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很多家長會存在這樣的問題,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意識衍生品。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

都會把自己的想法強硬的灌輸給孩子們,使其變成孩子們的想法。

當爸爸媽媽們在和孩子們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們提出的想法與爸爸媽媽們心裡想的想法不一致,那麼爸爸媽媽們就會否定孩子們的想法並且讓孩子們隨著自己的想法走。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在生活中,不管什麼時候爸爸媽媽們都會控制孩子們的思維,讓孩子們失去自我意識。漸漸的,這些失去自我意識的孩子們,就會失去自我人格,成為爸爸媽媽們的“提線木偶”。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認為自己的這種做法可以讓孩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敗並且可以讓他們更快更好的接近成功,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不然,只有懂得尊重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們才能培養出最優秀的孩子。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我從沒真的活過!

不管是古代還是當今社會,總是會有一些爸爸媽媽們喜歡“控制”自己的孩子。

在以前,這種“控制”更多的表現為孩子們沒有自由,他們的工作、生活和婚姻全部由爸爸媽媽們所掌控。在如今,這種控制則更多的表現為孩子們沒有自我意識,他們的一切都被爸爸媽媽們所控制。

紅紅就是一個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孩子,她的一切都不由自己掌控。從紅紅剛出生開始,紅紅的一切完全由爸爸媽媽們所決定。小到穿什麼樣的衣服、玩什麼樣的玩具;大到上什麼樣的幼兒園、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等等,紅紅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因為紅紅的爸爸媽媽和紅紅說:“聽爸爸媽媽的準沒錯,爸爸媽媽都是為了你好!”隨著紅紅年齡的不斷增長,紅紅的爸爸媽媽對紅紅的控制與日俱增。每一天紅紅都感覺自己被爸爸媽媽控制的喘不過氣來,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

在紅紅和朋友們的交談中得知,紅紅每一天都覺得自己生活在痛苦和掙扎之中,紅紅甚至覺得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的活過,她只是爸爸媽媽的傀儡。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家長過分的控制,真的是對孩子好麼?

1. 剝奪了孩子的意識自由

在生活中,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會選擇“控制”孩子們。因為在爸爸媽媽們心裡認為,他們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孩子們遠離失敗。但爸爸媽媽們的這種做法真的是對孩子們好嗎?

其實爸爸媽媽們的這種做法變相的剝奪了孩子們的意識自由。我們都知道孩子們的思維是十分活躍的,他們的想象力非常的豐富,所以他們經常會有各種各樣新奇的想法。

但是每當孩子們提出他們的想法時,爸爸媽媽們總是會因為孩子們的想法和意識不切實際而否定孩子們。

長久以來,孩子們就會逐漸放棄獨立思考,他們的意識和思想也完全由爸爸媽媽們所控制。

2. 定時炸彈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沒有意識到當自己對孩子們進行“控制”的時候,其實是在無形中給自己留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都認為孩子們還太小,他們根本沒有七情六慾。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孩子們雖然小但是他們已經能夠感知到很多的情緒。

如果爸爸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停的對孩子們進行“控制”,那麼孩子們的心理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

如果孩子們長期被爸爸媽媽們所控制,那麼孩子們很有可能會在某一天突然發起反抗。

孩子們的這種反抗是非常可怕的,他們會通過傷害自己或者是傷害他人的方式來表達出自己的不滿。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3. 徹底隨波逐流

很多的孩子們在爸爸媽媽們的長期控制下,會逐漸的放棄自我並徹底隨波逐流。很多的孩子們由於自身性格的特點,在爸爸媽媽們的控制和否定下,他們會逐漸放棄自身的想法並且完全聽爸爸媽媽們的話。

在他們的心裡認為:自己不管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都會受到爸爸媽媽們的反對。所以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沒有必要進行獨立的思考,只要聽爸爸媽媽們的話就好了。

4. 獨立變成奢飾品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在對孩子們進行控制的時候,他們的出發點往往都是為了讓孩子們少走彎路並且成為生活中的佼佼者,但其實爸爸媽媽們的這種做法卻讓孩子們徹底失去了獨立能力。

一個孩子如果從他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們就不停的為他的生活做規劃,讓他按照自己所畫的路線走,

那麼這個孩子一輩子都會依賴爸爸媽媽們

。如果他們一旦離開了爸爸媽媽們,那麼他們會發現自己沒有獨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他將徹底變成一個“廢人”,獨立對於孩子們來說已然成為一個“奢侈品”。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成長?

1. 別讓教育變成囚籠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在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別讓自己的教育變成孩子們成長的囚籠。很多的爸爸媽媽們為了讓孩子們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都會對孩子進行高強度的“訓練”。

這種“訓練”表面上看似為了孩子們好,但實際上卻給孩子們增加了很多壓力,將孩子們束縛在爸爸媽媽們親手做的“籠子”中。

爸爸媽媽們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教育方法,才可以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

2. 從孩子的角度考慮

當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他們總是喜歡從自身的角度出發來對孩子們進行說教。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教育方法不僅不會讓孩子們得到教育,同時還會讓孩子們對爸爸媽媽們產生反感並且很容易影響親子關係。

所以當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孩子們的角度去出發並且考慮一些問題。

這樣爸爸媽媽們就會找到教育孩子們的最好方法並且孩子們也會理解爸爸媽媽的所作所為。與此同時,孩子們也會得到更好的成長。

孩子不是“木偶”,他也有自己的人格,家長的控制慾不可取

3. 適當學會放手

很多的爸爸媽媽們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都會擔心孩子們“走彎路”,所以他們往往會對孩子們進行“控制”。

但是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控制”對於孩子們來說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所以爸爸媽媽們在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放手。爸爸媽媽們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要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

這樣孩子們就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自己的摸索和思考,而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4. 讓自己去相信孩子

爸爸媽媽們總是認為孩子年齡那麼小怎麼會自己做決定呢?他們做的事情又怎麼會對呢?他們怎麼會明白該怎麼樣去處理一些突發狀況呢?

其實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擔心都是徒勞的,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們

一定要學會去相信孩子們。

孩子們是一個十分有潛力的群體,他們身體裡所蘊含的能量和智慧是爸爸媽媽們想不到的。只要爸爸媽媽們給予孩子們足夠的信任,那麼孩子們一定會給爸爸媽媽們一份驚喜。

5. 以身作則

人們總說,父母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們就像是“一面鏡子”,孩子們會通過這面鏡子對爸爸媽媽們的行為進行觀察並且學習。

所以如果爸爸媽媽們想讓孩子們成長為優秀的人,那麼爸爸媽媽們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優秀的人。

爸爸媽媽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們樹立一個模範,讓孩子們明白生活中的事情怎麼樣處理才是對的;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是一個優秀的人;怎麼樣的道路才是通往成功的正確道路……“以身作則”才是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

所有的爸爸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長為人中龍鳳;可以成長為生活當中的佼佼者;可以成為人群當中最亮的一顆星。

所以爸爸媽媽們總是會通過“控制”孩子們的方法來讓孩子們變成世界上最優秀的人,而爸爸媽媽們的這種教育方法往往會對孩子們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所以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們要根據孩子們自身所有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不要盲目的“控制”孩子們,這樣孩子們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


我是Ainee媽咪,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2歲寶寶的媽媽,我們將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