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了凡四训》25支立的父亲如何做善。分类普通人自认为的善

人生不易、祸福自招。大家好:我是《了凡四训》诵读、解析、交流。

咱在白话文解析《了凡四训》第24小段中,知道了浙江省嘉兴县古人,包凭是如何行善积德的。详情请看“ ”

关注‘今日头条’账号“了凡四训诵读解析交流”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接下来,袁了凡会举什么样的真实案例,来告诉后人行善积德的方式方法呢?同时会如何为行善积德分类呢?我们继续往下写

解析《了凡四训》25支立的父亲如何做善。分类普通人自认为的善

在浙江省嘉善县有位古人叫支立,支立的父亲是县衙里的书办,有一次办案,发现有个死刑犯是被人冤枉的。支立的父亲身为书办,要帮助被冤枉的死刑犯,死刑犯知道支书办的好意后,对他的妻子说:“支书办为我的事上下奔波,我没有能力报答他,很是惭愧。听说明天支书办到乡下了解案情,你就找机会嫁给他吧,支书办领这份情,我就能活命。”死刑犯的妻子听后,哭着同意了,因为她也没有别的办法。

第二天,支书办下乡了解案情。死刑犯的妻子就自己劝支书办喝酒,并转达了自己丈夫的意图。支书办不同意他们夫妻的意图,同时支书办,还是竭尽全力的,为这个死刑犯洗脱罪名。

后来死刑犯被平反出狱了,

解析《了凡四训》25支立的父亲如何做善。分类普通人自认为的善

夫妻俩来到支书办家里磕头谢恩,同时说:“您的大恩大德,我们夫妻俩无法报答。您没有儿子,我把女儿送给您,做您打杂·扫地的随身小妾。这是合乎情理的,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支书办只好接受他们夫妻的安排,同时还准备了礼物,把囚犯的女儿迎娶为妾。然后支立就出生了,20岁就考中举人,官位做到翰林院书记。后来支立的儿子支高,支高的儿子支禄,都做到县里的教官,支禄的儿子支大纶,考中进士。

以上讲了10个真实的典故、案例。虽然每个案例的内容不同,但都表达的是如何积德行善。接下来,咱把世俗中人,做善积德的方式方法,详细的分分类。普通大众做的善行好事,有真的,有假的;有直的,有曲的;有阴的,有阳的;有对的、有错的;有偏的,有正的;有一半的,有圆满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难办的,有容易的。这些都要仔细的分别。如果只是,自认为做了善事,而不了解,整体事件的前因后果。就自己夸奖自己。说自己做了很大的善行功德。岂不知,自己造了很大罪恶,这是白费苦心,没有好结果的。

解析《了凡四训》25支立的父亲如何做善。分类普通人自认为的善

接下来,袁了凡会告诉后人什么呢?请看解析《了凡四训》26。

文章中使用的图片是文言文《了凡四训》原文,我在‘今日头条’账号“了凡四训诵读解析交流”中发表的视频‘诵读文言文《了凡四训》第25小段’与这篇文章是相互对应的。详情请看‘ ’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多多指导

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启发,请点赞·收藏·转发·评论,传递写作的意义,让我们一起找到更多的同好者。

有任何感想欢迎评论每条评论看到后必然回复多讨论才能见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