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驚慌,越容易犯錯:成年人的自信,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

從小學低年級開始我就去學柔道,成了初中生後也大體堅持下來了。但在學校裡沒參加體育俱樂部,一有時間就一個人跑馬拉松,在游泳池游泳,去區裡體育館用器械鍛鍊肌肉。那裡有年輕教練員免費教給我正確的伸展運動方式和器械使用方法——如怎樣做才能使全身肌肉快速強勁,哪塊肌肉日常生活中使用,哪塊肌肉只能通過器械強化,等等。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在《海邊的卡夫卡》裡,我們認識了一個事事注重細節、生活細膩的卡夫卡君。以上這段描述充分體現出了他的生活習慣,從上初中開始堅持鍛鍊身體,而且,還根據年齡制訂出各種健身計劃。所以,卡夫卡君才會對未來的生活有主見,有節奏。下一步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全在他的計劃之內。

我們再來看一看《海邊的卡夫卡》中另外一段描述:

想了想,我決定帶走手機。發現手機沒了信號,父親有可能同電話公司聯繫取消合同,那一來就毫無用處了,但我還是把它放進背囊。充電用的變壓器也放了進去。反正東西輕,知道沒用處時扔掉即可。

背囊裡我決定裝無論如何也少不得的東西。衣服最不好挑選。內衣要幾套吧?毛衣要幾件吧?襯衫呢,長褲呢,手套、圍巾、短褲、大衣呢?考慮起來多得很。不過有一點是明明白白的,我可不想扛著大行李以一副十足出走少年的形象在陌生的地方游來逛去,那樣很快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或者轉眼之間就被警察領走,遣送回家,或者同當地的地痞無賴同流合汙。


越驚慌,越容易犯錯:成年人的自信,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


不去寒冷地方即可。我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很容易,找暖和地方就是。這樣就用不著什麼大衣了。手套也不用。不考慮防寒,必需衣物足可減去一半。我挑選容易洗容易幹又不佔地方的薄衣服,疊成一小團塞入背囊。除了衣服,還裝了這樣幾件東西:可以排除空氣小小疊起的四季通用睡袋、簡易洗漱用具、防雨斗篷、筆記本和圓珠筆、能錄音的索尼MD隨身聽、十多張唱片(音樂無論如何缺不得)、備用充電式電池。大致就這麼多了。野營用的炊具大可不必,太重太佔地方。吃的東西可以在小超市裡買。如此花了很長時間,終於將必需用品一覽表縮短了許多。這個那個寫上去不少,隨即勾掉。又加進不少,又勾掉。

在《海邊的卡夫卡》這一部小說中,主人公為了自身目的進行的這些準備便照應了我們此段所說的內容。一系列的儲備、猜想、計劃以及應對,每一步都是卡夫卡這個僅十五歲的少年把握自身節奏的真實寫照。當我們樹立了目標,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你會發現節奏無所不在,好似做每一件事都非常有意義,都是在為未來鋪墊。

只要有了準備,只要生活有了節奏,你的行為和思想就會變得成熟穩重。我們再看另外一段描述:

車上座位僅坐滿三分之一。乘客大半都是和我一樣的單客,車廂靜得有些不自然。到高松要跑很長的路。看時刻表,要跑十個小時,明天早上到。但時間長短不在話下。倘說時間,現在的我可是要多少都有。晚上八點多汽車剛出總站,我就放倒椅背,躺下睡了過去。身體一沉進座位,意識就好像電池沒電一樣模糊起來了。


越驚慌,越容易犯錯:成年人的自信,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


快半夜時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不時醒來,從廉價窗簾的縫隙看夜幕下的高速公路。雨點出聲地猛打車窗,沿路排列的路燈變得隱隱約約。路燈宛如刻在世界上的刻度,以相同的間距無限延展開去。新燈光被拉到跟前,下一瞬間便成舊燈光閃去背後。意識到時,時針已移過半夜十二點,我的十五歲生日於是自動來臨,就好像被誰推上前來的。

“生日快樂!”叫烏鴉的少年說。

“謝謝。”我應道。

但預言如影隨形地跟著我。我確認自己周圍的牆尚未崩毀。我拉合窗簾,重新睡去。

以上這段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成熟的十五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讓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在陌生的環境裡還可以這麼冷靜?對未來的恐懼並沒有讓他膽寒半分,反倒像個成年人一樣信心十足。想必,這便是人生充滿了節奏感的結果。


越驚慌,越容易犯錯:成年人的自信,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


古往今來,多少人才、明星如過江之鯽。其實,細細想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在節奏中進行的過程。當人類第一次運用蒸汽機的時候,便拉開了蒸汽時代的序幕。在那個年代,以蒸汽為動力,歷史上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當人類發明了發電機後,電力便代替了蒸汽,開啟了以電力為動力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而時間進入現代,最為重要的發明是網絡。於是,我們步入了信息時代。宏偉的世界發展,尚在自身的節奏之中,作為我們個人,難道不應該更加積極地擁抱生活,找尋屬於自己的節奏麼?

一次比賽,一次博弈,我們或許會和很多人競爭。在這種競爭中,比拼的方面有很多。有時候,我們會因為緊張而手足無措,呼吸困難,手腳冰涼……

而這正是喪失節奏的典型現象。若是無法找回節奏,勢必會落得敗北的下場。故此,節奏的產生、運用以及保持都需要我們用心去維持。

即便如卡夫卡,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善於尋找自身的節奏,他又如何獲得新的生活?縱使這個新生活不一定是他喜歡的,未來還是充滿許多未知,但是,他擁有了節奏,即使有再大的困難,想必都可以戰勝。


越驚慌,越容易犯錯:成年人的自信,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

心理過牆梯:走出節奏感的三個步驟

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可以說,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需要找到自身的節奏。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迷茫,才不會失去方向,才能找到自己的歸屬感。而我們作為個人,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把控和掌握自己的節奏呢?

  • 明白什麼是節奏

節奏是一種感覺。當我們在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的目的是完成它。而當我們在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中,我們的身心都會有一種節奏感。具體說來,當你跑馬拉松的時候——這是個艱鉅的運動——節奏就顯得極為重要,呼吸和步伐的節奏應保持一致。當你奔跑的時候,呼吸是否不順暢?若是,那麼你的節奏便是錯亂的;如果不是,你感覺很好,那麼,這個節奏便是適當的。


越驚慌,越容易犯錯:成年人的自信,節奏是一個挺重要的東西


  • 失去節奏不要驚慌

找到節奏,十分重要。當我們找到自身節奏的時候,在事情發展的過程中須要保持節奏。但是,保持節奏是一個很費力的過程。而且,並不是找到節奏便可以一勞永逸。如果一時疏忽,失去了正確的節奏,我們不可以驚慌。因為越慌,越容易犯錯。這時候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候。回憶正確的方向,向著正確的節奏靠攏,這才是我們正確的做法。

  • 保持節奏

找到正確的節奏,並且始終保持下去,其實蠻困難的。有的人終生忙忙碌碌,卻毫無建樹,原因就是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或者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卻沒能一直保持下去,只能得到一個失敗的人生。有多少所謂的天才因此而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所以我們在身處正確的節奏中的時候,更要去保持它。

彭麥峰/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