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有什麼分別?

蔡天龍


西漢跟東漢合在一起,稱之為漢朝,他們之間的區別是很大的,也是很好區分的。對它們之間的最大的區別,我有以下兩點分析 。


第一、創立者不同 存在時間不一樣


西漢

西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前漢,當時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種勢力揭竿而起,劉邦在,戰火紛爭的年代殺了出來,成功的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漢王朝 !西漢存在的時間(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12月)

劉邦劇照


東漢

東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後漢,記得那一年是公元八年,王莽起兵篡漢,不久之後西漢就滅亡了。後來也是各種戰爭爆發,各種戰役不斷。之後的劉秀,成功的在公元25年建立了東漢王朝!東漢的存在時間(公元25年—公元220年)

劉秀劇照


當時的首都位置不一樣


西漢

西漢的首都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其實除了西漢之後,後面還有很多的王朝,都把首都定在這個地方。在當時的西漢,長安城在人們心中是以經濟、政治、文化於一體的中心城市!

長安城夜景


東漢

東漢的首都則是定居在洛陽。因為洛陽居天下之中央,這個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好到所有的人都想來搶這塊地方,俗稱兵家必爭之地。然後洛陽土地肥沃,周圍的水路旱路都十分的發達方便。四周調兵也是可以做到非常的迅速,所以讓皇帝住在中心地帶,就可以掌控整個天下。這樣一來的話,就可以使得自己更好地治理天下。

洛陽古城夜景


我覺得以上的幾點,就是對於西漢跟東漢最大的區別之分。先存在於西漢後出現東漢,他們並稱為漢朝。如果你有不一樣的意見的話,歡迎留言討論 。










史憶小史官


我國曆史上以“漢”為朝代的王朝至少十幾個:西漢(劉邦)、東漢(劉秀)、蜀漢(劉備)、漢趙(劉淵)、成漢(李雄)、後漢(劉知遠)、南漢(劉龑)、北漢(劉旻)

等。劉尼、劉芒蕩、李金銀、邢杲、侯景、劉武周、朱泚、郝定、陳友諒這些起義造反的人也是以“漢”為王朝的名字,以漢朝代名,具有一定的號召力。

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後人為了方便辨識,給他們加上其他特徵來區別這麼多“漢”朝。

東漢和西漢的區別?

一、西漢。西漢是繼秦朝以後大一統的王朝,由劉邦(漢高祖

)建立,劉邦起初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西漢建立於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被王莽的“新”朝取代,享國210年,一共有12位帝王。(劉邦劇照)

二、東漢。東漢是劉秀建立的,劉秀(東漢光武帝)是劉邦的九世孫,不過建國前的劉秀只不過是個小小的地主而已,和直系的西漢皇室的血緣關係已經疏遠了很多了。東漢建立於公元25年,滅亡於公元220年,曹魏代替了。享國195年,一共有14位皇帝。(劉秀起義時騎著牛參戰,劇照)

三、東漢和西漢的區別。西漢建國都於長安,現在的西安,東漢建國都於洛陽,現在的洛陽。地理位置上,長安在西。洛陽在東,習慣上將它們稱作西漢和東漢。

四、前漢和後漢。根據建國的時間先後,習慣上劉邦建立的漢朝還被稱作“前漢”,劉秀建立的漢朝被稱作“後漢”。現在國外研究中國歷史的人一般稱它們為“前漢”和“後漢”,不過後來的歷史中還有一個“後漢”政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稱西漢東漢為“先漢”和“後漢”。

劉秀建立的漢朝不是繼承得來的,而是開創一個嶄新的王朝,中間隔了王莽建立的“新”朝,“更始”政權(劉玄,玄漢)和“建世”政權(劉盆子)。只不過劉秀為了打江山,藉助皇室宗親的名義起家,聚攏的勢力非常之多,後來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是這樣做的。

劉秀為什麼定都洛陽,而不是長安?

一、長安的週期性繁榮。西周建國都於西安附近,西漢也建都在哪兒,繁榮的同時,也將該地的土地消耗殆盡,都城消耗品的供給都依賴洛陽等地的轉運,劉秀建立王朝後在這裡發揮的餘地非常少。(西漢長安圖)

二、西漢末期長安地區的破壞

。王莽建立的新朝定都於長安,公元23年,起義軍攻破長安。此後綠林、赤眉軍等在長安地區進行拉鋸戰,城市被毀,人口驟減,一片破敗景象。長安昔日的繁華已經不在,已經失去了繼續作為首都的有利條件。

三、洛陽首選。劉秀是南陽地主出身,他身邊的武裝力量大都來自於宛洛之間的豪強,定都洛陽是一個相當安全穩固的地方。劉秀必須穩固自己才能一統江山,洛陽是不二之選。(東漢洛陽圖)

四、長安地理位置偏遠。長安居於西北,中東部人口眾多,王朝建立不適宜偏於一隅。況且北方少數民族虎視眈眈,長安地區經常受到騷擾,不宜在這裡建立首都。

有鑑於以上種種原因 ,劉秀放棄了長安,定都洛陽,並將南陽設置為陪都。從歷史的發展來看,當時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


穿越再現彼岸


西漢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建立於公元前202年,西漢共歷12位皇帝 ,享國210年;東漢是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建立於公元25年,東漢共歷14位皇帝,享國195年。

由於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所以劉秀建立的東漢,算是劉邦建立的西漢的延續。



東漢與西漢有哪些不同呢?

1、首都不同。

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東漢末年大混亂時期,漢獻帝曾被董卓挾制到長安,並在長安待了5年左右,漢獻帝后來又回到洛陽,被曹操挾制到許昌。

2、開國皇帝身份不同。

劉邦以一介布衣身份起兵,經過3年滅秦之戰和4年楚漢戰爭,擊敗項羽,統一了全國,建立了西漢政權。

劉秀以皇族身份起兵,經過12年的戰爭,消滅了更始政權,赤眉軍,及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東漢政權。



3、統治階層的內部勢力組成不同。

西漢劉邦以布衣身份起兵,跟隨了一批同樣出身不高,以軍功獲得身份地位,成為漢初的一股最大的政治勢力,稱為軍功集團,再加上皇帝自身的皇親國戚勢力,及皇后這邊的外戚勢力,共同構成西漢政權的三股政治勢力。

西漢到後期,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漢平帝時,皇權衰落,軍功集團也早已沒落,外戚勢力崛起,成為西漢王朝的掘墓人,最終西漢王朝亡於外戚王莽之手。

東漢劉秀以沒落皇族身份起兵,聚集了一批地主豪強及以軍功獲利權力地位的開國功臣集團,再加上皇帝自身的勢力,地主豪強勢力、功臣集團、皇權成為東漢初期的三大政治勢力。



東漢歷經漢光武帝、漢明帝、漢章帝、漢明帝四朝後,開始走向沒落,之後外戚與宦官勢力崛起,開始交替執政,而地主豪強勢力演變為士族集團,東漢晚期的政治勢力為外戚勢力、宦官勢力、士族勢力三股政治勢力。

到了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火拼,雙雙覆沒,軍閥勢力趁機進入洛陽控制朝政,開始了漢末三國幾十年的大亂世。最後曹操之子曹丕代漢建魏,東漢滅亡。

4、政治制度不同

西漢初年的政治制度,是郡國並行制,也就是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列的制度,在中央直轄地實行郡縣制,在地方上實行分封制,這一制度直到漢武帝時期,推恩令的發佈,才最終消滅了分封制。

西漢初期的官職基本沿襲秦制,實行三公九卿制,設丞相及三公管理百官,到漢武帝時期有所變化,漢武帝人為的形成內外朝制度,架空了相權,加強了皇權。



而東漢從開始之初,到最後滅亡 ,始終是實行郡縣制,而漢武帝時期的推恩令仍然一直在用,郡國基本上與郡縣沒有區別。

而劉秀建立的東漢,制度上徹底架空了三公,政事全歸尚書檯,相當於中朝內朝變成了外朝。在地方上,劉秀啟用的刺史制度,成為中央監管地方官的制度,但到漢末,刺史卻成為地方上的實權官員。

5、人才選拔制度不同。

西漢基本上是採用察舉制推薦人才,人才任用的權力在於皇帝。到東漢時期, 這一制度徹底被掌握在士族集團的手中,壟斷了官員的推薦,人才任用的權力在士族集團手中。

6、文化制度不同

西漢建立之初,實行的是黃老學說,自漢武帝時期,開始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直到西漢滅亡 ,儒學一直盛行。而東漢基本上以儒學為主 ,後期流行經學、玄學。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漢與西漢雖然都是漢,皇帝都姓劉,而且東漢的光武帝劉秀也確實是西漢劉邦的後裔。但是,從政治史與社會史的角度來看,東西漢的差別之大,遠大於兩個不同姓的王朝。

西漢的社會結構延續自秦朝,是一個平民社會,基本上已沒有貴族。而東漢已形成世家大族,完成了再度貴族化,是一個門閥社會。中國的門閥制度,即形成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延續至南北朝,併為隋唐所繼承,於五代時瓦解。

從政治制度來說,西漢以外朝三公為政府領袖,而東漢則設“尚書檯”架空三公之權,一切政令皆經尚書檯稟陳皇帝,由皇帝裁決,時人稱“雖置三公,事歸臺閣”,“三公之職,備員而已”。

西漢有外患,匈奴一直是西漢的威脅,東漢則從未有外患,只有內患。東漢中後期,外戚、豪族等權臣以“錄尚書事”之銜入主尚書檯,壟斷了朝政。而君主要奪回權柄,只能依靠宦官,宦官得勢之後,復擅權亂政。所以東漢後期的政局,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輪流專政。


吳鉤的鉤沉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是漢景帝之子長沙定王劉發後代。東漢算是西漢的延續。是一個朝代的兩個不同時期。


西漢壽命210年,東漢壽命其實195年。大體相當。漢朝共計400餘年。

東漢與西漢最大的不同是政治思想不同。

一、西漢。


西漢初年用黃老。漢文帝用儒道。漢景帝時黃老獨尊,百家並存。漢武帝時法家思想佔統治地位。漢武帝更是把大漢帶入煉獄。

西漢時,儒家與道家結盟。法家與黃老結盟。漢初黃老獨尊。漢文帝時儒道主導。

漢文帝重用儒家大師張蒼為丞相,放開言論,廢除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為廷尉。重立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告奸之法、夷族連坐之法。這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漢武帝時,因言被誅者不計其數。儒家大師顏異因肚子裡罵漢武帝,被法家酷吏張湯以腹誹罪處死。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羅織罪名,製造冤獄,大肆屠戮群臣。張湯欲誣陷御史大夫朱買臣謀反,朱買臣先發制人。先誣告張湯謀反。漢武帝明知真相,家裝糊塗。以謀反罪處死張湯。之後查清張湯被誣陷後,又誅殺朱買臣。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杜周,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

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蠱之禍誣陷皇族,致使陽石公主被滅門,諸邑公主被滅門,太子劉據被滅門,長公主被滅門。皇后衛子夫被滅門。皇族被屠戮殆盡。

漢武帝重用法家桑弘羊為御史大夫。實行算緡法、告緡法、平準法。壓榨盤剝百姓。把華夏變成煉獄——人人告奸,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人口減半。相當於今天死了7億人。

漢武帝和法家酷吏給華夏文明帶來的災難,甚於五胡亂華。漢武帝幾乎毀滅大漢王朝和華夏文明。

漢宣帝中興大漢王朝。使大漢國力疆域達到空前。

二、東漢。

東漢是儒家獨尊,言論自由,政治清明。漢光武帝劉秀沒殺一個功臣。沒殺一個無辜之人。廢太子也得以善終。沒有一人因言而被誅。

與西漢的血雨腥風相比,東漢的政治波瀾不驚。

東漢其實是在西漢已經完全滅亡的情況下,由劉秀等人重新打下的江山。

劉秀重用儒家。發展經濟,整肅吏治,開創光武中興。

劉秀去世後,太子劉莊繼位,是為漢明帝。漢明帝在位時,興修水利,修生養息;對外派出班超出使西域各國,重新設置西域都護。漢章帝劉炟時延續明帝政治,開創了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的盛世,後世稱之為“明章之治”。


東漢的疆域達到鼎盛,甚至超越漢宣帝時期。

但東漢中後期,天子皆為少年天子,且大多短命。這就導致外戚和宦官集團強大。大漢盛世不在。

大漢雖盛世不在,軍事力量依然強大,夷狄胡人依然對大漢稱臣進貢。不敢冒犯天朝威嚴。

若東漢皇帝壽命與西漢相當。大漢盛世可能會再延續數百年。


楊朱學派


一般來說,漢朝四百年基本上是連貫的。但是因為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於是漢朝就被斬為兩段,即一段為西漢,一段為東漢。

西漢創立者為劉邦,首都長安。東漢創立者為劉秀,首都為洛陽。相對來說,長安在西,洛陽在東,於是就稱之西漢和東漢。如果從時間來算,歷史上卻稱他們為前漢和後漢。

西漢大約經歷二百一十年,即從公元前202年劉邦即皇帝位起,到公元8年王莽篡漢。

就歷史地位和貢獻來說,西漢諸帝中,高帝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三人功績最為顯著。西漢末劉歆說:“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可見,劉邦、劉恆、劉徹作為西漢歷史三位功德顯著的皇帝,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普遍看法。除此之外,漢昭帝和漢宣帝也是西漢時期較為作為的兩位帝王,在他們的統治時期西漢歷史持續繁榮,在文景之治之後,他們再度創立了一個盛世,即昭宣中興之治。但是從漢元帝之後,西漢歷史就逐漸開始衰弱,並最終被王莽所取代。

王莽是橫亙在東西漢中的一個厲害角色。他本是外戚,但是西漢末期,皇帝權位越來越弱,外戚於是作威作福,最終外戚王莽才搶走了劉氏政權,建立新朝。可惜的是,王莽在歷史的洪流之中,他也無法掌握失控的歷史,新朝建立短短十五年就被劉邦的後裔劉秀等人給掀翻了。

據《後漢書》記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劉邦九世孫,出自景帝之子長安定王劉發這一脈。王莽奪權不過十五年,因為時間相隔較短,劉秀為劉邦之後應該是靠譜的,也正如此,劉秀將自己建立的東漢認是承接西漢劉氏政權的正統地位。

劉秀建立的東漢王朝一共一百九十六年,共有十三位皇帝。就皇帝的數量來說,東漢和西漢都差不多,但是就皇帝的能力來說,東漢遠遠趕不上西漢。

當時,劉秀認為,西漢亂於外戚,所以他上臺以後非常警惕外戚,不允許任何外戚來干政。這種警惕性一直保留到漢明帝劉莊,但是在漢章帝以後,他們便漸漸遺忘劉秀祖訓,於是外戚重新上臺,從此東漢就陷入了強外戚弱皇帝的混亂局面。

東漢後期皇帝權力為什麼弱? 主要是無論哪一家外戚上臺從來都只是選年幼的可以控制的人來當皇帝。後來,幼小的皇帝長大以後,認為這些外戚都不可靠,於是就依靠提拔宦官掌權,於是東漢的政治江湖中,就出現了四派勢力互相打來打去以至最後鬥亡了國家。

這四派勢力就是以皇帝為主的皇族;以丞相為主的文官集團,也叫士大夫集團,另外兩個就是著名的外戚集團及宦官集團。這四派勢力因為利益關係,互相拆臺又互相聯合,最後終於毀於內鬥之中。


月望看歷史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首先先從國家的建立者上看:西漢,是劉邦被封為漢王,後在楚漢之爭獲勝建立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國號漢,史稱西漢。

東漢,是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不久爆發綠林赤眉起義。

東漢的建立者是劉秀,是西漢皇族的一個分支舂陵候家族,劉秀自己並不認為自己創立的是一個新的朝代,而是光復了漢朝,並自認為是漢宣帝的繼承人,繼位後,追尊漢宣帝為中宗,當時的官方也不認為東漢和西漢是兩個朝代。

漢朝(前202年—8年,23年-220)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主要分為西漢、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劉,故又稱劉漢,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漢文帝、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國策開創“文景之治”。

漢武帝即位後攘夷拓土成就“漢武盛世”;至漢宣帝時期國力達到極盛 ,史稱“孝宣中興” 。公元8年,王莽廢西漢末帝,定都常安,史稱新朝,西漢滅亡。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定都洛陽 ,統一天下後息兵養民,史稱“光武中興” ;漢明帝、漢章帝沿襲輕徭薄賦,開創“明章之治”;漢和帝繼位後大破北匈奴、收復西域,開創“永元之隆” ,東漢國力達到極盛 。

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雖剿滅民亂卻導致地方擁兵自重,董卓之亂後東漢名存實亡。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後劉備建立蜀漢延續漢室,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江水趣談


西漢是劉邦建立的,東漢是劉秀建立的。

之所以有西漢和東漢之稱,是因為這兩個朝代的都城所在地不一樣。

西漢的都城西安在西面,所以劉邦建立的漢朝被史學家稱為西漢。

東漢的都城洛陽在東面,劉秀建立的這個國家被叫做東漢。

劉秀雖說是劉邦的後代,身上有流淌著劉邦的血液,但是劉秀的這個皇帝不是和平繼承過來的,他也和劉邦一樣,是用戰爭和血腥換取來的。

在西漢和東漢之間,還存在過兩個皇帝。

一個就是王莽篡權後建立的新朝,王莽篡權後有外戚搖身一變成了皇帝。

老劉家的江山被隔壁老王給竊走了,

所以,老王王莽就不想給他們劉家的子孫發皇糧吃了。

這樣一來,老劉家的人肯定不幹了。

本來地主當慣了,你王莽一上臺就把我們地主的身份變成了貧民。

就沒有這樣乾的,於是劉家的子孫開始以恢復漢室的名義,開始了反抗。

劉秀的大哥叫劉演,劉演是個愛養門客的了得人物。

他的志向就是想像漢高祖劉邦一樣,當一個開國皇帝。

劉演看到王莽政權昏庸無道,百姓處於水深火樂之中,

他就聚集了一起人來對抗王莽。

可惜的是,劉演並沒有當上皇帝,他因為內鬥,

就在快取得勝利的時候,被劉玄殺害了,

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

更始帝是王莽後面的那位皇帝,是劉秀前一任皇帝。

到了後來,更始帝,劉秀和赤眉軍一起爭皇位。

赤眉軍打敗了更始帝劉玄,劉秀打敗了赤眉軍,

劉秀當了皇帝,他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光武帝。


西漢是外戚干政比較厲害,所以西漢的政權最終是亡在了外戚手中。

東漢是太監干政比較厲害,最終也是太監把東漢的政權給攪和黃了。


漢史趣聞


東漢和西漢具有區別又有聯繫,但是,他們的國號一直沿用的都是“漢”,東漢和西漢的區別,主要是歷史學家為了區分他們而定義的。

東漢和西漢最大的區別就是,東漢是劉秀建立的,西漢是劉邦建立的。西漢比東漢的建立要早兩百多年。

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九世孫。

劉邦建立的西漢,絕對要比劉秀建立的東漢的難度要大很多。

因為劉邦在建立西漢之前,他就是一個農民,要知道在西漢之前的中國歷史上,王位都是世襲的,劉邦是有一個最下等的農民直接當上皇帝的歷史第一人。

這個也可以認為是劉邦的首創,在當時能夠做到從農民到皇帝的不同身份的轉化,這種難度,可以說是經過了九死一生才得到的。

相反,劉秀建立東漢的時候,就要容易多了。

因為劉秀本來就是皇室後裔,他在起義的時候,只要打出恢復祖宗基業的旗號,就會得到很多人的擁護。

畢竟西漢對人民的統治還算不錯的,人民願意讓他們老劉家當皇帝。所以,劉秀在得到民眾的支持下,在亂世中起義,和敵軍打起仗來就容易多了。

確切的說劉秀就是一箇中興之主,他本來是皇室後裔,可是到了西漢末年,外戚派的王莽,就篡奪了西漢的皇位。

王莽成了皇帝之後,就開始宣佈自己建立的國家叫新朝。這種做法就導致了劉姓子孫的不滿,所以一時之間,流行皇室後裔的人,紛紛站起來,開始反對王莽的統治。

最後劉秀生出,把王莽趕下來臺,然後重新統一了全國。

為了區別劉邦建立的漢朝和劉秀建立的漢朝的不同,後來的歷史學家,就把他們分為了東漢和西漢。

西漢和東漢的區別,還在於他們的都城所在地不同。

西漢的都城是在長安,東漢的都城是在洛陽。

西漢的時候,他們面對的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北方的匈奴,大家都知道的衛青,霍去病就是和匈奴作戰的名將,但是,西漢並沒有徹底的把匈奴給滅掉。

東漢的時候,匈奴的威脅依舊存在,他們還是繼續騷擾著大漢的邊界。但是,不可一世的匈奴最終是被東漢給滅掉的。

西漢的時候,太監就是太監,太監是不敢幹涉國家政事的。

可是東漢的時候,就不一樣了,東漢末年太監就變成了一股十分強大的力量,可以說正是太監和外戚派這兩股力量,把東漢王朝給拖垮的。

還有最為重要的是,東漢的皇帝存在感比較弱,似乎東漢的皇帝我們只能說出一個開國皇帝劉秀和亡國皇帝漢獻帝的名字。

但是,西漢就不一樣了,劉邦,漢文帝,漢景帝,漢昭帝這些君主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關於東漢和西漢的不同,還有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


歷史中百科


不同豈不是太多了,如何說的全,不如用排除法,先找相同:東漢西漢有三大相同:

1.國號相同。不管是劉邦還是劉秀,建立國家國號都是“漢”,西漢,東漢的稱呼是後人為了區分而加的,因為西漢定都長安,東漢定都洛陽(後被迫遷往許昌),長安在洛陽之西。

2.建立者都是劉氏,而且200年前是一家。東漢建立者劉秀是劉邦的哥哥的後代。

3.西漢東漢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除了兩漢,還有秦、西晉、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等王朝是大一統王朝。他們對西域的經營和鞏固都很值得一提,西漢有張騫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東漢有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設立西域長史府。

除此之外,兩漢就是兩個王朝,當然不同之處甚多,這種不同哪兩個朝代之間都不會少,很難面面俱到,比如制度、經濟、帝王,如果值得一說的事,就是兩漢之間帝王名氣相差太大,西漢明星皇帝很多,劉邦、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很有名氣和作為,而東漢則除了劉秀,最多加上明帝和章帝,而昏君倒是出了幾個。

西漢亡於外戚王莽,東漢亡於權臣曹操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