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平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召喚師無雙


很多詩句前面讀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在結尾卻讓人眼前一亮,令人拍手稱讚。

1.詠雞詩 ---朱元璋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遍殘星與曉月!

這首詩句的前兩句,寫實景聽來覺得沒有什麼稀奇,但是後面的兩句意境就比較美了。

2.《詠雪》---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前3句平白直敘,淡淡無奇,後一句鶴立雞群,語出驚人。

3.《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前兩句大筆白描,刻畫出一個蒼茫孤寂的天地,主要是營造氛圍。後兩句以孤翁垂釣作結,在情感意境上更進一層樓。

4.《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不是一位出色的帝王,但是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優秀的詩人,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

5.《南陵別兒童入京》---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遊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餘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前面的詩句很多都沒有聽過,但是最後這兩句卻是膾炙人口,後面這兩句把詩人躊躇滿志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6.《浣溪沙》---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世人只知道最後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


蕾蕾愛寫作


有哪些詩詞第一句平淡無奇,後一句驚豔無比?

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講一個故事。

李調元任兩江主考,但是,眾多蘇杭才子不服氣。

一天夜裡,名噪一時的六位才子為了戲弄李調元,就約他夜遊西湖。李調元和他們在西湖之上,賞月聽歌、飲酒賦詩,興致盎然。






酒至微醺,六位才子開始發難。一位清瘦的才子向李調元說道:“今夜遊湖,大人興致勃勃,佳作連篇,我等十分佩服。只不過,大人所作詩詞均不帶數字。帶數字的詩前人也有,比如賀知章就有《詠柳》詩云: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又如李白《天門山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我們有幸同大人同遊西湖,不如大人以兩江之事吟一首給大家助興如何?”

才子話音剛落,李調元將酒一飲而盡道:“數字入詩,遊戲而已,有何難哉?”隨口吟道:







“一名大喬二小喬,三寸金蓮四寸腰。

買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嬌。”

六位才子一聽,啞口無言。李調元此詩立馬就作岀了。不僅如此,數字齊全,大喬二喬本是兩江人物,沒有離開要求範圍。而且,僅用二十八個字就活靈活現地描畫出了兩位少婦的可人嬌姿。才子們十分尷尬,強作笑臉叫好,趕快給李大人斟滿了酒。



李調元本來酒已半酣,又被六位才子各敬一杯,已經站立不住,便倒在椅子上隨便吟詩。蘇杭才子見李大人醉甚,覺得讓他岀醜的時機成熟,便又在一起商量起來。接下來,一位尖嗓音才子對李調元說:“主考大人真是文思敏捷。不過,剛才所吟之詩是從一到十的順序,又是詠古人的。如果能做一首從十到一順序的詩,並且所吟對象都是此時此地情景,則不枉此遊也。”其他五位才也一起起鬨:“主考大人詩興正濃,就吟一首讓我們開開眼界吧!”瘦才子剛才發難未遂,趁機挖苦道:“四川才子醉於西湖美景,已經不能自持,還是等五更雞叫酒醒後再請教吧!”瘦才子話音剛落,五位才子一齊狂笑起來。






李調元雖然已醉,但也不是完全不能自持。迷茫之中聽見六位才子在嘰笑於他,轉眼望景。天上有一輪明月,湖裡也有一輪明月。便一把抓住尖嗓才子問:“今天十幾?”這才子猝不及防,嚇了一跳,慌忙答曰:“今天……十八。大人饒命!”李調元再次追問:“到底十幾?”瘦才子此時忙上前答道:“大人您息怒,此時已過半夜,應該是十九了。”

李調元一聽,大聲說道:“有了!”然後再斟滿一杯酒,一飲而盡,將酒杯拋到湖裡去了。並且高聲吟道:






“十九月亮八分圓,七個才子六個癲。

五更四點雞三唱,懷抱二月一枕眠。”

吟畢,哈哈哈大笑不止。

六位才子見李調元才智驚人,嘻笑怒罵皆成文章。一時間目瞪口呆,無言以對。從此以後,他們從內心深處佩服李大人了。



回答這個問題,我用了講故事的方法。通過講故事,把李調元的兩首醉中所作之詩呈現給朋友們。我看不須多作說明,已經可以看出來,第一首,四句都比較平常,而第二首的最後一句是不是比較特別一些。

“懷抱二月一枕眠”這一句,是不是意韻轉比較傳神呢!


用戶60397079085


(一)這個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塵。

這兩句詩頗似打油詩,第二句具體如何"驚豔"我就不用分析了吧。第一句平平,第二句驚豔且極具轉折效果,第三句和第四句也具有類似效果:

"這個這個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生的兒子是個賊,偷得蟠桃獻母親。"

而由於詩句轉折之後太過驚豔,在通俗小說、笑話、甚至現代影視劇中,該詩的"冠名權"被不同人使用。《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播出,讓很多人認為是紀曉嵐寫的,再進一步查找,也有人這句詩本自於明代唐伯虎:

女人

[明] 唐寅

這個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塵。

養個兒子會做賊,偷得蟠桃供母親。

(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這句詩來自漢代無名氏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全詩如下: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這首詩以思婦的口吻寫對遠行丈夫的思念。第一句詩寫河畔芳草青翠,十分自然、常見的寫景表達,在古詩十九首裡有一首以"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開頭,不能說不好,但是相比《飲馬長城窟行》的"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境界就差多了。下一句真正讓人驚豔的"綿綿思遠道",把婦女自身的綿長思念之情融合在青草裡面,卻將不可言狀的綿長思念之情賦予河畔之青草。

總之,"綿綿思遠道"不但是河畔之青草似乎要隨著伸向遠方的道路而綿延,更是思念之情的綿延。此句情景交融而意味深長,令人驚豔。

(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這句詩出自漢魏之際的《古詩十九首》,全詩如下: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本詩寫佳人的悲思。起句"燕趙多佳人"不過是語氣平常的一句總述,而"美者顏如玉"則點染燕趙佳人如何之"佳",用美玉比喻美人之顏,貼切新穎,讀之令人神往。下文再描寫佳人服飾、音樂、動作,其對佳人之美的想象都本於"美者顏如玉",有悽美之感。

後代宋真宗"書中自有顏如玉"一句,即本此詩"顏如玉"的比喻,可見該句魅力之大。


(四)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出自晉朝左思的《招隱》二首之一,全詩如下:

杖策招隱士,荒途橫古今。

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餱糧,幽蘭間重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這是一首入山尋找隱士的詩歌,"招"是尋找之意。"杖策招隱士",是說拄著樹枝,在山上尋找隱士,這一句詩不過敘事而已。第二句"荒途橫古今"則使氛圍、境界為之一大。"橫"是閉塞之意,指荒涼的道路閉塞,"古今"引入了今昔的時間長河,意為荒涼的道路閉塞,或許從古至今都如此(道路如此荒涼,從古至今都是閉塞的,不曾有人通行)。

這一句,寫時空悠悠,突顯了山中尋找隱士,而隱士隱居之地荒無人煙,蹤跡難尋。

(五)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句詩出自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全詩如下: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老去詩篇渾漫與,春來花鳥莫深愁。

新添水檻供垂釣,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一句應該是膾炙人口的佳句了。查看其出處,才發現除了這句詩以外,這首詩的其他句子一般人幾乎可以說沒聽過。因此,"語不驚人死不休"在整首詩中"鶴立雞群"。

"為人"指的是平生做人,"性僻"意思是性格古怪,"耽佳句"的"耽"是沉溺的意思(我們平時說的"耽誤"其實就本義是因為沉溺某物而誤了事情,比如《三國演義》裡有些人因耽於酒色而誤事)。第一句詩杜甫是說自己性格古怪,醉心於創造出好的詩句。第二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死"是極言不肯罷休,說自己如果寫不出令人稱奇的好詞好句,就絕不肯罷休,反應了杜甫沉溺於自己的愛好中無法自拔,寫出了所有作家的共同心聲。"死不休"又強烈地表現出詩人堅持不懈、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令人感動。



一往文學


有些詩詞開頭乍一看平淡無奇,最後卻有個點睛之筆,恰到好處,令人拍案叫絕,因為這一句神來之筆卻驚豔了整首詩詞~

《金雞報曉》

朱元璋

雞叫一聲撅一撅, 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來, 掃退殘星與曉月。

好怕最後兩句是雞叫三聲撅三撅🤣🤣🤣這兩句就好比鵝鵝鵝一樣樸素,有時候看了難免發笑,但最後兩句,喚醒太陽,掃盡殘星與曉月卻讓人心頭一震,表達了朱元璋掃蕩一切敵對勢力,令天地清爽的帝王之志。

《戲張先》

蘇軾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特別最後一句,那個應景,生動,形象,不用腦補,我彷彿看到了什麼~😊😊😊

《詠雪》

鄭板橋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總不見。

我真害怕他像乾隆一樣數下去沒法收尾,然而最後一句,頓時詩意盎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酒,小火爐,暮雪,彷彿已經聞到了酒的芳香,感受到小火爐的溫暖,最後一句輕聲細語的噓寒問暖讓整首詩情意滿滿,韻味十足。

行路難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閒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行路難行路難,怎麼辦,彷徨迷茫後筆鋒一轉,怕啥,終究有一天,我會直掛雲帆,乘風破浪,頓時令人意氣風發,精神振奮。

相見歡

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林花,春紅,寒雨,不是悲秋傷秋,而是痛楚離恨,這恨大概也只有李後主懂吧。但願你下輩子投胎只為寫詞不做皇帝~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3756969784879650"} --}

小橋流水嘩嘩譁


關於這個問題,在詩詞的海洋裡屢見不鮮。因為這是一種創作手法,如果伊始就一鳴驚人,後面的詩意難以做到拔高之境。好比唱歌一樣,開始調子應低,然後慢慢地進入高潮之中。倘若初調高了,後面肯定是頂不上去。

不妨拿晏殊《浣溪沙 春思》來說,全詞如下: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初看起來,起句非常淺顯,但是隨著時間場景的變換,後面愈來愈有味道。把時空、人事、物事、情感都涵蓋其中了,不愧是一代大師級人物。

此詞自問世以來,一直倍受推崇與好評,完全符合題主的要求,開始平淡,後面驚豔之說。我非常欣賞喜歡這首詞,其寫得妙不可言,給人留下了許多無限遐思。若沒有一定的生活感悟與文學功底及才學難以寫出。大家不知道有沒有這樣感受,凡是舊歲離去新春而至時候,人們總有一種患得患失之感,有一種說不出來惆悵。歲月更替,花去花落,人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是那樣無助。這樣況味,你能感覺到,但寫不到。晏殊做到了,他下半闋詞非常精準地排遣出這樣的情感。傳說晏大師寫到無可奈何花落去這句以後,他後面寫不下去了。後還是他路過揚州碰到王琪才得以完成。其中故事就不詳說了。凡正王琪縣令的似曾相識燕歸來,真是妙極!妙極!無其句可以替代。完全切合表達出全詩的意境,並昇華出一個非常的高度。


夜光珠2


隋朝薛道衡的《人日思歸》:

笫一句:入春才七日,眾詩友看了笑曰這也叫詩?也就是一句大實話嘛。今天確實是入春第七日呀。薛道衡沒有吭聲,只是一笑,接著又寫了第二句:離家已二年。眾詩友看後說,出來詩意了。第三句,笫四句:人歸落燕後,思發在花前。等薛道衡揮墨寫完後,眾詩友讀了是連連點頭,讚不絕口。


飛紅影下


一看題目就想到司馬光登山那個很切題的詩,結果找了半天沒有,順道點出幾個類似的來吧:

1、據說司馬光洛陽閒居時,有一次隨二學士登嶺,途中二學士聯句,洋洋得意,很瞧他不起,並言:“豎子亦能詩否,司馬光慢悠悠的吟了一首《登山》趣詩: 

​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

兩句出來兩士子哈哈大笑道“這也算詩”?接著司馬光有抑揚頓挫的來了兩句:

​乾坤只在掌拿中,五湖四海歸一望。

士子大吃一斤,五體投地哈哈😄

類似的還有:

2、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3

一窩二窩三四窩,五窩六窩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種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4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皆不見。

等等,挺多的…


三十後的危機


魯迅先生有首七律,名為《湘靈歌》,抄錄如下:

昔聞湘水碧如染,

今聞湘水胭脂痕。

湘靈妝成照湘水,

皎如皓月窺彤雲。

高丘寂寞竦中夜,

芳荃零落無餘春。

鼓完瑤瑟人不聞,

太平成象盈秋門。

初看此詩,首聯較為平淡。尤其是"昔聞湘水"、"今聞湘水",用字重複,明顯是"重出相犯",違背了"避同"(避免同字重複)這一原則,而且有出律之誤。但當再往下讀三、四句,立刻峰迴路轉:原來是湘靈(舜帝之妃娥皇女英死於湘江,化作湘江之女神,又稱湘靈)正在水邊化妝,妝成之後照在湘水裡,水都呈現出胭脂色,美麗如同月照雲。這樣立刻明白了第一句碧如染是湘靈妝前,第二句胭脂痕是湘靈妝後。用詞極巧,上兩句為下兩句作了很好的鋪墊,後兩句為前兩句作了很好的詮釋,讀來毫無缺失之感了。

明朝有個布衣才子叫徐文長,作了一首數字詩 ,描寫緩緩飄落的樹葉: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這首詩前三句不僅只是用平淡無奇來形容,簡直就是單調枯燥,如同數數。但當讀到最後一句,韻味突如其來,全詩一片光彩。一幅樹葉飄落,消失在一片梅花之中悄然不見的景象,立刻展現在你面前。


湘水微波


本人對詩詞不甚瞭解,但是對這段詩詞很崇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春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詩出自於《虞美人,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代表作。

也是李煜被毒死前的遺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一段詩詞。前一句自問,後一句自答。

把一個人的滿腔愁緒比喻成大江大水波濤洶湧勢不可擋。

一個人滿腔的積怨無法發洩。憋在心中鬱悶之極。

然而一句自問句:問君能有幾多愁?

極大的勾起他滿腔的悲憤與積怨。把蘊藏在心中的滿腹怨恨與哀愁用一個抽象的愁形容出來,曲折與哀怨、 苦悶與積怨一股腦地顯現出來。

一代國君,曾經的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用春水錶示一去東流。心中的悲哀可想而知。

緊接著後一句自答: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把蘊藏在胸中的哀怨與惆悵。用水來表示滿腔的怨愁。波濤洶湧大江大水極具立體的形象。瞬間愁怨如翻江倒海般的劈過來。感覺哀愁像勢不可擋的洶湧波濤滾滾而來,愁緒一瀉千里。

我認為這一句詩詞。問君能有幾多愁?

精彩的對答便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顯示了詩人的詩詞功底與精神內心境界無以倫比的描寫體現。

試想一個詩人一個國君。

作為一個國君,他是失敗的。

作為一個詩人,他是成功的。

他如此精湛的詩詞功底。讓人們千古湧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句經典的詩詞。讓我念念不忘。

李煜經典詩詞千古流,因為他的詞極大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



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響鈴a。請您關注。


老年生活123


詩詞必有靈魂。這和人的生存是一樣的道理。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總是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活的熱情。那一雙明亮的眼睛就是他心靈的窗戶。那麼詩詞,也就必須要有詩詞的眼睛,來統領詩詞的靈魂。這樣的例子,古今詩詞中數不勝數。

我們來看陶淵明這首詩吧:

《飲酒組詩,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整首詩的意蘊不在此討論,單就問題,說說體會。

首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很好理解,也就是平淡無奇吧。接下來一個問句,一個答案,就是驚豔之筆。為什麼會是那樣啊?心裡清靜的緣故。可以說,人境,車馬是寫實,心遠地偏就是感悟。古人的許多詩詞就是這樣層層遞進,引人入勝的。下面的南山採菊,日落西山,飛鳥相與還都是寫實,而此中有真意,又是詩者作詩的靈魂所在。

中華文化燦爛無比,古今詩詞浩如煙海。這裡僅舉上述例子,對問題加以說明,不見得準確,望大家評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