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龍王狀告孫悟空謂之“聒噪”,不想孫悟空真被冤枉了

當初東海龍王上天庭狀告孫悟空,說孫悟空者強坐水宅,索兵器、要披掛,我們四海龍王獻給他金箍棒和整套的黃金甲後,禮送出境,他還訓斥我們:

“聒噪,聒噪!”

聒噪這裡是什麼意思,就是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

東海龍王狀告孫悟空謂之“聒噪”,不想孫悟空真被冤枉了

因為當時東海龍王擂鼓撞鐘召來其他三海龍王,言明孫悟空的意圖後,南海龍王敖欽主戰,西海龍王敖閏主和,最後商量了一陣子才共同決定主和,他們以為孫悟空等煩了,所以才訓斥他們。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具體情景。

孫悟空初到東海龍宮尋寶,對東海龍王很客氣,語氣也很誠懇:

“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

東海龍王相繼拿出大捍刀、九股叉、畫杆方天戟,但是都因為太輕,孫悟空沒看中,說是讓他再去尋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因為他知道東海龍宮寶物眾多。

後來東海龍王果然獻出瞭如意金箍棒,這可是一件如意法寶,孫悟空當然非常滿意,他見東海龍宮如此富有,於是又趁勢提出再尋一副披掛,一總奉謝,仍然還是很客氣。

東海龍王這回也可能是真沒有了,於是告訴孫悟空只能找他三個弟弟試試,孫悟空要求其實也不高,說差不多能用就行:

“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後來東海龍王召來三個弟弟,南海龍王敖欽聞言大怒,主戰。東海龍王說孫悟空這人很厲害,不宜硬戰。西海龍王敖閏主和,意思先送披掛把他打發走,然後再去天庭告御狀。於是他們用藕絲步雲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湊了一套披掛。

都是金光燦燦、花裡胡哨的東西,孫悟空當然又是非常的滿意,穿戴整齊後特意拿著金箍棒舞弄一番,果然是威勢頓增,於是興致勃勃地揮舞著金箍棒一路打出去,並對眾龍道:

“聒噪,聒噪!”

四海龍王正為孫悟空強行索要寶物生氣,再聞孫悟空“聒噪”二字尤為刺耳,於是紛紛義憤填膺,當場商議進表上奏告狀。

東海龍王狀告孫悟空謂之“聒噪”,不想孫悟空真被冤枉了

其實他們還真是冤枉孫悟空了,孫悟空當時絕對沒有訓斥他們的意思。

一則,孫悟空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禮貌的人,一開始態度就很客氣,而且這四件寶物一分錢沒花,都是人家白給的,他根本沒有理由再訓斥人家。

二則,孫悟空後來也說過這句話,根本就不是訓斥的意思。就是他們走到天竺國,留下了唐僧做駙馬,國王將官文用印花押,又送了他們盤纏:

“行者朝上唱個喏道:‘聒噪,聒噪!’”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孫悟空先是行禮唱喏,很明顯,聒噪的意思就是打擾告辭的意思,而不是喧鬧、令人煩躁的意思。

東海龍王狀告孫悟空謂之“聒噪”,不想孫悟空真被冤枉了

其實聒噪有三種意思,一個就是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

再一個就是江湖上打招呼用的習慣語,意思就是打擾了,對不起,告辭了。

再一個就是泛指打擾,煩擾。

而孫悟空對四海龍王說的聒噪,很明顯就是第二種意思,就是打擾了,不好意思要了你們這麼多的寶物。

其實不光是西遊記中有這種說法,《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那段,晁蓋、吳用設計用藥酒迷翻楊志等:

“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寳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 黃泥崗 下推了去。”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也有:

“只把船中所有金銀貨物,盡行搶擄過船,叫聲‘聒噪!’雙槳齊發,飛也似劃將去了。”

此情此景,他們都是和孫悟空一樣的心思,就是江湖招呼用語,意思就是打擾了,對不起,告辭了。

東海龍王狀告孫悟空謂之“聒噪”,不想孫悟空真被冤枉了

由此看,四海龍王還真是冤枉孫悟空了,後來他們可能也發現自己理解錯了,所以再後來在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再去找他們,他們一點也沒有記仇,而是盡心盡力幫助了孫悟空好多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