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对新经济的思考


疫情之后对新经济的思考

读了一篇文章资料,讲的是美国历年经融危机,经济最不好的时候,往往娱乐行业发展的最好,尤其是在影视行业,经济下行反而催生了影视的大力发展:更加谨慎的投资行为,筛选出了优秀的电影团队和剧本,使得电影本身就有较高的质量,加上人民的收入降低,无法进行大额消费,没得玩,情绪压力,焦虑,恐慌程度较高,那么少花一点钱,看一场电影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想想是真的对,经济不好,生意不好做,股市没得玩,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甚至没事干,焦虑感增加,慌的一批,无法思考,勉强狗住,理想在哪里?喵生是什么?正当沉沦于这些压力,消化痛苦的时候,娱乐制造者扔出一大堆不需要你思考,就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极高的效率,快速获得正向且持续反馈的东西,大部分还是以动态的形式,让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比如短视频,直播,电影,综艺等(不包括肥宅快乐水),那还不是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关于持续提供反馈可以让人更加沉迷这一点,《绝地求生》就没有充分利用,刚开始沉沦服务器就崩了呀哈哈哈!)如果后续下行严重,伴随增长的现象可能还有酗酒,吸DU等等,物质的空虚,远远抵不过内心的空虚和焦虑所带来的痛苦和绝望。说到这里我突然在想为什么老一辈那个年代的人看起来就没这么多感概,什么精神世界,理解和自由。想了想觉着也不是没有,而是世界发展得太快,变化也太快,老一辈同样有尊重,认知和审美之类,只是长期生活在物质和精神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对这些的理解一是认定的形式不同,二是埋得深不易察觉,意识形态的差异较大。“国家大事没人关心,明星八卦天天头条”,这句话年年都有人提,我倒是觉着也不是没人关心,而是大家无力关心,精力有限,认知有限,关心了有什么用呢?资源更是有限,需求量太大,无法供应,方方面面的压力汇聚,也只有看看剧,打打游戏,看看电影综艺,追追八卦什么的(还有喝喝快乐水),才能勉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为啥是这些呢,因为成本低啊!我也想周末去个澳大利亚摸摸考拉,周一再回来做事啊!毕竟想要跳出泥潭,需要不断忍受重生的痛苦。《头号玩家》的世界,可能就是未来的缩影,让大家把精力消耗在庞大的游戏中,维护世界的安定和平(溜了溜了

至于为什么经济会这样,这个问题有点深奥,个人暂且认为这是当前地球资源分配、财富分配的模式所必须面对的现实。(可能这是我球社会形态会遇到的必然问题,等我多读几本书或者请教一下三体文明,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看看身边,近些年泛娱乐行业发展势头太猛了。

政策支持: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文化输出,包括动漫,游戏,音乐等,并且强调了文化工作需要抓好,是基础建设。虽然没什么毛病,不过这里倒是让我觉得意味深长。

行业生长:行业发展迅速,包括游戏,电影$华谊兄弟(SZ300027)$,综艺,动漫,IP,一体化逐渐成熟,从IP的打造到后续的影视听,再到社群,衍生品等等,发展的好,竞争就大,更加优质的东西也就诞生了,一波起飞。

渠道途径:这年头媒介渠道的确厉害,获取这类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信息完全没有成本,直接到了轰炸的地步,多到你不看都要塞给你看。而且形态也更丰富,例如资本加持下成长到飞起的直播,短视频,快速由填充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到根本停不下来。

天时人和地利,再配上经济增速的放缓,大势所趋。

先不管新的发动机是不是快要成熟了,在这个周期的经济下行中,这一点是可以一直利用的,当然商人们一直以来利用的也相当不错:

比如贩卖人们焦虑的内容生产者——你看到作者刚编的跟你的生活和情绪一模一样的故事。

再比如精准打击内心需求的综艺影视制造者——你看到精美的好像诗和远方一样的生活和人;也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心中别人无法理解的黑暗和孤独。(电影只是展现形式,推动思考的是电影表达出来的概念,是作者对世界的认识)

你需要什么,就利用什么,这个大环境中,你需要性,需要认同,需要共鸣,需要暴力......没问题,影视不够,游戏凑,客官请给点小钱打赏一下,银货两讫,大家美滋滋。当然除去这些个产业,其上下游也多多少少也能跟着吃肉喝汤,机会应该是有的。不过这个大行业我倒是没关注过,观察观察有机会再讨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