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当危难来临时,谁来冲在最前线?

虹桥枢纽是上海的“西大门”,为了守好这道门户,闵行区区级机关党工委招募机关志愿者组成疫情防控突击队,260位志愿者连续9天8夜值守虹桥火车站各出站口,开展秩序维护、体温测量、查验入沪旅客健康信息并核实身份,实现查验闭环管理,打响了一场“防输入战疫”。

260位机关志愿者被分为17个服务小组,为了进一步强化防控值守工作的统筹领导,区级机关党工委成立闵行机关高铁防控志愿服务队临时党委,在17个小组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由各组组长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记者采访到这17位支部书记、组长,在圆满完成了9天8夜的高强度任务后,他们把最想说的话一一向记者道来。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

“我是竞争上岗的!

//

1月27日上午11点,根据区防控指挥部要求,区级机关党工委会同团区委发布防控工作志愿者招募通知和行动倡议。消息一经发布,闵行各机关党组织积极响应,报名信息源源不断。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我是竞争上岗的。”第八临时党支部书记黄威来自区行政服务中心,单位员工的报名工作也是由他负责。为了确保自己能“上岗”,他做了不少工作。“有年纪比较大的同志也报名了,我就劝她说,您身体也不好,照顾好自己也是做贡献,就把机会让给我们这些小伙子吧!”有的同事看到最终报名名单上没有自己,还跟单位主要领导“发牢骚”。

第十七临时党支部书记、来自区税务局的张栩鸣,接到通知也第一时间报了名,但母亲却一时有些意见——张栩鸣的父亲去年腊月二十八的时候刚刚摘除了胆囊,还在家休养。可他没想到,第二天父亲主动说服了母亲:“疫情为重,让孩子去吧。”不仅如此,张栩鸣做志愿者时,有时凌晨二点才到家,老俩口也一直守着电视机等他回来,母亲还为他烧了小馄饨。“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张栩鸣说。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1月27日下午4点,志愿者招募令发出后仅5个小时,区级机关就有1800多人踊跃报名。志愿者招募年龄设定为50周岁以下,但仍有许多50岁以上同志主动报名。区政协等不少单位主要领导带头报名,还有区府办等单位全员一起报名。最终,区级机关党工委从1800多位报名者中选出260位,成立闵行机关高铁疫情防控先锋队,持续驰援上海虹桥枢纽疫情联防联控阻击战。

//

“可我们就是想一个不漏!

//

2月1日凌晨,首批36位志愿者接受培训后来到虹桥火车站,2月3日上海健康云健康信息登记启用后,第二批224名志愿者又火速增援。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志愿者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检查旅客市民健康云平台登记信息反馈结果,显示“B类”的其他地区来沪旅客引导至出口处,显示“A类”的从湖北出发或途经湖北的旅客进行登记,统一运送至集中留验点核准后告知隔离14日;二是引导没有进行人员健康信息填报申请的乘客至指定地点完成纸质信息填报。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说实话,我们漏掉几个人也没人知道,但是我们就是想一个不漏!”第十四临时党支部书记、来自区委党史研究室的韩雨恬说,看到网上有人说虹桥枢纽“门户洞开”,他特别不服气。在他看来,每一位志愿者都对这项工作格外顶真。有人说可以用别人的截屏“蒙混过关”,韩雨恬的小组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在出口设了两道岗,对旅客出示的短信要用手点一点,看是不是截屏,还要核对身份证,“一定要百分百核验清楚,我们才放心”。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但其实,这些查验的流程、机制,都是志愿者自己设计、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的。第十五临时党支部书记、区文旅局的陆捷回忆了第一次上岗时的情形:“我们与上一班交接同时,恰好就遇到大客流,一波又一波人涌向出口,查验速度有些跟不少,不少旅客对我们很不满意。这种情况下大家都献计献策,全力合作调整出口布局,最终开辟1条短信快速通道,2条填表审核通道和1个A类等待区,可以应对4趟车次同时到站的人流。”他们还找了“外援”帮忙,“我们在两个班次间隙拉上了现场的民警、辅警,分析了堵点,把人群分类别分通道,之后班次速度明显加快。”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第十三临时党支部书记、区司法局的蒋晓闻所在的小组初次上岗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人一下子涌上来,感觉有点看不过来。”因此第一天“下班”之后,他召集小组开了个会,大家一起画了现场的示意图,制定了查验流程,给每个岗位制定了AB角,还编制成了电子版的工作手册。他们还对人流做了测算,“一班车一个出口最多是1000人次,平均一秒钟要出来2-3个人,所以门口安排4个志愿者,每人花3-4秒钟查验一个人就不会造成滞留。但如果有旅客出站时在玩手机,或是没有提前打开手机,就会造成堵塞,所以还要安排专人引导……”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志愿者是一个大集体,每个人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想着要互帮互助。在采访中,几乎每位支部书记都会提到“早一点”“晚一点”:“上班”早一点到,先看看前一组是怎么做的;“下班”晚一点走,要跟后一组交待好需要注意的点。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遇到外国旅客也是各组都会遇到的问题。《健康信息登记表》上只有中文,志愿者们在指导外国旅客填报信息时有些困难。面对这些困扰,志愿者们群策群力。有的志愿者就地取材,用纸板书写简易提示牌;有的志愿者用手机或录音机录制语音提示循环播放;几名英语基础好的志愿者趁着间隙将《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译成英文版发到群里共享,方便外国乘客填写。

为了更好地与外国旅客沟通,2月9日,区文明办对外发布紧急招募令,招募熟练掌握英语口语的志愿者,专门组建为从虹桥高铁站出站的外国籍旅客提供信息沟通交流服务的志愿队伍。招募令发布后仅2小时,就接到30多位来自全市的志愿者咨询报名,他们中有留学回国的海归,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有外贸公司英语专业工作人员,有国际医院的护士,有雅思8.0高分、拿到海外院校录取通知书的大学生等等。其中就包括区新联会会长、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卢慧文。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2月11日起,这支专门服务外国籍旅客的志愿服务分队经过培训正式在虹桥火车站上岗。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分三个班次,始终保持2名专业志愿者在岗,机动支援6个出口处做好外国籍旅客的健康信息登记、确认及沟通交流等工作。

//

“在这里不怕,回到家有点后怕。”

//

第四临时党支部书记、来自区委研究室的王伟组中有位资深志愿者,曾参加过汶川地震的救援。王伟问她,来虹桥枢纽做志愿者心里怕不怕?她回答:“我在现场不怕,但回到家里还是有点后怕的。”也有人说,我们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说实话冲在前面我们也害怕。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这些话或许是这些志愿者们心理的真实写照,面对成千上万的陌生旅客,特别是每天还要接待众多来自湖北地区的旅客,即使有防护服,但谁又敢说自己是绝对安全的?

为了化解家人对他们的担心,许多同志值守期间自行在火车站附近住宾馆,不回家;还有志愿者回到家后主动不与家人同桌吃饭,在家里讲话时也戴上口罩,尽可能与家人“隔离”。

但是到了岗位上,所有的害怕、担心都被抛之脑后。第七临时党支部书记、区税务局的颜晓琰写下了工作中的一个故事:我只知道他是一个矮个子,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只露出小小的眼镜,至今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2月7日下午,我的余光突然感到他那个方向有些异样,抬头望去,只听到他向前大吼一声“你不要走!”瞬间跑出一条长长的白光,拦下了一位男子,跟他解释了一番,把他带到了隔离车等候区。原来那是一个需要隔离筛查的A类旅客。“多么可敬的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去追一个A类旅客。”

为了让志愿者能尽量远离危险,值守期间,区级机关各级党组织都用尽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保证志愿者全身心投入防控。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区总工会得知防控值守人员防护装备严重不足后,立即分两次筹集1500套一次性医用防护服、1400顶医用帽、1450双橡皮手套紧急送到防控值守点。

区级机关党工委、区级机关工会联合紧急筹集1000套防护服、1000副护眼罩、1000双橡皮手套,送给防控值守志愿者。区级机关党工委还为参加高铁疫情防控值守的每名志愿者购买了“新冠肺炎爱心保”意外保险,为一线志愿者们增添保障。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区文明办领导率队从6:00—24:00坚守驻地,口罩、手套、洗手液、帽子、防护服等,从无到有,一样一样给志愿者悉心准备好,还协调给志愿者准备姜茶、牛奶等,尽一切可能保障志愿者零感染。

//

“你走不走?你不走我也不走!”

//

志愿者防控值守分为三班轮换制,从早上6点到晚上24点,每班坚守岗位6小时。

这6小时无疑是艰苦的,志愿者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连体帽和护眼罩。由于防护装备比较紧缺,多数装备为一次性的,一旦脱下就不能再用,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更换,志愿者们常常长时间不进食、不上厕所。有些志愿者工作岗位刚好在风口,寒风阵阵,6小时下来手脚冰冷隐隐头痛。还有负责甄别短信的志愿者,短信字小,每天下班眼睛都是红的。

困难还来自于6小时以外。第十六党支部书记、区科委的吉文杰说,他们组里来自区生态环境局的吴海,1月28日妻子就去街道上班了,家里一位老人前不久刚动了手术,两个孩子在家只能由另一位老人带;来自人社局的姚杰,爱人是医护工作者,疫情期间加班无休,小孩只能独自在家,前几日还在发烧,所幸检查结果为轮状病毒感染……

这样情况的志愿者,每组都会有,但没人说一句“我不行”。来自区委组织部的金彪说,他的同事顾铮这次上岗前感冒才刚好,上岗第三天,他考虑到顾铮身体原因,后面又有后备替补的同事,就动员顾铮下一班就不要来了。“说了半天他都没同意,最后他问我你走不走?你不走我也不走。”年纪更大的金彪也只好作罢。

//

“上海真是个好地方!”

//

好在,在虹桥火车站的志愿服务留给志愿者们的回忆并不都是艰难困苦的。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旅客们对他们的一声感谢甚至一次点头致意,都让志愿者们倍感欣慰。徐铮回忆说:“有乘客问起我们是不是医疗机构或者是疾控部门的,我们很自豪的说,我们是闵行区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乘客表示完全没有想到公务员能够冲在第一线,对我们表示感谢。”黄威则曾遇到两位会说中文的沙特小伙,登记完健康信息后他们对志愿者说:“中国一定要加油!”瞬间让志愿者们泪目。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有这么一件事让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区统计局的郭卫民印象深刻——2月5日下午,他们组遇到了一位独自来上海探亲的老大娘,老大娘不会用手机,也写不清纸质登记表,还好她拿出一张女儿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大娘的姓名、身份证号、车次、住址等信息。组里的韩俊杰按照纸条上的信息,帮老大娘填好旅客信息登记表,核验好送走了她。

一个多小时候,韩俊杰在地上发现一张折起来的纸,捡起来一看,正是老大娘写有住址信息的那张纸条。韩俊杰担心老大娘丢了纸条找不到路,赶紧从一沓登记表中找出老大娘的信息,按照上面的手机号打过去。连拨三次电话终于接通,得知老大娘已经顺利到家,韩俊杰才松了口气。

不一会,韩俊杰又接到一个陌生的号码打来的电话,原来是大娘的女儿,她特地打电话来对志愿者表示感谢,在电话里她特别真诚地说:“上海真是个好地方,上海的服务太好了……”这些肯定的话也在组员间传开了,大家都觉得备受鼓舞,疲劳也似乎消散了不少。

//

“脱了口罩不认识,戴上口罩都认识。”

//

2月9日起,虹桥火车站的旅客信息查验任务全部转由公安闵行分局承担,区机关志愿者们也撤出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从2月1日至2月9日,区级机关志愿者共1100多人次参与虹桥火车站疫情防护值守,共检测乘客60多万人,复测体温600多人,发现体温异常50多人,转交120急救转运20多人,提醒居家观察1200多人。机关志愿者们极大地缓解了上海虹桥枢纽疫情防疫工作人员缺口问题,在这场“防输入战役”中彰显了风采。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说起这几天的经历,几位书记都提到了同一个遗憾:没能认全“战友”们的脸。“脱了口罩都不认识,戴上口罩都认识。”蒋晓闻打趣道。一直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志愿者们之间很难有机会看到彼此的“真面目”。有的小组已经约好,等疫情过去一定要聚一聚!

但或许,这些“战友”们已经在别的岗位上重逢了——从虹桥火车站回来,有的同志一天都没休息,直接到社区报道,继续担任防控志愿者。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最后附上机关志愿者全员名单(包括临时调整人员)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记者 方雨斌

摄影 张熠楠 通讯员 伊川

△ 【战“疫”中来】关于疫情的建议、意见、爆料、咨询等,这些渠道任你选……

△ 闵行一新冠肺炎感染者治愈出院后,写下了这段话!

△ 闵行也现后备箱藏人事件!没用,逃不过……

△ 明天零时起,全国收费公路通通免费啦!

△ 闵行区中心医院实行门诊全预约制度

疫情期间,这300来人不安心“闷在家”,居然还“竞争上岗”外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