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經濟 發錢給差錢的人更有用 沒有購買力一切等於零

差錢的老百姓數量最多,能說會道的卻最少,往往話語權都掌握在了那些“家”的嘴巴里和文章裡。

讓我們用拉家常的方式談經濟,面對疫情。

談兩個概念、兩個自信,鼓點勁,也可以忽略直接往下看。


兩個概念:韌性與任性。

一是韌性。中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經歷了多次外力衝擊後再次反彈的例子有很多。即便是歷經了令經濟學家們談虎色變的歷年曆次貨幣增發、通貨膨脹、房產泡沫,也依舊巋然不動。不只是我們有著超級人口與環境資源大國的特有國情,還形成了政治經濟學獨立超越於市場經濟學理論的強大國策,實現了《資本論》早有的論斷。

二是任性。嚐到了甜頭,也吃足了苦頭,這就是中國經濟一味追求增長的任性。基建狂魔為中國贏得了“路、橋、樓”方面的諸多世界第一,螞蟻搬家式的農民工進城也促成了中國製造在產能方面的獨步天下。而另一個極端是,健康、安全、秩序、環境在一天天追加付出巨大的代價。

兩個自信:製造與消費。

一是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的製造中心。倘若把世界經濟當成一座機械時鐘,中國製造就是那爭分奪秒的齒輪,後者的停止就是前者的停擺。是否有可替代的齒輪?可以斬釘截鐵的回答,20年之內不會有。

二是中國已經進入高品質消費增長期。據統計,14億總人口居住於超特大城市、城鎮、農村的分佈比重大約為20%、40%、40%,形成了多層次消費能力並存、呈遞進發展的需求態勢。

正處於L型底部的中國經濟遇上了吞噬生命的傳染病,影響是什麼?如何去挽救?提出下面看法:

三大不差錢的群體:行政事業單位,“鐵公基”系統,各行各業龍頭。說他們不差錢,不是指單位,是指大量的個人,40年經濟持續增長之下,“窮廟富廟都住著富和尚”是普遍現象。比如當前各個中小城市財政,受限於土地財政模式的不景氣,早已經七個蓋子八口鍋,負債累累。再比如高速公路,保守估計全國有七成以上高速公路既巨大經營虧損,又鉅額貸款利息。但有一點,在那些負債單位內工作的人,收入普遍中上等,生活基本有保障。

差錢的群體就簡單了,當然是那些不差錢群體之外的。差錢的群體都有三類特徵:一類是依靠僅有的工資還房貸;二類是拼命掙錢養育小孩;三類是省出微薄的餘錢防老邁。

差錢的群體還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消費能力。

差錢的群體有多大數字?筆者認為,6億農村人口加上80%城市人口,也就是大約有12.5億人口是差錢的,佔比14億人口約九成

有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擴大為53.9%,這一點說明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轉型在擴大內需、消費能力方面獲得了進步。逐步減少對房地產、對鐵公基等產業的依賴程度,是個大方向。

相信大家會認同的是,佔比約一成的不差錢的那些人,他們的高品質消費在哪裡?除去高品質房產、國際的高端品牌和精英教育,留給國內的一定是有限的。

那麼,支撐我們強大的第三產業增長與活力的是誰?是佔比約九成的差錢的老百姓。

談到這裡,我們可以想一想,疫情導致的全面停工停產對哪些人影響最大?一定是廣大工薪階層。

疫情,直接影響到的,是佔比約九成的差錢的人,消費能力本就捉襟見肘,繼而減少收入、雪上加霜。在這裡,希望不要去辯論所謂的企業都在保障員工工資,絕大多數一定只是基本或最低指導工資。更要考慮的是,日常生活的物價是真金白銀在支出大漲。

失去了消費能力,再談第三產業、企業產能釋放、高品質轉型或只能都是空洞。

好了,哆嗦了一堆,現在畫龍點睛:讓九成的12.5億的老百姓口袋裡有錢,給他們發錢發消費券,讓他們消費起來,中國經濟的韌性一定能發揮作用,衝擊之後迅速反彈、上升。

沒有購買力的經濟,只怕是一切等於零!

刺激經濟 發錢給差錢的人更有用 沒有購買力一切等於零


前面談兩個概念、兩個自信做了鋪墊,可見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允許一定範圍內貨幣增發、通貨膨脹,但絕不能繼續讓貨幣更多流入到那一成人的口袋裡。要控制什麼?當然是要控制繼續給富和尚建廟宇。所有的“鐵公基”也應當放到市場經濟的需求裡去檢驗是否必要和做多大的投資,土地財政、房地產更加不能重蹈覆轍。出於中國製造是世界經濟時鐘的齒輪,我們無需盲目恐懼世界不要我們了,真正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的是爭分奪秒去自主創新,讓自主創新的產品與服務屹立於世界。

刺激經濟,消費活力,讓我們看看澳門在疫情面前在做什麼(點擊鏈接):每人3000塊!澳門又發錢,刺激餐飲、零售、購物消費…應對疫情影響,這招太硬核了

刺激經濟 發錢給差錢的人更有用 沒有購買力一切等於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