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

财道


银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不缺钱,而近年来银行也开始表现出缺钱的,曾经在银行同事因为经受不住存款的业绩考核选择离开银行,而另谋生路。

时代的进步让银行不在成为老百姓理财的唯一途径。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信息交流不通畅,加之固有的观念,把钱存在银行才是最安全的作用下,银行的储蓄率相当的高,银行也不缺钱,所以银行经理的存款考核任务也相对轻松,而今年互联网金融的普及,特别是支付宝余额宝和微信的理财通出现,一时间导致大量银行存款流失,银行吸纳存款也没有那们简单,银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银行越来越多,导致存款蛋糕越来越小。

在我国除了老牌四大行,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城乡银行,市级小银行,银行越来越多,瓜分存款这块大蛋糕,加之现在作为90后为主力的消费人群基本都是月光族,根本没有什么存款所以银行的揽储压力越来越大。

在房贷,车贷,子女抚养教育,等等多重压力下,人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剩余存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银行的存款压力能不大?


趣说知识


银行揽储的压力确实越来越大,头条上有位财经作者朋友是临沂一家银行的员工,每年几千万元的存款压力,他只能动用亲戚朋友的关系拉存款,但是几千万在小县城能办到的不多,为什么银行揽储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有如下几个原因。

居民负债越来越高,存银行的钱少了

众所周知我国是高储蓄的国家,但是最近几年居民的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已经跌破10%,而贷款的增速超过20%,2016年-2018年,居民存款增速在10%左右,居民贷款增速超过20%,居民贷款中房贷是大头,我国房价处于高位,需要支付更多的资金才能买得起房,自然居民存款的钱就少,居民的负债增长高于存款,可以推测居民的杆杠率逐年提升。居民用来存款的钱变少。

其他理财产品分流了银行的存款

近年来,我国理财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宝宝类产品(货币基金)、P2P理财、信托、保险等,用户可以选择的产品非常多,不像80、90年代,只有银行存款可以购买。

大银行分走了存款的大部分

我国有4000多家银行,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居民存款总额为724438.51亿元,72万亿中,6大行、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的城商行分走了存款的大头,剩下的几千家银行能分的非常少,竞争越来越强。

存款利率低

银行的存款产品的利率相比于其他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偏低,存银行无形中资产无形中发生贬值,跑不用货币贬值。

综上所述:居民负债增长率高于存款增长率,居民存款的总量变少;银行的存款利率低加上其他理财产品分流,银行能够获得的存款总池子没有之前增长的快,另外大银行分走存款的大部分,剩下的几千家银行竞争越老越强,存款压力当然越来越大。


互金圈


目前银行存款压力确实越来越大,每位客户经理分配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到年底或者月底的时候,行长经常打电话给社长,让社长同意部分钱到银行里面,或者拉一些亲戚朋友到银行里面存钱,帮助他们完成每个人的任务。

这种情况,将来会愈演愈烈,以后在银行存款的基本上会越来越少。就像当年的邮政一样,而作为书信往来寄送的一个公共场所,后来发展为邮政银行。现在的各大银行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变更,将来发展车,投资理财或者主要以贷款为主的场所。

那么造成银行存款压力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呢,社长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1点,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

70年代,80年代,很多人,赚到钱就会存到银行里面,他们的脑海当中银行是最安全,最有效,最能够保障资金,投资增长的场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发现除了银行,还有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公司,基金公司等一些投资理财公司的成立,可供人们选择的理财方式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网络理财形式,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只需要点1:00手机就可以完成投资,也可以完成利润的回收,这大大方便了人们当前投资的行为习惯。导致人都不再去银行存款,而是直接通过手机进行投资理财。

第2点,人们的行为习惯改变。

七八十年代的人呢,只知道挣钱存钱,从来不知道如何去花钱,因为他们经历过苦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的事情,他们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可以。

所以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把钱回来之后存到银行才是最佳的选择。随着改革开放,鼓励人们下海创业的大潮掀起部分人开始创业。他们不再将钱存入银行,而是拿出来之后进行投资,创业。

尤其近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每个人口袋当中的第1桶金也许是50万,也许是500万,都不在银行,而是从银行里面拿出来进行创业,所以银行的存量资金越来越少,存款压力越来越大。

第3点,银行主体性质发生改变。

我们都知道以前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存取款汇款,转账等等,一些基础业务。然而睡到几点的发展,银行的任务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从以前的存取款业务变成了,现在主要以贷款业务为主。

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所以说银行需要拉更多的资金存入到银行,然而外部的资金都流入到基建工作上面,为国家基础建设做贡献。

那么作为前端的银行,想要拉到现有的储户资金相对越来越困难。

综合来看,银行目前存款压力越来越大,并不是说市场上流动的钱变少了,而是我国大众的投资思路已经发生逆转,目前基本上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投资理财,而不是定期存款。

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更,我国人民进步的最佳表现。


社长财经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这一点笔者是了解的,笔者给许多银行的行长们培训过。银行现在存款压力大原因是几个方面的:

一是现在银行越来越多,新增加的大量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是越来越多,还有大量的信用社。大量的银行都需要存款,银行必须有大量的存款才能正常经营,存款太少没有资金就会很难盈利。所以,银行之间,抢存款是正常的。

二是现在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大量的理财产品及金融产品卖给老百姓,实际上拉走了原来在银行存款的人。

三是互联网金融及民间金融拉走了银行的部分存款人,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给老百姓非常高的利息,高额的利息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参与投资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这些资金都是从银行存款中流出来的。

四是保险、信托及各类基金的大规模扩张。这些机构卖给投资者的产品收益远远高于银行的利息,拉走了银行的部分存款客户。

五是地方政府的各种融资平台,地方政府最近十年是大量的借债,笔者就帮地方政府搭建过各种融资平台,许多原来把钱存在银行的人也参与到投资地方融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压力大很正常,银行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时候了,不能再千行一面。银行必须提供更加专业的金融服务,银行才不被存款压力所困。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p.s. 有很多人问加头条圈子和不加入圈子有哪些待遇不同?怎么加入圈子?

答:我现在只在圈子里回答粉丝的提问,头条圈子是个有价值的群体,这样有助于更高效地一对一解决粉丝问题,非圈子的人看不到我平时每日更新发表的干活知识分享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待新政策的观点等等,这也是我对忠粉的积极回馈。如果您想享受更多的理财知识熏陶,想提升自己的财富管理能力,想帮助自己的企业转型升级,重塑商业模式,那就加入皓脉投融资联盟吧!

加入圈子的方法:首先点击到我的首页,在导航条中最后一个是:圈子,点击加入即可。 加入后,你每天可以在“我的书架“查看更新,有问题可以及时提问,我看到后就会为您免费解答。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曾几何时,银行是何等的风光,那时候银行可以躺着赚钱,大家即便有钱拿去银行存,银行都是爱理不理。但时过境迁,目前银行已经没有了当日的威风,而是要面临存款压力山大的尴尬。

那为何银行的存款压力会越来越大呢?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1个原因、银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几十年前我国的银行机构数量是非常少的,那时候的银行主要以五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还有一些信用社以及储蓄所为主,而且同一个银行机构网点也没有现在这么多。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对金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所以最近十几年我国的银行业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的阶段,银行法人机构不断增加,同一个银行的网点也在不断增加。此外各种类型的银行也不断推出,以前我国的银行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但目前在我国的银行体系当中囊括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截止2018年目前我国银行业法人机构数量超过4100家,银行网点数量超过20万个。

所以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要比以前更加激烈,存款客户可以选择的空间更大。

第2个原因,利率的限制。

想必大家都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钱放在银行越存越穷,因为目前银行的利率确实比较低。下图是目前我国的基准利率:



可以看出目前利率基准利率最高的是3年期的2.75%,一年期的只有1.5%。虽然在实际吸收存款过程中,各大银行会上浮较高的利率,但上浮的空间是有限的,虽然我国在2015年已经逐渐放开了存款利率的限制,但市场上仍然有一个利率定价机制公约,这个利率定价机制公约会对会员的利率做限制,目前属于这个公约的会员利率上浮范围一般控制在55%以内。所以目前大部分银行三年期实际给到的利率都在4.2625%之内。

这个三年期的利率表面上看还可以,但是期限比较长,流动性比较差。而流动性相对比较好的一年以内的存款利率都不会很高,比如一年期,目前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在2.2%以内。

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平均下来至少在5%以上,也就是说存款的利率赶不上通货膨胀的水平,所以导致越存越穷,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面。



第3个原因、其他理财平台的冲击。

最近几年我国金融市场管制逐渐放开,很多金融机构都不断涌现出来,目前除了银行机构之外,大家可以选择的投资渠道很多,比如信托,债券,货币基金,银行理财,P2P,贵金属,外汇,养老基金,股票,金融衍生品等等。

相对于银行存款利率比较低来说,其他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比较高,所以那些有钱的人能够承受一定风险的,更倾向于购买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

第4个原因、互联网技术的冲击。

互联网技术对银行的改变不仅仅是宝宝类理财产品对银行冲击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直接改变了银行交易的时间空间限制。比如以前大家去银行存款的时候,只能到银行柜台办理,但是现在大家可以通过网上的其他渠道来办理,比如APP或其他理财平台。

也正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这种便捷性大家可以跨区域存款,哪个银行利率高,大家就去哪个银行购买,比如现在有些民营银行推出的存款,5年期的利率达到了5.45%,如果放在以前大家是很难买到的,但现在通过互联网技术大家可以在一些平台里面直接购买,非常简便,所以那些墨守成规跟不上时代的银行,存款就面临了很大的挤压。

第5个原因、房地产的挤出效应。



房地产对银行存款的挤压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最近几年我国的房价不断上升,大家购房成本不断上升,以前买一套房首付只需要20万左右就可以,但现在在一线城市光首付款都需要一两百万,所以大家的存款一下子被掏空。更关键的是除了首付之外,大家每个人面临的月供也很大,所以这就导致很多人没有钱存款。银行的客户减少,银行存款的压力当然会提升。


贷款教授


为什么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越来越大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银行存款主体

现在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看不到80后、90后、00后去银行存钱,有也是很少部分。更多的是看到那些70后,甚至是60后的老一辈人在银行里询问大堂经理如何存钱。

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就是支付宝、微信扫码转账。除了去银行办业务、否则很少会看到80后、90后、00后在银行里面的排队存款。

理财方式多样化

上世纪90年代,银行存款被看作是家庭主要的存款方式。基本上夫妻两工作一个月之后,工资就是存银行里面。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银行就是唯一的选择。

后来随着股市到来以及国家鼓励老百姓购买债券等等,响应国家号召,大部分人选择购买国债和股票。存到银行里面的钱也就随之减少。

当今社会,股票、基金、P2P、国债、信贷......理财方式的多样化,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理财方式选择上变多,选择更多更好的方式。

生活水平提高

生活水平的提高造就消费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更喜欢逢年过节选择一家人出去旅游。品尝美食、游历山川、体验生活。这就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银行业间竞争大

以前银行还是很少的,建行、农业、工商、中国银行、这是小编十几年前常见的。07年的时候,记得高中交学费是用建行转账的,那时候整个县城就那么一家建设银行。可想而至当时缴费学费是有多辛苦,基本那两天建行人满为患的。

现在出门,没走多远就能看到建行,比那时候方便多了。而且现在基本上一个开发区,主干道上就会有银行营业厅、外加几个ATM机。

再者,如今地方性银行兴起很快,比如说广西内的地方银行就有:柳州银行、桂林银行、广西北部湾银行......所以说银行业竞争会越来越大。

银行借贷压力

银行就是通过支付一定比例的利息给储户,在通过一定贷款利息放贷给需要的人或企业,从而赚取利息差价。这只是银行的一项业务。

信贷、信用卡是银行比较普遍的方式,这就出现很多银行之间为盈利,审核不严格,信用卡发放条件简单。最后就出现我们常见的,信用卡、借贷还不上,最后成了坏账。

每个银行或多或少都存在坏账率,因为钱收不回来,或者很难收回来的情况,造成银行存款的压力。

以上是个人见解,欢迎发表看法。


90后大叔说理财


银行存款压力越来越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房地产分流了很大存款,中国人历来有难以割舍的“家”情结,要成家立业,一般都需要有自己的房子。而中国的房价一直在上涨,很多人上班打工攒钱就为了买上一套房,而且还只能按揭购买,钱都买房去了,谁还有钱存?

第二,老一辈人有储备的观念,省吃俭用把钱存下来,以防不时之需。但年轻一代,生活消费理念改变了,储蓄意愿越来越低。很多年轻人不光是没钱存,而且还是背着一屁股债,花呗借呗白条信用卡,各种透支,每个月发工资还债后马上变“日光族”,根本没钱存。

第三,以前国内投资理财渠道不畅,老百姓的钱只能存在银行里。但这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投资理财的渠道日愈增多,各种理财产品种类也愈加丰富,很多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使得很多人不再像过去一样单一的选择存款,而是将部分资产配置到各类理财产品中。

因此,整体来说,银行存款搬家仍在继续,各银行的揽储压力自然加大,不少银行都推出了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留住储户,而为了发展到理财客户,国有几大银行也相继成理了理财子公司,长期来看未来来国内金融资产结构,存款资产仍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财经宋建文


每到年底或年初,很多银行都要发动全行员工齐抓揽储工作,甚至拒台员工的收入直接与揽储业绩多少挂钩。可能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来说,由于成立时间较长,政府的财政存款和企业存款较多,感受到存款压力不甚明显,但是中小银行对存款的饥渴程度是愈来愈强烈。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国民存款现在处于停滞或者负增长的状态呢?首先,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不仅赶不上通胀数据,而且还是长期处于负利率水平。以一万元为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0.35%,一年才35元。按照基准利率定期一年利息175元,银行最高能给到225元利息。而目前国内CPI平均都在2.5%左右波动。过低的存款利率打击了储户的积极性。

再者,居民收入不高,多数人月薪只有3000至5000元区间,还要每月还房贷。所以,多数家庭根本没有存款。现在普通家庭,每个月要还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房贷,这还是长期的。同时,养育孩子的开支也很大。而现在家庭在每月所用开销过后,也剩不下几个钱了。

最后,现在理财产品不断推阵出新,银行存款由于流动性差,收益性低,不要说不及互联网金融平台,就连自己银行售买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储户存款集体大搬家,银行存款作为一种古老的理财方式逐步被淘汰。

不过,对于银行来说,储蓄存款是成本最低的融资渠道,是银行的立行之本。如果银行没有了储蓄存款,根本玩不转,而存款规模的不断缩小,给各家银行拉响了警报。那么,传统银行应如何缓解国民存款负增长的压力呢?

第一,利率市场化了,储蓄存款一定要创新,银行必须下功夫研发新款的储蓄品种,能够让存款产品流动性和收益性兼备,类似于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只要存款的收益率提高了,流动性更好了,与其他投资品种相比更安全,那储户肯定自动会把一部分资金搬回来。

第二,发动全行员工一起做好揽储工作,将存款任何细化,按每月、每季、每年的目标量化到个人,动员全行员工都来拉存款。现在拉存款已不是客户经理、柜员有任务,就连搞后勤的科室、保安、门卫等都有拉存款的任务。完成任务给予重奖,完不成任务奖金扣减。

第三,加大存款宣传力度。银行实行地毯式扫街战术,挨家挨户走街串巷地宣传银行存款优惠政策,利用集市、闹市期间集中宣传,对重点客户重点上门服务,主动走出去而不是坐等客户上门。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国家对理财产品都打破了刚性兑付,而银行存款如果再有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上的创新。只要揽储到位,吸引到部分资金回流银行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银行现在的揽储压力越来越大,这在四大行来说可能还好一些,因为有大型国企存款、财政存款。而中小银行揽存除了要上调定期银行的利率之外,还要进行全行上下齐努力,以及揽存方面的创新,比如多推出结构性存款、大额存款,以满足储户的需求。当然,银行存款分流已是大势所趋,未来银行的揽储压力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过去曾经坐等大量储蓄资金流入银行的好日子已过去。


不执著财经


除了一些大家能想到的直接原因,其实还有一些隐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

1.现在存款集中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存款都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人手里,而越来越多的人手中是没有存款的。过去存款比较分散,每个家庭都有一些,银行吸储的难度比较低,搞搞活动都能拿拉来不少。现在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银行如果拉不到这批人,那他吸收储蓄存款难度就越来越高。

2.自从商品化住房改革之后,很多家庭都变成了净负债家庭,手中其实是没有余钱的。每月收入之后除掉必须的日常开支,还掉房贷,其实也所剩无几。在一个没有钱的家庭中,银行怎么去做工作,他也吸收不到过去的存款量。

3.目前银行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从30年前的几十家银行,现在已经增加到上千家银行以及7000多家信用社、村镇银行。对于银行来说,数量网点是越来越多了,但是居民仍然还是那么多,那自然吸收储蓄存款的难度也就相应提高了很多很多倍。

4.除去银行数量越来越多,还有着其他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正规或者不正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抢夺存款。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各类金融产品,其实抢夺了大量的存款余额。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近几年,也从银行抢走了巨量的存款余额。举个例子,仅仅支付宝的余额宝,一个产品就将近上万亿规模,那就意味着银行少了上万亿的存款。

5.目前存款虽然安全,但是利率相对比较低,远远是跑不赢CPI的(物价上涨指数),居民放在银行的存款相当于发生了自然贬值。在此情况下,居民更愿意将不多的现金放入各类资产,争取减缓贬值程度或者更好的增值,那银行存款产品没有了吸引力,自然也就切争夺难度提升了。

总结一下,银行存款虽然安全,但是目前也就仅仅剩了这一个优势。如果不继续提升各种创新存款的优惠,或者银行加强额外服务,以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储户,那未来存款争抢难度会继续加大。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主要问题在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并不高,其次在于现在理财产品的冲击,储户有更多的选择,最后就是高房价带来的家庭财富稀释问题,银行的存款压力逐渐加大也就可以理解了。

目前我国有14亿人口,但是存款低于50万以下的就有99%的储户,仅有0.37%的储户存款超过50万,很显然银行的存款会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人们的财富多元化搭配之后变得越来越少。

第一、存款利率

四大行一年定存是1.75%,三年是2.75%,五年基本没有变化,商业银行就会比四大行高出很多,比如,厦门的国际银行一年利率是3.3%,三年是4.25%,五年就有4.75%,这是非常高的利率了,但是大部分储户存款都是在四大行,看到这么低的利率是不会考虑存钱到银行,在有其它产品选择时更不会存钱。

有的储户资金达到20万,银行的大额存单年利率在4.18%,不仅流动性强,还能按月付息,比存款方便,大资金储户更愿意选择大额存单,有资金的当然不会选择定期存款。

第二、理财产品的增多

如果把钱放到银行定存利率低又麻烦,但把钱放到余额宝和零钱通理财七日年化利率在2.5%左右,比银行的一年期利率高,存取方便,又满足各种大小资金存取,很显然储户并不会选择再到银行存款。

加上各种理财产品的利率分为浮动型和固收型,基本在4%-8%之间波动,自然就会让更多人选择把资金投资到利率更高的市场中。

第三、高房价的问题。

很多人买房都是贷款,每月在收入后扣除各种车贷房贷后基本没有盈余,此时就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银行去存款,而有资金的早就提前偿还贷款了,也就不会有闲置资金选择银行的定存,加上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是入不敷出,更没有钱存银行了。

总之,这是社会趋势下人们存款逐渐变少的缘故,但更多是银行存款利率的偏低导致了很多人对存款并不感兴趣,如果能相应的提升利率,并且可以方便储户存取,可能就会一定程度提高了存款的人数比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