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家企業陸續跟進 超50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火了

以當前的技術水平估算,私家車動力電池使用年限約5-9年,出租車和網約車等運營車輛使用年限一般在2-5年。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幅增長,動力蓄電池配套量也快速攀升。按照動力蓄電池的使用壽命推算,到2020年,中國將產生約24萬噸的退役鋰離子電池,2022年將產生53萬噸退役鋰離子電池。如此數量的電池退役,如果不實施有效的管控,勢必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3000家企業陸續跟進 超50億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火了

根據工信部規劃,未來十五年,我國要“完善動力電池回收、梯能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的回收渠道”。 地方層面,京津冀、湖南、浙江、廣東、安徽、四川、寧波、廈門等地均已公佈了針對性的試點實施方案。但現實情況卻是,截至2019年1月,我國動力電池拆解、再生項目規劃產能已達120萬噸/年,而2019年實際處理量甚至不足2萬噸。

“春江水暖鴨先知”,由於動力電池的特性,相關回收產業是一個實打實的朝陽產業。由於退役電池屬於一般的工業固廢,回收沒有特別門檻,只需有正常資質即可。在新能源汽車誕生之初,行業內很多人早就看到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市場。近5年來,相關企業數量增長顯著,企業增量逐年上升,2019年新增企業超700家。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月6日,我國經營範圍含“電池回收”的企業數量有3000餘家。

目前,退役動力電池的處理目前主要分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兩種方式。就細分材料體系來看,磷酸鐵鋰與三元材料是動力市場的主流,且三元體系佔比呈現逐年上升態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共有63家國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和3家進口商設立了2882個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其中75%的產能集中於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四省。

不過,動力電池回收市場的商業模式仍在探索之中。除了拆解過程可能造成汙染,高成本也是阻礙退役電池回收再生的難題。隨著退役動力電池價格水漲船高,回收再生企業的成本也日益增加,盈利難逐漸成為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考驗。對報廢回收的動力電池進行無害化處理需要較高的技術能力,正規企業必然投入較高的環保及生產運營成本。

目前,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的五家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再生處理能力,但仍處於起步階段。既要平衡企業同車主間的平衡,又要對回收上來的電池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據業內預測,到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將降至20餘家,相較2016年的200餘家,將淘汰90%之上。

“可能2021、2022年才是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火爆,真正的風口可能在那時才能吹起來。” 電動汽車退役動力電池已經從三年前的車企花錢請回收再生企業進行處理,到如今變為需要回收再生企業競標購買退役動力電池。據機構預測,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規模將在2020年達到65億元左右,屆時三元拆解回收、磷酸鐵鋰梯次利用雙主線進行。其中梯能利用市場規模約41億,再生利用市場規模24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