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主心骨”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来了,我们好想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可是2020年的这场新型冠状病毒仍然在到处肆虐,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谈及疫情,延安人民纷纷提起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延大附院托管的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延安医疗集团传染病分院,又称延安市传染病院),它在对抗这次疫情中固若金汤,使当地老百姓有了安全感。人们在痛恨病毒的同时,视线开始转移到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并渐渐从朋友圈中认识了一个忠实白衣战士的身影——延大附院呼吸科二病区副主任李元军。我们听到了一个声音高喊着“这是一场灾难,坚守二院就是坚守前沿阵地,就是坚守这场战役中延安的门户。”这就是李元军在战役中发出的铮铮誓言。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还记得2003年当时的非典,也一样肆虐着中国的大地。李元军正好在北京朝阳医院进修。他在进修的日子里,潜心学习,学到了不少对抗呼吸道传染病知识,并且在当时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外地学习进修者,他没有立刻离开北京,依然选择陪在老师身边,尽自己的所能,[]坚守到疫情彻底结束,最后按时返回。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2016年4月,延大附院正式整体托管延安市传染病院,医疗集团总医院党政决定派驻了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同时派李元军作为专家去支援传染病分院。派他去的理由是:李元军在呼吸科资历深,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品学兼优,又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吃苦耐劳、服从组织安排。

传染病分院位于延安市偏远的姚店镇,2009年建成以来,很少开展医疗业务。当时刚接管的传染病分院,可以说只有房子、没布局,专业技术力量一贫如洗。原来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上班以种菜和照看院子为主要任务,托管前医院总共收治住院病人十几个,7年来发展停滞、业务荒废。面对当时处于闲置状态的医院,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元军服从组织安排,踏踏实实地留了下来。李元军开始每天起早贪黑的去上班。他说:“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

李元军下去后统筹安排、精心布局,手把手带教医生写病历、接诊病人、查体、早晚查房,实行每周5天24小时住院总制度,设立一线、二线、三线医护结构,规范三区两通道流程,根据传染性分区收治结核病患者(分别安排传染、非传染、稳定性三个结核病区),很快,市二院的业务井然有序地铺开了,从归口管理宝塔区门诊结核患者,集中收治全市住院结核患者,到开始诊断、治疗、管理耐药结核患者,以及开展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小儿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用短短3年多时间,一举改变几十年来延安结核病防治在全省落后的面貌。市二院最多时收住80名患者,病床长期处于饱和状态,甚至预约排队。最难能可贵的是,此次开张3年多来,该院无一起医疗纠纷和事故。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这几年,李元军周内在传染病分院上班,周六、周日还回院本部门诊上班,晚上忙到11点、12点回家是常事。起初病源很少,李元军主任经常在院本部上门诊去带动、沟通。在李元军的努力下,创建并做强了传染病分院呼吸与结核科,短短几年,医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带动科室医护人员建章立制,加强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演练和流程布局;有效开展了结核病防治和支气管镜诊疗等先进技术。在他的无私奉献、认真实干下,使这个“一穷二白”的医院无论是基础设施、医疗队伍、人员结构还是支气管镜等专业技术力量都走到了陕北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前列。其中支气管镜室布局合理、流程规范,支气管镜诊疗实力位居陕北区域第一,所做支气管镜患者年龄最小的1岁多、最大的86岁。仅2019年全麻下支气管镜就开展了850例。在田顺成院长等医院领导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和李元军主任引领下,使这个最初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没有业务收入的医院起死回生、焕然一新。有些护士说:“天一黑,走到医院外面的桥头上就有种害怕的感觉,李元军主任怎么能一坚持就是3年多。”李元军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实干又有理想的人。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2020年春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李元军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守阵地。

在疫情到来之前,延安医疗集团传染病分院领导积极安排,周密部署,第一时间召开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动员大会,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李元军担任医疗救治组组长,李元军同志认真履行职责,制定疫情应急预案、组织全院职工培训新冠肺炎的相关理论知识及防护演练,用他多年的疫情防控经验指导全院职工正确面对疫情,不恐慌,不畏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准备工作。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面对疫情,李元军说:“医生和士兵一样,面对任务和困难别无选择,只有冲锋、突破、完成任务,保家卫国、护佑一方。”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1月23日上午,延安首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正式转入传染病分院应急病区,进入病区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三级防护。关键时刻,李元军第一个报名主动深入病区,带领科室人员全副武装上阵,在他的感召下,大家没有一个畏惧的。在病区连续工作4个多小时,期间不能上卫生间,也不能喝水,被厚实的防护服闷得汗流浃背,脸上留下的都是口罩深深的印痕。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面对患者,李元军说:“医生面对患者,天生就是慈善心肠,怜之、救之,尽力治疗。”李元军首先带头做好病人、家属的沟通解释,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稳定大家的情绪,提醒大家注意个人防护。同事们都称赞李元军舍小家顾大家,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大家说:李元军是他们医院的主心骨,更是我们延安人民战胜这次疫情的“钟南山”。他让每一个人都有信心战胜此次疫情,他的坚守感动着每一个人!


李元军常说:“作为科室负责人和党员,职责和使命促使我做出表率,我不先接触患者,怎么能让我的医生护士们信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第一次做CT也是他亲自推着负压担架,带病人做检查,李元军说:“只有我亲自去做,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指导医生护士,需要注意什么”。


自接诊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以来,李元军一直都在病区,每天都在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细化各自责任分工,协调科室物资储备,接受县级医院咨询求助等,电话一个接一个,饭经常是微波炉里热了又热。为了给每一位患者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每天睡眠严重不足,他有一个晚上只睡了1个小时左右。他常常是眼睛里充满了血丝,拖着疲惫的身体,依旧在整理大量的数据,思索着治疗方案。


李元军——延安抗击新冠肺炎的

截止2月7日,病区已先后收治了6位病人,李元军与其他医护人员连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不放松对任何一个隔离病人的高度警惕,他与同志们一道精心医护,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得到了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在隔离区,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不是辛苦繁重的工作,也不是对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恐惧和忧虑,而是患者的思想工作。特别是病患甲某,李元军主任积极组织护士们做了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病患的孤独感、恐惧感,尽可能满足其生活所需,送饭送水到床旁……让其家人知道他在里面的详细情况,让其积极配合治疗。


在这次疫情中,传染病分院达到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率,截至目前已有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其中3例痊愈出院,可见李元军主任带领的科室所建立的防控流程是相当完善的。直到现在,李元军仍和其他医务人员一道,冒着危险默默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工作着、战斗着,坚守着使命、履行着自己的神圣职责。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在人们心中,李元军就像春天,带给我们希望。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选择了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李元军对患者胜似亲人、面对病魔无畏战斗。我们赞美他,就像赞美春天。愿我们的身边更能多一个李元军,白衣天使就是我们文明世界的精华和最美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