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金庸笔下的番邦国师都是大反派?具体如何?

crazy晓彤


一、无论任何武侠小说,书中不仅要走正面人物,而且必须要有反派。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为了突出主角人物的光环,一般都会为其准备一个或几个反派人物成为他们的对手。反派和主角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了整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

小说中若是只有正面人物,没有反派,也就起不了冲突,这部小说也就会像白开水一样没有滋味。这样的武侠小说也基本上不会有太多人去看了。

所以,武侠小说中必须要有反派人物来和主角唱对台戏。

例如,杨过的对头就是金轮法王,张无忌的对头就是成昆,令狐冲的对头就是岳不群,左冷禅等人。郭靖的对头则是欧阳锋,金轮法王,乃至整个蒙古大军。正是有了这些反派的衬托,才更显出主角的强大。

二、用番邦国师做反派,更能体现出民族矛盾,更能显示出主角的伟大。


金庸先生笔下,只有《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和《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才算得上是大反派的番邦国师。

鸠摩智是吐蕃国师,聪明无比,武艺高强,是天下间少有的武学奇才。他先后到天龙寺和少林寺捣乱,幸好有段誉和虚竹的阻拦,他才没有得逞。

金轮法王是蒙古国师,也是一个世间少有的的武学宗师。他随蒙古大军南下侵宋,做下了许多恶事,但三番五次的败在杨过手上,最终也是被杨过踢下高台,被砸死在襄阳城外。

鸠摩智和金轮法王作为番邦国师,代表的是外族的势力。杨过他们将其打败,不仅仅是打败了敌人,更意味着为国家为民族驱逐了外族势力的入侵,俨然就脱离了江湖侠客的形象,成了更加令人佩服的民族英雄。

在《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中,若是把番邦国师换成是普通的江湖恶势力,就显不出杨过他们的伟大了。究竟是抓住座山雕的功劳大,还是捉住东条英机功劳大?这还不够清楚吗?


酒瓶里的烟头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金庸笔下的故事情节,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以中原政权为正统政权,我们从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中不难看出,天龙八部中,历史背景是中原的宋朝时期,剧中三个主人公,乔峰,虚竹,段誉,都是中原武林人士,故事展开情节也是以中原武林抵抗异邦外族入侵为起始线,以共同维护契丹和大宋俩国百姓安宁为结束。

虽然乔峰是契丹血统,但是身在中原,长在中原,可谓除了血统以外和中原人别无他样,再看段誉,虽然是大理镇南王世子,是大理国人,但是当时背景是,大理属于大宋的附属国,和唐朝时期的高句丽一样。

二,中原文化是正统文化,金庸笔下塑造的凡是与政权朝代有关的,文化必然是以中原文化为正统文化,即使鹿鼎记满清入关,满清朝当时也代表的是中原主流文化,天龙八部中,我们看到“所宣扬的武功核心,天下武功出少林”,而少林正位于河南,北宋政权核心正好是位于河南开封,剧中最高武学正是典藏于少林寺内。而我们看到,吐蕃国师跑来中原学习武术,其中一个地方便是少林寺。经典的一场大战也是在少林寺,暗中宣扬了中原文化鼎盛。

三,再看神雕侠侣,历史背景也是宋朝时期,大宋抵抗外敌入侵,这次武功至高武学从佛教变成了道教,重阳宫,王重阳,等等,相比于佛教,道教更是在中原文化土生土长,作者核心还是依托大中原文化为背景。

诸如此类还有,碧血剑中,抵抗清军入关……,写作核心都没有变过。

四、写作思想,金庸老爷子写作核心思想就是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核心主角身上都有诸多体现,比如,乔峰,忠义不能两全,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舍身取义换取契丹大宋和平。杨过,忠孝不能俩全,放弃杀郭靖,共抗外敌,知道自己生父品行不端,听从郭靖,大丈夫行事应当光明磊落,共守襄阳城等等这些都是,金庸老爷子通过江湖儿女情长,所展现出来的儒家思想。

五、确立了思想文化,政权的核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番邦国师都是反派了,番邦国师,代表的是外来异族入侵政权,代表的是外敌文化,想要取代正统文化,必然只能是反派了。


柏杨同学


其实这个感觉完全都是非理性的直觉判断,事实上恰恰相反,金庸笔下的番邦国师并不全都是大反派。

首先,若论金庸笔下最著名的两个番邦国师当首推《天龙八部》里的吐蕃国师大轮明王鸠摩智以及《神雕侠侣》里面的蒙古国金轮国师。


这两位都是当时一等一的绝顶高手,武功登峰造极,都对正派高手产生极大的威胁。

其次,但是我们仔细考量下会发现,大轮明王鸠摩智并不是一个反派人物,相反大轮明王很多时候非常可爱,极具喜剧效果,甚至还有许多人非常喜欢鸠摩智。

他尤为难得的一点是,并没有滥杀无辜,只不过喜欢争名夺利,爱出风头,一个纯粹的武痴而已。


第三,严格意义上来讲,金轮国师勉强算的上半个反派和恶人担当,因为当时的大宋和蒙古国是敌对关系,所谓两国交兵,各位其主,金轮国师根本就没有机会选择。

在武学之道,他和中原五绝其实骨子里还是惺惺相惜的,彼此都钦佩不已。

最后,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即使不是番邦的国师,同样也可以作为大反派。


《倚天屠龙记》里的混元霹雳手成昆,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若论心机歹毒,心狠手辣,坏得让人发指,混元霹雳手成昆绝对无出其右。


孙少侠品金庸


我是狗眼博士,谈金庸从我做起。

其实说金庸小说中所有的番邦国师都是大反派,无非也只有两个半,一个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另外一个是神雕侠侣中的金轮法王。碧血剑中的玉真子,被封护国大真人,勉强算半个吧。

为什么这样写,应该是因为金庸武侠小说的民族主义吧。

金庸武侠小说对于我国古代小说有很大的继承性,在古代小说中外族国师就担当一种怪力乱神,在阵前摆下阵势的角色。这种身份也同样被继承了下来。

金庸武侠小说体现的更多是家国情怀,往往是国家对国家,民族对民族,这种立场的对立注定了异族国师和主角一方的对立。

金庸的小说中,中原是武学的正统所在,高手辈出,而能拉出来和中原绝顶高手比试的当然只有其中的佼佼者:国师。

所以番邦国师只能当这个反派,非当不可。


狗眼博士


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历史线条是中国的宋代,而宋代经历了北宋和南宋,历时319年,但总体来说宋朝重文轻武,虽然科技和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军事上比较羸弱,常常受到周边那些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女真人、辽人、金人、元(蒙古)人都在不同时期长期与宋交战不休,先后涌现了杨家将、岳飞等抗击小数民族侵扰的名将......

当时中原大国宋把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叫番邦。

这些政权都有国王、有朝臣、有国师、有文武大臣;

而金庸的小说是以中原为正面角色来写的,这样少数民族政权就是不正义的一方;相对于中原政权,这些番邦都是反派;

那这些政权里的国师,出于文学需要,金庸把他们都塑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大反派,这是为了小说的趣味性的文学创作的需要,你们说是吧?


鹏学天下


在古代的历史记载上,汉族一直与番邦有战争,番邦多有侵犯,所以在汉人的骨子里视番邦为敌人、恶人。金庸先生正是发现了这一点,与读者站在统一的心理上,让读者感同。


南山明月


鸠摩智是一个天才,文几乎达到顶峰,武也是,只是因为太过于执着所以才走入歧途,最终放下执着终成一代大师,少林扫地僧又何尝不是?也是太醉心于武学几乎丧命,而后放下执着终登绝顶,实际在我看来,扫地僧就是多年以后的鸠摩智。


a悠然见南山



济世论事


金庸先生用作品验证了一句千古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事实验证从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外族屡屡犯我领土 杀我同胞,沙俄,以前的鲜卑就是现在朝鲜,突厥,扶桑,以及现在的越南,印度,占我领土,夺我资源,


双子影座


吐蕃国师鸠摩智,天赋悟性双高,痴迷武学,过目不忘,其实不太算反派,没有黑化。

蒙古第一国师金轮法王,也是武学奇才,这家伙确实有点腹黑,也不顾及大师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