:黄石公

《言兵事书》:晁错

《魏武帝集》:曹操

《诸葛亮集》:诸葛亮

《唐李问对》:阮逸撰

《卫公兵法》:李靖

《太白阴经》:李筌撰

《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

《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

《虎铃经》: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

《兵筹类要》:余壹

《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

《权书》:苏洵 撰

《美芹十论》:辛弃疾

《守城录》:陈规、汤璹

《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

《历代兵制》:陈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

《三十六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

《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

《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

《练兵实纪》:戚继光

《筹海图编》:明·胡宗宪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兵学新书》:近代,徐建寅

===========================================

其他零碎的兵书还有:

刘基 《百战奇略》

《兵法心要》

刘寅 《武经七书直解》

焦玉 《火龙神器阵法》

赵本学 《续武经总要》

《孙子书校解引类》

唐顺之 《武编》

郑若曾 《江南经略》

《海防图论》

《筹海图编》

戚继光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何良臣 《阵纪》

李贽 《孙子参同》

程宗猷 《耕馀剩技》

王鸣鹤 《登坛必究》

《兵法百战经》

王守仁 《兵符节制》

无名氏 《草庐经略》

唐万龄 《闲暇清论》

王琼 《北虏事迹》

《西番事迹》

万表 《海寇议》

卜大同 《备倭记》

郭光复 《倭情考略》

尹耕 《塞语》

《乡约》

胡献忠 《武略神机》

赵士祯 《神器谱》

《车铳图议》

郑璧 《经世宏筹》

胡宗宪 《战略》

吕坤 《安民实务》

《救命书》 提要

徐光启 《兵机要诀》

《黄帝御夷界法》

何汝宾 《兵录》

西湖逸士 《投笔肤谈》

侯继高 《全浙兵制》

盛万年 《岭西水陆兵纪》

茅元仪 《武备志》

《督师纪略》



水校学子


1951年5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原与美帝联合军进行了极其惨烈的攻防战役,时任63军189师师长蔡长元使用各种战术灵活阻击数倍于几的美军,最终完成任务。而他的指挥桌上永远都放着一本书☞文少保兵法。可惜这本书建国以后再没有刊印,世面见不到啦。


天赐龙儿


《孙子兵法》:孙武  《吴子兵法》:吴起  《司马法》:田和  《孙膑兵法》:孙膑  《尉缭子》:尉缭  《六韬》:姜尚  《风后握奇经》:轩辕臣 风后撰  《三略》:黄石公  《言兵事书》:晁错  《魏武帝集》:曹操  《诸葛亮集》:诸葛亮  《唐李问对》:阮逸撰  《卫公兵法》:李靖  《太白阴经》:李筌撰  《武经总要》两部:宋朝编纂  《翠微先生北征录》:宋·陈傅良  《虎铃经》:南燕慕容家  《何博士备论》:北宋何去非  《兵筹类要》:余壹  《素书》:黄石公(一传张良)  《权书》:苏洵 撰  《美芹十论》:辛弃疾  《守城录》:陈规、汤璹  《阴符经》:相传此书出自轩辕黄帝  《历代兵制》:陈傅良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  《三十六计》:无真正作者(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三十六计实为今人汇集编撰)  《纪效新书》:自戚继光军营传出(真实作者无从考证,一说戚继光)  《火龙神器阵法》:明朝兵部  《练兵实纪》:戚继光  《筹海图编》:明·胡宗宪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丛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  《兵学新书》:近代,徐建寅  ===========================================其他零碎的兵书还有:  刘基 《百战奇略》  《兵法心要》  刘寅 《武经七书直解》  焦玉 《火龙神器阵法》  赵本学 《续武经总要》  《孙子书校解引类》  唐顺之 《武编》  郑若曾 《江南经略》  《海防图论》  《筹海图编》  戚继光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  何良臣 《阵纪》  李贽 《孙子参同》  程宗猷 《耕馀剩技》  王鸣鹤 《登坛必究》  《兵法百战经》  王守仁 《兵符节制》  无名氏 《草庐经略》  唐万龄 《闲暇清论》  王琼 《北虏事迹》  《西番事迹》  万表 《海寇议》  卜大同 《备倭记》  郭光复 《倭情考略》  尹耕 《塞语》  《乡约》  胡献忠 《武略神机》  赵士祯 《神器谱》  《车铳图议》  郑璧 《经世宏筹》  胡宗宪 《战略》  吕坤 《安民实务》  《救命书》 提要  徐光启 《兵机要诀》  《黄帝御夷界法》  何汝宾 《兵录》  西湖逸士 《投笔肤谈》  侯继高 《全浙兵制》  盛万年 《岭西水陆兵纪》  茅元仪 《武备志》  《督师纪略》  孙承宗、鹿继善、茅元仪 《车营百八扣答合编》  叶梦熊 《运筹纲目》  李盘 《武德全书》  周鉴撰、李盘增订 《金汤借箸十二筹》  吴惟顺、吴鸣球、吴若礼 《兵镜吴子》  何东序撰、刘敏宽删定 《武库益智录》  尹宾商 《白毫子兵垒》 提要  冯梦龙 《智谋总览》  于谦 《历代经武要略》  周承邦 《兵家要领》  龙正 《八阵合变图说》 提要  施永图 《武备秘书》  宋徵璧 《左氏兵法测要》  钱旃 《城守筹略》  庄应会 《经武要略》  顾炎武 《惧谋录》  魏禧 《兵迹》  《左氏兵谋》  《兵法》  陈禹谟 《左氏兵略》  曾益 《左略》  王馀佑 《乾坤大略》  邓子龙 《阵法直指》  惠麓酒民 《汧澼百金方》  李材 《将将纪》  冯时宁 《古今将略》  黄道周注断、陈元素纂 《广名将传》  何乔新 《十七史百将传续编》  李吕芬 《射经》  杨明乔 《马政记》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郭增光 《纬韬》  吴可参 《武学经史大成》  程辅图 《骑射》  冯嘉会 《万胜真韬》  张龙翼 《兵机类纂》  陈璠 《师律提纲》  范景文 《师律》  洪承畴 《明将平定略》  颜季亨 《经世急切时务九十九筹》  董承诏 《重订批点类辑练兵诸书》  《火龙经》


hero7895


流传下来的有《孙子兵法》,传说中张良学的《太公兵法》。

这些是兵法理论。

其他武将世家,像宋朝杨家将,种家军,折家军。肯定有兵法传承,但多半毁于战火。

真正意义上的兵法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算是古代最全面的兵法。记录了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非常全面,许多穿越小说猪脚回去,都依据书中所说,选兵,用兵,打造兵器,演练阵法。比如著名的鸳鸯阵,打个倭寇不敢上岸。



泥封老酒


某位历史学家的说过,中国的整个历史如果看成24个小时,那么其中有23个小时是在打仗,自仓颉造字以来中国能人倍出,特别是在军事方面更是留下许多不朽的军事著作,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吴起的吴子兵法 姜尚的六韬,黄石公的三略 晁错的言兵事书 李靖的六军镜 李荃撰的太白阴经 陈规的守城录 陈傅良的历代兵制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 刘伯温的百战奇略 王守仁的兵符节制 胡宗宪的战略 几代人总结的三十六计


herloo


啥名字的都有。武穆遗书这种奇葩名字都有。 孙子兵法这种属于中规中矩了。


竹杖芒鞋怕打滑


叫兵书或兵法,如《孙子兵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