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病了 送你“宅”家護理手冊

寶寶抵抗力弱,流感高發季本來就容易有個頭疼腦熱,再加上“新冠”病毒橫行,這到底要不要去醫院成了不少家長要面對的“靈魂拷問”。兒科門診大量的患兒,可以說每天90%的患兒無非都是因為發熱、咳嗽、嘔吐、拉肚子、肚子痛等常見病來就診。然而究竟有多少需要刻不容緩地來急診?有多少可以在家中自行護理治療?針對娃兒的不同症狀,我們來簡單梳理一下,讓您的心中自有個定奪。

精神狀態好未必去醫院 我們反覆提到了患兒的精神狀態,俗話說孩子生病沒裝假,這些常見病中,如果孩子精神活躍、食慾旺盛、小嬰兒哭鬧不厲害,您不必來急診。即使大孩子偽裝肚子痛逃避上學,您也可以察言觀色地注意一下他的精神狀態怎麼樣。

退燒有過程 任何疾病的恢復都要有個過程,發熱的高低並不代表疾病的輕重。掌握了臨時退熱處理,您不必因為燒不退短時間內跑醫院幾次。

疫苗接種後、長牙期間,都會有低熱,如果孩子精神好,無其它不舒服表現,不需要特殊處理;活動後、情緒激動、穿得太多都會引起體溫增高,誘因去除,體溫自然降至正常;如果只是偶爾一次性低熱1次,38℃以下,孩子精神頭好,正常吃喝,可以不認為是生病。

“小”感冒無需特殊處理 普通的病毒性感冒是自限性疾病,應用抗生素無效,如果孩子只是流涕、打噴嚏,不影響睡眠、吃喝,不需要特殊處理,小嬰兒慎用複方感冒藥,注意護理,症狀可消失。偶有幾聲咳嗽,根據年齡可以適當予止咳藥口服。

腹瀉可由家長帶大便樣本檢測 嘔吐常常伴發腹痛、腹瀉,家長可以帶患兒大便標本到醫院進行檢測。病毒性腹瀉一般是水樣便,伴有嘔吐,注意補液,謹防脫水;細菌性腹瀉大便常常有黏液、甚至膿液、血絲等,要及時應用抗生素治療;腹瀉初期,可給予家中自備的益生菌、蒙脫石口服,酌情口服補液鹽,根據便常規結果決定是否應用抗生素。

患兒因為飲食不當,無感染因素所造成的胃腸炎,只需控制飲食,可予調理腸道微生態或者健脾胃藥物口服。

流感流行季,發熱、嘔吐、腹痛,要注意流行性感冒,但一般伴有全身症狀,流涕、頭痛,全身痛,即使咽拭子流感檢測是陰性,也要經驗性予抗流感治療。初期反覆高熱家長不必過度恐慌。

注意:便常規可見少量紅細胞,不除外腹瀉導致肛門周圍黏膜破損所致;但便血明顯,伴有嘔吐、腹痛(小嬰兒精神差時腹痛查體不典型),要緊急影像學檢查,除外腸套疊,屬於外科急症。

腹痛無緩解,臍周、上腹逐漸轉移到右下腹壓痛,要注意闌尾炎,需要查血常規、腹部超聲確診。

咳嗽可視情況服用糖漿 感冒後的每日幾聲咳嗽,根據嚴重程度可以自行口服止咳糖漿。被醫生確診後的支氣管炎或者肺炎的患兒,給予相應治療後,1-2天內突然咳嗽頻繁,這很可能是疾病恢復的一個過程。這時已經不是刺激性乾咳,或者陣發性地有痰咳不出,而是可以感覺到喉嚨溼潤、痰液增多,其實是經治療後痰液稀釋容易咳出(小嬰兒嚥下自消化道排出),沒那麼痛苦了。

不需要輸液治療的咳嗽,家長還可以自備霧化機,根據醫生指導,家中自行霧化治療。冬季要保持房間溼度、清潔度,減少灰塵、塵蟎等。

以上是最近一些常見病涉及的問題,您會發現,萌娃的一些風吹草動,您在家中就可以護理了。您要記住:輸液不是萬能的,消炎藥也不是隨便用的,任何疾病的恢復都需要時間的。過多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也會加劇孩子對疾病的恐懼心理。當然,如果您實在拿不準需不需要立刻到醫院,或者直覺告訴您,孩子病得很重!那麼,別猶豫,為了安全起見,戴上口罩,做好防護,立刻來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