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建盞燒製,“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出窯萬彩”,是柴燒建盞的最大魅力,同樣也是其燒成難度的體現。任意一個柴燒盞,都是“無雙”、“無對”的。建盞在同一窯內,釉色變化都極其誇張,其釉色可能出現天差地別。柴燒建盞即是“入窯一色”,那麼為什麼能夠“出窯萬彩”呢?建盞的柴燒製作又是怎樣的呢?下文為你解答~

一、建盞屬窯變釉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是窯變釉最本質的特徵。“窯變”,即是在窯內發生不可預測的變化,在出窯之前,即是有經驗也無法準確判斷這一窯的釉色。除了建窯建盞外,宋代八大窯系中著名的窯變釉還有鈞窯和吉州窯。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同一匣缽內的建盞釉色(第一窯)

“窯變”,並不是同一釉水燒出多種釉色就可以稱為“窯變”,而必須是在釉藥成熟溫度(燒成溫度)範圍內,該釉水可以燒出多種完全不同的釉色及斑紋效果,並且在同種釉色範疇內,釉色還能夠發生漸進的連續變化,從而出現“萬彩”的釉色效果。

窯變,意味著“萬彩”的同時,還有“一窯無雙”、“一窯無對”的效果。就好比如柴燒建盞一般,一窯內絕無可能出現兩件一模一樣的建盞。

二、柴窯的架構

柴窯的架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火膛(fire box燃燒室),窯室(chamber),煙囪(chimney),煙道(flue)。燒窯的原理是:木材於火膛中燃燒,其產生的熱度,灰燼,火焰,經過窯室,對擺在其中的坯產生作用與效果,再經由白煙排出。因此窯的設計重點必定是1、有利於燃燒(包括升溫及保溫);2、有利與火與灰在坯體上的著述;3、火的排出路徑(側焰、倒焰或直焰)。

三、柴燒窯內的溫度、氣氛不均

氣窯、電窯的窯內溫差一般在十幾到幾十度之間;窯內氣氛雖有不同,但變化不大,都是呈一致的還原、氧化或中性氣氛,僅是在強弱上有所差異。

然而,柴燒窯內的溫度落差最少都會在100℃以上,一般高達200℃、甚至300℃。同時,柴燒窯內的氣氛變化比溫差更為劇烈,窯內可以同時存在還原、氧化兩種氣氛,並且這兩種氣氛還會隨投柴量、投柴頻次,在不同窯位發生流轉。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每輪投柴,窯火歷經的變化

柴燒窯的每輪投柴中,窯室內的窯火將發生①→④的變化,如上圖所示:投柴後,燃燒室的木柴猛烈燃燒,火焰非常長,衝出煙囪;而後燃燒室逐漸燒空,火焰變短,直至內縮至燃燒室;再繼續下一輪投柴。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投柴後,煙囪冒出的火焰

每輪投柴中,②至④窯室內的溫度、氣氛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以窯室前端為例,溫度會出現讓人難以理解的變化:降低→升高→降低→升高。而我們一次柴燒建盞的燒成時間至少30個小時,若平均5分鐘投柴一次,那麼窯火便需要歷經上圖所示的360輪的變化。

也就是說每一個匣缽內的建盞,也要歷經360輪,若每輪歷經4次不同窯火,就需要歷經1240次的窯火變化。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開窯後的匣缽(第一窯)

從該圖,可清晰見到匣缽表面上的火痕

再算上投柴數量、投柴頻次、以及其他燒窯方式的改變,我們就完全不難想象柴燒窯內的溫度和氣氛變化是何等劇烈。這樣也就不難理解,每一個匣缽、每一個盞都自己獨特的窯火歷練,“一萬個建盞就有一萬個釉色”。

四、柴窯燒製的過程

建盞的柴燒從原材料取用、器型到燒製技藝,全部遵循宋時古法。原礦釉、柴燒、鐵胎、高溫還原成就的釉下斑紋,皆與宋盞同質,形似意似,古樸天然。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01.掌握柴窯的特性

柴窯的樣式多種多樣,每種樣式對應的燒製方法均不同。從原始社會的地上露天堆燒、挖坑築燒到饅頭狀升焰圓窯、半倒焰馬蹄形窯、半坡龍窯、鴨蛋形窯、葫蘆窯等。陶藝師順應與駕馭窯口需通過不斷的摸索、試驗,才能較好的掌握窯口的特性,燒製出精美的柴窯作品。

02.柴窯燃料的選擇

燃料木材,最好能在燒窯前三個月準備就緒,每一樹種有其不同的成分特性,品質的配合度尤其關鍵。例如木材的比重,長短粗細,乾燥程度等,燒火的各個階段,都應有其不同品質需求的木材。例如:1、粗大(較重)的木材可用來當作蓄熱的基礎。2、細小(較輕,較幹)的木材燃燒速率高,升溫快,高溫投柴較易揚起灰燼。3、溼的木材可用來處理特殊的效果。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燒製建盞我採用的是建陽水吉當地的松木,松木燃燒所達到的溫度高,滿足燒製建盞所需的高溫條件。且松木富含油脂,燃燒後煙氣濃重,使得柴燒所出建盞釉面油潤,自然細膩。

03.胚胎的製作

柴燒基本都用手工拉坯。手工拉坯成型是一種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術,即使是同款器型,高低、大小、輕重也不盡然相同,就如千人千面。也正因為此,手工拉坯的作品富於變化,且胎體密度更好,角線結實,更不容易變形。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2016年11月27日蔡炳盛大師在第二屆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現場實操考核展示手工拉胚

04.掌握火的靈動

柴窯的樣式決定了火的路徑,也就是決定了落灰,火痕的方向性。陶藝師首先應瞭解到窯火的方向性,窯火是如何在坯與坯之間竄流,沖刷。像燒窯的爐壓的輕重、火力的強弱、氣氛的清濁、火候的深淺、火徑的設計安排等等,所印烙下來的效果是由它們所構成自然美與真誠的素質。

“出窯萬彩”論建盞柴燒的製作

蔡炳盛大師在燒窯

謝謝大家讀完全文!

交流購盞,可以添加筆者私人微信:jianzhan1217(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