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红楼梦》第一首标题诗“一把辛酸泪”句之前,应该都归类到引子里面。《红楼梦》引子不同于平常小说引子,平常小说引子中,将概括内容用通俗语言直露表述,读者一看即明。然而,《红楼梦》不可,因为必要避开政治红线,故在引子陈述中只能含而不露,一镜两面照犹如文本中的“风月宝鉴”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就是《红楼梦》,这就是《红楼梦》引子,无法给你一眼看明白。所以我们解读《红楼梦》引子时需要借助脂砚斋的批语方可明了。此段话也权且作我这篇文章的引子。

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一、开篇讲贾宝玉衔玉而生的那块玉石的来历,女娲娘娘在大荒山无稽崖情根峰下,单单地剩了一块,这便是宝玉口中衔来的“通灵宝玉”。此处所隐含的信息量真可谓是厚重:

1、大荒山解密:大荒山乃东北长白山主峰,长白山是满清皇族的发祥地。

2、无稽崖解密:无稽崖是“吴吉哀”的谐音,“吴吉”是满族先祖女真人早期的称呼。

3、青埂峰解密:“青埂”是“情根”的谐音,也有人解为“清根”。

上述前两项密码是吉林红学专家陈景河先生,通过对撒满族文化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红楼梦》的文化的根在长白山,大荒山无稽崖的密码是他所解,为我们破解红楼梦作者密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可贵证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吉林陈景河的原文)。

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二、由此,我们可以顺藤摸瓜破解《红楼梦》最难解的一个大密码:作者!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何安排女娲娘娘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呢?又为何单单的剩下一块弃在青埂峰下呢?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既然“木石前盟”前缘已定,又为何以泪还债终不成正果呢?荒唐更向荒唐演,又让贾宝玉“衔玉而生”,有何玄机?

一连串的问题那真是玄机重重!我们看《红楼梦》就得会用“风月宝鉴”,假如光用正面照看,所看到的只能是远古神话延伸出来的“满纸荒唐言”下的情爱故事。如果用“风月宝鉴”反面看去,方可显出惊心动魄的真事来:政治风波,刀光剑影,血腥争斗,含沙射影!

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三、重点解密:

1、作者为何安排女娲娘娘在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呢?

大荒山乃东北长白山主峰,长白山是满清皇族的发祥地。从1661年始东北的长白山,曾被满清皇家视为龙脉之地、兴邦之地而封禁了近两百年,并且专建“开天宏圣帝庙”,年年岁岁供奉祭祀。作者如此设置正是想暗示读者:红楼梦作者来自长白山女真后裔满清皇家子孙。

2、又为何单单的剩下一块弃在青埂峰下呢?

作者是想通过远古神话导出男主贾宝玉的太子身份,前面通过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的故事已经暗示了作者的皇家身份,接下来“单单的剩下一块弃在青埂峰下”,而后将这块玉夹带于投胎入世的贾宝玉“衔玉而生”,“宝玉”即皇帝玉玺,

暗示贾宝玉的原型就是废太子胤礽,胤礽两岁立为皇太子,犹如贾宝玉口衔皇帝玉玺与生俱来,是命中注定的皇帝接班人。

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3、此处,还有一句脂砚斋的批语,透露了有关作者废太子胤礽更深层次的秘密:原文:“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青埂峰下。”

脂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这句脂砚斋的批语她虽然对作者的“弃在青埂峰下”句解了码,同时在自己的批语中又设了一道密码,结果依然看不懂,至今无人破解。

重点解码:原来作者所设置的“青埂峰”谐音并非“清根”而是“情根”。试想,《红楼梦》通篇“情”字抬头,为何?原来“情”字才是作者的最痛处!作者废太子胤礽被康熙废黜犹如女娲娘娘将那块补天剩石弃之未用。抛弃在“青埂峰”下,是因为太子被废黜的根本原因或曰主要原因是“落堕情根”所造成的(脂砚斋点出)。

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4、那么,太子是如何“落堕情根”的?其内幕又将何解?原来林黛玉的原型是一位皇太子胤礽十分喜爱的姑娘,康熙得知太子为此女误事太多,加上自己也喜欢此姑娘,故将此女收为皇妃。可是,令康熙气极而废黜太子的原因是,太子胤礽与此女依然私约相会,演出了康熙朝最难开口的“与母妃乱伦”的丑事。这才导致康熙痛下决心终将胤礽的皇太子位废黜。这就是脂砚斋点破“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的真正含义!至于这位“姑娘”姓甚名谁,另文展开细论。

青埂峰下究竟藏密几多:若非脂砚解码终难出土,黛玉藏得真深

5、这就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既然“木石前盟”前缘已定,又为何以泪还债终不成正果的真正原因,也是荒唐更向荒唐演,让贾宝玉“衔玉而生”的玄机所在!

林黛玉也不是病重而亡,而是“与母妃乱伦”丑事后赐死自缢而亡的。

这也就是薛宝钗替代林黛玉与宝玉成婚时,宝玉与贾母无奈接受的真正原因,皇命在此,何能不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