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如何呢?

密探零零發


這是要給慈禧評職稱嗎?

這個標題很容易聯想起溥儀當年去派出所落戶口,寫學歷不知道該填寫啥,後來填了一個“初中”了事。論起真實文化功底,溥儀的國學帝師陸潤庠、陳寶琛、徐坊、梁鼎芬和外語帝師莊士敦等人都是大牛,溥儀的知識儲備比現在本科生畢業要強得多。

說句話別跟我抬槓,中國曆代統治者沒有幾個有真才實學的。有真才實學的,都做了亡國之君,下場很悲催。

在封建社會,治國不是進作協,不需要肚子裡有多少墨水,只要具備以下幾點,有毅力、有魄力、有遠見,有一肚子壞水。

不信你看朱元璋一個叫花子皇帝,李自成一個泥腿子皇帝,他們有什麼文化,都是斗大的字不識一升的。東北王張作霖,滿嘴粗話,十足的文盲,但也到了北京,當了幾天陸軍空軍大元帥,也算是當了幾天皇帝,要不是馮玉祥反水,民國的無冕皇帝沒準就是老張的了。

科學研究發現,人的大腦的內存是有限的,情商太高的,智商就不一定高;文采好的,搞政治就是菜鳥。

南唐李後主李煜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名詩佳句,卻是個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是個大畫家書法家,可惜也是個治國的菜鳥。

有沒有既會搞政治,文采又非常好的政治家呢?

有,那就是好虛榮的政客,把自己打造成文學家,詩人。讓秘書代工的,或者七拼八湊山寨前人的。

具體到慈禧的文化水平,的確不敢恭維。

因為封建社會女性受約束比較多,作為滿人家庭,很少聘請家庭老師,更不可以上私塾。而且慈禧是個貪玩的女孩,野性十足,不是什麼淑女。據說,當時咸豐在眾多秀女中,一眼就看上了這個蘭兒姑娘,就是因為看上了她的野性難馴。

後來慈禧登上大位,純粹是因為自己有搞政治的天賦,一開始是為了自保,不得已去蹚政治這道渾水。一旦開始涉足政治,慈禧就身不由己,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無法全身而退.

上位後,不整人、害人,就是被人整,被人害,別無選擇。權力鬥爭步步驚心,慈禧上位後,哪有什麼工夫學習、深造?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想象的,慈禧為了權斗的需要,會時不時進行充電,學點厚黑學,看看《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精華頁,看看祖宗都是如何駕馭大臣,如何整人的。清史中說她"年十六時,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皆瀏覽\

歷來現實


慈禧太后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人,有人說她誤國殃民,有人說沒有慈禧大清早就滅亡了等等說法。就連她的出生地都有6種傳說,不過絕大多數人認為慈禧出生於北京西四牌樓劈柴胡同,也就是現在的闢才衚衕。

慈禧生在一個官宦之家,他的父親葉赫那拉惠徵是清朝的一箇中下級官員,仕途並不順暢,曾在山西、安徽、甘肅等地任職。慈禧的父親沒趕上女兒飛黃騰達就去世了。

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代女子沒有地位,加之慈禧家庭也不是大富大貴之家,慈禧從小受的教育並不多。詩書文章樣樣稀鬆,就連字寫的都是歪歪扭扭。



(慈禧手書)

親們看到了吧?這就是慈禧太后寫的懿旨,講真不咋地!

慈禧自己也覺得拿不出手。到她成了咸豐寵妃後,每逢給家中寫信時,她都是讓後來的總理大臣奕劻幫忙寫家書。據說奕劻字寫得很漂亮,為慈禧臉上增添了光彩。這也是慈禧掌權後提拔奕劻的原因之一。

慈禧年少時屬於“太妹”級的女孩,不會針指女紅,不懂吹拉彈唱琴棋書畫,除了和榮祿談戀愛外就是看一些男人喜歡的權謀書籍。比如她曾指點父親如何營救祖父,原來慈禧的爺爺管理金庫時發生了虧空,在她出謀劃策下,爺爺提前被放了出來。

歷史證明一個人不能樣樣精通,慈禧有謀略,有魄力足矣,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些“人中之龍”都被慈禧玩弄於股掌之上。

有所得必有所失,慈禧的權謀智商很高,但是她的文化水平卻很低,我估計也就是小學文化水平。



(慈禧手書)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半文盲的女人居然統治大清48年。

據清宮八大女官之一裕德齡在《我與慈禧太后》一書中寫道:

慈禧太后滿文認識不多,漢文小學一年級水平。她說漢語的語速非常慢,而且語法錯誤百出,但是慈禧太后非常善於說滿語,可她不認識滿文,卻喜歡聽戲。

慈禧太后總體文化水平不高,到後來為了充門面,她也曾練習毛筆字,還別說,慈禧寫得“壽”字還是不錯的。



在慈禧掌權晚期,為了在洋人眼中拔高自己的形象,對外詔書都是清末女書法家繆嘉蕙、阮玉芬等“才女”為她代筆。不過“近朱者赤”,守著鮮花有芳香。慈禧也從她們身上學到了一點精髓,甚至還能“畫”字。(如圖)



看來慈禧太后還是有天賦的,幸虧她不是武則天那樣有文化、有謀略的女皇,否則大清還會苟延殘喘幾年。


秉燭讀春秋


慈禧的真實文化水平很低,甚至連漢字都認不全。

我說這些話,絕對不是詆譭慈禧,而是有客觀的證據留下,那就是慈禧手書的諭旨,可以說是錯字連連。

首先是1861年發動辛酉政變前,慈禧秘密聯絡自己的妹夫醇親王奕譞,將自己親自起草將肅順等人解任的密諭發給他。這道密諭的影音照片如下:

漢字寫的很醜,字跡歪歪扭扭,沒有書法功底,這些就先不說了。關鍵是,這裡面有很多錯字。例如,慈禧寫道:

上年聖駕巡幸熱河之議,據(俱)是肅順、端華、載垣等三人之議…左右為難所至(致),該王大臣誆駕壘壘(累累),抗旨之罪不可近(盡)數。

加括號的都是錯字。

在密諭的結尾,慈禧還寫了一句,“求七兄弟改寫”——就是說她知道自己文化水平很差,見不得人,所以需要奕譞的潤色。

直到同治四年(1865)罷免恭親王的議政王時,慈禧已經垂簾聽政多年後,情況也沒有改善。

上面還是慈禧自己手書的上諭,據後人統計:上諭不過226個字,有錯別字13個。

至於這道上諭的詞句不通、書法扭捏,更是明顯的問題。所以慈禧還特意告訴倭仁、周祖培等人:

詔旨中多有別字及詞句不通者,汝等為潤飾之!

最後一個證據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準備西行動身前,她自己手書的諭旨。

看看這個時候的慈禧吧,書法還是這麼難看。


HuiNanHistory


慈禧的內侄曾孫葉赫那拉·根正在其所著《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書中也說,慈禧 4 歲到 14 歲的 10 年中,父親先後請了三四個家庭教師,教授慈禧學習滿文和漢文。慈禧 “對文史、詩經、繪畫等都非常喜歡……據說,在 6 歲的時候,就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包 括 唐 詩、宋 詞,都 能 用 滿 漢 雙 文 背誦。

徐珂在 《清稗類鈔 · 藝術類》 中記載稱,慈禧 “善書畫”,“喜作擘窠大字,亦臨摹法帖,作小楷。尤喜繪古松,筆頗蒼老,每畫一幅,輒為近侍乞取。李文忠公鴻章七旬賜壽,所賜畫松,亦親筆也,是為生平最得意者……孝欽喜作大字,用丈餘庫臘箋,書龍虎松鶴等字,歲多至數百幅。宮中及西苑、頤和園,均喜以大圓寶鏡四字為匾額。

國畫家卡爾在 《清宮見 聞 雜 記》中,稱讚慈禧 “尤擅善書法,能作擘窠大字,受賜之人,無不珍同拱璧,視為人世希有之至寶……太后之書法,雖翰苑中人,亦不過是,殊非阿諛之談”。她對慈禧的繪畫亦有如下的評價,“太后不特能書,兼能為畫,其所畫之著色花草,神采如生,不減名家。

是慈禧太后親自起草將肅順等人解任的密諭影印件

然而,據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王開璽對慈禧親書真跡原始檔案文本的考察研究,對“文學太后”的說法深表懷疑:

第一,慈禧所書寫的密諭,字跡歪歪扭扭,如同孩童塗鴉,看不出有任何書法功底,因此說其 “書法端腴” 云云,實在有些言過其實,與世間所傳慈禧 御 筆 書 法 大 字 等,更 是 有 天 壤之別。第二,慈禧的文字和文化基礎不好,這一密諭共 237 個字,不但有錯別字 12 處、16 個之多,錯字率高達 6. 75% ,而且語句多有不通不順之處。在慈禧命醇郡王奕譞修改並繕寫密諭的一段文字後面,還有 “進成 ( 城) 後,在 ( 再)傳旨著恭親王總理贊襄政務,是 ( 當) 否,求兄弟著議”[15]( P176)等。在這 23 個字中,又有 3個錯別字,錯字率高達 13% 。第三,慈禧本人亦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故此在這一密諭中,又有 “求七兄弟改寫”之語。

慈禧太后親手所書罷革奕訢的上諭影印件

慈禧這一罷革奕訢上諭的字跡,同樣寫得歪歪扭扭,書寫水平未見明顯提高。慈禧這一罷革奕訢的上諭同樣不過226 個字,仍有錯別字 10 處、13 個之多,錯字率高達 5. 75% 。在前一密諭中,屢屢將 “權理朝政”錯寫為 “權理朝正”、將 “再行歸政”錯寫為 “再行歸正”。四年後仍是將 “用人行政”錯寫為 “用人行正”,可見其文字水平亦未見明顯提高。

而如今傳下來的繪畫、書法之作皆為 “捉刀”偽作。從作品數量上講,大數量的書法作品,如果沒有他人代為 “捉刀”,已屆老年,身體並不強健的慈禧是難以獨自勝任完成的。從慈禧本人的身高體形,以及當時書法與繪畫所需付出的體力體能方面分析。清末太監信修明在 《老太監的回憶》 中也說: “太后喜寫龍、虎、福、壽大字”,其字之大,甚至達 “六尺、八尺,極有氣魄。慈禧太后的身高並不算高,大概在 1. 60 米左右,一個年已 68 歲老人的體力體能,怎能支持其揮 動 如 椽大 筆,振筆 疾 書 橫寬 “四 英尺”,甚至是 “六尺、八尺”見方的大字呢?

徐珂在 《清稗類鈔》 中指出,慈禧於 “萬幾之暇,輒畫扇及立軸賜大臣。患不能給,乃覓代筆二人。一為歸安姚彥侍方伯之嫂,一為雲南繆中書嘉玉之妹 ( 即繆素筠)。繆素筠曾多次明確指出,慈禧曾親自從全國挑選出十八名最優秀的畫家, “他們惟一的職責就是為慈禧作畫。這些畫師被分為三組,每組每月為她作畫十天”。世傳慈禧所畫松、鶴、靈芝等,則大多出自宮廷畫師屈兆麟之手。此外,浙江人王韶,號冬青,工於繪畫,也曾為慈禧代筆作畫,只是因其不善於清廷內部的阿諛奉承,雖然慈禧太后很欣賞她的繪畫,“卻對她疏遠……入宮幾年之後,懷著鬱鬱不樂的心情離開宮廷,回到浙江,不久服毒自殺。


<strong>

國家人文歷史


關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是要看時間段的。早期慈禧太后的家族不是大富大貴的,當然也有流傳說是非常窮的,但是我是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主要在於慈禧在進入宮之前,自己本身就經過了一定的栽培。是懂得寫字和看書的,從這點上面來看家底至少不是非常差的。

而為什麼要學習這些東西,主要的目的還是在於要進宮。雖然宮中沒有規定一定要有文采,但是如果懂得一些對於以後的發展還是非常有幫助的,事實上證明這一切都是對的。

這也是為什麼慈禧從一開始的時候就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只是在前期的時候不是非常高而已。

進入宮中的慈禧因為有一定的文化受到了皇帝的喜愛,同時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又因為自己的文化水平幫助皇帝批閱文件,可見有一定的文化知識不管在哪個年代都是好處的。

靠著這些積累,慈禧在政治上面也得到了鍛鍊和學習為她以後的事業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到了她正式掌控清朝的時候,大概在慈禧人生的中期突然對於一些書畫有極大的愛好和興趣。

因為有一點的基礎,再加上她本人是如此聰慧。所以學習起來進步非常快,別人看了她的作品都連連稱讚。

這個可不是真的要奉承她,而是確實作品非常好。當時她的老師還請來了著名的書畫家再加上自己的聰慧,所以才能夠如此成功。

總體上面來說,慈禧的文化水平是呈上升的曲線。早期經過培養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到了後期因為自己對於書畫的喜愛而學習,最終成為了書畫水平極高的人。


歷史愛好者畫影


關於孝欽顯皇后的文化素養

以一個詞來講——“一般”。

以一句話來講——“比社會女性整體水平高,比書香門第的世家女性低”。

先說漢文

現在存有孝欽顯皇后的不少“真跡”。

已經有答主提到了王開璽教授對孝欽顯皇后的一份“密諭”的研究,認為孝欽顯皇后的密諭,字跡歪歪扭扭,如同孩童塗鴉,看不出有任何書法功底。一共 237 個字,有錯別字 12 處、16 個,而且一些語法也有問題。

我這裡發另外一份,是孝欽顯皇后避難西安時候的手諭。這時候是光緒二十六年,孝欽顯皇后已經“當政”了兩朝了,“文化素養”有了相應的提升,尚且如此呢。

多的就不再說了。

至於“那根正的描述”和所謂“大字”、“書畫”的問題,詳見後文。

再說滿文

引《清實錄》來看一下好了。

諭軍機大臣等:嗣後內外臣工,應進安摺,著敬書三分,於兩宮皇太后及朕前呈遞。其應進皇太后安摺,一分敬書慈安端裕康慶皇太后聖安字樣,一分敬書慈禧端佑康頤皇太后聖安字樣。其應用清字者,俱用清漢合璧。又諭:嗣後京外各衙門,遇有清字奏事摺件,均用清漢合璧式樣。

這一條上諭的時間是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這天開始,由慈安和慈禧兩位皇太后垂簾聽政。

諭軍機大臣等:嗣後京外各衙門,凡有照例應用清字奏事摺件,均著用清漢合璧。其各衙門應用清字引見排單,亦著書寫滿漢合璧呈遞。

這一條上諭的時間是光緒二十四年八月十九日,這天是德宗光緒帝戊戌變法失敗的第十四天,慈禧太后剛剛重新“訓政”。

可以得出結論,孝欽顯皇后對滿語滿文應該不是特別熟悉的。

但是說“完全不會”,也並不是。

發一份檔案。

這裡面的硃批滿文“elhe”,即漢語的“安”,是孝欽顯皇后的親筆。

可見個別單詞,怹老人家還是能寫的。

最後說兩點。

1.關於那根正。此人一直聲稱是孝欽顯皇后本家後裔。對此,馮其利先生寫過《那根正先世考查》,論證在孝欽顯皇后本家後裔中,並沒有那根正這一位。這位“李鬼”所追憶的關於孝欽顯皇后本家的故事,自然也是“天方夜譚”。

2.關於孝欽顯皇后留下來的大字和書畫。清代宮廷內外,都有不少署名“慈禧皇太后”的書畫、匾額,那些多數的確都是孝欽顯皇后所寫,但是是在“幫助之下”書寫、繪畫而成的。什麼意思呢?宮裡有“如意館”,都是書法家、繪畫家在當差。如果孝欽顯皇后需要畫畫或者寫大字,都由他們先描好輪廓和樣子,孝欽顯皇后親自拿著筆去“填”即可。甚至於一些畫,比如說一隻鳳凰,孝欽顯皇后畫了一個頭,就累了,就會對如意館的畫師說,“你接著畫罷”,畫師即替她完成剩下的作品。所以這種“例子”,很難反應孝欽顯皇后的真實水平。


但是無論如何,在舊社會的女性大多不識字的背景之下,孝欽顯皇后依然算得是“有文化”呢……只是跟那些能吟詩答對的書香世家之女相比,差得多而已。


橘玄雅


慈禧太后,曾三度垂簾聽政,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多數人都認為她善於玩弄權術,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喜怒無常,為人陰狠,手段毒辣,窮奢極惡,獨斷專橫,心狠手辣,貪生怕死,在歷史上名聲並不好,但是不能抹殺慈禧確實是一位及其聰明,極有心計,善於審時度勢,很有政治手腕和統治天賦的統治者。

拋開政治權術和統治能力不談,慈禧太后在文化修養上,史料記載也是學識淵博的,多才多藝的,這種說法是真的嗎?小油瓶來帶大家鑑別一下。

慈禧從小受良好教育、精通滿文雙文,憑藉於此成為咸豐帝得力助手?

據說在她6歲的時候,就可以流利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包括唐詩宋詞,都可以滿漢雙文背誦。後來慈禧以秀女身份入宮,剛入宮的慈禧工於心計,巧扮江南女子,引起咸豐帝注意和垂青,從此長伴左右。慈禧早年所受的教育使他精通滿漢雙語、粗通文墨,順理成章成為幫助咸豐批閱奏摺、處理政務的得力助手。

小油瓶鑑定:慈禧的父親在吏部是一個單人秘書翻譯的八品文官,後來屢有升遷,慈禧的父親是鑲藍旗人,雖然屬於下五旗,但是她從小被當做秀女培養,父親給她請了幾個個家庭教師,教授慈禧學習滿文和漢文,也無可厚非,精通滿文漢文倒是合情合理,

小油瓶鑑定:這個說法基本是上正確的。

慈禧對中國歷史有研究,能作詩詞,能以文言文寫文章??鬧哪樣,吹上天?明明是錯別字連篇

曾侍從慈禧太后的德齡說,慈禧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確有幾分研究,為尋常人所不及,曾為慈禧太后畫像的美國女畫家說,她不但能作詩詞,且出筆清新,非同凡響,還能以文言文寫文章,對古代名家詩文詞,能滔滔背誦,如數家珍。

來看看1865年為了折辱奕訢,慈禧太后親自下的懿旨吧,慈禧把她自己親筆寫好的硃諭拿出來,交給倭仁、周祖培等大臣時,自己便說:“詔旨中多有別字及辭句不通者,汝等為潤飾之”

“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驕敖(傲),以(依)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看朕沖齡,諸多挾致(制),往往諳始(暗使)離間,不可細問。每日召見,趾高氣揚,言語之間,許多取巧,滿是胡談亂道。嗣(似)此情形,以後何以能辦國事?若不即早宣示,朕歸政之時,何以能用人行正(政)?”宣佈“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

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懿旨,不僅白字連篇,語氣不貫通,主語變來變去,一會小皇帝,一會太后,顯示缺乏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可見慈禧的文學造詣也不高,哪有旁徵博引,出口成章之意?

小油瓶鑑定:慈禧對中國歷史有研究,能作詩詞,能以文言文寫文章,這都是為了統治者身邊的人為了美化慈禧編造的。

慈禧還擅長書法與繪畫?小油瓶持懷疑態度

史料記載,慈禧非常擅長書畫,喜歡寫大字,清末老太監記述過,太后喜歡寫龍 虎 福 壽等6尺、八尺的大字特別有氣魄,接受慈禧大字賞賜之人,無不視若珍寶。卡爾說她1903年“見太后方持其如椽之筆,瀕濡其毫端於一大硯臺中。既見墨色已濃淡得中,遂振筆疾書,一揮而就。全字長可四英尺

一個1.6米左右的60多歲老太太能寫的動這麼大的字?可笑啊

史料記載《清稗類鈔》稱她“喜作大字,用丈餘庫臘箋書‘龍’‘虎’‘松’‘鶴’等字,歲多至數百幅

從慈禧太后書畫的數量上來看,這麼大量的書法作品,一個年老的身體也強健的老太太,能一年寫這麼多東西?畫這麼多畫?

小油瓶鑑定:從書法與繪畫的技能技巧上看,慈禧的字是非常一般的,沒有任何書法家的氣勢在裡面,這些現在流傳下來的字畫,恐怕多是別人代筆的。

此外慈禧17歲進宮,26歲發動政變,成為大清朝的扛把子,估計一天到晚都是像的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統治了吧,那還有啥閒心思,畫這麼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字畫啊


綜上所述,慈禧精通滿漢雙語,工於心計,善於審時度勢不假,至於學識多淵博,擅長書法繪畫就是扯淡,真正的文化素養並不高!


小油瓶侃歷史


答:慈溪太后是一個識文斷字的女人。此話怎麼講。

中國古代,只有斷文識字之說,沒有學歷學歷高低之說。

慈禧太后是屬於滿族旗人。在清朝旗人的福利是很不錯的,整體綜合素質是高於全國評均水平的,滿族的綜合受教育程度是最高的。她的族上葉赫那拉家族,在努爾哈赤之前是女真部落的望族,也是女真某部落的首領,只是到了努爾哈赤時代,女真部落各部落之間進行了兼併戰爭,慈禧太后所在的葉赫那拉氏戰敗,最終家族中落。中間也出現一些當官的但是職位都不敢高。

慈溪太后年輕時也是上過私塾,學過琴棋書畫,但是更喜歡先輩的傳奇故事,後來立志嫁入皇族,並積極參加皇族選修的活動,通過自己的手段和手腕漸漸出人頭地。

最終做了咸豐皇帝的妃子,拉幫結派,最終勝出,熬死咸豐,聯合皇叔奕新發動政變,控制朝政47年之久,人稱老佛爺,1903年去世。在世之時,經歷多次危機,還對八國聯軍宣戰,雖然敗的很慘,但是一個女人能做出這個決定還是很有些魄力的。


玉之溪


坦率而言,慈禧太后長於權謀、洞悉人心,有著政治家的素質,能把眾多名臣玩弄於股掌之中,但是單論文化水平的話,只能說的平平無奇。

1、文學水平

曾國藩曾經數次德慈禧太后接見,有過幾次談話,後來曾國藩評價“兩宮才地平常,見面無一要語”,可見接見時說了一堆沒有營養的話,完全看不出慈禧太后有一點飽讀詩書的樣子。根據史料記載其實也可以反證慈禧太后的文學修養,她處理政務,所寫的東西,連文辭通順,沒有錯別字都做不到,經常給大臣說“詔旨中多有別字及詞句不通者,汝等為潤飾之!”,可見文字水平之差。還有人研究1861 年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所下的密諭,一共才237個字,錯別字竟然有12個。幾年後,她親筆寫的罷免奕訢的上諭,一共才226字,錯別字到了13個,這中間已經隔了四年,進步並不大,,可見此時,慈禧太后的文學水平大概就是能識文斷字,粗通文墨的水平,才華根本就談不上。濮蘭德寫的“年16歲時,五經成誦,通滿文,二十四史亦瀏覽。嘗有史臣在旁諷誦,故能通古今治亂大勢”顯然經不起推敲。

2、書法水平

從她留下的墨寶來看,寫字水平也很一般,1861年慈禧寫的上諭錯字連篇不說,字體呆滯,骨架鬆散,一觀便知沒有下過什麼苦功,這顯然也不是那些才女的水準。從1904 年慈禧抄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來看慈禧的寫字水平還是取得了一些進步,這個她自己本身的好學有關,也是處理政務逼不得已不無關係,但是還是筆力稚嫩,未登堂入室,和濮蘭德說的“又能詩善書畫,有此聰明學問,故能久攬大權。”差了十萬八千里。

3、繪畫水平

慈禧太后有一些畫作流傳下來,這些畫作水平還相當不俗。但是根據王開璽先生研究,這些畫作可能都有些貓膩。這種畫分為兩種,一種是確實是慈禧太后動筆畫的,但是畫的方法是,由別人先畫好粉本。什麼是粉本呢,按照《圖繪寶鑑》的說法是“用針按畫稿墨線密刺小孔,把粉撲入紙、絹或壁上,然後依粉點作畫”,說白了原理和十字繡差不多,按照已經確定好的紋路描紅即可。第二種畫就更可笑了,直接由別人代筆,再假裝是自己所畫就行了,由此可以推斷慈禧太后的繪畫水平實在是很一般,雖然當時重多畫師假裝不知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也有人直言不諱評價慈禧的畫“蓼花幾如斷枝枯葉,枝與枝之間雜陳不接,葉與花零亂,其用筆畏縮遲疑,全無功力;一隻螳螂也畫得離骨岔氣不合章法。”這也是讓人十分尷尬了。

綜上所述,慈禧太后在文學修養、書法繪畫上都沒有過人之處,勉強算是一個初學者而已。那些吹捧她文化水準很高的,要麼是胡說八道,要麼是趨炎附勢之徒的吹捧。


長安西北夜讀史


《自由體詩》

——(無才之人當帝王,有才之人閒幫忙)

文章驚天成乞丐,韜略逼人隱身埋。

無謀無才收天下,只因一眾蠻漢在。

——):註解。文章驚天成乞丐,指,李白,杜甫之類。韜略逼人隱身埋,指,范蠡,張良之類。無謀無才收天下,指,項羽,劉季之類。只因一眾蠻漢在,指,樊會,張飛之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