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抗疫期間情緒病毒同樣需要防範

疫情下的情緒變化

焦慮與恐懼

未知的疾病,不確定的病毒來源,不明朗的未來走向等,都使受疫情影響下的人們對自身未來的可預見性、可控制性降低,通常會感到焦慮和恐懼。

這次我們面臨的威脅是肉眼無法看到的病毒,這種企圖擺脫危險而帶來的焦慮與恐懼情感體驗,將使個體也增添了些許無助感。當人們被焦慮所充斥時,可能出現咽喉疼痛、氣短咳嗽、睡眠不佳等。

抑鬱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較強,加之較長的潛伏期,使得人們不得不在家長時間隔離,這讓人們感到空前的孤立無援,甚至感到悲傷。更有甚者,擔心自己被傳染而精神不振、整日哭泣,沉浸在痛苦之中,對生活失去信心。常伴有失眠、食慾減退、性慾降低等生理表現。

憤怒

憤怒是與挫折和威脅相關的情緒體驗。人們原本的生活、工作、社交的節奏因新型肺炎的出現被打破,生活用品等物品斷貨、價格大幅度上漲,疫情信息的諸多不確定性,使人們感到煩躁、暴躁、憤怒。此時會出現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支氣管擴張等交感神經興奮的生理表現,並可伴有衝動性攻擊行為。產生抱怨和遷怒的心理,也會認為他人對自己關心不夠。

所有人,抗疫期間情緒病毒同樣需要防範


疫情下的思維變化

意識範圍變小

每日接收鋪天蓋地的信息,會對人們產生巨大的認知負荷,暫時使人們的意識難以集中、注意範圍變窄,每日只會關注疫情相關信息,甚至惶惶不可終日。

焦慮與恐懼

一些人不管體溫是否異常都確定自己也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不相信醫生的診斷,變得敏感多疑和偏執;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旁人無法勸阻。同時過度關注疫情的潛在和消極後果,只關注不好的信息,加重焦慮、恐懼等情緒體驗。


否認

部分民眾潛意識裡否認危險的存在,認為自己身體好、有抵抗力,不會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即使染上了也能抗得過去。這會使他們不注意遵守隔離制度和管理規定,不注意隔離和自我防護而到處亂串。

疫情下的行為變化

無助與自憐

遭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的人們,心理基礎是焦慮和憤怒的,會對自己憐憫和惋惜,經常獨自哀嘆、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表現為反覆自我檢查和求醫行為。

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相應的心理基礎是憤怒。對醫護人員、公務人員不肯配合檢查,或者對普通民眾,尤其是武漢民眾不友好、謾罵、憎恨、羞辱甚至攻擊。

物質濫用

部分民眾在環境變化下習慣性飲酒、大量吸菸、胡亂吃藥或過量使用消毒劑來消除恐懼情緒。

如何有效預防“情緒病毒”

受疫情影響的人群心理自助原則是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疏解心理壓力、主動尋求支持和安慰、瞭解疫情相關實情、並服從大局安排。

所有人,抗疫期間情緒病毒同樣需要防範


情緒調節策略

從不良情緒中抽離出來

情緒的調節中,最重要的就是接納不良情緒。越是在這樣的特殊時期,越是要選擇從糟糕的情緒中抽離出來,把自己帶進一個積極的情緒中。擁有好的能量才能讓我們投入到更加有意義的事情中。我們應學會客觀面對,學會接納人類的侷限性和醫學的不盡完善。

認知調節策略

增強信任、學習知識、換角度

1.增強對政府和醫護人員的信任

從1998年洪水自然災害、2003年非典疫情,再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每次面對危害巨大的災難事件我們均以勝利告終,這次也不會例外,因此我們要擁有打贏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自信。

2.瞭解真實有效的疾病知識

引用一句網絡用語就是:消除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面對恐懼。人們要主動了解權威的疫情報道和知識,不做“烏合之眾”,我們要堅信,科學知識是除寐最好的武器。

3.換個角度看事情

面臨危機時,中國人的認知特點具有先天的優勢,我們是辯證思維的,所謂苦中作樂、禍福相倚就是這個道理。面對這次疫情,人們雖然被迫停下疾馳的腳步,但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於生命的追求、對於自然的敬畏,以及眾志成城的必勝決心。

行為調節策略

所有人,抗疫期間情緒病毒同樣需要防範


1

做好防護措施

學習有效的防護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少聚會等,按照規定報告個人身體健康狀況。

2

擴展應對方式

試著學習和擴展多種應對方式來解決相關問題,比如:昇華(將危機變轉機)、祈禱(學會對待事物感恩的態度)、幽默(如開個玩笑)、發洩(如撕紙、被窩裡大喊或哭泣等)。

3

主動尋求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與社會各方面包括親屬、朋友、同事、夥伴等社會人以及家庭、單位、黨團、工會等組織所產生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聯繫程度。社會支持越高,個體抗應激能力越強,應激反應也越低。主動及時通過網絡手段聯絡其他相關的親友,也許任何話語都是沒有實質作用的,但僅僅對方網絡在線也是一種社會支持。

所有人,抗疫期間情緒病毒同樣需要防範


4

尋求心理專家專業幫助

據瞭解,全國現已有越來越多機構和組織開通公益心理諮詢熱線,其安全性、隱秘性、持續性、方便性等特點,可以為人們提供了專業的心理幫助。

中信保誠人壽推出聆聽心語服務,專業心理諮詢團隊在線進行抗疫心理疏導。公司有效保單被保險人可通過中信保誠人壽官方微信獲取服務。

5

適應新節奏,學會苦中作樂

即使在家隔離,也要保證勞逸結合、規律飲食,減少煙、酒和非處方藥的濫用,儘快適應疫情影響下的生活新常態。發展新的愛好並沉浸其中,來緩解在家隔離帶來的生活節奏變化。

6

防控風險,及早配置健康保障

風險面前,預防意識尤為重要。在未發生疫情時,流感盛行,我們也應該在家中提早備好初級裝備——口罩。

未來,一旦風險降臨,不再是突發的病毒傳染,也可能是重病,是意外。因此,我們應該在停下腳步的這段時光,給自己、孩子、家人做一份確保未來不被改變的健康保障,用實際行動提升內心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