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存在不准确性?专家回应有2个原因

针对核酸试剂不稳定的情况,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今日在发布会上表示,核酸检测本身的稳定性是好的,出现所谓检不出或者假阴性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任何检测方法都有一个敏感性的问题。从病程方面,可能是病毒量很少,检测不出来。另外还有取样方法问题,比如现在强调咽拭子,鼓励的痰标本或者下呼吸道的肺泡灌洗液,它的诊断阳性率会大幅度递增。

王贵强指出,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只有通过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卫健委目前也在联合攻关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文字实录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最近媒体报道,有专家表示目前核酸试剂的质量并不稳定,阳性检出率30%到50%,刚才郭专员也说要早诊早治,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怎样加强临床诊断,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确诊?比如大家所说的肺部CT和血常规之类。

王贵强: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首先核酸检测本身的稳定性是很好的。出现一些所谓检不出的情况或者假阴性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任何检测方法都有一个敏感性的问题。从病程方面,可能是病毒量很少,在上呼吸道可能检测不出来,当然还有取样方法问题,比如现在强调咽拭子,当然我们鼓励痰的标本或者下呼吸道的一些肺泡灌洗液,它的诊断阳性率会大幅度递增。目前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只有通过核酸检测阳性才能确诊。卫健委目前也在联合攻关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刚才你提到我们对于新冠肺炎感染的诊断,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提出临床诊断的概念,通过临床表现,在没有病原的情况下可以启动对这个病的管理和治疗,通过临床诊断使患者得到隔离和及时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避免进一步传播。现在,临床上我们强化综合诊断能力的提升。

还有一个方面,现在还在做一些研究,比如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现在科技部也开展了攻关项目,对临床的病人采用抗原抗体检测,相信这些新方法的使用会进一步提高新冠肺炎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使病人更得到有效、更及时的诊断和救治。

财联社2月17日讯,就核酸检测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任何检测方法都有个敏感性的问题,第二个方面可能是病毒很少。以及取样的方法问题。卫健委也在联合攻关,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