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和明的宦官专权有何异同之处?

亘古怀念说史


汉唐的宦官可以换皇帝,明朝的太监只是依附皇帝,还不能轻易地换皇帝。强大如魏忠贤,还不是信手拈来就收拾了。


历史的天空好精彩11


宦官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代,但对宦官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是《周礼》。

《周礼》是先秦时期的书籍,记载了周代的制度。

《周礼·天官·冢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酒人,阉十人。”“浆人,阉五人。”“笾人,阉一人。”“醢人,阉一人。”

《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春人,阉二人”。“鳙人,阉二人。”“槁人,阉八人。”“女槁,每阉二人。

《周礼·春官·宗伯》云:“守祧,阉八人。”

这些人主要是为王族饮食服务。比如造酒、舂米、裁制衣服、侍奉王公贵族日常生活起居的。

到了西周末期,礼崩乐坏,各种僭越之事层出不穷。从前从事服务贵族日常杂务的宦官逐渐走入历史的前台。

齐国寺人貂,是可以考证第一个参加国家外交事务的宦官。

有证可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宦官发生的祸乱,也是发生在齐国的“竖刁”之乱。

汉代的宦官专权主要发生在东汉。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士。”也就是说,从此以后,从事宫中杂务的再不会有“士人”,全部由宦官担任,排除了士人在宫内活动的机会。这为以后宦官干政埋下了祸根。到汉明帝时,宦官已经制度化、合法化了。

汉和帝时,宦官开始干政。

当时最为著名的宦官就是郑众。汉和帝10岁登基,窦太后临朝、窦宪执政。汉和帝15岁时因为满外戚干政,但又无法与外臣接触,只能由宦官代为转达。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已经是掌管池苑官的郑众身上。

郑众精心谋划,于永元四年,乘窦宪回到洛阳时,关闭城门,用武力逼迫窦宪交出大将军印绶,并命令他和他的兄弟自杀,其宗族及宾客一律免官治罪。郑众因功升任大长秋,参预朝政。由于他谨敏有心机,并辞多受少,不贪功劳,后被封为剿乡侯,成为东汉第一个封侯的宦官。又过了5年,食封加至一千八百户。郑一生没做什么坏事。但却为东汉宦官干政开了先河。

在其后,安帝、少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献帝无一不是被宦官所左右,宦官封侯者更是不在少数。整个东汉末期,朝廷成为宦官的朝廷。朝廷造成宫廷大乱,各地军阀趁机雄起争锋,可以说东汉的灭亡是亡在宦官手里。

唐代可以说是宦官为祸的第二个高峰。唐太宗定制,内侍省不制三品官,内侍是长官为四品。到了神龙年间,宦官已达到三千多人,超授七品以上的达两千,但是三品以上的很少,但是武天时代开始宠幸宦官

唐玄宗后期,宦官开始干预朝政。最有名的就是高力士,负责进奏文表,国家大事先要由高力士过目才能定夺。在军事上宦官开始有了实权,领兵出征者不在少数。但总体上来说,皇权没有受到影响,宦官与朝臣相安无事。

肃宗代宗时期,宦官开始大肆干政。宦官李辅国被肃宗李亨封了许多重要的官职。“三司制狱,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唐代宗的宠信程元振则取代李辅国,任判元帅行军司马,专制禁军。另一名宦官鱼朝恩则被封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管九节度军事。

到了德宗末年,宪宗初年,宦官又担任了枢密使,从而控制了文职,权力与宰相相当

至此,朝廷大权尽落宦官之手,宦官在唐朝全面掌权,大唐朝也全面走向衰亡!

明代立国后,朱元章本是极力限制宦官权力的。比如太祖实录中就记载:内臣不得识字;内臣不得兼有外臣的文武官衔;内臣不得与外臣有书信往来,内臣官阶不得超过四等等。甚至皇宫门口还立有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实际上执行并不严格。朱元章不但派宦官外出监视外臣、武将,而且还派宦官为使臣出使高丽、安南、琉球等国。

明成祖朱棣开始大理使用宦官,一是派驻地方驻实;二是承担出使任务;三是通过东厂实行侦察、监视之责。明朝的宦官是历史上人数最多时代,宫内和宫外人员超过万人。王振、曹吉祥、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曾权倾朝野,为皇帝和外臣竖起了藩篱。

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形,一方面是制度造就,另一方面是皇帝放纵。皇帝收回相权,又不能事必躬亲,只能有宦官代劳;外臣是否忠于皇帝、忠于职守,让宦官充当监察机构,朝廷监督。

所以,宦官干政看似水道渠成!

综上所述,汉代、唐代、明代是宦官专权的三个高峰。但三个朝代专权的方式各有不同:汉代宦官是以控制皇帝来达到专权的目的;唐代是通过全面夺权,掌握政权、军权全面专权乱政;明代则是因制度的缺陷和皇帝的纵容,使宦官专权乱政。


竹书木简


在看《大明风华》这部电视剧的时候, 明英宗朱祁镇身边的大太监王振,他仗着少年时期跟朱祁镇之间的那些情谊,仗着朱祁镇宠信他,就作威作福,在朝中结党营私。导致明朝十几万大军被一举歼灭,朱祁镇被擒。这就是在当时宦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我们后代对历史上的宦官都持贬的态度,像魏忠贤等人的行为都让人咂舌。

汉,唐,明都出现了宦官专权,他们的异同之处,要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
相同点:
一:基本都出现在朝代的中后期,进而导致朝代的更替。

二:宦官都有一定的势力和权力



不同点:

历史背景不同


汉:对抗外戚

西汉的时候,听的最多的就是外戚专政。让皇帝头疼的也是外戚,接着是和皇帝唱反调的文官。而且西汉的时候,宦官不都是阉人,也有些是普通文官。而有的中常侍,也都由文官来做。

到了东汉时,这些宦官都是阉人。普通文官和阉人的性格特征,也会有所差异的,宦官心更狠。后来东汉为了避免西汉外戚横行,君主开始扶植宦官(因为他们往往很听话,至少表面上听话),以求达成外戚、文官和宦官权力平衡的局面。但却适得其反,反而出现大量外戚专权或者宦官专权的情况。汉末天下大乱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外戚何进和宦官中常侍的斗争了。
唐:掌握兵权<strong>
唐朝宦官当权,比如高力士。要从唐玄宗时期说起,当时凡是大将出征,为了对将士在边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朝廷就会派一名随行的宦官,这些宦官的地位比起领兵的将领来说丝毫不弱,于是就凭借着皇上的权威,很多宦官就开始在军中勒索,瞎指挥,欺凌将士们,但是将士们却又无可奈何。宦官当权和宦官在朝廷中处在的一个特殊机构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秘书处是当时的重要决策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就是以宦官集团为主要支撑的,宦官在这里,有些才干的大臣就会被集团排挤,剩下的就狼狈为奸,祸国殃民。而且从唐德宗时期开始,皇帝把守卫京城安全的机构的将领也替换成了宦官,这一举措让宦官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大步,也开始掌握国家的军事权利。
明:处理内阁事务
明朝时,我们都知道内阁,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中央集权制度已十分完善,朝政大权皆取决于皇帝。朱元璋撤销了丞相这一职位,但国家大事太多了,皇帝又不是机器人,所以建立了内阁来处理政务,来充当皇帝的左膀右臂。内阁大臣的作用就是帮助皇帝阅览奏章,重要的批上红字,在交给皇帝审批,在所有的奏章中,删繁就简,皇帝的工作就轻松很多,毕竟多了一堆的秘书。
朱元璋后代,由于皇帝没有朱元璋勤勉,内阁的担子就重了,权力也大了,内阁首辅的职权反而超越了曾经的宰相。为了限制内阁,明代皇帝们任命司礼监太监代皇帝批红。明朝有名的宦官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主管。
但相比之下,明代的宦官没有唐的猖狂,没有像唐一样可以左右皇帝,甚至杀死皇帝。

宦官本是服务皇族,但却被赋予的权利过大,有皇帝赋予的基本权利,也有外边大臣的虚与委蛇,导致宦官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为国家带来灾难。

闲挂银钩


宦官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封建统治者的内侍人员。他们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比任何人都接近权力中枢,又加以身体缺陷带来的心理扭曲,同时在封建统治者疏于管理时,经常出现其专权的情况,这种专权在汉、唐和明三朝尤为突出。

这三朝的宦官专权,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深究其特点又各不相同。下面由梦想历史君具体剖析阐述一下

汉、唐和明三朝宦官专权的异同


共同点

汉、唐和明三朝宦官专权归根结底为君主专制的结果。

这三朝出现宦官专权的情况普遍出现在王朝中期和后期,通常在这一时期专制王朝的统治者们往往达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峰,不同于王朝草创时期开国君主们励精图治,此时的封建统治们已利令智昏,作为君权的附属产品——宦官也跟着水涨船高走上历史舞台,宦官专权由此开始。


不同点

1.汉朝宦官专权

汉朝的宦官专权主要出现在后汉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外戚、宦官交替执掌朝政。

后汉初期根据前汉的经验教训,非常注意外戚干政,因此严格限制其权力。章帝驾崩后,皇帝普遍低龄化、幼儿化,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太后临朝,外戚掌权的局面。同时小皇帝们大多非太后亲生,畏惧外戚,害怕遭到废黜,因此无奈只能利用宦官集团,伺机清除外戚,故此宦官开始了专权之路。

汉末 十常侍之乱


2.唐朝宦官专权

唐朝的宦官专权的主要特点为宦官执掌兵权。

唐中后期德宗时期,初设由宦官统帅的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宣宗时期出现枢密院,其长官枢密使也由宦官担任。这样形成了宦官对军队的绝对掌控,为后期宦官专权乃至擅行废立(著名的甘露之变)奠定了基础。

唐朝 神策军


3.明朝宦官专权

明朝的宦官专权的主要特点为受皇权严格掌控。

与历朝历代的宦官专权不同的是,终明一代的宦官权力都是皇帝有心或无心临时授予的。因此奠定了明代宦官权力始终无法触碰君权底线,只能在皇权允许范围内活动。但由于明朝皇帝个人修为性格所导致,明朝的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等宦官专权行径凸显的尤为夸张,但在专制君主稍加干预下就会立刻终止,佐证了其受皇权严格控制的特点。

明朝 司礼监掌印太监 刘瑾



梦想历史君


唐和明两代为甚,始作俑者出自后汉

和帝之后,第五代殇帝即位,到此时为止,天子的系谱都是一脉相承的父传子。但殇帝在位不满一年便夭折,没有子嗣,因而其堂弟安帝被迎为天子。从这时开始,后汉王朝出现了衰落的征兆。这首先表现在系谱混乱所反映的事实:天子的生活流于奢侈,所以身体不够强健,年纪轻轻便去世;又从旁支中迎立后嗣,而所迎立的新天子同样身心都很虚弱,这样的情况一再重复。在前汉,这种情况开始于极晚期的第十一代成帝的时候,而在后汉,早在中期第四代和帝之后就开始发生了。

由此可以说后汉作为王朝,其生命力同样很脆弱。这种时候,必然会发生的不是外戚的专权,便是宦官的阴谋。和帝十岁即位,因而窦太后成为监护人,由此太后的哥哥窦宪及其一族垄断了朝廷要职,多有横暴之举。天子对此感到不快,与宦官郑众合谋杀掉窦宪,这样一来宦官又开始扩张势力,形成了将宫中据为己有并与政府对立的形势。

和帝在位十七年后去世,皇后邓氏将出生一百多天的皇子立为天子,这便是殇帝。殇帝不久夭折,邓氏迎立安帝,自己作为皇太后成为安帝的监护人,同时邓氏一族得势。

安帝在位十九年后去世时,皇后阎氏想模仿前代的先例,以监护人身份施展势力,与其兄阎显合谋,将安帝的皇子撇在一边,迎立安帝的堂弟、年幼的少帝,自己当了皇太后。然而少帝在位七个月后即去世,宦官孙程等趁机发难,拥立曾是安帝皇太子的顺帝,杀掉阎显及其一族。此时有功的宦官十九人被封为侯,宦官的势力愈发扩大。

顺帝十一岁即位,长大后立梁氏为皇后,由此皇后之父梁商和其子梁冀相继以大将军身份专擅朝政。梁氏一族相当于前汉的王氏,但结局并不相同。顺帝在位十九年后去世,梁皇后迎立两岁的冲帝,但三个月后即去世,于是又让冲帝堂弟辈的质帝入承大统,并以皇太后充当监护人。质帝八岁即位,虽然是个孩子,却厌恶大将军梁冀的专横,走嘴说出了“跋扈将军”。梁冀听见后内心惊恐不安,于是向质帝进毒饼将其杀死。质帝在位只有一年半。

其后被立为天子的是质帝叔父辈的桓帝,当时十五岁。和帝以来的八位皇帝中,寿命达到三十岁的只有两人,在位超过二十年的一个也没有。未满十岁便去世的有三人,在位时间都只有一年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天子别说是亲政,就连发言权也丧失了。桓帝即位时十五岁,在位达到二十一年,在年龄和在位时间上并无难处,但才能很平庸,无法承担起恢复皇室权力的重任。

桓帝娶梁太后的妹妹为皇后,在位第十三年皇后去世后,宦官单超等趁机调动近卫军,诛杀了梁冀及其一族。然而,其后的事态很严重,因为这项功劳使宦官的势力变得更加难以撼动,似乎永久地掌握了政权。在中国的历史上,此后宦官的专横一般来说以唐和明两代为甚,而后汉则开了先例。


叶天璟


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之比较

 

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一直到清朝从未间断。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之一。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评叹:“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

宦官是封建社会帝王宫廷中的奴仆,他们离皇帝最近,最了解皇帝的心意,而皇帝也认为宦官是他们的家奴,是最容易受自己利用和控制的一股力量。因此,在封建社会腐朽统治的培育下,宦官屡屡成为统治阶级中可以影响朝政的政治势力,变成“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的擅权者。这些宦官借助皇威,抬高自己,以至于铲除异己,扰乱朝纲,在当时的朝代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东汉和唐代、明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宦官专权最盛的朝代。东汉宦官专权最大的特点是发动宫廷政变,宦官可以封侯;唐代最大的不同是宦官可以任意废立乃至杀害皇帝,这是其它朝代所没有出现的现象;明代是则是宦官用事最长的朝代。

先说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形成和原因

自光武帝开国,东汉历经12位皇帝,除光武帝、汉明帝和汉献帝之外,其他皇帝的寿命都不超过40岁。于是,皇帝少年登基,母后垂帘听政,皇权旁落成为了无法改变的政治局面。围绕瓜分最高政治权力的宫廷斗争也日益复杂、频繁。而最接近权力中枢、熟悉宫廷生活的宦官则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制度建设为自己的权力合法化进行了巩固。

一是内廷官职尽用阉人,如中常侍、太仆、少府等,全是宦官。除此之外,宦官还利用手中已拥有的权力,增设了一些宦官机构,增添了官职。如“小黄门”,地位仅次于中常侍,就是宦官的要职之一。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汉明帝永平年间,“中常侍私人,小黄门十人”,整个宦官系统的人数相当庞大。通过霸占内廷、扩充机构、增加人数等措施,宦官势力盘根错节,基本上控制了内廷。

二是宦官可以娶妻妾、养子嗣。理论上讲,阉人因为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组建家庭、生养子嗣。但是东汉的宦官集团不仅通过官制建设提高了自己的地位,还通过父兄子弟霸占州郡要职,与权贵联姻巩固了自身势力。

唐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和原因

从至德元年,李辅国拥戴唐肃宗即位,到唐昭宗末年朱温诛杀群阉,唐代的宦官专权延续了150多年。本为帝王家奴的宦官何以能够嚣张跋扈?实际上,这并不是单纯的皇帝喜好,很大程度上是和制度安排与权力架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宦官专典禁军、藩镇监军的制度,结果就是导致宦官完全控制了中央权力中枢。同时,地方势力的上升加重了皇帝对臣下的猜忌,特别是朝臣集团矛盾的加剧和分裂,为宦官乱政提供了可乘之机。史学界普遍认为,宦官专权是唐代在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荣之后,走向衰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是唐代中期以后,政治日趋腐败。这无疑为宦官势力的发展、膨胀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天宝年间,唐玄宗怠政的情绪日益滋长,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将内外朝政事交于宦官高力士。此后,宦官势力急速上升,以至于安史之乱后越发不可收拾。

二是皇帝猜忌臣下。安史之乱后,朝内有朋党相争,朝外有藩镇割据,皇权受到严重冲击。而宦官则在一次次的危机中挺身护主的种种表现,还是让皇帝觉得宦官可靠。

三是掌控了中央军权的控制权。唐代宦官典掌禁军是宦官政治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形成宦官专权最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到了唐后期,宦官典领的禁军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央集权赖以生存的唯一军事支柱。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和原因

宦官正式走上明朝政治舞台,是在“靖难之役”后。《明史》记载,“初,成祖起北平,刺探宫中事。多以建文帝左右为耳目,固即位后专倚宦官。”所以,永乐年间对宦官很是优待,并开始重用宦官。成祖之后的皇帝又极度腐朽,甚至数十年不上朝。而逐渐有“丞相之实”的内阁又不能为皇帝所容,致使宦官专权有了可能和条件。

一是为了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宦官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利用宦官处理政务是明代宦官专权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同时,利用宦官防范权贵大臣,使得宦官集团得到了重用。

二是宦官机构完备。明代的宦官机构是以“二十四衙门”为基本主体的组织形式。在二十四衙门外,明代宦官还拥有其他相当多的组织机构,比如内府供用库、内承运库、广盈库等等。

三是宦官拥有对厂卫的操纵权力。为了加强皇权,监视官民动向,明代设立的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特务机构。而这些特务机构,基本上都是有宦官直接控制。

总结起来,东汉、唐、明三代宦官专权的相同点,就是这是封建社会君主集权专制制度的结果。不同之处以上都做了具体分析。


原味历史


中国历史朝代中,宦官干政的局面层出不穷。其中东汉、唐朝、明朝宦官集团造成的祸乱最为剧烈。这三个朝代里面,唐朝的阉祸可谓是最厉害的,它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东汉和明朝的宦官之祸,还仅仅是宦官蒙蔽皇帝,窃取皇帝的威权而肆虐天下。但是在唐朝的后期,宦官的权力反而在皇帝之上。拥立皇帝、废掉皇帝、杀害皇帝,都操纵于宦官之手,其随心所欲有如儿戏,实在是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的变乱。究其根源,全是因为唐代的宦官掌握了禁卫军,管制着枢密院。唐朝皇帝真所谓是:“本末倒置,授人以柄”。等到宦官集团的势力形成,即使有英明的皇帝和能干的宰相,也对他们无可奈何了。有唐一代的权宦,自唐玄宗时期的高力士开始,逐渐骄恣跋扈。如李辅国、鱼朝恩、窦文场、霍仙鸣、吐突承璀、仇士良、刘季述等人,都曾经废立、囚禁甚至杀害皇帝。最终,唐王朝在这些宦官的摆布下走向了灭亡。

明朝的宦官之祸较之唐朝稍微轻一些。明太祖朱元璋曾颁布禁令,宦官不得干预政事,官秩不能超过正四品。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数昏庸懒政,不愿意亲自批阅奏章,于是就让亲信宦官代劳。代皇帝批阅奏章的宦官一般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由于和皇帝朝夕相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在批阅奏章的同时,逐渐也就掌握了皇帝直接控制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和东、西厂。有明一代,为祸较烈的宦官有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人,但他们基本上还能受制于皇帝,没有出现像唐朝时期的废立弑君之事。

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都是年幼即位。即位后,首先要依靠太后一族来辅政,于是,皇帝的外爷、舅舅等人就掌握了朝政,造成外戚专权。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心权力被外戚操控,只能依靠身边伺候的宦官来推翻外戚 ,然后宦官就接掌了朝政。这样几次循环下来,就出现了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轮流执政的局面。东汉最著名的宦官集团就是“十常侍”,“十常侍”掌权后,大肆引用私人,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禁锢士人,最后激起全国性的“黄巾军起义”,使东汉王朝在分崩离析、军阀割据的局面下走向了灭亡。

所以,这三个朝代的宦官擅权,其共同点是宦官窃取了皇帝的威权,任意妄为,致使天下大乱。其不同点是为祸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按照由重到轻来排序的话,唐朝堪称最烈,明朝次之,东汉则更次之。


棒槌袄袄


宦官群体的出现,本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皇权,并体现皇权的神圣,但宦官群体的失控最终却酿成了多个朝代的宦官乱政。

汉朝时的宦官大规模乱政,还是在东汉才出现,具体来说是桓、灵二朝。东汉最著名的宦官团体莫过于“十常侍”。东汉之君为了制约外戚,就用宦官来对付他们。等到宦官压制不住了,又反过来用外戚来对付宦官。东汉王朝的历史,也是一部外戚和宦官互掐的历史。东汉宦官虽“抱团取暖”,但对政治的影响力仅限于中央朝廷和皇帝本人。

自唐高祖李渊到唐哀宗李柷,除去武则天和唐殇帝,大唐一共有20位天子。但这20位天子中,竟有8位死于太监之手,占比高达40%!唐朝除了一位贤宦高力士,其他的宦官均非善类。他们手握兵权,掌握着护卫宫廷的禁军——神策军。相比于地方上的手握重兵的将领,掌握宫廷禁军对皇帝的更加重要。前者威胁的是皇权与江山,后者则直接威胁皇帝本人的生命安全。正因为唐朝的宦官手握禁军,所以他们在干政、乱政的同时,也掌握着皇帝的性命。

明朝有几个比较知名的宦官如:代皇帝行使“批红”之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出身的王振、刘瑾和魏忠贤等。明代宦官的权势也可见一斑。但终大明一朝,宦官集团全面压倒文官集团的只有天启一朝短短7年的时间。其他几朝,皇帝大多是利用宦官集团和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互相牵制,达到了“彼此颉颃,不敢相压”的权力平衡。

最后总结一下,东汉时期的宦官通过依附和顺从皇帝,帮助皇帝打击外戚,取得与皇帝“荣辱与共”的地位。而唐朝时期的宦官则比较生猛,通过掌握禁军,以弑君和佣立傀儡的方式,让自己从根本上掌控皇权。最后明朝的宦官权力全部来源于皇帝,宦官集团就是皇帝的遮羞布。





七品阐史官


唐朝完全区别于其他两个朝代,在于太监掌握军权,后期靠神策军随意废立皇帝

汉朝所谓十常侍多厉害,轻松被灭

明朝东西厂制度是为了平衡文官集团设立的,皇帝用的好时候可以不上朝尽知天下事,只有崇祯这样的愤青才听信东林党人谗言自断臂膀,最后落得国破人亡的下场


金刀说史


三个朝代‎宦官专权的共同点:

一、这三个朝代‎都是长期统‎一的朝代,汉唐明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持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由于‎国家的长期‎统一稳定,统治者生‎活腐化,‎他们身边的‎宦官得到了溜须拍马的机会,时间久了皇‎帝很容易相‎信他们,并给他们一定的权‎力。

二、宦官专权大‎多出现在王‎朝的中后期‎。因为王朝初期‎,统治者有出生入死‎打江山的经‎历,因此都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来面对繁重的‎国事。但到了中后‎期,皇帝大多生‎长在宫廷,既没有充沛‎的体力也没‎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来应‎付繁重的国‎事,这就给了‎宦官们以窃‎取最高权力‎的机会。

三、这三个朝代‎都是汉人的‎政权。少数民族统‎治汉人(比如满清),因为在‎人数上少于汉人,因此他们的‎统治者警惕‎性很高,他们的‎皇帝不像汉‎人那样娇生‎惯养,同时生活也‎不太奢华,对宦官的依‎赖也就少,宦官也不大‎容易取得权‎利。

三个朝代‎宦官专权的‎不同之处:

一、起因不同。汉代的宦官‎专权是为了‎对抗外戚而‎产生的,因为东汉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比较短‎命,因此即位的‎皇帝大多年‎龄很小,这个时候权‎力就掌握在‎太后手中,太后要控制‎朝政,就必须要依‎赖外戚。但当小皇帝‎长大后,就会和外戚‎发生冲突,由于外戚‎把持了朝政‎,朝庭上的大‎臣多是外戚‎集团的人,因此皇帝要‎想夺权就必‎须依靠身边‎的宦官。等到推‎翻了外戚,皇帝为了嘉‎奖帮他夺权‎的宦官,就会给予他‎们权力,再加上皇帝‎信任他们要‎超过信任大‎臣,所以宦官就‎很容易控制‎皇帝来打击‎反对他们的‎文官集团。唐代中后期‎由于番镇的‎问题,使得皇帝对‎武将不太放‎心,比较信任宦‎官,他们认为宦‎官就是家奴,比较容易控‎制,也没必要担‎心他们会造‎反。因此,皇帝就不断‎的削弱武将‎的权力,转而交给宦‎官,如派往各地‎的监军就是‎为了防止武‎将的叛乱。但皇帝把他‎的警卫部队‎"禁卫军"的军权也交‎给宦官时,形势就发生‎变化了,这个时候皇‎帝的人身安‎全就操控在‎宦官手中,皇帝就‎变成了傀儡‎了,任由宦官们‎摆布了。

明朝的宦官‎专权则是由‎于制度的原‎因,在历朝历代‎,只有明朝的‎宦官可以享‎受读书的权‎力,而且还可以‎正大光明的‎处理国家大‎事,这些都是合‎法的。因为明朝的‎中央集权可‎以说到了极‎致,皇帝的权力‎由于宰相的‎被废除而大‎大的加强了‎,可是随之而‎来的是皇帝‎要处理的事‎务也就越来‎越多。皇帝精力再‎好也忙不过‎来,尽管有内阁‎辅助,但内阁说到‎底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他们没有决‎定权的,他们只能提‎出建议,然后由皇帝‎来决定。因此在皇帝‎身边就必须‎有人来帮助‎他,而宦官则是‎最好的人选‎。这就有了司‎礼太监和秉‎笔太监这两‎个职务。起初,司礼太监只‎是为皇帝阅‎读由内阁递‎交上来的奏‎章,并将其中的‎重点画出交‎由皇帝阅览‎,他们做的是‎减轻皇帝负‎担的工作。但到了后来‎,由于皇帝对‎处理国事的‎兴趣越来越‎低,因此就有了‎为皇帝批阅‎奏章的秉笔‎太监。这样大权就‎落到了宦官‎的手中!

二、专权的形式‎不同

汉代和明代‎的宦官专权‎的形式有些‎相似,都是通过皇‎帝来达到专‎权的目的,但又有所区‎别。汉代的宦官‎是通过取得‎皇帝的信任‎,向皇帝提出‎他们的意见‎,从而达到控‎制朝政的目‎的。明代则是通‎过代皇帝批‎阅奏章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而唐代的宦‎官则比较直‎接,他们掌握了‎皇帝的生杀‎大权,把皇帝当作‎了傀儡,直接掌握权‎力,有点类似历‎朝历代的权‎臣。

三、危害的程度‎不同

汉代的宦官‎对国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朝政陷‎于混乱,尤其是在财‎政上,他们的贪‎得无厌,加速了王朝‎的灭亡。

唐代的宦官‎对皇帝和皇‎权的危害比‎较大,因为他们控‎制了禁卫军‎,对皇帝‎的人身安全‎构成了威胁,甚至直接参‎与对皇帝的‎废立。而明代的宦‎官则有点区‎别。因为明代的‎宦官是‎受正规教育‎的,他们中间不少人也有为国为民的,对国家也是有所贡献。比如神宗时的冯保,当然更多的是为满足私欲而危害国家的人,因此明一代的宦官对明朝是有功有过的。

唐代的宦官往往和藩镇相互勾结,内外呼应。另外唐的宦官没有明的宦官那种权力。他们虽然有过弑君的行为,但是没有大的行政权力,不象明的宦官可以掌握东西厂、锦衣卫这些权力很大的特务机构。唐的宦官掌握的只有左右神策军和枢密院,这些只是皇帝的禁卫机构,不涉及外庭政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