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岭大战蒙古10万大军对阵金朝45万大军,最后为什么金朝败的那么惨?

O马大哈O


战争并不是比谁人多谁取胜,要是这样根本就不要打,直接把队伍拉出来数人头就可以了。不要说是10万对45万,比这更夸张的战例历史上也比比皆是,有什么好奇怪的


叶秋669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其实很简单。

第一,双方的战斗力相差很大。

此时的金兵早已经不是满万不能敌的时代了。

野狐岭是1211年,而早在50年前的1161年完颜亮时代,金兵相对宋兵的战斗力优势已经不大。所谓的采石之战,并不仅仅是水战,金兵也曾登陆成功,但都被宋兵拦截杀光。

当时金国已经进入中原30多年,女真族人迅速弱化,不但包括普通女真人,也包括猛安谋克这种职业军官阶层。

其实很简单,当时女真人哪怕普通老百姓,生活也比当年好了十倍。猛安谋克更成为生活富裕舒适的地主,谁愿意再去打仗拼命?

到了1211年,所谓金兵中的女真人已经不多,大部分军人都是汉人。而就算是女真人战斗力已经一落千丈,比汉人强不了多少!

这种情况下,如果双方数量相当,金兵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

第二,野狐岭金军犯了根本性的战略错误。

金军将领完颜承裕极度无能,竟然将30万金军分散在野狐岭几个地点,所谓占据险要地点死守。

实际上,金军自己将兵力分散开防御,等着被蒙古人吃掉。

蒙古军大约10万人,采用他们最擅长的各个击破策略,轻松突破中路防御,首先围歼中路10万金军。

金军战斗力不是对手,数量又差不多,被蒙古人杀得落花流水,全军崩溃。

蒙古人随后击溃了完颜承裕的指挥系统,随后转头围歼固守在其他几个山地的金军。

这些金军分散为几股,每股数万人,数量和战斗力都不是蒙古人对手,连续溃败。

完颜承裕逃到浍河堡时,将已经全线崩溃,四散突围的金军收拢了几万人。然而,还没有站稳脚跟,蒙古人又追杀而来。


此次金军有20万人伤亡,还有10万人溃散。蒙古人伤亡约2万人,其实也不轻。

但金军遭遇如此毁灭性的歼灭战,元气大伤,根本难以恢复。

况且,金国对于中原的占领,本来就是侵略和民族压迫,汉人对女真人恨之入骨,内部问题严重。

此次主力30万溃散以后,金军只能强行征召汉人入伍补充损失。而汉人根本不会为女真人卖命,这样的军队数量再多也是没用。而女真人自己数量少,一些军官腐化的连马都不会骑,弓都拉不开,也没有办法作战。

所以,野狐岭一战对于金国是致命性的打击。


萨沙


野狐岭的进攻方是成吉思汗的10万蒙古铁骑,守方是占有地利的40万金国大军。 金国大将是完颜承裕,这个女真贵族自幼熟读兵书,久经沙场,早年更是对宋屡立战功,他是金国贵族少有的有能力者,完全没有后世说得那么胆小不堪。【哪怕真的,也说明金国高层真没什么人才,他算是能打的】当时完颜承裕采用把40万金国大军分散在险峻漫长的野狐岭上,如同一条铁链牢牢牵制着蒙古铁骑南下,并且决不主动出战,而是利用庞大兵力再借助防御工事和地利进行有利的防御。


按道理,野狐岭的金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然而野狐岭之战最终却以金军惨败告终。成吉思汗采用点破面和声东击西两个战术就轻易突破了野狐岭防线,庞大的金军防线顷刻间瓦解溃败。 后世评价金军失败无非有二:1,金军大将的完颜承裕开战前就已策划如何跑路,说明没有战斗的决心,主帅如此,兵士士气可以想象。2,40万金军分兵在漫长的野狐岭防线,容易被蒙古军重点突破。 我个人理解,觉得金军当时情况下的策略,重兵防御野狐岭是正确的,野狐岭可以说是金国对蒙古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条防线,如果直接放弃地理崎岖险峻的野狐岭不守,蒙古铁骑便随时可以自由南下,自由地奔驰于金国占据的中原大地。【金国首都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从地图上看,野狐岭后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蒙古铁骑来去自如,已被汉化多年、国力下降的金国只有被蒙古抢掠的份。野狐岭唯一缺点就是太漫长,只能派很多军队驻守,这个缺点也是没有办法的。


野狐岭的金军是集结了全国主力,正因为野狐岭输了金国才长期陷入被动。不出战说明金国有自知之明,金国大部分是步兵,和蒙古人野战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虽然战线长,但每个险要据点金国也是有相当数量的守军,只能说金国士兵的战斗力和蒙古人比相差太远。

金国高层出现了战略误判,对蒙古入侵估计不足,临时征发大批民夫沿边挖堑筑堡,大敌猝至而全军土崩。金国并没有建立起坚固的长城烽堡防御体系,也没有组织起能与铁木真本部对抗的庞大军力。成吉思汗撑死就10万人,只是都是骑兵...金国肯定有人数优势,但骑兵的数量和质量肯定不如蒙古。


打仗有时候人多真的反而容易输,后来的完颜陈和尚几百骑兵就敢对蒙古几千骑兵冲锋居然还赢了,士兵的素质和勇敢很重要。如果集结10万人都是些农民,那肯定干不过1万虎狼之师。


冷兵器研究所


1211年,蒙古跟金朝,两个游牧民族在野狐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斗,以金朝的惨败而告终。

在这场战斗中,金国45万精兵,遭到10万蒙古铁骑完全碾压。



野狐岭一战,金国由于精锐遭受致命打击,在接下来和蒙古的较量中,无精兵强将可用,从此再无法抵抗蒙古的侵略。

这场战役从短期看,蒙金两个政权的生死之战;从长期看,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影响了从那之后几百年中国历史。

女真族原来是在辽朝统治的夹缝里艰难生存的的民族,但女真人非常英勇,不畏强暴,有了雄心蛇吞象,竟然吃掉辽国,建立了金朝。随后又把大宋打得满地爪牙,还俘虏了徽、钦二帝。

金国全盛时期,人口5000万,精兵强将100万。

成吉思汗羽翼渐丰打算南下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人口比自己多了40倍、兵力比自己多处10多倍的强大对手。


如果说金朝是头狮子,蒙古就是狮子脚下的蝼蚁。

蒙古与金朝都是游牧民族,强悍好战,两个民族争强好胜、势不两立。

金熙宗统治的时候,两个民族矛盾就势同水火,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被金国统治者抓获,钉在"木驴"上毙命。骁勇好战的蒙古人,哪里咽的下这口气,发誓要报仇雪恨,踏平金朝。

1206年(蒙古成吉思汗元年),蒙古出了个铁木真(成吉思汗),走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雄心勃勃的复仇之路。

当时的蒙古虽然人口不多,兵力不多,但民族性格好斗,充满狼性,个个凶猛无比,以一当百。

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一直委曲求全,把金国当老大,向人家进贡。

1210年(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五年),成吉思汗觉得是时候报仇雪恨了,宣布不再向金国称臣纳贡。


1211年,经过五年精心准备,成吉思汗率领蒙古虎狼兵南下,打响了复仇之战。危险一步步向金国逼近,而金国对此却全然不知。

当蒙古大军快到跟前的时候,金国才慌了手脚,匆忙构筑防线,布兵迎战。

蒙古大军势如破竹,突破了金国大将独吉思忠的坚固防线。金主盛怒之下解除了独吉思忠的职务,授予完颜承裕全权指挥抗蒙作战。

但完颜承裕也抵挡不住蒙古人的凌厉攻势,连失桓、昌、抚三州城池,45万大军退守到野狐岭一带,在那里安营扎寨,希望能凭据高山的险要地形来阻挡蒙古大军前进的步伐。

于是,蒙金双方就在野狐岭展开激战,战争结果是蒙古军队以弱胜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按军事常识,攻坚的部队需要比守城的军队多出三倍的兵力,才有把握取胜。

金兵在野狐岭布兵45万,蒙古军队只有十万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呢?

一、金国将战略物资拱手让人

完颜承裕失去桓、昌、抚三个富饶的城池,将大量的马匹和粮草丢给了成吉思汗,让敌人得到了后勤补给,让蒙古大军如虎添翼。

三地是金国重要的补给基地,光马匹就有数万之多,粮草不计其数。不管是有组织撤退,还是被迫撤退,都该坚壁清野,像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那样,留给对方一座死城。而完颜承裕却好像有意配合一样,给敌人留下那么多补给,这是最大的失策。

二、战线拉长,兵力分散。

完颜承裕决定在野狐岭阻击蒙古军队,把45万大军分布开,官兵分据各个险要位置,进行严防死守。

但这样一来,兵力全部被分散开了。因为地势险要,金兵各部之间传递信息受阻,不能协调行动,等于大家被隔绝了。

一个地方遇到危险,其它守军不能及时增援,这样一来等同大家都在孤军作战。

如果蒙古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选择一个地方重点突破,他面对的,就不是45万大军,而是局部地区的守军,人数肯定少于十万。当金兵得到消息后,恐怕战斗早已结束。

而事实上,成吉思汗就是这样采取对策的。

当他发现金兵45万大军分开防守后,马上采取握紧拳头、重点突破战术,即率中、左二军十万集中主攻于獾儿嘴(野狐岭北山嘴)。金兵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被蒙古大军撕破防线。

三、主帅脱逃,金兵群龙无首。

在蒙古军队的疯狂进攻下,金兵各自为战,完颜承裕失去对部队的指挥能力。情急之下,他只得带着能够联系上的军队慌不择路向宣德方向逃走。

金兵失去指挥,再多的兵力也成为摆设,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被动挨打,四处逃散。

完颜承裕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浍河堡,和随后追来的蒙古兵展开激战。战场战斗毫无悬念,已经是强弩之末的金兵,被斗志旺盛的蒙古军队像砍瓜切菜一样消灭掉。

野狐岭一战后,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离死不远了。


小约翰


我来回答提问者你的问题。

在查阅了史实资料后发现,蒙金这场战役是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战争,而且蒙古人在兵力非常弱势的情况之下取得了胜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注定了金国的失败,并慢慢走向灭亡的呢?

在公元13世纪的东亚,诞生了一股影响世界的强大军事力量,它便是蒙古帝国军事集团。曾经默默无闻的蒙古草原部族,在黄金家族大汗 铁木真带领努力下,前后通过三次征服,终于建造了一个属于游牧民族帝国终极辉煌。如果你熟悉元代的历史,那么你就会知道,当时的四大汗国几乎就可以领略大半个世界。1206年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草原之后,又于1209年打败了西夏,西夏被迫求和,成吉思汗将复仇的怒火指向了,长期压榨,欺凌,并将先祖俺巴孩汗钉死在木驴上的金帝国。

在1211年,铁木真亲率十万大军在“野狐岭之战”中,击溃40万金军,随即席卷金国的西京大同、东京辽阳,并包围了中都北京,迫使金国于1215年迁都南京开封。那么蒙古人怎么以弱胜强的呢,我们来看看吧。

蒙古军队的组成结构

我们知道,铁木真前期所创建的蒙古大军实际上也只有十万人,而且还是只少不多的,因为草原上就那么点人,想要创造出更多的兵源,也基本不太现实。但是,请注意了,这也并不代表在日后的征服战中不会有新的兵种加入。也许你会说,不是铁木真统领的部落,士兵们能团结一致吗?

当然没问题,要知道,铁木真所领导的蒙古大军里面,里面也不仅仅只有蒙古人,除此之外还有北方的契丹人、中原的汉人、河西走廊的畏兀人、中亚的粟特人等等,只要是人才,只要是诚心归附的,铁木真都照收不误。

蒙古人还规定,不管是谁,只要有能耐打下一个地方,那里的土地和人口就归谁管,还能把当地人编入到自己的军队中。正是靠着这样一种方法,蒙古军队就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什么民族的士兵都有。渐渐的从十万人的蒙古大军,也就慢慢越变越多了。

蒙古军事指挥方面

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都认为蒙古人就是彪悍,强壮的形象,简言之,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就拿军队配置来说,蒙古军队里不单单有“骑兵”这一兵种, 一支训练有素、纪律、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负责攻城的、运输的,甚至是搞会计的都有,总之无论是技术兵种还是专门的战斗兵种都应有尽有。

其次,蒙古人打仗也不是靠蛮力取胜,而是很擅长打“人口压力战”。例如有一次蒙古大军攻打金国,在拿下山西以后,就突然改变了急行军的方略,而是逐渐放慢行军速度,最后直至停下来,因为这样一来,便可以使得百姓们感到奇怪,要知道,人在对待不能解释的事物时,总是能编造出一套专有的逻辑来“解释”,也就是所谓的谣言。顿时间,这些老百姓们都被吓得跨过黄河,逃到了开封,因为这里是金国的首都,总归比较安全一些。但是这样一来,开封城里的人口剧增,那物价就会上涨,最后连物都没有了,因为人口太多,物资根本难以供应嘛!并且,人口密度过大,加之当时的卫生条件也不好,所以很快便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

面对着这样巨大的压力,金国政府最后也没有办法,差点跨了。其实,除此之外,蒙古军队的作战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作者想通过这样一个例子,来给读者说明,蒙古军队作战绝不是单靠肌肉取胜,还有谋略。

野狐岭之战”中,成吉思汗只有区区10万人,而他面对的是40万金军,但是如果你的对手无谋的话,那么你也能轻松取胜。

而金军将领“完颜承裕”在这场战役中,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下令让士兵们“分据险要,严防死守”。但是这个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分兵之险”。我们知道,金军的兵力是成吉思汗的四倍,古代都是冷兵器时代,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军队的数量,当然了,金军的实力也不弱。一旦要将其分兵据受,那么就等于是把自己的优势转化成了自己的劣势。此外,分兵对于命令的传达和执行势必会带来很大的限制。

如果敌军一旦选择重兵突击的方式,那么其他险要地段的士兵也就全部处于闲置的状态,这样一来,蒙古大军岂不是势如破竹了吗?成吉思汗完全可以打完这个再去打那个,况且还是以“大部分”去围攻“小部分”,金军的策略可以说就是自掘坟墓。其实,金军的失败除了决策上的失误以外还有其他很多因素,因为篇幅有限,作者就不一一说明。我们所列举的这一点,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因为按照常规的古代军事策略来说,敌寡我众的情况下,分兵策略是一条很难行得通的战略。因为这会使得自身的优势大打折扣,反而势力较弱的一方能够取胜。

以上是就是金国野狐岭之战惨败的原因,谢谢大家,有什么补充请留言评论。


历史领域创作观察员


野狐岭大战1211年确实很有名,这一仗可以说事关全局,双方都非常投入,蒙古族本来军队数量有限,10万兵不是全部兵力也是大部分兵力,金军45万,也差不多是全国总动员。此战,金国大败,以后金国越来越糟糕,直至灭亡。

金军灭亡那么惨原因如下:

一、金军指挥严重失误

1、对蒙古集结调兵没有反应,不做好抵抗准备。

2、知道蒙古进兵消息后,金军主帅独吉思忠釆取大修土木工程消及防御方法,劳民劳兵降低战斗力和挫伤士气。

3、金军乌沙堡失陷后,金军完颜承裕代替独吉思忠指挥军事。完颜承裕指挥也犯有错误。放弃桓、昌、抚三州,率军退守野狐岭,实际上是把三个富裕殷实满是粮食和人口的城池白白送到了蒙古人的嘴里,让成吉思汗下一步的进攻再无后顾之忧。且桓州是金国牧监之地,完颜承裕不战而退使成吉思汗轻易拿下桓州,取牧监的军马数百万分给诸军,从此蒙古军势大振,而金人骑兵自此几乎枯竭。

4、完颜承裕让金机动兵团四十五万,分据险要,严防死守。坏处是分散自己的兵力,将领指挥传达的速度,还有军队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敌人只要一路重兵突破下去,其他险要的己方兵力相当于全部闲置。完颜承裕在野狐岭一线分据险要的做法其实是自己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自掘坟墓。

二、金朝初创时有“人一满万,天下无敌”。的说法,到野狐岭之战时金朝已经建国96年,金军整体战斗力今非昔比。经常出现溃逃局面。

三、金朝不积极争取各方面力量支持。完颜承裕在守备野狐岭的时候,当时的桓、昌、抚三州和周边的地主豪族联络他,说愿为和蒙古交战的前驱和眼耳,他却只顾向他们盘问去宣德的路程不问其他,于是诸豪帅失望而归,后转投成吉思汗。

四、成吉思汗的蒙古虽然十万军队,但是成吉思汗为伐金准备了五年时间。准备充足。

五、金朝长期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使蒙古人对金统治者怨入骨髓。金熙宗时期,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曾被金国以反叛罪钉在“木驴”上处死。金世宗时,金不仅要蒙古纳贡,还每3年遣兵向北剿杀,谓之“减丁”,激起蒙古人的怨忿。压迫越深,反抗越激烈。

六、1206年,铁木真被选为成吉思汗后,蒙古统一。经过数百年内战的蒙古,全国上下全部是充满战斗经验的斗士。

七、蒙古方面各方面人才济济,军事上都是一批批的战争天才。军队都是多年战争经验的斗士。兵贵在精。所以,蒙古方面在人数少的能打败人数多的金军。


大白白野


为何金朝败得那么惨?

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争,例如巨鹿之战,当然这是在中原地区的战争,历史上,少数民族也有以少胜多的战争,例如野狐岭大战。对战双方是蒙古军和金朝大军,当时蒙古军队只有10万人左右,而金朝的队伍有45万人之多,这场战争实力差距悬殊,胜败好像早就定局,但是蒙古阙以10万大军将金朝的45要大军打得落花流水,只能灰溜溜的回去。为何金朝军队的人数这么多,还是输得那么惨呢?


一,在成吉思汗得带领下,蒙古军队骁勇善战,作战经验丰富

之前,成吉思汗经常到处征战,所以蒙古人在他的带领下,将蒙古的疆域一点一点扩大,逐渐将整个蒙古高原统一了。在将蒙古草原统一得时候,由于这么长时间的征战,成吉思汗带领下的蒙古兵即便是人数少,但个个都是打仗的高手,战斗相当经验丰富,战斗力指数爆表,将强强一窝,所以成吉思汗的英明指挥,将蒙古军战斗力上升到了一个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即便是金军是45万人的军队,实力也远远的落在蒙古军队之后。


二,金朝的内部原因,安逸的环境让金朝滋生腐败

安逸的环境总会让一个人懒惰,自从和南宋和议后,金军的整体实力就达到了开国以来的一个最大高度,这时,他们的统治者认为现在自己已经足够强大,用不着继续打仗,所以他们近百年都不习战事,犹如一只不奔跑的马,整体的实力也不是当初那个灭辽亡宋的金朝了。

三,根据史书记载,实际军队人数可能不是1:4.5

当时野狐岭一战,由于战略性的决策,金军并没有把45万大军全部放在野狐岭的前线上。在10万蒙古大军面前的,对阵的只是30万金朝大军,另外的15万人是做候补。到了后来,眼看那30万人支撑不住了,剩下的十万人也就自己偷偷溜走了。原本人数很多的金朝大军,就这样失败了。


以史正衣冠


野狐岭大战是成吉思汗挺向中原标志性的一战,从而也奠定了人生辉煌再次迎春。在他一生,一切都充斥着不满足,本来由小部落的可汗,一下却成了东部草原领袖,就这样他还想继续跨越克烈这中间的坎远征乃蛮,原因是乃蛮隐匿过被他打败的敌人蔑儿乞,还和王罕一道对付他。



同时为了扩大自己东部地盘,他不同于克烈一直安安稳稳过好自己小日子,却对周围一个个兼并,尤其与塔塔儿人之战旷日持久,开始时和金国一道对付他,让他名声大噪,现在又自己出马,原因是塔塔儿人趁他在年幼相亲时曾经在半路给父亲也速该以宾客之礼喝了毒酒,致使而亡。加上塔塔儿人铁木真兀格又连同金国将他曾祖父俺巴该骗到蒙古,钉在木驴上,这也让成吉思汗不得不决定对车轮高塔塔儿人的报复。在对塔塔儿世仇之战同时,又同样对东部金国更是耿耿于怀,原因是金国对草原危害太深,以至于互相征伐,他们之所以出现不怀好意,无非就是怕蒙古一旦统一威胁他的西北安全。



所以他早在青年时就立志把这个危害已久的金国和塔塔儿想扳倒,可是金国由于过于强大,江山南北数万里,所以成吉思汗不得不拖了很久,直到自己吃掉草原各部后才着手对金国下手。



可话这么说,事实金国却成就了成吉思汗辉煌,当初联合王罕帮助金国消灭塔塔儿后,金国给了这两位可汗最大封赏,克烈部可汗被封为汉字王,草原罕。由于功劳在这里摆着铁木真也没有纳后,被封为东部首领,但只是金国名下的一位四品官,而且随时听候金国调遣,征战四方,他的大金西北招讨司官职,也由此在名声上打败了比他当时强大的扎木合,这也就有为什么草原各部纷纷投向成吉思汗的原因,也间接助成铁木真的强大!由于相对于蒙古只有两方关系密切,所以铁木真这个札兀惕忽里官职在金国官册还是存在的,他的起兵也形同于造反,以下犯上,可令金国没有想到的是他还有另一个头衔,那就是海洋之汗之意的成吉思汗,等成吉思汗将要打过来时,金国这才明白,原来成吉思汗早已统一了草原,而且贡使来往不断,目的就是打听金国情况。




由于带领贡使团与完颜永济一场不欢而散的会面,让成吉思汗彻底打消了恐惧金国的疑虑,明显金国已腐朽不堪,军务废弛,官员更是横征暴敛,哪来披坚执锐的军威。于是无辜的发动对金国的挑衅,这也让金国后来不得不做出野狐岭之战的决定,想藉人数优势打垮成吉思汗。

金臣吓唬说:“金国如海洋一样,你不过一掬细沙,大金国百年根基岂能容你动摇,还是提着马鞍子逃跑吧!”

成吉思汗说:“那又如何?”金使说:“我大金已派常胜将军完颜九斤兵临三十万于野狐岭,十五万由完颜胡沙于宣德已为策应,和你们决一死战,怕了吧!”

成吉思汗说:“完颜九斤是他头有九斤还是生出来有九斤,还有那个完颜胡沙纯属贪生怕死之辈,被哲别打跑了那个,此人倒是久闻大名。”从这一段中,明显金国已透露了自己行踪,目的就是用以吓唬规劝成吉思汗退兵。

在完颜九斤一处,他率领浩浩荡荡三十万人马驰过来之际,却没有对另处成吉思汗在抚州牧马山麓间戒备松弛之际发动突袭,反而让使臣去劝说成吉思汗退兵,告诉他,他已经来了,你们等着受死。说:“问问铁木真为什么无断兴兵,以下犯上,晓谕皇恩浩荡不究既往,迷途知返早早退兵,不然天兵一到玉石俱焚。”

这让身旁军师很是看不过眼人,上前阻挡说:“兵者诡道也,我们怎么透露军情给他,不如派骑兵来个突袭,可重创鞑人。 ”

完颜九斤说:“我是堂堂大元帅,可不是鼠窃狗偷之辈,让他去吧!”


从这一句话话中可知道其傲慢程度,由于完颜九斤本身的轻敌骄兵也为自己埋了坑,反而成吉思汗根本就不畏惧金军四十万的庞大优势,由于里面水分不齐,政令废弛,金军早已养成享乐集团,主将又是贪生怕死,相对于蒙古大将众多,有刚统一蒙古的精兵良将,最终被蒙古一个个的击破。面对三十万败势,惧怕蒙古的完颜胡沙也不支援,丢弃军队,逃到浍河川,让这十五万成了马刀下的猎物。


龙文说史


先简单讲一下野狐岭大战的过程。

野狐岭大战前,金国北部边防完全是处于荒废状态。女真兵的战斗力垮的一塌糊涂,契丹兵又不受信任,因而金军根本不敢与草原民族打大规模的团战,只能是借助草原部落矛盾,比如汪古部、塔塔尔部与蒙古等部落的矛盾,以夷制夷,让草原民族相互对掐。

然而这种策略是不长久的,因为当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后,拥兵十几万,其势之大已远非汪古这种几千散兵游勇可以对付的了。

所以当公元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在怯绿连河誓师,亲率十万大军南下后,替金国把守北大门的汪古部直接就让开了北大门,以带路党身份带着蒙古军杀入了金国境内。

当时的金国朝野根本就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所以金朝时任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在听说成吉思汗南下的消息后,只能赶鸭子上架,在中都北面的桓、昌、抚三州(内蒙与河北交界处)布置兵力,同时又部署西京大同府的金军做策应。打算与蒙古军沿着长城打防御战。


实事求是的说,卫绍王的计划没毛病,之前中原王朝与草原民族开战,在实在打不赢野战的情况下,基本也是沿着长城打防御战。

不过金军此时的战斗力过于羸弱,再加上统帅的统御能力又不行,所以当成吉思汗率大军抵达长城,以三万兵力拖住了布置在西线大同的金军,以七万兵力猛攻一点,对长城做单点突破后。长城防线很快就被攻破,金军依托长城打防御战的战略就这么泡了汤。

长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中都后,卫绍王大概是慌了神,他荒唐至极的临战解除了原统帅的指挥权,改由副统帅完颜承裕主持军事。

临阵换帅,这是兵家大忌。金军的士气本来就低落,而现在又换了帅,士气更低落。所以完颜承裕接收兵权后,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赶紧往回撤,退到野狐岭。


至于为什么要撤,原因有二。

一方面,完颜承裕临时接手,没有与蒙古军决战的信心。另一方面,他害怕成吉思汗以骑兵机动优势,绕开自己,直插中都城。如果京城被围,皇帝怪罪,他老命难保。

其实完颜承裕往回退,借助野狐岭的地势与蒙古军打防御战,应该说,是行的通的。但是完颜承裕退的时候,却下令一道非常傻缺的命令——主动放弃桓、昌、抚三座城池。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匪夷所思的命令呢?因为假设当时金军在桓州、昌州、抚州都留有数万重兵,成吉思汗如果绕过这些城镇而直接攻打中都,那么届时蒙古军会陷入前有野狐岭金军阻击,后有桓、昌、抚三州金军抄后路的局面。

搞不好,蒙古军会被拥有2~4倍优势兵力的金军包饺子。

成吉思汗作为一名军事天才,不可能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他必然会谨慎进军,后面也大概率不会发生野狐岭惨败。

并且,当时三州的土豪也派使者联络了完颜承裕,表示愿意组织民兵袭扰蒙古军,为主力做策应。可惜完颜承裕不听,一心要跑。

于是金军就在未做坚壁清野,也未撤走三州物资的情况下,直接退到了野狐岭,以致蒙古军轻松抄掠桓、昌、抚三州仓库,获得大量粮食和财物后,军心士气大振,占据了野狐岭之战先机。

而金军这边士气则低迷到了极点,未战就先失了一局。就连当地土豪也不再支持没什么斗志的金军。

接下来,就是野狐岭大战了。



关于野狐岭之战,网上一直有争议。其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蒙金大战的主战场,到底是在野狐岭,还是在会河堡?

根据当代研究表明,应该是后者。

因为野狐岭的地势狭窄,几十万兵力无法全部展开,而《金史》记载“以劲兵七千遇大兵”,说明金军出现在野狐岭的规模,应该就只有7000人,而大规模战事发生在之后的会河堡之战。

大安元年,授世袭谋克,复知大兴府事,出知太原府,复为西京留守,行枢密院,兼安抚使。以劲兵七千遇大兵,战于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众遂溃。——《金史·卷一百三十二》

所以历史上的野狐岭大战,真正过程可能是这样的:蒙古军攻击野狐岭,蒙金两军或许爆发了小规模战事,金军退走;亦或许没有发生激烈交锋,是金军不敢应战,直接退至宣平。然后金军主帅完颜承裕由于怯战,又继续向南撤退,结果在会河堡被蒙古追军赶上,金军主力溃败,全军覆没,仅完颜承裕一人逃出。此战导致居庸关失守,连首都中都城(北京)也陷入警戒状态。

八月,大元大兵至野狐岭,承裕丧气,不敢拒战,退至宣平。……其夜,承裕率兵南行,大元兵踵击之。明日,至会河川,承裕兵大溃。承裕仅脱身,走入宣德。大元游兵入居庸关,中都戒严。——《金史·卷九十三》



野狐岭之战的过程大致就是这样,下面说说金军为什么惨败。

其实金军的主要问题就是主帅不行。当时蒙古方面固然是人才济济,处于巅峰状态,但这并不表明金军无力抗衡。端平年间,蒙古军袭扰汉中,宋军主将曹友闻面临的压力与完颜承裕是一样的。但他在面临蒙古军攻阳平关时,却用了分兵一半据守高地,伏精兵于谷地,待蒙军围攻要塞时趁夜急进,偷袭蒙军后背,自军占据山间小道俯攻,步兵居两翼骑兵居中,用猪突猛进加狭窄地形抵消蒙军机动性,守军出兵夹击的战术,成功击退了蒙古军。

宋军的战斗力,可远不如金军。曹友闻既然能击退蒙古军,这说明,野狐岭之上的金军在指挥得当的前提下,并非不能利用地势打败蒙古军。而金军全程都是颓废之态,一击即溃,这只能说明金军高层全是废材。像完颜承裕这样的“跑跑将军”都能当统帅,金军想不败,怕也是很难。


Mer86


公元1211年,金国与蒙古爆发一场大战,这场决定金国命运的战役以金国惨败告终,自此以后金国无力抵抗蒙古的进攻,并于20年后被蒙古灭亡。

对于新兴的蒙古帝国而言,军队腐败严重的金国显得不堪一击。同时金国皇帝完颜永济昏招频出,竟然把成吉思汗看成了一个部落首领,以至于蒙古势力越来越大,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并且获得了西夏、契丹的后备兵源,金国已经无力像以前一样镇压蒙古人。金国长城防线瓦解后,为了保卫燕京,金国只能组织一只大军来彻底消灭蒙古的势力。但是,将这场战斗叫做野狐岭之战并不准确,准确来说应该是会河堡-野狐岭之战,因为在此战中,由于野狐岭的地形问题(野狐岭的山很多,地方比较狭窄,并不适合大规模军事作战)导致在野狐岭金国参战军队并不多。



据《金史》:以劲兵七千遇大兵,战于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众遂溃。

据金史所说,在野狐岭金国参战军队只有7000余人,金国之所以损失惨重是因为金军主帅完颜承裕在野狐岭一战中后撤,蒙古军队在会河堡追上金军,并消灭其主力,这一点可以在金本纪中查证。因此本文主要以会河堡-野狐岭之战来分析金国为何失败。

金国外交失误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夏与金国相邻,面对蒙古的进攻,双方完全可以合作一起抗击蒙古,但是金国的领导层全体都智商下线了,在蒙古进攻西夏并包围其首都时,面对西夏的求援,金国无动于衷,金国贵族一致认为应该让他们互相消耗,这种不成熟的思想成功的将西夏推入蒙古阵营,若金国能够帮助西夏一起抗击蒙古的入侵,在野狐岭一战中一定会获得西夏的支援,那么谁输谁赢可能就不一定了。这种失败的外交在金末很常见,比如金国末代皇帝金哀宗,竟然想通过打击南宋来补偿北方被蒙古侵占的领土,这种行为遭到了南宋的强烈反击,在两面夹击之下,金国怎么可能不灭亡。

金国军队的战斗力早已不及以前

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军队的领导层腐化严重,“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早已不复存在,随着蒙古的崛起,金国一天不如一天,其引以为傲的骑兵反而因为战马不足而转为步兵,就像当年北宋与金的战争一样,金国依靠步兵对抗蒙古骑兵,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北方多平原的地形,金国在面对蒙古骑兵没有任何胜算,只能依靠山来抵御蒙古铁骑,所以金国选择在野狐岭与蒙古进行决战,由于在野狐岭地形狭窄,蒙古军队在木华黎的带领下下马作战,凭借其意志,一举击溃野狐岭7000守军,之后在会河堡面对蒙古铁骑,金军精锐被悉数消灭。

这场战役金国虽号称有40万大军,但是实际上可能只有10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在面对9万的蒙古军队,金国在人数上并不占优势,在面对战斗力更强的蒙古军队,金国打不过也很正常。

双方将领差距过大

蒙古一方由成吉思汗、木华黎率领,金国一方由完颜承裕率领,蒙古一方就不用说了,他们都是当时最优秀的将领。而完颜承裕的水平着实有些不行,不仅将自己的中军营帐置于前方,导致木华黎直接率军冲向其指挥所,而且在野狐岭守军被击溃后,竟然因为害怕而逃跑,这样的将领怎么可能打得过蒙古军队。



随着会河堡-野狐岭之战金军惨败,蒙古军队势如破竹,顺利拿下居庸关并到达金中都城下。由于金军的殊死抵抗,蒙古才引兵而去,但这场战斗标志着蒙金战争的转折,自此以后金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