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军麦克阿瑟穿的军装不伦不类,而且军帽和其他美军将领有很大的不同呢?

青青河边草85074586


我来回答。麦克阿瑟性格有点孤僻张扬,个人主义强。朝鲜战争前夕。此人为了充分张扬自己的性格。特意制作了自己的军装和与众不同镶有各种黄金图案的帽子,以此来获得士兵对他的了解和印象。这就是麦克阿瑟的性格。





白河沙滩


麦克阿瑟的帽子,是独一无二的“菲律宾元帅”帽,当然和别的美军将领的帽子不同。麦克阿瑟很会在上层运作,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自己有参与,不过“菲律宾元帅”这种异常符合他审美观的封号,在美国你也很难找出第二个人会起这种名字。然后麦克阿瑟请最专业的人,为他设计了专门的元帅礼服,其中就包括那顶帽子(最关键的也是那一定帽子),再交给菲律宾总统,由菲律宾总统公开授与麦克阿瑟,这样麦克阿瑟就可以有自己喜爱而满意的服装,又可以避免有人借此问题说三道四。我们一直以来的宣传,美国人自己一直以来的宣传,美国人,包括美国军官似乎都是自由散漫,随时生活在一种很随意的环境里。实际上就如同那个快乐教育的骗局一样,你若没什么追求,你就傻呼呼快乐去吧,反正你也不会有机会看见真正的精英教育有多残酷。



比如说无论各国影视,只要出现,不显得散漫都不行的美国军官,他们的精英教育是怎样的呢?就比如说麦克阿瑟毕业,后又任校长的西点军校,就体现出这种特质,可以随意时你尽管随意散漫,可要是该规矩时该有多规矩?西点一年级生可以告诉你:整个一年级,无论到哪里,西点军校那满地的黄线就是为一年级生画的,必须踩着这些黄线走!一步也不可以踩出去,而且必需用专门的姿态走,步距固定,收着下巴垂着目光,手贴裤缝,转弯要延线做直角转弯,整个人看上去非常拘谨,光芒万丈的麦克阿瑟可不会告诉你他也曾经这么走过一年的菜鸡线。


这说明美国人其实也很精通教人要先教规矩,而且严格程度也一点都不美国。麦克阿瑟既在西点学过规矩,也在西点教过规矩,还是美国唯一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将军,早就是军界老油子了,那些线不能踩,那些线可以试探,那些线可以绕过去,还有那些线可以当放屁,他也许是最清楚的人,军服的事,没人管都是不起眼的小问题,有心人要利用,又全能上升成高压线,麦克阿瑟显然不会给别人这种机会。不过作为美军高级将领,自己的特权不用足,甚至不稍微透支上那么一点点,也会让麦克阿瑟整个人生都会不通达。美军军官的军服本身也跟我们都是发的不一样,是发一笔费用,自己去找有资质的裁缝做,这种方式灵活性上原本也比直接发制服高。

当时驻菲律宾美军,也跟现在美军驻海外基地有所不同,当时菲律宾是名正言顺从西班牙手里抢下来的殖民地,过去的驻军有单独编制,长官没心思,那么就原本军装一直用着也无所谓,有这心思,给部队搞一个跟别的部队有所区别的军装也可以,麦克阿瑟当然有心思了,而且“不作秀,毋宁死”的麦克阿瑟,这种心思重点还就在自己身上,他为了这个职位花钱花心思,动用的关系可不少,别人这么干,去当个外放提督,可能是为了权力,为了财富,麦克阿瑟当然也会有自己的打算,其中给自己上个元帅封号,弄一身与众不同的打扮,对他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三万的三万里


麦克阿瑟是美国军队中的多面手,如果不是做了军人,麦克阿瑟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偶像派演员。在驻扎菲律宾期间,麦克阿瑟被授予了菲律宾元帅的称号,这个称号只有麦克阿瑟一个人获得,因此军装的设计也由麦克阿瑟自己决定。麦克阿瑟给自己设计了黄色金边的大帽子,看起来格外的与众不同,同其他将军的区别一目了然。除了戴着与众不同的帽子,麦克阿瑟出行的时候还会佩戴黑色大墨镜,叼着夸张的大烟斗,还拿着象征身份的元帅权杖,颇有几分黑手党大佬的感觉。


麦克阿瑟天生的性格就桀骜不驯,还带着一些狂妄的气息。麦克阿瑟出生在军人家庭,他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名将,在西班牙战争期间多次立功。阿瑟·麦克阿瑟晚年因为批评陆军的作风,多次顶撞上司,最后无奈退役。麦克阿瑟和父亲的性格非常像,从小就有一股桀骜不驯的精神。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麦克阿瑟是最有天赋的一个学员,西点军校毕业考试中,麦克阿瑟创下了西点军校至今为止最高的毕业成绩纪录。


麦克阿瑟虽然浮夸,却不失为一个全才,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上的成就都是可圈可点的。教育上:麦克阿瑟曾经任西点军校校长,在《西点军校》的传记类书籍中,对于麦克阿瑟任校长期间的评价非常高,美国在二战前培养出大量的军事人才,麦克阿瑟功不可没。军事上:在二战时期,麦克阿瑟发明了蛙跳战术,将日本的势力赶出了东南亚群岛。


政治上:二战结束后,占领日本的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政府进行了改革,帮助日本确立了民主制度。经济上: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济一片萧条,在麦克阿瑟的主导下,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援助,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腾飞,很多都是依靠麦克阿瑟打下的基础。

有能力的人往往有个性,除了喜欢作秀,麦克阿瑟还很喜欢照相,每一次照相他总要摆好造型,一直到满意为止。麦克阿瑟在每张照片中都是形象最突出的一个人,比如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的合影,天皇一本正经的表情,同麦克阿瑟随意的造型形成鲜明对比。值得一提的是,麦克阿瑟虽然经常叼着烟斗,却没有吸烟的习惯,烟斗只是他作秀的一部分而已。


军武小咖


麦克阿瑟给人的最深印象总是嘴叼玉米芯大烟斗,身穿卡其色军装,头顶带着金色战斗帽,眼戴黑色墨镜,一副盛气凌人、傲气十足、一身高富帅形象,在职业军人的形象中是个异类,其犀利的个性也最为人津津乐道。二战太平洋战争上提出的“蛙跳”战术取得了一系列战绩,麦克阿瑟可以说是个杰出的军事人才。

麦克阿瑟打造的另类的军人形象跟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麦克阿瑟创造了西点军校史上个人最高分数毕业记录,也成为了西点军校最年轻的校长和从小孤傲和争强好胜、不轻易言败的性格,造就了麦克阿瑟不可一世、自负狂妄、趾高气昂、桀骜不驯的秉性。从二战他说过的两句牛的话可以看出来了,一是菲律宾败退澳洲前说的“我会回来的”;二是太平洋全面反攻时说的“能打死我的子弹日本还没造出来”。还有朝鲜战争败退时曾扬言动用原子弹,最终也被杜鲁门撤职。

麦克阿瑟不但是一位富有想象力的军人,还是一位军人中的表演天才。马歇尔曾评价过麦克阿瑟说这个人,脱下了军装换上西装,就是个好莱坞影帝。最典型的就是麦克阿瑟率军打回菲律宾实现自己当初的诺言“我曾经说过,我会回来的”,为了记录这个激动人心的画面,麦克阿瑟摆了多个造型、拍了无数次镜头直到满意为止。果然,拍出来的镜登满了美国各大报纸头条,麦克阿瑟可以说是被军人耽误了的影帝,是一位顶着五星级上将头衔的好莱坞演员。

玉米芯大烟斗是麦克阿瑟最重要的形象标志,可笑的是麦克阿瑟私底下并不抽烟,但公众场合必叼烟斗,要说二战最能装、最会演的人非麦克阿瑟莫属,其打造的个人形象非常成功。从被杜鲁门撤职后回国可以看出来,几十万的民众十里开外等候狂欢,成为了民众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也被美国人民称为“一代老兵”。


也许正是麦克阿瑟桀骜不驯的“演员”型性格害了他,“一代老兵”最终陨落,并发表了著名的《老兵不死》演讲:“今天早晨,当我走出旅馆时,看门的人问道,将军你要上哪?一听说我去西点军校,他说那是个好地方,并反问道,你以前也去过吗?……”,“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赛门之略


老麦作为美菲联军总司令,是美军中将,菲律宾元帅。

作为菲律宾元帅,老麦的元帅服饰是自己精心设计的,那是独一份,当然与美军制服不同。

老麦是个自命不凡的人,有强烈的表演欲,他把自己当成一个伟大的演员,用一生时间表演。比如在菲律宾涉水登陆,视频就是摆拍的,而且摆拍多次,老麦乐在其中。

菲军元帅是菲律宾聘任的,给他的薪资远远超美军中将工资。但在三万日军的攻击下,老麦惊慌失措,判断全错,丢下7.5万美菲联军,只身“奉命撤退”。结果7.5万美菲联军、十多万英军向三万日军投降。看过纪实片,投降的美菲英军一望无际,日军当时都被惊到了。

徒步行军到战俘营的路上死了一万多人,即“丹巴死亡行军”。战俘做苦工,被虐杀无数,战争后期还有被关入地道灌入汽油烧死、机枪打死的,见美国影片,如《大偷袭》等。美英后来都拍过关于战俘营的影片,惨不忍睹。老麦光拿人家高薪不干事,有事先跑,什么玩意儿!


乐见花


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极具表演天赋,不仅装扮特立独行,讲话也要摆范,他的副官估计每讲一席话“至少踱步五英里”。造成麦克阿瑟貌似与众不同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美军在非正式场合的军事条令相对宽松,一方面是麦克阿瑟在军旅生涯的后期事实上独霸一方,“天高皇帝远”给惯出来的,当然,目中无人也成为他最终黯然下台的导火索。



(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喜欢独树一帜以便引人注目的毛病始于一战期间,1917年麦克阿瑟被派往法国出任第42师上校参谋长,为了尽快突出自己的“高大形象”,这位麦参座拒绝配戴防毒面具(那会毒气战很流行),喜欢穿一件高领毛衫,戴一顶俏皮的军用软帽,拎着一根马鞭活跃在部队里和阵地上。新闻界很快就注意到他,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战争中最勇敢无畏的军官之一”、“远征军里的花花公子”,而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一年后便晋升准将代理师长。

上校已经步入高级军官的行列,所以在非正式场合也无人追究麦克阿瑟的装扮有何不妥,像巴顿、李奇微等比较有性格的将领,在二战期间都有自己招牌式的打扮,这也是美军较为散漫的传统。不过麦克阿瑟在低级军官时代是比较规矩的,所谓“官升脾气长”,观察麦克阿瑟早年的戎装照片,你会发现其实也很老实。

如果是尉级军官或士兵不按条令携带防毒面具,非得关了禁闭不行。



(年轻时代)

麦克阿瑟不当演员确实可惜了,他在1899年考入西点军校后,被公认为历史上“最英俊的学员”,同时也是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在四年学期中有三年成绩名列全班第一,毕业成绩是98.14分,据说是西点军校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一战结束后,麦克阿瑟1919年出任西点校长,1930年晋升陆军参谋长,他同时是这两个岗位最年轻的任职者,可以说,他绝对是二战前美军的“明星人物”。

笔者个人以为,这与美国较早较强的新闻体系有关,也包括战争中的全方位随军采访,这个特色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不完全具备的,巴顿打了士兵一个耳光差点被勒令解职回国,就是新闻界爆出来的,而这种事情在其他战场上太稀松平常了,日本兵几乎天天挨长官嘴巴子。

既然如此,想上镜出风头,那么除了个人能力之外,引人注意的“行头”就是必不可少的。



(一战期间)

而从1935年调任菲律宾总统军事顾问开始,麦克阿瑟少将实际已远离美国本土成为这个小国“太上皇”,军中更没有人可以监督他的风纪了,次年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1937年从美军退役并出任菲律宾陆军总司令。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起,麦克阿瑟就担任美国远东军司令、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驻日盟军总司令等职务,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他已经整整六年没有回国,成为领兵在外的一方诸侯,在个人穿着的小节上,早已没了制约。

因此麦克阿瑟的个人表演在这个时期达到高潮,头戴陆军软帽、深色墨镜、玉米芯烟斗和走路时胳膊大幅度摆动的姿势,一时风靡美军成为“英雄形象”的代言人,许多历史时刻为了更好的宣传自己,他都要求记者重拍或者摆拍照片。尤其是罗斯福病逝杜鲁门接班后,麦克阿瑟更加目空一切。

当杜鲁门1950年10月要求他回国研究战争形势时,他居然以“战争正在进行当中”否决了。



(仁川登陆)

一般来说,美国总统召见部队军官,不管他的职务有多高都应该第一时间前来报到,而对麦克阿瑟这个家伙杜鲁门却没有丝毫办法。总统幕僚又建议双方同时起飞在夏威夷会面,结果再次被否决,最后商定的会面地点是威克岛,这意味着麦克阿瑟只需要飞行1900英里,而杜鲁门总统的飞行距离是4700英里,如此长途跋涉,让国务卿艾奇逊愤怒的骂道:“这简直就是谋杀,就是对一条狗也不能这样”。

杜鲁门无奈之下万里迢迢来到威克岛上,记者们敏感的注意到,麦克阿瑟的“陆军软帽脏兮兮的”,更出格的是,他居然没有给总统敬礼。艾奇逊事后咬牙切齿的回忆:“此时此刻麦克阿瑟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元首,他是日本的天皇和朝鲜的天皇”。

麦克阿瑟已经膨胀到如此地步,连总统都不放在眼里,美国军队还有谁能管得了他?



甚至在与总统谈话期间,麦克阿瑟还拿出了标志性的烟斗,对杜鲁门说:“总统先生,您不介意我吸烟吧”?

有人点评到,实际从威克岛会面起,杜鲁门已经下定了拿掉“这个老家伙”的决心,年届70岁的麦克阿瑟表演了大半辈子,再加上总统和参联会的将军们都是晚辈,他已经接近无法无天了,尤其是对美国军事与外交政策的指手划脚,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一口气撸了麦克阿瑟的所有职务。

(麦克阿瑟全家福)


度度狼gg


麦克阿瑟是二战中美国名气最大的将军之一。除此之外,他与众不同的穿着打扮,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总是戴着一顶样式奇特的军帽,嘴上永远叼着一杆长长的烟斗,身穿卡其色的军装,有时还会带上一副墨镜。这样的穿着,显得不伦不类。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哪个好莱坞明星呢。

(麦克阿瑟旧照)

那么,为什么麦克阿瑟的造型要与美军将领们不同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先说说麦克阿瑟不平凡的人生履历。

麦克阿瑟出身军人家庭,其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曾担任过美国陆军三星中将,因此麦克阿瑟可以说是根正苗红。虽然美国有众多的军官家庭,但麦克阿瑟是其中少见的能够超越父亲的一位。

1899年,19岁的麦克阿瑟考进了西点军校,并以98.43分毕业,创下了西点军校的毕业分数最高记录,而且至今也无人能打破。

仅仅二十年之后,年仅39岁的麦克阿瑟,就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他也是西点军校建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他在担任校长期间,为美国培养出了多位才华横溢的指挥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巴顿将军。巴顿向来狂傲,二战那些出名的元帅,他一个也不放在眼里,甚至对自己的顶头上司艾森豪威尔也不怎么服气,但他偏偏就服麦克阿瑟。

据巴顿自己回忆说,有一次,炮弹炸到了跟前,连他自己都不禁退后了一步。但麦克阿瑟却站在原地纹丝不动。从此,他就十分佩服这位气场巨大的将军。

(巴顿旧照)

麦克阿瑟不管在哪里,似乎都是鹤立鸡群,他孤傲不羁,不可一世。也因为如此,他决定给自己弄一身行头,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1936年,麦克阿瑟获得菲律宾元帅军衔。为此,他特别给自己设计了一顶独特的菲律宾元帅帽。不同于一般的美国将官帽,他的这顶帽子用的全是黄色金带,戴上之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杜鲁门总统曾在回忆录中嘲讽麦克阿瑟的帽子,就像是淋了蛋汤一样。不过,麦克阿瑟却对他这顶“鸡蛋汤”帽子情有独钟,后来始终没有更换其他款式。

至于他的烟斗,就更独特了。那是一杆玉米芯的大烟斗,是他从全球最大的烟斗公司专门定制的。当一群美国军官走过时,你能轻易地认出麦克阿瑟,因为那杆大烟斗始终被他叼在嘴上。

更奇葩的是,据说麦克阿瑟根本不抽烟,也没有任何人见过烟斗点燃。他自己也在回忆录中说,这杆烟斗,只是自己的象征,点不点燃根本就无关紧要。

麦克阿瑟确实有特立独行的资本,他是唯一一个参加了一战、二战和朝鲜战争的美军元帅。并且也是美国海陆空高级将领中,获得勋章次数最多的人。

这一点不仅表现在外形方面,从他的言语中也能看得出来。

(战场上的麦克阿瑟)

当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在菲律宾的部队被日本偷袭,形势岌岌可危之时,他表示将会与日本人作战到底,甚至他一度想要自杀来与菲律宾共存亡。

后来,美军高层为了保护他,将他调往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他才不得不从菲律宾撤退。在撤退时,这位高傲不羁的将军,还忍不住要放狠话,说他一定会回来。

1944年的菲律宾战役,他真的带着盟军杀回来了。当他在莱特岛登陆,重回阔别3年的土地时,他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发表了震撼的演说:“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

这也让他又一次登上了美国报纸的头版。

哪怕是后来他率领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他也要继续放“扔原子弹”的狠话。

打仗可以输,形象不能倒。

总的来说,麦克阿瑟不是美军中最会打仗的将军,但他却是最会作秀的将军,他在战争中骄傲的老兵形象,将会继续流传下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麦克阿瑟本是纨绔子弟,当低级军官时,不守军纪,不是个合格军人,靠母亲走后门、拉关系上位,其父为菲律宾总督,美陆军参谋长潘兴的老上司,因母亲拉关系,麦克阿瑟当上了一战彩虹师师长,他违反军规,穿毛衣,戴自制帽子上了战场,未开一枪,用手下士兵的鲜血,就捡到了荣誉。后来镇压美国一战老兵请愿示威,受到奖赏。二战时,麻痹大意丢掉了菲律宾,逃到澳大利亚,利用尼米兹取得的海上优势,创立了所谓蛙跳战术,以最直线距离夺回菲律宾,一切功劳,皆因尼米兹,但被他剽窃,在朝鲜仁川偷袭了一把,狂妄的以为可以结束朝鲜战争,却被中国军队打断了牙齿。这家伙是走后门的关系户,对老兵的无情镇压者,最没资格谈老兵不死的家伙。


沉140769451


顶个大檐帽,戴个大墨镜,叼个大烟斗,这“三大”或许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给人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细心人会发现,麦克阿瑟穿着的军装样式与美军其他将领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那顶“花里胡哨”的军帽更是十分惹眼,这与麦克阿瑟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在上世纪30年代前后的美国陆军中,麦克阿瑟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

麦克阿瑟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曾是美国陆军的“红人”、曾官拜菲律宾总督和太平洋战区司令,同时却也是个性格倔强的“娃娃上校”。从小对父亲耳濡目染的麦克阿瑟可以说深得其父真传,由于出身优渥、且在军校时期成绩不错,麦克阿瑟在二战前平步青云,这成为了麦克阿瑟性格飞扬跋扈的根本原因,并直接影响到了麦克阿瑟对自身的“形象设计”。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执掌军政大权、且名义上有着超越美国陆军其他将领的菲律宾陆军元帅军衔,但事实上这种权力并非完全基于麦克阿瑟个人努力、而是有着深刻的“将门虎子”的因素,所以麦克阿瑟很注意在外形上突出其“超越”美国陆军其他将领的特性、又要突出他在“血统”上的特殊性(其军帽帽墙和帽檐上的金色浮雕即来自于其父服役期间美军将领制服的领徽)。
同时,为了能给媒体和公众留下一个较为深刻但又不具有负面色彩的印象,麦克阿瑟很“聪明”地选择了烟斗这种西方人生活中常见、且在任何场合都不突兀的道具作为自身的形象符号,尽管麦克阿瑟本人根本不抽烟。至于麦克阿瑟那身不伦不类的卡其色军服,其实倒并没有什么特殊因素,纯粹是由于他长年在海外任职、没有一个需要从着装角度“融入”的办公室环境所致。虽然在美国陆军中并非所有人都看得惯麦克阿瑟这种飞扬跋扈的做派,但毕竟麦克阿瑟的父亲在美军中影响力很大,所以对于麦克阿瑟这种摆明了就是为了出风头的装扮,美军其他将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军机图


因为那不是美军的军帽,而是他的菲律宾元帅帽。

麦克阿瑟一辈子在战场上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实在要说精彩万分,那就是仁川登陆那一战吧。美国人大肆吹嘘,他赢了一场,1比5000的赌博,但是实际上在当时早有人已经看穿了,并且严重的提示了她的对手,奈何他的对手过于托大,可能也是因为年纪轻轻就当了国家的元首,因此过分的膨胀没听进去,这才让麦克阿瑟好像战神一样。

舍此之外,正如有的回答说的,麦克阿瑟几乎就是一个误入了军政场子里面的电影演员,跟里根正好反了……

麦克阿瑟的老爹很有实力,麦克阿瑟自己也深喑在军队这个小圈子里面的官场为官之道,所以他的仕途也是一帆风顺,注意一下敲敲黑板,他不是靠着战功打仗打上去的,而是靠着为官之道娴熟从官场上爬上去的。

应该说美国的政界和军界还算是知人善用,就这么着把麦克阿瑟发到了东方的殖民地菲律宾当了总督,麦克阿瑟的游戏玩的很好,让菲律宾该有议会有议会,该有总统就有总统,该有军队就有军队,连宪法也有,仿佛是一个独立国家一样。实际上肯定不是这么回事儿啊!

他麦克阿瑟作为美国派来的总督,是菲律宾这个自治政府的太上皇!什么议会宪法和总统,都得听他麦克阿瑟的,只不过是他很注意不总在公开场合儿嘚吧嘚吧,让大家觉得菲律宾仿佛是独立国家。但是麦克阿瑟也防止菲律宾人忘了他们还是殖民地,以为自己真的就独立了,于是乎菲律宾的军队必须是乖乖的被她掌握的。

要想掌握这么一个国家的军队,怎么着也得给自己弄个很光鲜的头衔吧?直接当总司令,未免吃相难看,再说了,在骄傲的美国人,看来一个偏远的第三世界殖民地国家的军队总司令,有什么值得的?那就曲线救国一下,让菲律宾的总统授予他菲律宾元帅军衔儿……

台湾媒体称呼他叫做麦帅麦帅,就是这么来的。

开始她还很高兴地穿着一套菲律宾元帅军装跑回美国去,别看他政治玩的好像挺明白,但是这是在军队这伙粗人的小圈子里,真的到了华府政界那些老油条那里,不光他的用心被大家一眼看穿,他的这点伎俩就好像一个五岁小孩在大人面前装着少年老成。

灰头土脸的回来了,元帅服不好意思再穿了,可是只要想想当时美军的将军,上将就不得了,他这好歹也是个元帅,还是要必须显摆显摆,怎么办呢?美军军装咬牙穿着,好歹要装一装自己人,但是那个花哨的菲律宾元帅帽子,我们的麦大帅可是割舍不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