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連線・青海醫療救援隊在武漢 用愛守護生命之“艙”

雖然我們無法看清你們的容顏,但我們能看到你們充滿堅定溫暖的目光;雖然我們分不清你們是老是少,但我們看到你們就看到了希望!――來自一名方艙醫院出院患者的心聲這幾日,韓金豔的臉上多了一些喜悅,少了一些陰霾與壓力。

“回家啦!回家啦!感謝你們的悉心照料,給了我們生的希望,你們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2月15日,在韓金豔和隊友們的見證下,他們負責的病區又有12名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經過治療,順利出院,走出了武昌方艙醫院。

武昌方艙醫院位於武漢市武昌區的洪山體育館內,方艙醫院也被稱為生命之“艙”。

2月4日下午,我省第二批救援隊從西寧出發馳援湖北。2月7日,經過三天緊張的培訓後,我省100名護理人員,迅速集結進駐武昌方艙醫院。 “我是一名護士,更是一名黨員,這個時候,我不能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西寧市第一醫療集團綜合外科一病區的護士韓金豔第一時間請戰,時刻準備著支援湖北。

2月4日早上,接到了出發去武漢的通知後,她簡單地收拾好行李,隨隊出發。“沒有告訴孩子,到現在,孩子還以為我在西寧上班。那天和他視頻,他還說,媽媽我把好吃的東西都留給你了,你快回來好不好!”說起三歲半的孩子,韓金豔有些哽咽。 “相對於年輕人,我的壓力更小一些,讓我去!”疫情當前,46歲的互助土族自治縣中醫院護理部主任羊贊措一刻也坐不住。

“這個時候,我更應該挺在前面,為我的戰友們分擔一點壓力!”為數不多的男護士楊衝山說。千里馳援、不畏生死,帶著百分百的心意,用心守護著每一位患者的健康,用愛溫暖著生命之“艙”。 “我們這裡有100名護理人員,來自我省西寧、大通、互助、民和等地的醫療單位,基本上是1個護士要照看20個病人,隊伍中年齡最大的52歲,最小的23歲。”1992年出生的韓金豔是此次進駐方艙醫院100名護理人員的領隊。

“非常緊張”“感覺氣壓很低”“喘不上氣”……這是疫情之下的武漢給每個隊員留下的第一印象。韓金豔告訴記者,從第一次進艙時的緊張、擔心,到現在的沉著、穩練,一個星期過去了,隊員們漸漸地適應了這種環境,也習慣了高強度的工作節奏。 “第一次進艙壓力很大。”最讓韓金豔擔心的是穿脫防護服的時候,“這個過程最容易發生暴露”。她和同事小心翼翼,嚴格按流程一層一層把防護服脫下來,就得用半個小時左右。

青海許國娟、青海李桂花、青海高曉燕……2月15日,早晨11時,穿好防護服,隊友們一筆一畫將“青海”二字和護理人員名字寫在各自的防護服上,韓金豔和隊友們準備接12時的班。由於患者週轉快、護理人員班次不同,每一名隊員負責管理的患者有20多人,大家必須高速“運轉”起來。

來自互助縣的羊贊措、劉連梅、楊衝山都有體會,從辦理入院、採血、測生命體徵、發口服藥、上氧氣到發放午餐、清理病區汙染物、為患者聯繫轉院等一系列工作,讓她們一刻不停。

今年34歲的劉連梅是互助縣中醫院急診科的護士長,有著11年護理經驗的她第一次走進方艙醫院時,多少還是有些緊張,“以前在醫院工作一天都不覺得累,但在這裡,穿上笨重的防護服,工作四個小時體力就已經透支了,因為不透氣,裡面的衣服幾乎溼透了。”

“穿上這身衣服,我就是白衣戰士,我覺得被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劉連梅說,走之前,他告訴五歲的兒子,媽媽要去很遠的地方“學習”,你也要在家好好學習,等回家了我們一起進步。

“梅兒,你是護士長,這次戰‘疫’你不得不去,你放心,寶兒我會照顧好,但請你也一定照顧好自己,媽媽在互助給你們加油,我們等著你平安歸來!”“我們每天看電視,看到疫情嚴重,患者增加,看到醫護人員辛苦,有時候吃不上一口熱乎飯,有時候睡不上一個囫圇覺,你們真是這個時代最可敬的人,我們會全力支持你,家裡有我們你放心,安心工作,早日回家!”……劉連梅的手機上每天都有婆婆發來的叮囑,看到這樣的暖心叮囑,劉連梅也有了更多的力量。

“一次性面對這麼多患者,這對我們也是全新的挑戰。”進艙以後,隊員們發現患者整體情緒都不太好,對疾病的害怕、與親人的隔離都讓他們變得異常脆弱。

“我的病情會不會加重?” “ 這裡病人這麼多,我好了會不會又被傳染?”……每天,韓金豔和隊友要面對患者各種各樣的擔憂,“除了正常的治療和護理,我們大量時間是在給患者做知識宣講和心理疏導。” “方艙醫院的患者都屬於輕症感染者,治療項目不多,更多的是提供心理護理,疏導情緒,跳廣場舞、八段錦、養生操……用這樣的方式一方面紓解病人的壓抑情緒,一方面動員鼓勵他們多下床走動走動。”劉連梅說。

經過這些天的磨合,隊員們已經沒有剛開始那麼緊張了,在大家的帶動下,病區的患者情緒都調動起來了,狀態越來越好。經歷了最初的不安與焦慮,韓金豔看到了最想看到的一幕。在生命之“艙”,大家一邊克服著內心的緊張和恐懼,一邊把積極向上的一面展現給患者,努力用愛溫暖著這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