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澤眾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渭南澤眾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十四天的魔咒/澤眾

大疫來襲,中央號令一發,全國馳援武漢。一聲令下,眾人禁足;無論城鄉,全民動員;人人盡責,個個自律。這是在現代社會里,在突發災難面前,全社會瞬間撞出的快捷反應。不容遲疑,怎堪懈怠?

適逢庚子新年,人口大遷徙、親情大融合。疫情就是命令,號令即出,南呼北應。為了同疫魔較量,人們無奈地選擇了宅家,放棄了交往與聚會,不惜讓社會停擺。大家一起來,先試著熬一個十四天,接著再熬一個十四天。私家車停在那裡,一動不動;街上的門店緊閉,大多歇業;街道異常安靜,人流戛然而止。如此悲壯的行動,徒現於邁向小康的東方。這是從哪裡飛來的黑天鵝呀?

渭南澤眾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眾人禁足,似一次迴歸。儘管科技每天都在進步,可時尚的生活不得不迴轉,回到了久已遺忘了的、很早很早的起點。似乎有一種神力,總在遏制著不羈的慾望。平日裡,我們說生命在於運動;而如今,我們道健康在於止步。人口密集的城市,成了最危險的地方。同乘一部電梯,同逛一家超市,同擠一趟公交,一人中的,眾人驚慌,全部隔離,只待無形疫魔的挑選。最文明的地方,反而最不安寧了。

問題出在了哪兒啦?難道是貪婪的劣根,又一次惹怒了天地尊神;還是現代科技的另一面,在向人類發出的警示;也許是宇宙給物質至上者,送去的新年賀札。這些天,宅在家裡面壁思過的人啊,一定多少悟出了點啥。當你行走得太快時,常會被腳下石頭絆倒,那倒也未必是壞事。我們期盼疫情不要持續太久,災難趕快過去,給人類一次醒悟的機會。

抵近我們眼前,遲滯一拍的人呀,終於反應過來了。先是不以為然,等到身邊走來發病者,大家一下子慌了神,市面上的口罩買不到了;趕忙封口堵路,各家自保。一道更比一道嚴的指令鋪天而來,蓋地般的站卡一夜間林立街頭。少不了照搬而來的文件滿天飛,更有推諉的太極拳凌空上演。但是百姓的自覺走在了前面,小民的快速反應與辛勞,無意間掩飾了那些人閃亮的秀姿。

奔忙於街頭的,除了白衣天使們,還有那前呼後擁的隊伍,一簇人站在那裡,小人物望著大人物的鼻息,卻看不見腳下的泥土。上司發道令,下面立刻照著做。一處檢查站,晝夜不息忙著人車查驗,大小人物輪番發指令,忽緊忽松難適從。天知道是發令者更高明,還是聽令者的遲鈍。原來,這才是我們匆忙的源頭。從臘月到正月,捱過了第一個潛伏期,宅家的人們會心地笑了。緊接著,外出謀生活的人們卻出發了,頂著一路狂舞的疫魔,最終飄零到了棲居地。丁點兒魔星跌落的地方,或許生髮出天大的憂患。拒絕一切外來客,更嚴地把住自家門戶。對不起,十四天後健康來相會。這不是絕情,而是百姓戰疫魔的笨法。

渭南澤眾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緊張的抗疫大戰,讓人們早已無心鬧元宵了。一個個晝接夜的高速運轉,飯菜吃不香、寢眠無整覺。早晨眼一睜,那串跳動的數字更心驚,心中默然祈禱,趕快止住別動!別動!神仙也難料到,在這新十年的起點上,災難竟然爆發於鋥亮的樓宇端,讓智慧的人們亂了腳步,慌了神色……

暖陽頻照大地,春的腳步追著疫魔跑,複雜的心情卻在心頭縈繞。要問樂乎?愁乎?只能不住地苦笑而已。眼見空舍主人的迴歸,小區的管控更嚴了,企業就要開工了,街上卻少有人影,你我還須在家宅上十四天。隔窗也可以曬曬太陽,屋外的鳥鳴讓人豔羨,好在還有互聯網可以連線。

不願在家呆的人們,何不走出家門,做名志願者,我們一起來戰疫魔。儘管人們須付出無知的代價,但大自然始終在眷顧著人類。醒悟了的人們總在改錯中前行,你我戮力齊心,我們定要將這十四天的魔咒拋向九霄雲外。

2020年2月10日

渭南澤眾新作:十四天的魔咒

作者簡介:澤眾、自然之子,1964年12月出生,陝西大荔縣人。大學學歷,農學士,經濟師。曾從事文秘和黨務、行政、人事管理工作多年,閒暇之餘喜愛文學創作。現為渭南市作協會員,近年有多篇散文作品在省市級報刊和《心香文藝》等網絡媒體發表。於2019年10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個人專著散文集《草葉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