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魅力

“中國陶瓷發展史”精簡版

一、起源

中國英文叫做china,這china也有瓷器的意思,中國瓷器在歷史上的輸出效應可見一斑。那麼這個瓷是怎麼發展來的呢?

要說瓷就不得不說陶。

陶瓷陶瓷,本是同源。

陶通俗的說,就是玩泥巴的產物,土遇水便成泥,泥遇火便成陶。

據說有位古人,在河邊逮了條魚,他不知怎麼想的,用泥巴裹滿魚身,放火裡去烤,結果中途有事離開,等到再回來看時,魚早已燒焦,但魚身外裹得泥巴,形成了一層硬殼,這個東西盛水都不漏,他受此啟發,多次實驗,終於燒出一個陶罐。


陶瓷的魅力

這種尖底陶罐說是便於沉在湖中接水方便


這就是陶器起源的一種說法。

有了這種認識,古人就有了裝盛的器皿。這不單是中國的發明,在世界各地的考古發現中,都有陶器的存在,但是,燒出瓷器的唯有中國一家。

那麼瓷器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

百度百科的說法是起源於商朝,但是商朝當時主要以青銅器為主,是為青銅時代,社會上流都用青銅的,平民百姓用陶器,極個別的能偶然燒出瓷器來。後來生產技術提升,人民逐漸掌握了更為先進的冶鐵技術,這導致青銅器逐漸走下歷史的舞臺。

二、發展

你方唱罷我登場,經過幾代人的積澱,漢代人民發現當這三個條件達成的時候,瓷器就正式脫離陶器,作為嶄新的個體登上舞臺了。

1.瓷土胚胎為原料

2. 1300℃的溫度

3.草木灰釉的使用

時至今日,瓷器終於擺脫了青銅器籠罩在身上的陰影,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直到王宮貴族之中。

漢代主要以青瓷為主,魏晉南北朝的動盪時局豐富了瓷器的技藝,白瓷出現。

等到了唐朝,瓷器真正迎來了它的第一個小高潮。

在中國歷史朝代當中,唐朝註定是最為夢幻的一個,它的威名遠揚,當然接著大唐的聲明,中國的許多物件都出口海外,傳播四方,瓷器就是其中之一,而唐三彩自是最出名的品種。

直到唐朝幾個著名的三彩窯出土以前,對於唐三彩的出處有不少爭議,唐三彩的造型大多是駱駝、胡人,有人自然說是從西域傳來,可當長安洛陽等地相繼發現唐三彩的窯爐後,這些爭議逐漸偃旗息鼓。


陶瓷的魅力

唐三彩色彩以黃綠白三色為主,也有以藍色為主當時主要作為陪葬的明器


此時的瓷器上已經能留有色彩。

三、高潮

真正的高潮是來自於宋代。宋徽宗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只可惜做了皇帝,其愛好廣泛,書畫雙絕,對瓷器也是愛不釋手,這種由上而下的喜好,為瓷器的發展提供了一片優越的沃土。相傳徽宗臥榻,忽天降雷雨,及至風停雨歇,抬頭看去,天光雲影,美麗無雙,兩句詩句脫口而出“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便要求瓷人照著此番光景把那天青之色挪到這瓷器之上。這個故事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宋朝五大名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中除了定窯白瓷外都是青瓷系列,徽宗對天青色的喜愛使得這種顏色流行久遠。

景德鎮這個聞名遐邇的瓷都,在漢代以後就與瓷訂下不解之緣,可是以宋真宗景德年號置名的景德鎮都沒能從五大名窯中分的一席之地,宋代制瓷技藝高超可見一斑。

四、遠揚

元的滾滾車輪碾壓而過,南宋退守到歷史底角,此時,豪放的蒙古人對不禁磕碰的瓷器產生了別樣的感情,而景德鎮成為瓷都,大放光彩700餘年也正是元朝開始。遊牧民族對手工不熟悉,其南征北戰有四字原則即“唯匠免死”一門手藝就可留全性命,這使得元朝有大量俘獲的工匠,外加景德鎮得天獨厚的制瓷原料在當時首屈一指,這些條件促使元朝在景德鎮建立官窯專門生產僅供朝廷使用的瓷器,從而發展至今。

元代的珍寶——青花瓷也正默施粉黛,靜候出場。伊斯蘭教對於藍色有種虔誠的信仰,而在瓷器上加上藍色就像在食材中添加食鹽一樣為其注入靈魂,有著與伊斯蘭各國濃密商業往來關係的元朝,製作出典雅大方的青花瓷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陶瓷的魅力

元青花 “鬼谷子下山”罐


鄭和坐在船上,看著身前茫茫大海,身後跟著浩浩船隊,帶著無數的瓷器、茶葉、絲綢七下西洋,遠揚國名。也正是此時,沿線的各國的許多博物館裡都留下了中國瓷器的影子。

五、炫彩

社會物產豐富,生活富足,在明清時期豪紳富賈的之間自然興起一股股奢靡之風,這股風也隨之刮到了生活各處,瓷器也沾染上了俗豔的氣息,釉色五彩斑斕,瓷器爭奇鬥豔,各色瓷器競相而出,給古代的中國瓷器填上了一抹奇異的色彩。


陶瓷的魅力

清道光 內礬紅五蝠紋外黃地洋彩纏枝花卉紋大碗

主要取材於央視紀錄片《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