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郭德纲的演出不怕观众偷录?

把手伸向天国


郭德纲有足够自信,即被人偷录也没事,因为他很多都是现挂,别人学不来。德云社欢迎网友录了以后在网络上传播,这样对德云社的发展很有利。

同行怕偷录,而郭德纲只怕包袱不响

在很多的相声小园子是禁止录像的,他们生怕演员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包袱被别人偷录,从而抢了饭碗。

但郭德纲不怕。德云社从一开始就没有禁止观众带手机,他担心的不是怕被偷录,而是怕包袱不响。


与同行相比起来,郭德纲的格局更大,源于自信。郭德纲辛苦学艺那么多年,早就练就了一身本领,他的现挂能力,别人根本学不来,录了也没用,最多自己看着笑一笑。

马东曾经称赞郭德纲的创作才能惊为天人,每次创作的时候,只是简单列几个纲要,和于谦对一下就上场了,全部都是现挂,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郭德纲的相声水平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便一个段子就是信手拈来,包括他平时跟人聊天,就好像在说相声一样,特别逗。长期以来已经成习惯了,让人望其项背。

郭德纲说相声节奏把握的很好,吐字清晰。非常连贯,好像是精心准备了很久一样,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都是临时创作。

所以,郭德纲最担心的不是被观众偷录,而是现场没有观众,或者包袱不响。德云社最惨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中间电话还响了,很尴尬。


郭德纲走红以后,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吸引过来,郭德纲卖力演出,他早期作品是很不错的。

郭德纲欢迎网友通过网络传播德云社的相声

德云社能迅速火起来,除了郭德纲自身的功夫之外,还有就是借助了网络平台。

一开始,郭德纲的相声是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康大鹏的《开心茶馆》传播开来,后来迅速传遍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出现以后,网上有关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的相声片段太多了,每时每刻都能刷出来,给了很多不能到现场看的观众机会。


德云社一直处在上升期,每个演员在台上表演的是非常用心的,包袱不断,总能逗乐观众,很多人对他们越来越追捧了。

郭德纲清楚,德云社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网络的传播,其中就包括那些喜欢录视频的观众。所以,他是非常欢迎观众拍德云社的相声,发到网上的。

郭德纲除了是一个实力很强的相声演员之外,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商人。如果像其他同行那样固步自封,不允许观众录像,德云社就不会发展这么快,有网络的宣传,不费吹灰之力。


看了现场视频以后,只会更加想去现场

郭德纲火了以后经常是一票难求,有很多人录了他的视频传到网上,抢不到票的那些网友,看了以后,越发想买票去现场观看,因为现场的氛围实在是太好了。

他们也想当捧哏演员,大喊“退票”、“dei dei”,或者向相声演员提问等等。德云社有一个非常好的风格,就是台上演员与台下的观众互动很好,让观众参与进来,真正感到快乐和放松。


现在德云社的相声在网上到处都能看到,但依然卖很高的价格,一票难求,只能说明,他们的相声确实有魅力。


R娱记


昨天去了津门故里文化街,听了哏儿都相声馆的一场相声,几个年轻演员,面对的是各地游客,表演挺卖力。门票60元,进去还要消费60元的茶水瓜子费,有空调,一共四个小段,我和两个朋友一起买票进去,听了三个节目因为有事提前走了。本身我笑点高,全程尬听,没有笑过。都是老桥段和老梗,大多在老郭的相声里听过,不过演员卖力,现场效果还行吧,逗哏的语言配以动作非常卖力,捧哏的缺乏灵性,接话不多,大多数情况是嗯啊嘿。作为茶馆相声,能让外地游客现场感受一下听相声的气氛并享受一下炎炎夏日之中的一丝清凉,挺好的。


a流沙a


你知道德云社是怎么起家的么?


大鹏当年在电台播德云社的相声一毛钱都没给,郭德纲至今提起还都是满满的感激。

早些年郭德纲默许观众录像,甚至还有点鼓励的意思。要不您以为网上的那些音频视频是从哪来的?

说得片面一点,德云社能有今天靠的不光是业务水平,还靠着郭于二人的白送陪睡才慢慢发展壮大的。

郭德纲一直坚持守卫传统相声,自谦为“卖艺”的,相声只是一门吃饭的手艺。

早年间卖艺的人有这么一句话,不知道您记得不记得。“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那时候听相声可不像现在似的,明码标价,就算是捧钱场也是看观众给多少,艺人才收多少。


蒋翰禹


其他同行对偷录这件事是严防死守,可郭德纲却不以为然,貌似还鼓励观众录,难道郭德纲不怕别人抢他的饭碗吗?对此郭德纲的回应是这行都快完了,当务之急是先救人。


偷录其实是另一种角度的宣传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德云社的相声表演,但是应该很少有人看到德云社的宣传片。其实是有人在免费的为他宣传,没错就是那些偷录视频的人,他们偷录的视频很定会传到某个视频平台或者能挣交流工具比如说西瓜视频、抖音短视频。然而经过观众的点播,慢慢的德云社的口碑就会上升,口碑上升后去德云社现场观看的人也就也会增多,因此也造成了目前德云社一票难求的火爆现状。


偷录也是对郭德纲的一种鞭策

相声说白了其实是一种文化,然而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的。这也意味着郭德纲被偷录的相声就没有再说的价值了,所以面对庞大的观众郭德纲也只能进行不断的创作和不断的输出。这从另外一种角度来看“偷录”其实也是郭德纲创作的动力,所以偷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的身板不够硬。

郭德纲有足够的自信

相声内容别人可以模仿但是郭德纲的表演风格是独一无二的是别人模仿不来的,所以他也没有担心别人偷录的必要。况且郭德纲还是一个很宽容大度的人,他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发展就阻止同行的进步,在我看来别人的借鉴其实也是对郭德纲最大的肯定。

所以说“偷录”既能帮助德云社攒口碑又能让郭德纲甚至的德云社进步,这样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要阻止呢?

关注“剧敢想”,带你领略更多精彩娱乐、影视点评!


剧敢想


稍微了解过相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行最忌讳的就是观众偷偷录像,因为一些新的包袱和段子很可能会因此而泄露,如此一来之前的辛苦创作就基本要报废了。郭德纲何以有如此大的信心,不担心观众偷录?

偷录对德云社构不成威胁

其他同行之所以担心会被偷录,主要是他们的创作能力有限,有的时候半年时间的演出就靠着一个包袱一个作品了,如果被泄露出去几乎等同于要砸了他们的饭碗。但是德云社基本不会担心这个问题,一方面是他们过往创作的包袱储备量充足,另外一方面德云社的创作人才并不少,他们完全有能力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好的段子。

偷录对德云社是一种刺激

郭德纲当然知道偷录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是安逸就意味着要失败,如果德云社上下创作了个段之后,其他人就靠着这几个包袱吃老本的话,那德云社估计也就活不长了。所以郭德纲有这么大信心敢让观众传播这些表演,也是出于想要给徒弟们一些刺激,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过安逸的生活很多时候并不适合他们这些靠表演吃饭的艺人。

偷录对德云社是一种很好的宣传

观众为什么会想要偷录他们的表演?还不是因为节目精彩包袱好笑,才会刺激观众去冒险录节目。与其不断地想尽办法限制观众录影,倒不如大大方方让他们都充当“自来水”,自发在各个平台宣传德云社的相声很好笑很值回票价,这样一来就会越来越多人慕名而来,对于德云社无疑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郭德纲就有这么大的信心去让观众偷录,反而是其他同行则不一定有这个魄力了,因为分分钟要砸了他们的饭碗。要知道,德云社整个表演的场子最大的时候是好几万人的体育馆,如果一个个去搜身安检没收他们的手机和其他录像工具,这无疑是个非常大的麻烦,如今郭德纲这么做,反倒省了很多事情。

关注“娱乐八卦掌柜”,看更多精彩点评。

娱乐八卦掌柜


说错了,郭德纲是鼓励录像录音,但前提是你要放到网上,最好是贴吧论坛优酷这种大流量的网站,如果你没有账号,放QQ空间也行。如果你就是录完拿回家自己听,郭德纲也不会高兴的。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用手机FM听相声成为风潮,郭德纲的相声仍然是最多最火的,因为基本都是观众粉丝帮着自主传播。当然也有收费的高清版,以及喜马拉雅的《郭论》,但免费并没影响收费项目,各自都有受众,但都一起给郭德纲宣传。



而其他社团以青曲社为例,早年也是模仿德云社,鼓励观众录音传播,曾经在蜻蜓和喜马拉雅等APP也可以听得到,但苗阜实在急功近利,稍微有点名气就开始割韭菜,另外也可能确实免费影响了卖票,如今已经全部强制下架,由官方发布付费版了。

嘻哈包袱铺和卢鑫玉浩等新人还是有免费资源,只是点击率跟德云社比差太远。



而曹云金这类则基本查不到资源,免费收费都很少。毕竟即使他的粉丝录了愿意上传分享,但因为实在没有点击率,所以积极性就会下降,慢慢的就不愿意录了。

包括评书书场,比如王玥波的评书早年也是可以偷录,但后来可能影响了卖票,如今已经不准录了,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注定只能窝在小园子里吃门票,发展不起来了。

天津那帮茶馆就更不用说了,恨不得进门就把一切电子设备都撸干净,最怕的就是自己音容笑貌流传到网上去,一怕影响卖票,二怕嘴欠惹麻烦。

郭德纲属于活该火遍全国,因为意识太超前了,网络时代分享经济已经是主流,所以让观众帮自己宣传推广,其实是很多艺人求之不得的事情。现在网络上海量的郭德纲资源,如果德云社要一勺烩收费,那是及其简单的事情。而且优酷也有高清官录版,但粉丝自己录的也可以上传分享。


我卖力气演出,你帮我扬名传播。

不是每个艺人都有这魄力,万一传播出去没效果,那就真的自断财路,而且小剧场口无遮拦,让人揪小辫子也是这么传播的。所以郭德纲有超前意识,更加有胆识。

艺高人胆大天王老子也不怕

其他社团就是这么被自己那点小利益蒙了心,在茶馆门口贴着“禁止录像”,而郭德纲还没红的时候,茶馆门口贴的就是“禁止包袱不响”。


咸鱼茶馆


其他相声团体严防死守怕偷录,传播自已的段子,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是背会台词上台表演,一旦被听众在抖包袱时露了底,抖不响会尴尬。二是自己会的段子少,反反复复台上台下就那么几个段子容易露怯。所以採取的办法就如老人有句谚语叫做:袖筒里藏了个猫,似猫似虎地吓唬小孩。但有些勇于创新的演员如相声有新人的卢鑫玉浩就敢于让网络传播自己的段子,因为人们想抖底的速度始终赶不上他们创新的脚步。

而德云社演员,不会50段以上的相声段子连上台的资格都没有。虽然他们的段子几乎每天都在网上听,有的段子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但郭德纲和他的团队在现场应变和兜底的能力超乎想象,决不死记硬背底本,每场都有变化,甚至变化的语言都能成哏。人们会从现场砸挂,共同抖包袱的现场气氛中感到是同欢共乐的享受,这也是郭德纲及德云众星一票难求的原因。总是引发同行羡慕嫉妒恨!


伏枥16


老郭是真正恢复传统相声的——很多内容涉及下流、色情,解放前地摊相声吸引人的那些东东,把解放之后相声界试图去掉的那些内容又重新捡回来了。

语言大胆、泼辣、犀利,同时也下流、低俗,层面也就是街边三教九流那个层次,本来如果影响力不大,小圈子,劳动人民辛苦之余去放松放松、解解闷,也没问题。然而,现在是信息时代了,传播手段多了,这些充斥下三滥内容的“相声”受众多了(和官方一直试图建立的那种高大上、正面积极阳光的风格相比更吸引人),推而广之就不合适了。

非常像二人转,在东北民间作作乐,也没啥,但广而告之,就非常不得体了。

面对全国的观众,说他三俗,没错。

老郭,头脑机灵,反应快,社会经验丰富,常年在最底层跌打滚撒,内心强大又很阴暗,嘴皮子利落又很刻薄。他本来没啥错,错就错在,位置太高了,影响力太大了,他的那种层面的积累配不上他现在的位置,德不配位,他如果还是在街边卖艺,那就恰到好处,不会有什么争议。

强调一下,作为成年人,我个人挺喜欢他的相声,我的意思是他不适合出现在一个面对全国观众的平台上。


东南西北20170801


人呐就是这种心理,郭德纲的相声几乎每天都听,有的段子听了上句就知道下句,郭德纲在台上一说于老师的儿子……台下观众齐声跟着喊“郭小宝”现场要的就是这种氛围。580、880、甚至1800元只有现场能感受的到。

其他相声茶馆不让录像,他们以为别把包袱底漏了,到时不响,其实不然,没有把观众当成衣食父母,总防着观众,这就是他们的错误所在,卖不上票去,不上人,仗着有工资,退休金,吃老本,混个艺术家的名号,早晚完蛋,到时只剩下羡慕嫉妒恨了!


无量佛70193093


其实在早年间,相声行业,不让其他人员去录相关的视频和音频,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每个人会的段子真是不是太多?或者是有些东西就是失传的就我会我就等着用这些东西去收徒去交给我的徒弟去做一个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这还是一个根本的因素,现在看德云社的相关视频,小剧场,你可以随便录那个不叫偷录,你可以光明正大的录像.但是有些商演是不能的,因为优酷已经买下了相关的版权。 其实我们看现在的相声,尤其是德云社的吧!确实,演的都是传统剧目,但是呢?现场演出的同时会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应,先与观众聊一些其他的,所谓的就是铺平垫稳,这样对一些个传统段子的,保密性,或者是在其中,对于每一个传统段子的表演形式,每一个演员都是不同的,我们都听过当行论,但是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岳云鹏的当行论和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相声不是说你学会了一段,然后呢,备注了就可以去台上演,你必须根据你自己的表演形式和你自身的特点去表演,这样的一个节目。 但凡防止他人偷录的,一本都是怕别人学了去,拿着去挣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