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极大的削弱了中央王朝武装,最终导致五胡乱华,今天笔者就带大家探讨一下八王之乱的第三阶段“四王争斗”是如何发生的。

假戏真唱

在八王之乱第二阶段末尾时,翊军校尉李含得罪过齐王身边的一个近臣,因为害怕小心眼的齐王报复,于是携带家眷逃往长安城,进入河间王司马颙(yong二声)的宫殿,秘密授予衣带诏,劝谏河间王颙起兵讨伐齐王囧。

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对于衣带诏这种东西,谁都可以假冒,历史上这种东西绝大多数是假的。而河间王颙也知道这个是假的衣带诏,但是河间王颙早就看不惯嚣张跋扈的齐王囧了,于是假戏真唱起来,果断联和成都王颖,准备率兵攻打齐王囧,却被李含拦住。李含献计:可以在战书上加上长沙王乂的名字。长沙王乂当时就在首都洛阳,他们这么做是想先让齐王囧与长沙王乂都起来,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没想到长沙王乂有勇有谋,倒是反杀了齐王囧,自己掌握了权力。河间王颙之下看傻眼了,本来只是想让齐王囧和长沙王乂先打起来,没真想让他掺和进来。面对实力弱小的长沙王乂当政,河间王颙立马就坐不住了,于是与成都王颖率兵进攻洛阳,八王之乱第三阶段正式打响。

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两王进兵

两王是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其中河间王颙派兵7万,成都王颖派兵20万向洛阳杀来。先杀到洛阳来的是成都王颖的部队,带领成都王颖部队的是陆机。

陆机其人

成都王颖手下有个谋臣就陆机,笔者先来介绍一下陆机:

陆机本投靠贾谧,贾谧是贾南风的内侄,也是贾南风宠信的大臣,即陆机是贾南风一方的人。陆机是一个惯会追求名利富贵的人,八王之乱第二阶段赵王伦毒杀贾南风时,陆机一看势头不对,于是立马调转方向,投向赵王伦,当时赵王伦逼迫晋惠帝禅位的禅位诏书就是陆机写的。齐王囧诛杀赵王伦后,陆机受到牵连被流放,但是他不满与现状,继续追求名利富贵。于是他跑到邺城结交成都王颖的部下,慢慢的受到了成都王颖的赏识。

成都王颖此时带兵打仗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自己的门客之中还有一个叫陆机的,陆机是三国时名将陆逊之后,陆逊可是当年在夷陵之战中打赢了刘备将领。当时的人认为,龙生龙凤生凤,既然爷爷会打仗,那么孙子也一定会打仗,于是启用陆机担任本次军事行动的将领,本就追求荣华富贵的陆机对此事并没有拒绝。他虽然是陆逊的孙子,但是他终究不是陆逊啊!而且他还对军事一窍不通!

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河桥鼓哀

当时陆机的二十万大军在河桥这个地方战鼓声几十里都听得见,陆机志得意满,脑子一发热,就对来送行的成都王颖说:当年齐桓公信任管仲,所以成就了一番霸业;燕惠王不信任乐毅,所以功败垂成,所以此事的成功在你不在我啊!

陆机说这话就是在自己的棺材上钉下了第一颗钉子!这话说的极不恰当,说语句中的胜者齐桓公最后也是被活活饿死,67天没人收尸。就算是胜者,也就是齐桓公一样的结局,陆机是要将成都王颖比作谁?

华亭鹤唳

陆机进攻洛阳,抵御陆机的正是长沙王乂。长沙王乂虽然实力弱小,但是有勇有谋,一仗把陆机打得大败。陆机吃了败仗之后,仓皇逃到邺城。

此时成都王颖身边的一个小人对他说:“陆机打了败仗,肯定害怕您追究他的责任,他肯定会叛变,请杀之!”成都王颖听之觉得有理,于是下令将陆机、陆云兄弟斩首。

在刑场上,陆机又留下另一个典故,叫:华亭鹤唳:陆机的家乡华亭县在今天上海这个地方,每年春天的时候会有鹤在这里栖息。陆机的原话是华亭鹤唳,可复得乎?意思是:我现在不想要荣华富贵了,就像回老家听听鹤叫,还回得去吗?

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长沙王乂被杀

陆机是个文人,对军事一窍不通,最终他的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她的失败,并不代表长沙王乂的最后成功。

长沙王乂在军中威望很高,即使在军中快没有粮食吃了,但是士兵仍然跟着他。这时候狡猾的东海王越看长沙王乂势力孤弱,于是联和禁军的几个统领,将长沙王乂抓了起来,送给了带领河间王7万大军的将领张方,张方用火将他烤死。

成都王颖入朝

但是这个时候,实力强大的成都王颖首先进入洛阳,他吸取当年找王伦直接逼皇帝禅位被杀的教训,决定先过渡一下,于是成都王颖逼晋惠帝司马衷废黜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弟,并将政治中心前往自己的根据地邺城。

嵇侍中血

这时候引起了地方上一些诸侯王的不满,其中举起反对旗帜的就是东海王越,他率兵三万向洛阳杀来,并裹挟着晋惠帝司马衷离开洛阳城,却被来自邺城的司马颖的部队击败。这里有发生了一个典故,叫嵇侍中血。说的嵇康的儿子嵇绍,在保护晋惠帝的过程中中箭而死,血溅到了皇帝的龙袍上。司马中英将晋惠帝带回邺城时,身边的仆从请求晋惠帝换件衣服,晋惠帝说出了唯一一句明智的话:此乃忠臣血,勿去。

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八王之乱收尾

向蛮夷借兵

东海王越败后,开启了华夏历史上第一次中原王朝向外族人借兵替自己打内战的先例,他向周边各个少数民族借兵,共计十万人,先攻成都王颖,成都王颖军队失败的消息传回邺城之后,邺城内人心惶惶,一些大臣带着晋惠帝逃至洛阳,不久又被河间王颙携往长安。之后成都王颖前来长安求助河间王颙,河间王颙拒绝,最后被司马越所杀。

晋惠帝司马衷驾崩

东海王越前往长安逼迫河间王颙交出天子,河间王颙不敢不从,于是东海王越护送晋惠帝回洛阳,掌握大权。不久,晋惠帝死,《晋书》中未交待晋惠帝是怎么死的,而宋朝司马光所做《资治通鉴》说晋惠帝是遇弑而亡。笔者认为:应该不是遇弑,因为对当时已经掌握大权的东海王越来说,没有必要去毒杀一个白痴皇帝。

从一份衣带诏入手,看八王之乱第三阶段“四王争斗”的具体过程


西晋版的烽火戏诸

晋惠帝司马衷驾崩之后,成都王颖立司马衷的同母弟司马炽为帝,然后以司马炽的名义诏河间王颙进京当大司马,等河间王颙进京的时候,东海王越派人将他掐死。东海王越这就是在拿自己的政治信誉来开玩笑。之后面对前赵大军来犯的时候,司马炽昭告天下,请求兵马勤王,却没有一个人相应。东海王越的这件事简直就是西晋版的烽火戏诸,为后来西晋的灭亡埋下 了隐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