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我們應該瞭解哪些企業數字化升級策略

在過去十幾年,我也參與了很多數字化建設的項目。在跟客戶交流時,我經常被客戶問到這樣一些問題:數字化建設對企業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數字化投資非常大,到底能幫企業提升多少銷售?做了電商、小程序、CRM、數據系統,這是否已經在做數字化了?有沒有數字化建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案例?

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以來,乙方在不斷跟企業交流數字化建設,但到目前還是有這樣的困惑和問題。我感覺數字化建設這個東西確實很大,沒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能讓大家從一個整體的數字化建設效果上看到一個具體的事宜。

大家做了這些東西都屬於數字化,但都屬於單點。從整體角度,大家很難捕捉到一個案例。數字化比較強的阿里、騰訊、京東這些企業作為案例,很多傳統企業不太認可,因為這些企業都有互聯網經驗,天生有數字化技術,其他企業很難做到這樣的程度,不可能從頭再來。

數字化建設對企業的核心價值有以下四點:

第一,數字化會支持你的決策。有數據,有各種各樣的分析模型後,通過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可以更準確去做一些企業的決策,也能幫助及時評估執行效果。

第二,數字化可以連接。可以跟顧客、內部員工、供應商實時連接,實時收集數據,跟客戶互動、反饋。

第三,創新。及時掌握市場動向,掌握消費者需求變化,有更多的機會做創新,做新產品的開發,做新的服務模式。

第四,自動化。在生產端運用自動化系統,如機器人等,提高生產效率和供應鏈效率。

我講一個案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參與者,我們把它映射到企業事件中去,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數字化建設後達到的效果,以及對企業、消費者甚至對社會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

如果把大自然作為一個大的市場,人和這些細菌、病毒實際上是存在競爭關係的兩個實體,跟企業市場環境是相同的,共同的市場下會有競爭關係,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一個大型企業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面對生死攸關的一次市場競爭,企業管理者必須在很短時間內作出一個正確的抉擇,還有具體的行動計劃。而且需要企業全員參與才能把這件事解決,維護整個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

這個場景跟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非常相似,映射一下,方便大家從一個企業,跟自己的工作更貼切的角度來看數字化建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不管是什麼危機,都有這麼幾個特點:突發、危害大、具有不確定性、關注度非常高。

我們在最近這一段時間,身處其中,也可以看到,面對危機發生了什麼?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第一,快速準確決策。速度非常快,從決策到決定用了幾天的時間,現在看來效果不錯。第二,大數據。我們不斷能從各種各樣的渠道,看到很多大數據。

第三,專家輸入。第四,模型預測。通過模型預測接下來會怎麼樣。第五,實時監控。對實時結果進行調控、調整、技術檢測。第六,基礎設施。我們做了很多動作,通過公路、橋樑、隧道、鐵路等等,沒有這些基礎建設,不會有非常高的執行力。

第七,多方協作。不是一兩個企業或一兩個行業能夠處理的,基本所有行業都參與其中。第八,大範圍調配。食品、生產物資等跨市、跨省、跨國,海運、空運等等。這跟供應鏈相似,需要掌握每個地方的歷史庫存、實時庫存,掌握產品、運輸、收貨狀態。第九,信念和文化。

數字化建設需要長期的積累,需要各條戰線,各個業務單元有自己的數字化建設,然後綜合在一起體現數字化建設。我們經常會講到數字化建設的關鍵要素,如下圖,比如會有以人為本、企業戰略和文化、核心資產管理、生態圈合作、業務夥伴合作等。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大家也許會有一個顧慮,覺得這有點太大了。但要看自己的部門,自己的小團隊是不是同樣有這八件事要做。具體的做法、操作流程、方法不一樣。

你自己有小團隊成員,也有自己負責的客戶,有內部業務流程,要求組員有執行力,小團隊有自己的文化,公司外部也有合作伙伴,有自己管理的核心資產。

大家把自己代入後會發現,邏輯都是一模一樣的。需要考慮的是:第一,不能遺漏。第二,具體的執行方法,具體考慮,每一家企業不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方法。

我們總結一下,數字化建設價值到底在哪兒?它不僅僅是提升銷售,提升ROI這麼簡單的事,從戰略層面,從更寬泛的維度講:

第一,我們從“後知後覺”到”先知先覺”。

數字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有大量數據,希望能夠幫企業、部門達到先知先覺的效果,或者營銷界經常說的一個詞“前置營銷”,事件在發生之前進行預判,就能改變最後的結果,而不是等結果出來後總結經驗,希望下次做得更好,這兩個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事情。

身邊有朋友做電商,很關注的一個動作就是預測模型,可以預測未來的走勢、趨勢。大家對先知先覺的需求其實越來越強烈。

從“不知所措”到”快速準確應對”。很多時候,一件事發生後,我們不知道怎麼辦,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候數字和數據能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能快速做一個決策。

第二,數字化建設其實不僅僅是數據和技術,而是企業綜合能力的建設和提升。

很多企業和品牌一談到數字化,把焦點放在數據、技術、產品、模型、AI怎麼做智能?其實數字化建設著眼點,絕對不僅是搞好了數據,建了一個什麼渠道、用了什麼樣的工具,目前正在做的數字化建設,其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第三,需要企業從上至下,從內到外地全方位參與。

談到數字化,大家都歸結到IT部門、大數據部門。其實整個企業從上到下,所有人都會被涉及到這個龐大的項目,從內部到外部所有合作伙伴、供應商,大家都要一起參與,獻計獻策。

第四,通用的理論和方法,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剛才講的邏輯、方法論都是一樣的,不管從事什麼樣的業務,做到什麼渠道,理論和方法都一樣,但每個企業真正去執行的時候,都會有具體的特色,需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環境。

比如建立自己的企業文化,建立自己的工作流程等等,這些是具備企業自己特色的,不能照搬現成的經驗,要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調整。

這次危機結束之後,我們需要關注的市場變化:

第一,以前的一些偶然需求會成為常規需求。比如商旅人士,經常坐火車、飛機出差,可能以後口罩和消毒液,會變成他們的必需品。還有大家會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關注,一些保健類食品、藥品會成為常規的必需品,我覺得會有這種趨勢。大數據能幫助大家捕捉到這種模式和行為軌跡、特徵。

第二,需研究危機期間出現的行為特徵在未來的持續性。這次危機中,會出現一些特別的行為特徵,比如電視的收視率有很大幅度提升,手遊有一個爆發,DAU很高,還有線上教育流行,旅遊下跌等等。

但很多危機當中出現的行為特徵並不具備代表性,所以需要注意趨勢,研究它能夠持續多長時間,未來會不會變成一個穩定的、常規的趨勢。要在後期持續關注,而不是某個特定時間點收集一些數據,就可以把它認為成一種結論。

第三,線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線上運營能力要求提高。我們以後在線上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為以前的競爭對手在線下,不需要太多關注,這時候也轉到線上,就對我們線上的運營能力要求更高,不管是人的能力、系統的能力,還是硬能力、軟能力等各方面。

第四,企業的數據意識越來越強。大家都湧到線上之後,會有很多的數據,這些數據也是企業的資產,肯定不會浪費掉。企業的數據意識會越來越強,怎麼把這些數據變現,企業會花更多時間、精力去研究線上數據怎麼來用。

第五,存在“報復性”消費的可能性,但建議謹慎樂觀。對一些特定的行業,比如旅遊,我相信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

但對於很多行業,比如餐飲,是不是有“報復性”消費,我覺得我會很謹慎,因為大家對高密集地區、人群出沒環境比較複雜,安全狀況各方面還有擔心的話,仍然很難恢復到以前的行為。所以需要謹慎看待一些事,是不是真正的機會?需要有一定的分析。

接下來的營銷業務中,有沒有一些實際的動作,或者工具和方法可以幫到大家?

第一,先拆。拆過程,拆細節。我們很多營銷過程是結果導向,但一定要記住,結果是從過程過來的,如果不關注過程,很難改變結果。

為什麼做拆解?就是要了解過程,拆解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部門。不管是前臺、中臺,還是後臺,都有可能對客戶產生影響,影響最後的結果,如是否轉化?是否關注?是否買單?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大家不需要做得這麼細,但建議要更深入瞭解你的業務,更深入瞭解你的客戶跟你之間到底存在著哪些技術點,把這些過程、細節瞭解清楚之後,才可能去發現一些新的點,有新的想法。

第二,後合。

首先,整合業務鏈條。企業內部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部門負責。以消費者的消費路徑為核心,來推進一件事,需要圍繞剛才拆解的過程,在內部的不同觸點進行整合。

現在不斷有新的產品或新的業態出現,我們其實有很多選擇,比如把不同的電商平臺,線上線下門店、小程序等環節整合成一個完整的鏈條,這樣才能找到更多優化業務的方向,才能發現消費者跟你之間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點等,一定要把它串起來看。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其次,整合數據。通過不同的觸點可以收集到不同的數據,數據的打通對於企業,對於企業的數字化建設非常重要。

我們所談到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精準營銷,千人千面等所有的概念,背後實際上都需要打通數據。如果你的技術能力、系統配置完整,可以打通一部分數據。

其次需要外界一些合法法規的供應商配合,這件事不是隻靠企業完成的,畢竟接觸渠道源有限。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客戶對CDP、DMP數據管理平臺問的越來越多,這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數據的整合,把不同觸點的數據進行整合。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最後,整合系統。業務鏈條和數據都整合了,這些整合的東西放在哪兒?只有整合系統才能賦能,讓部門內的工作人員更好利用這些數據,優化場景。

現在大家用的系統都是割裂的,在企業內部有系統孤島,有數據的孤島,如電商系統、官網系統、APP系統都是割裂的。

現在大家想在同一個系統上,看到一個消費者的維度,包括所有互動數據、互動時間點、互動內容等等。而不需要在不同的系統之間進行切換,而且切換的時候,其實很難識別到同一個數據。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整合業務鏈、數據、系統這三件事,是三位一體的。我們目前也有一些成熟的產品和系統幫大家去解決這些問題,只不過甲方自己要有這個意識,我們才能夠有一個統籌規劃,才能夠很好地安排工作節奏。

從企業整個營銷端來講,給大家提兩個稍微戰略層面的建議:

第一,營銷端需要構建更強力的“業務+數據”雙中臺模式。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在營銷系統裡,我們需要考慮營銷中臺。營銷中臺的分支,一個業務中臺,一個數據中臺。

營銷的數據中臺,能夠整合不同渠道、不同業務鏈條、業務場景的數據,也能夠把這些原始整理好的高質量原始數據,進行二次加工,如建模型、做AI機器學習算法、推薦等等。

這個數據中臺能跨業務場景、跨部門、跨業務單元,不一定跨到其他的營運部門,只要有營銷端的數據跟消費者的數據,考慮同一個中臺進行統一的管理,統一的打通。

數據中臺實際上是為業務中臺賦能的,因為所有業務的出發點還是以數據為導向和指引。

數據中臺有消費者數據,業務中臺需要有一些比較完善的建設,這個建設維度是怎麼能夠讓業務人員看明白數據的意義,幫他們解讀好某些數據是什麼意思?能夠讓他們添加一些自己需要的業務功能。

第二,構建“數據+技術+業務”的複合型團隊。從人的角度講,數字化建設其實需要複合型人才。通過剛才的講解,大家也能感受到,整個過程涉及了ITBP團隊、業務團隊、數據團隊。

危机中,我们应该了解哪些企业数字化升级策略

我們給客戶的建議,需要這三者之間有一個連通,可能還是三個獨立的部門,但需要有一個管理機制或組織架構,能夠在有需要的時候,三者同時快速組成一個複合型團隊,能夠共同去承擔這個項目所有的KPI、責任。

而不是IT團隊只負責技術架構,產品、服務器、硬件、軟件,任務完成後,好像其他的事跟他沒有關係,這不行。三者要有一個組合,形成凝聚力,跟所有項目的KPI掛鉤。

這種靈活、敏捷的複合型團隊建設,也是我們目前看到的,很多對數字化建設有一定程度,對數字化建設比較重視的企業或品牌,所採用的一種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