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抄家时发现7个字,雍正知道后反应如何?

繠鷽_á孏静


自古以来,大多君王都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共荣华的。毕竟“帝王之榻,岂容他人酣睡”,因此帝王们对那些有功之臣既倚重他们,又对他们多有猜疑。在对待开国功臣这方面,刘秀做的很好,那些有功之臣基本上都得以善终了的。但其他帝王大都是在大事成就后,要么是对他们赶尽杀绝,要么是把他的权力给架空。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大清名将年羹尧。雍正能够上位,他功不可没。雍正在位期间,他极力发挥他的军事天赋,到处南征北战且驰骋疆场。他善于用计,是个运筹帷幄的大将。

㈠ 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

年羹尧这个人,确实是有一身硬本领。西藏大乱,无人能带军来摆平。由他出马后,他集结各方军队去平定西藏,最终平定西藏乱事。他在政治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雍正都愿意考虑。这时的他颇得雍正器重,他能和隆科多并称雍正的左膀右臂,一时之间风头大盛。1723年,青海大乱,萝卜藏丹津叛乱了。雍正派出年羹尧大将军,让其指挥平叛。所幸雍正不负帝王所托,此次平叛大获全胜。

㈡ “树大招风”,终惹帝猜忌

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功高震主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没办法,树大招风便是这个理。年羹尧功劳多、在朝中拥戴者也甚多,如此当然会让雍正不安。再加上年羹尧自己也不检点,有时候还会说出一些大不敬的话。年羹尧仗着自己功劳大,一向自傲,有时候甚至雍正与他说话,他言语间也颇有失寸。1724年是个分水岭,从这年开始,年羹尧的仕途之路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最后甚至被赐自尽,却在让人惋惜。

㈢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

在年羹尧被赐自尽后,朝廷就派人去查抄年府。可是没想到,这一查就出了大事儿,有人在府里发现,府中有7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这番话可是对雍正的大不敬之举。于是雍正大怒,令人查这是谁写的,后来查出是与年羹尧关系密切的汪景祺写的。雍正当然不会放过如此冒犯他天威的人,他随便找了个由头,就将汪景祺斩首示众了。甚至他的头也放在菜市场整整挂了10年,由此可见当时雍正的怒气有多大。


尚武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尚武菌,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答:准确地说,是年羹尧被雍正赐死狱中后,朝廷官员到年府抄家,发现了一本书,书中有七个字特别刺目,不,是特别刺心,让雍正气得七窍生烟,大发雷霆,后果很严重。

这本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汪景祺著作的《西征随笔》。

从很大程度上说,年羹尧落到身败命裂的地步,与汪景祺不无关系。

汪景祺本是一介寒儒,自视极高,不屑与一般人交往,也无心科考仕途。

按理说,是不能掀起什么样的风浪的。

年羹尧是雍正朝的大将军,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加封太保、一等公,权倾一时,威震一方,因此得到了汪景祺的景慕。

汪景祺不辞劳苦,千里迢迢地前去投奔。

注意,很多人以为,年羹尧既然为大将军,那他就是武人出身,功名和官职都是靠在疆场上一刀一剑拼杀出来的。

这个想当然的看法是错的。

年羹尧是安徽凤阳府怀远人,妥妥的文人出身,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后改隶汉军镶黄旗。

年羹尧和汪景祺相见,谈诗论对,畅谈古今,越聊越投机,越聊越对胃口,从此视如心腹知己,形影不离。

汪景祺的《西征随笔》就是在追随年羹尧西征时,记录途中亲历见闻,以及抒发政治、军事等各种见解的笔记书。

汪景祺对年羹尧推崇备至,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说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甚至鼓动年羹尧造反。

事实上,雍正在修理年羹尧时,就风闻汪景祺的一些作派了,但没抓到实质把柄。

当抄出这本《西征随笔》,那里面的罪证那是一抓一大把。

当然,前面说,最让雍正气歪鼻子的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

这七个字有什么典故吗?

原来,康熙当年南巡无锡,有一个姓杜,名诏,字紫纶的诸生,极度渴望拍马屁,他在道路边跪献颂诗。康熙读了,龙心大悦,赐御书绫字。杜诏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供着、奉着。杜诏的一个朋友看了康熙的题词,认为皇帝的文墨不过如此,大为鄙夷,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进行讥讽,开头第一句就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也就是说,这首诗并非汪景祺原创,但汪景琪却认同诗里的意思,煞有介事地摘录上自己的《西征随笔》中去,明显含有讪君之意。

雍正一看这个狗屁文人如此无礼,气得三尸神暴跳,下令将汪景琪枭首示众,其家人被发配到宁古塔永世为奴。


覃仕勇说史


雍正三年,年羹尧因将四字成语“朝乾夕惕”写错,雍正帝大发雷霆。朝廷官员都知道雍正皇帝要收拾这位,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于是纷纷落井下石,罗列了96条罪状,最终年羹尧被雍正皇帝赐死并没收家产,可谓是雍正在位期间第一笔“文字狱”。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年羹尧非粗心者,将朝乾夕惕写作夕惕朝乾,是“直不欲以‘朝乾夕惕’四字归之于朕耳。

然而当执行官福敏去抄家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一本书《西征随笔》,其中一篇文章《上抚远大将军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中有七个字:“宇宙之第一伟人”。这还了得,这本书将年羹尧比喻成月亮,太阳,而历史上著名的大将都只是星星。同时另外一篇文章《诙谐之语》中更有大逆不道之语,也是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于是福敏觉得事关重大,立马向雍正帝汇报。

据《西征随笔》记载: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雍正帝看到这七个字,怒火中烧

雍正帝拿到这本《西征随笔》,仔细阅读之后,大发雷霆,雍正想着:年羹尧是第一伟人,那我算第几,这不是说我不如年羹尧么?于是就又想到年羹尧这几年的行为,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西征随笔》)

  • 年羹尧持宠而骄。蒙古王公和额驸见到年羹尧必须跪拜,在赴京途中,他令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哪怕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点点头而已。雍正觉得这点年羹尧做的比较过分,清朝的规定是圣谕到达的地方才需要地方大员跪拜,而年羹尧的举动无疑是僭越之举。朝廷风言风语时不时传到雍正耳朵里,只是碍于年羹尧的军功,默默的承受着。

  • 收受贿赂,贪赃枉法。年羹尧在当时文武官员的任选上,要求自己所保举之人必须优先,而且雍正帝对于年羹尧的请求都一律准奏。因此被称之为“年选”。所以在陕甘四川等西部地区形成了以年羹尧为首的势力集团,这严重威胁雍正的皇权。在雍正正值大力整顿吏治时期,卖官鬻爵的事情年羹尧也是手到勤来:直隶总督赵之垣为了投入年羹尧门下,先后贿赂了年羹尧20万辆白银,最终查抄年羹尧时其财富拥有百万之巨大!

这还不是让雍正最气愤的,关键是这本书里,还有另外七个字,简直要让雍正骂街!什么叫“皇帝挥毫不值钱”?要知道整个大清朝,如果有谁得到皇帝的墨宝,那可是天大的恩赐,裱起来那绝对是尚方宝剑,在当地就可以横着走了。可是居然有人说皇帝的墨宝一无是处,这不是让给雍正上眼药吗?而且说得还是康熙帝!于是怒火中烧,下令彻查到底是谁写的大不敬之词。最终官员锁定了“肇事者”,举人汪景祺。

(雍正剧照)

汪景祺跟年羹尧的关系

汪景祺,康熙五十三年中举人,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他的父亲汪霖,曾任户部侍郎,兄长汪见祺,曾任礼部主事。可以说本来他也能算得上是个地方官二代,但是仕途不顺,这或许也是他写出皇帝挥毫不值钱的一个可能原因。

雍正二年初,汪景祺给时任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写了自荐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在这封自荐信里就写了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比郭子仪之类的大将都优秀太多。年羹尧看到自荐信,就将他招为幕府。


(年羹尧剧照)

雍正既然找到了罪魁祸手,那么他是怎么处理汪景琪的呢?

雍正恨得咬牙切齿,在《西征随笔》这本书的封面上,用朱笔愤怒的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意思就是说,这个人这么狂妄,真的是发现得太晚了,应该早点拉出午门斩首示众!于是派人抓捕汪景祺,不久便以大逆不道,侮辱圣祖皇帝为由,斩首示众。他的脑袋被挂在菜市口的大道上示众,这一挂就是十年之久,可见雍正对他是有多么气愤,当然也不排除雍正忘记了这个事。



他在朝中做官的兄弟和家中的子侄也都受到了牵连,被发往宁古塔流放。妻女亦发往黑龙江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可近似的认为,边境的士兵。直到雍正驾崩后,乾隆继位。才有大臣上疏此事。在得到乾隆的同意后,汪景祺的脑袋才被从城楼上取下来掩埋,这件事到这里也就算是彻底结束。

年羹尧的自杀或许掺杂了雍正的主观思想,但功高震主是每个帝王都忌讳的事。在封建王朝,言论是不能自由的,读书人如果想要保全自己,低调行事才是上上之策!


历史每日说


事情是这样的:

当年年羹尧被朝廷罗列92款大罪后没多久就被雍正赐死狱中。年羹尧死后,朝廷派人去查抄年府,在年府中,官员发现七个字,这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

据说这七个字是汪景祺写的,当雍正得知后气的口吐鲜血,于是他大怒之下也将汪景祺处决了。

关于这段记载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正史上关于汪景祺也确实有这么一段类似的记载:

汪景祺少年即成名,本身很有才华,也很恃才傲物,一般人根本看不上,后来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年羹尧,受年羹尧的赏识而当了他的幕僚,对于年羹尧,汪景祺是非常的崇拜,跟随他的这几年,汪景祺写下了《西征随笔》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汪景祺随年羹尧西征时途中亲历见闻,还有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史事。

但除了记载这些所见所闻之外,汪景祺还在书中极力夸赞年羹尧,甚至在书中称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还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不得不说,汪景祺这马屁拍的着实很有才华!


也因为这些内容,年羹尧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收藏了这本《西征随笔》,但是汪景祺除了在书中称赞年羹尧外还时不时的讥讪清代统治者。

当朝廷官员查抄年府时,这本书就被抄了出来。可以想象到,当雍正皇帝看到这本书上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和对年羹尧的称赞之词后会有多生气!

后来雍正在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没过多久,汪景祺便因“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驾崩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王汪景祺的头颅择地掩埋。


所以“皇帝挥毫不值钱”或许就是这本《西征随笔》中对清朝统治者的讥讪之词吧!


咸鱼闲聊


年羹尧一生立下无数战功,在中年时期位极人臣,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率军平定西藏乱事,平息了青海罗卜藏丹津。解决了清朝多年来,一直头疼的难题。

雍正继位后,更是对年羹尧百般恩赐。只是年羹尧拥有权力后,渐渐变得骄傲自满。最终引起雍正不满,以三尺白绫,结束了他的一生。而在给年羹尧抄家的时候,又发现了七个字,引来了另一番祸患。

说这七个字之前,得先说下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转变。

很多人不知道,年羹尧在当抚远大将军之前。在康熙三十九年的时候,就已经凭借自己的本事,考上了进士。可以说,年羹尧是有勇有谋,而且饱读诗书。

正是因为自身本事足,才会先后得到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喜爱。雍正继位后,年羹尧屡立战功。从四川巡抚再到抚远大将军,赐封一等公,前后也仅仅花了16年。这样的晋升速度,在当时的难以想象的。

雍正对其极为看重,对年羹尧的宠信,一时之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年羹尧和雍正的关系开始恶化,其实是从雍正二年开始的。当时年羹尧立下大功,雍正派王公大臣去迎接他。他竟然十分傲慢,根本不将大臣们放在眼里。

面见雍正之时,举止也没有臣子的表现。加上京城之中,一直有风言风语。终于惹怒了雍正。仅仅用了一年,年羹尧从风光无限,就变成了过街老鼠。其实,年羹尧的结局,早在之前就埋下了伏笔。在他家发现的七个字,其实就是证据。

这七个字,到底是什么?雍正知道后的反应如何?

年羹尧死后,雍正派官员去抄家。这一去,就发现了年羹尧的秘密。在年羹尧的家中,有一本叫做《读书堂西征随笔》的书籍。

这是他的幕僚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才写下了这本书。里面有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正是这七个字,让雍正震怒。将汪景祺杀了,头颅甚至还挂在城门口多年。连他的家人都被殃及,全部发配宁古塔为奴。

这也不能怪雍正,因为这七个字,讽刺的是康熙皇帝。当年康熙皇帝南巡无锡,遇到一个文人。康熙皇帝见到此人颇有才情,便为其提了一首词。但那个文人,觉得这首词有些浅薄,便把这件事记了下来。

而汪景祺得知这件事后,便做了一首诗。“皇帝挥毫不值钱”,就是这首诗的第一句。汪景祺借着讽刺康熙皇帝,来讨好年羹尧。如果年羹尧是个本分的臣子,早就将他杀了,结果反而将他纳为幕僚。可见在年羹尧的心里,就已经不拿雍正当主子了。

年羹尧之死,其实说白了,是他花样作死。当奴才,就要守奴才的本分。他在得到权势之后,不懂得韬光养晦。反而大肆敛财,培养自己的小势力。从汪景祺送他的这“七个字”,也能看出一二。说句难听的话,他不死谁死呢?


十点历史君


年羹尧年大将军,别看是一个武将,但是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因为这位年大将军,是一位如假包换的进士出身。

骄傲的年羹尧

虽然是读书人,可不是什么白面书生,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的眼光独到,在雍正没有当上皇帝之前,所有人都看好八王爷,只有这位年羹尧年大将军,铁了心的把宝押在了老四雍正身上,他的这一举动,让当时的老十三和老四可是感动的不得了,因为他们当时在朝廷十分孤立,得罪人太多了。

年羹尧自从抱住了雍正的大腿,为雍正干了几件实事,得到了雍正的信任,从此年羹尧成了雍正一方的势力,逐渐根深树大。

年羹尧在边关时期,守边关有功,打了大胜仗,这让雍正长舒一口气,因为当时的国库不太富足,这场边关之战如果迁延日久,国内的财政恐怕要出问题,就在崩溃的边缘,年羹尧传来了好消息,打赢了。

年羹尧回京的时候,这位年大将军已经膨胀的快炸了,内心的骄傲已经让他不知所谓,如此的年大将军回京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当时的功臣受封,雍正赏赐有军功的将领,最封赏结束的时候,雍正命令这群军中骨干平身的时候,出了问题了,没有一个人动,雍正大为不解,再一次说了一句“平身”,这时候年羹尧说话了,“都起来吧”,军中将士才都平身,雍正心中泛起了惊涛骇浪,但是他面上却没有动声色。而是笑脸相迎,只是他心中已经开始酝酿一个计划,那就是要处理掉年羹尧这个心腹大患。

年羹尧的妹妹在后宫为贵妃,他在雍正时期地位超然,这样的地位让雍正的眼中已经没有了雍正,似乎他已经超越了皇权,说他愚蠢,他是进士;说他聪明,他却不懂得功高震主的下场。

最终,年羹尧没有辜负他自己的屡次作死行为,终于让雍正下定决心,处死年羹尧,一代位极人臣的大将军,就此落下帷幕,走下了历史舞台。

雍正不伤心

都说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年羹尧这么多年来多雍正的全力支持,雍正的心中十分感激,这也是为什么雍正对年羹尧圣宠颇丰的缘故,然而正是这样的宠爱,让年羹尧成为一个目空一切的大将军,甚至威胁到了皇权。

雍正处死了年羹尧,心里并不舒服,因为他们这么多年的感情,不全是虚情假意,雍正不是康熙,做不到翻脸无情,但是雍正却是皇帝,有些事情他必须做,有些人他必须要杀。

在年羹尧死后,雍正派人查抄了年羹尧的家,结果这一次查抄,让雍正气得吐血,再也不因杀年羹尧有半点内疚,这一切只因为雍正在查抄年羹尧的过程中,得到了一本《西征随笔》,这本书的作者不是年羹尧,是一位年羹尧府中的幕僚,年羹尧看后,对这本书很喜欢,才留在了身边。

在书中,有一首七言绝句: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第一句:“皇帝挥毫不值钱”,让雍正得知后气的吐了一口血,龙颜大怒,任雍正怎么也没想到,这年羹尧竟然目空一切,狂妄至此!

但是,年羹尧已经死了,只好抓到了这本书的作者汪景祺,将他斩首示众,这次的斩首与其他每次并不相同,虽然给了汪景祺一个“死得痛快”,但是“示众”这一流程却执行的非常坚决,汪景祺的头被砍下后挂在城门之上,挂了整整十年,直到乾隆时期, 才被取下。


年羹尧侍宠自傲,终自取其祸;汪景祺口无遮拦,被这一场“文字狱”带来了灭顶之灾!



野史日记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了七个字,雍正知道后是如何反应的”。

话说在年羹尧被处死后,当官员在对他进行抄家的时候,在其家中发现的七个字是“皇帝挥毫不值钱”。这句话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会出现的这七个字?雍正帝在知道后他又是如何反应的呢?且听我细细给你道来:

其实,康熙帝时期,年羹尧就已经很受康熙皇帝的赏识,当康熙帝驾崩后,他又帮助雍正帝牵制老十四,为雍正能够登上帝位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所以,雍正的也是知恩图报,于是对年羹尧大加赏赐,给了年羹尧很多奖赏和荣耀,一时间成了雍正面前的红人,而且二人的君臣关系那是相当的融洽。

年羹尧是越来越位高权重,时间一长,就被大臣们捧的飘起来了,有的找不着北了,自我感觉良好,而且还有妹妹为贵妃在后面为自己撑腰,自己觉得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有时候连自己的主子雍正的都不放在眼里。雍正帝对年羹尧也是一种忍让,但年羹尧却一直作死,所以,这也不能怪雍正帝无情无义。

后来,雍正帝削其官、夺其爵,然后列出年羹尧的92条大罪,每一条都可以要了年羹尧的命,最后赐令自尽,同时令相关部门查抄年羹尧的家。然而,在年羹尧的家中竟然查抄出一本书,叫《西征随笔》,这本书本是年羹尧的幕客汪景祺为了拍年羹尧的马屁所写的传记,书中就有“皇帝挥毫不值钱”这七个字。

雍正帝在知道这七个字后,当时就怒火攻心,一口鲜血吐出来了。当即下令立即处死汪景祺,这还不解气,又命人将其尸首悬挂于城门之上,这一挂就是10年,直到乾隆帝的时候才被取下埋葬了。在乾隆时期才被取下来埋葬。而且汪景祺的所有亲属都披甲为奴,可见雍正帝有多么恨写这七个字的人。


大史官


年羹尧被处死后抄家,官员抄家后发现七个字,雍正看后怒道“剁了”!

年羹尧这人是雍正家里的包衣奴才,啥是包衣奴才?简单的说就是家里奴才生的孩子。

满清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他这满人的人口不多,所以就允许满人家里的奴才,进入政府体系任职。这要是碰上一个有才华的奴才,得,这就会有奴才的官比主子的官都大的现象,这个时候这就弄的两人就比较尴尬了。

这个时候主子如果放了你,你就成了自由身,如果不放你,得,人家再落魄他也是你的主子,见了面您得给人家磕头。

而这年羹尧就是雍正当王爷的时候,从家里边放出去的人。作为马后炮咱都知道,年羹尧确实有才华,这就被康熙给相中了。

先是中了进士,这就进了翰林院,慢慢的熬到了内阁学士,接着就外放当了四川的巡抚,也就用了九年时间,这速度跟坐火箭差不离了。作为一个封疆大吏,居然还不到三十岁,这也没谁了。

所以大家伙也看出来了,这年羹尧入职的时候,是以文官的姿态进入的,可这后头就给跑偏了,进入了武官系统。

咋跑偏的呢?大家伙都知道,康熙那时候,天天的拎着个大刀片子开战,基本就没有歇过。这年羹尧也就跑到揍噶尔丹的前线,一波操作下来。

康熙感觉这人还行,这就让年羹尧一脚丫子就跨进了武官的行列,四川的军政大权一股脑的就塞给他来管理。

这一家伙就开启了年羹尧开挂的时代。

年羹尧和雍正

这后来年羹尧在九子夺嫡中,又站对了队伍,跟着雍正混,作为一个拥有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他这一票及其关键,把个老十四盯得死死的,也让雍正继位顺利了不少。

作为回报,川陕总督的帽子,那只能给宗室的抚远大将军的帽子一股脑就丢给了他年羹尧。

这还不算,啥太子太保,啥一等公的帽子可劲的往年羹尧的头上盖。

雍正感觉这样还是不能体现君臣一体,得,这又给年羹尧的妹妹整上贵妃的帽子,而且这还是雍正手上第一个贵妃。

您小心谨慎一点,这辈子糊弄糊弄也就过去了。可年羹尧却偏不,非要跑老虎屁股后头摸,再说您摸一把就得了,他还偏不,摸了又摸屡屡僭越。

那飘的都不知道天在哪,那小心肝涨的都成气球了,您就算当着这雍正的面他都掐着大腰子,玩跋扈。

那雍正能惯他这毛病吗?当然不能啊!

这一家伙下去,九十二条大罪,其中三十条就够把娘要的脑袋给剁了。但雍正考虑到整个大华夏的地界年大将军这四个字的认知度都赶上他这皇帝了,所以就把整到监狱里头,来了个自裁。

年羹尧的老爹和兄长躲过一劫,但官帽子都丢了,儿子年富被砍了,家也被抄了。

而在抄家的时候,这就抄出了事,这事就是题主说的那七个字。这七个字写在《西征随笔》这本书里。

七个字的事

而这本书是年羹尧的幕僚整的一本拍马屁的书,给年羹尧歌功颂德用的。雍正拿来一瞅“皇帝挥毫不值钱!”这还不算,这书里还夸年羹尧是宇宙第一伟人。

“谁写的?”雍正放过来一瞅,作者——汪景琪。

“剁了!”齐活,简单的俩字,直接就把这汪景琪给拉到菜市口给剁了,这还不算完,把这汪景琪的大脑瓜给挂在了菜市口那通衢大道上的旗杆上,而且一挂就是十年。直到雍正崩了,乾隆爬上来,下边的人整了个折子说这事,他那脑袋瓜才被摘下来,找了坑给埋了。

就汪景琪这本书,不仅害了自己,还搭上了一家老小,老婆老婆没了发给那最穷的披甲人为奴,他那兄弟大侄子的官帽子都撸了,全发到了宁古塔流放,五服以内的亲戚,全吃了挂劳了,官帽子都没了,还被地方官给看押起来,有事没事都不能出了自己的村子,这就相当于被软禁起来。

老汪家出了这么个人也是倒霉催的不行,马屁没拍对,直接怼了马蹄上了,一窝老汪家人全完了。


小马谈古今


年羹尧可谓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不到30岁就被任命为四川巡抚,雍正登基后更是不得了,官是一升再升,在朝中谁都不敢不给他几分面子。当然这其中也有他妹妹的功劳,谁让他的妹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当时的雍正对年羹尧可是信任有加,很多事情都交给他去办,甚至还公开下诏,让全天下百姓都要记得年羹尧做出的贡献。这样的殊荣在当时也就只有年羹尧一个人享有。

帝王无情,雍正翻脸,年羹尧入狱

可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雍正就翻脸了,剥夺了年羹尧的官职,又将他下狱,更是给他安上了92条罪名,条条都是大罪,让人心惊胆战,这到底是有多大仇!年羹尧去世后,雍正还让手底下的官员抄家,官员在抄家的时候发现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西征随笔》,是年羹尧手底下一个叫做汪景祺的人写的。

这本书里有一首诗,这首诗的第一句话是这样七个字:皇帝挥毫不值钱。当时,雍正怒不可遏,立即下令彻查。汪景祺也是一个了不得的传奇人物,他年少的时候就很有名气,为人傲慢,看不起人,从来都觉得别人没资格当他朋友。

汪景祺敬佩年羹尧,暗自讽刺皇帝

他的科举之路极其坎坷,他在康熙二十年开始参加考试,在康熙五十三年,他才通过了考试,仅仅是一个举人。

直到他遇到了年羹尧,他才被赏识后成了年羹尧的幕僚,开始发光发热。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年羹尧非常敬佩,毕竟只有年羹尧才懂得欣赏他。在此后的两年里,汪景祺参加了青海的战争,并将这段历史编成了《西征随笔》一书。在书中,汪景祺还不吝言语夸奖年羹尧,简直将他形容得如同神人一般,而且他还讽刺了康熙,认为康熙没什么文采,写出来的诗也很浅薄。

汪景祺这首诗是这样说的:“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据说是当年康熙到无锡的时候,有一个人请求康熙赐一首诗,康熙写完之后那个人看了许久,迟迟不舍得收起来。所有人看过康熙的诗都夸奖他写得好,毕竟皇帝写的东西谁敢说一句不好,就连汪景祺也只敢在书中偷偷写上一句不好。

一人受难,全家牵连,死后头颅被挂12年

看过这首诗之后,雍正感到十分愤怒,简直是一把火在胸口燃烧,不上不下,当即他就将手中的《西征随笔》丢在地上,骂了汪景祺几句。他觉得此人胆子很大,不仅辱骂了康熙帝,还不将大清放在眼里,这样的人如果不给他教训,自己的面子该怎么办?被外人知道了也会私底下说三道四。

之后雍正下令处死了汪景祺,并将他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12年,还是孙国玺上书后才将他的头颅拿下来安葬。这件事牵扯甚广,汪景祺的妻子被贬为了奴隶,他的家族都受到了牵扯,据说就连他的家乡都被传出了“屠城”的消息,可见皇帝的玩笑开不得,这个汪景祺也是玩大了。

《清史稿》等


汗青正浩


年羹尧临终前被发现的这七个字,究竟有怎样的深刻内涵呢?

单从字面意思理解,“皇帝挥毫不值钱”,这也是祸从口出的典范,这是对皇帝赤裸裸的质疑,虽然在年羹尧家里被发现,但这7个字却是年羹尧手下的幕僚汪景祺说的.

关于这7个字的历史也由来已久,直指的并非当时的雍正皇帝,但却阴差阳错的,让雍正皇帝背了锅,汪景琪和年羹尧自然也惹火上身。

时值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手下自然也少不了众多幕僚,汪景祺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其特殊的才华,深受年羹尧赏识重用.

其实也与汪景祺对于年羹尧的吹捧有关,老年甚是有点飘飘然了,尽管当时的抚远大将军职责重要,但离汪景琪口中的“宇宙第一大将军”,怕是有点太过上头,历史上的优秀将领,能够盖得过年羹尧功绩的,也并不在少数。

汪景祺也并非实打实的马屁精,他如此夸张的描述,也是对年羹尧的旁敲侧击,他的想法也最终得到证实,年羹尧最终的悲惨命运足以说明一切.

盛极一时的年羹尧,难免会因为高调,招惹不该招惹的人,他在明,别人在暗,抚远大将军一职,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战乱时有用,但在和平年代,如果还不能及时收手,明白局势,必然会遭到皇帝的制裁。

雍正即位期间,他对于年羹尧,也是相当信任赏识.

这自然也少不了追捧夸大之意,不知道他是有意为之,让年羹尧有自知之明,还是他确实对年羹尧的功绩赞赏有加。

雍正当时为了拉拢年羹尧的心,还特意嘱咐他,让他们这样良好的君臣关系名垂千古,话虽这样说,但相信雍正心里最清楚,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年羹尧因此而膨胀。

年羹尧算是雍正时期有名的权臣,除了担任过抚远大将军一职,当时的年羹尧还是几个省的行政总督,面对这样的恩宠与优待,丝毫没有戒备的年羹尧,一步步跌进雍正设计好的陷阱当中。

糖衣炮弹的轰炸,也让古代帝王之心日益彰显,战乱时代,才有功臣,在做不到及时的角色转换,不能绝对服从的都是愚臣。这一点年羹尧就没有清晰的认知,反而肆无忌惮,这样恰恰合了雍正的心意。

丝毫不知谦逊的年羹尧,也最终为自己的愚笨付出代价.

他的极度膨胀必然会招致其他文武百官的不满,何况他当时在朝廷中拉帮结派,大肆举荐身边的人到朝中当官,这无疑是大忌,等于变相的培养自身势力。即使没有私心,雍正皇帝可不这样认为,不起疑心都不可能。

雍正也正愁找不到机会,对上头的年羹尧旁敲侧击一下,后来随着雍正对年羹尧的疑心以及不满,朝廷中对于年羹尧的讨伐声也越来越大。

一举罗列年羹尧九十二条罪状,雍正愤怒了,不仅赐死年羹尧,还对他进行了抄家处理,抄家过程中,自然也发现了文首提到的那7个字,尽管不是年羹尧的肺腑之言,也并不是针对雍正皇帝的。

但此情此景下的雍正,来不及多想,自然也就认为,这就是年羹尧针对他的,一气之下,关于这7个字的罪魁祸首汪景琪,也用极其残暴的方式出处斩,足足在菜市场门口挂了12年。

最终年羹尧案算是告一段落,与之相关的涉事官员,也依次降职处理,就连汪景琪的家人,也受到牵连,被发配流放,反应不可谓不强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