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隶书时控制不住毛笔怎么办,好苦恼?

夜獨傷144933704


练习隶书的时候控制不住毛笔,这种现象基本上是属于你的笔法方面不够娴熟或者学习书法的时间不够长所导致的。

一般来讲,我们在学习毛笔书法的时候,建议是悬肘提腕来进行书写练习。而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这一种悬肘提腕的练习基本上要持续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你的手臂才能够稳定。

另外一点就是在书写中笔法的应用问题。

当你的笔法练习的比较娴熟的时候,你在书写中自然会达到意在笔先的这一种程度。也就是说,不会发生你所说的控制不住毛笔的这一种情况。

关于毛笔笔法方面的学习,我个人是比较推荐王彦斌老师的一个专栏,他里头所讲的笔法解析,正是适合初学者。

而且这一套专栏在3月份之前是免费的,也就是说你现在去学习完全是免费的。

因此,

你可以结合我刚才所说的两点,一就是时间的长度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笔法的应用问题。对照它,然后来进行改善,如果是时间方面的问题,那么你只要坚持下去,时间一到,自然手腕手臂就很稳定,就不会出现控制不住毛笔的这种现象。



书法有云


功夫下得深,铁棒磨成针。既然喜欢书法,就要下苦功夫去学,去练,时间短了是不行的。

实际上,隶书是比较好学的,中锋用笔,逆入平出,横平竖直,蚕头雁尾,主笔突出。用兼毫毛笔,半生半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诚邀:你所说的写隶书字时,把握不好。我认为你还是不熟练,多写多练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把握得当,恰到好处,笔画清秀,字体醒目,体硬有力。我写了四十多年毛笔字了,对这方面有一定的经验,请共同分享。

一是先以宋体字为主练,把宋体字帖练上两年,打好坚硬的基础,无论是草,行,魏,隶,楷,还是到当今的庞中华的硬笔书法,都是以宋体字为基本形的,所以要想写好毛笔字,你得先练好宋体字或楷书。

二是在掌握好宋体基本形的基础上,再练隶书,练隶书时首先选好字帖,各人各有不同写法,选出自己喜欢的字帖就行,临帖多练。

三是平时多注意观察留意别人好的书法,俗话说得好:干啥操啥心。把书刊上,街上的,书法展览上等好的书法,用手机拍成视频留下来,回家后再加上自己的意境,多练多写就铭记在心了,写书法应该是做到心中有数,执笔成形,字美体正。

四是最好找位书法老师,现场指导一下运笔技巧,手碗要有力,在老师亲临指导下,不走弯路,进步很快,估计练上五,六年就可以出师了。

总之还得靠自己平时多学多观察多练,才能写好毛笔字,挤时间练习,初学者就用水写布练也可以。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努力吧!


勤劳的军建


您提这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具有一定积累了。恭喜您不断进取。

练习隶书时,用笔在篆书用笔的基础上增加了掠、捺、点、横、竖,最具特色的就是“蚕头雁尾”。

如果您有篆书练习的长期积累,要解决的用笔问题就是收笔。东汉书法家蔡邕在《九势》中详细讲解了隶书的运笔法则。您有时间建议看一下。

如果您没有篆书练习基础,对中锋运笔了解实践不多,建议体会一下。可以帮助您简历平稳运笔的能力。当您体会到了运笔基本的心里以及肌肉控制力的要求,然后通过不断的进步,就能控制毛笔运行轨迹,写出您所想的样子了。

隶书看似简单,实则写好不易,他有一个个点————越是细小的笔画越依规守矩的精致。

雨青祝您很快度过难关取得进步。





心连心战疫


汉隶是汉代隶书的统称。因东汉碑刻上的隶书 ,笔势生动,风格多样,而唐人隶书,字多刻板,称为“唐隶”,故学写隶书者重视东汉碑刻,把这一盛世嘉彩时期各种风格的隶书特称为“汉隶”,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

  1、学习汉隶,最好从临写汉碑开始。公正俊逸的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乙瑛碑》、《华山碑》、《张景碑》、《史晨碑》、《礼器碑》、《张寿碑》、《袁博碑》等。此类碑版,技法精妙严谨,意态典雅端庄,点画细腻完善,结体平正匀称。

  2、古拙雄强的有《鲜于璜碑》、《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等。此等碑刻,形貌古拙质朴,意态简远雄浑,点画苍劲凝重,结构方正稚拙。

  3、疏旷萧散的有《衡方碑》、《西狭颂》、《郙阁颂》、《封龙山颂》等。其艺术风格雍容大度,意态安闲古雅,笔画风后遒润,结构疏扩方满。

  4、奇倔纵容类的有《石门颂》和一些简牍墨迹等。意态疏放恣肆,笔画圆浑洒脱,结构富于变化。

学习书法,不要拿起笔就写,先去读帖,掌握基本知识,帖读多,审美鉴别能力也就培养起的。

第一,练眼,即认真读帖: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

第二,练脑或练心: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只要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

第四,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








松风阁手写对联


隶书是比较好写的书法字体。隶书属于正书,一般不爱些楷书的就可些隶书。隶书要掌握一下几个要点。一是选好贴。隶书字帖不少。比较出名的贴有,1,《汉张骞碑》,书法以方正著称,运笔朴拙,刚劲 沉着,字体高古。(下一图)2,汉《石门颂》摩崖刻石,天真,飘逸,新奇。用笔野鹤闲鸥,飘飘欲仙。(下二图)《汉曹全碑》风格俊秀,结体均正。(下三图)。学隶书尽量不学近代和当代的隶书,要选择汉代风格高古的范本。当然也有人说隶不学曹全,楷不学殴的说法。这主要是说曹全和殴楷结体过于秀丽工整,缺乏自然率真。这就根据自己喜好来选择了。

二是,学会用笔。1,要学会中锋用笔。2,要学会下笔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和用切的办法写出方笔。一笔写完要收笔。当然每个字的燕尾一笔除外。3,要学会调峰。就是写出一笔,这时笔锋已成扁形。需要把笔旋转一下,让笔锋仍处于中锋状态。4,拿笔要偏下,要掌握用笔力度和速度,要把字写的刚劲有力,生动活泼。三是多读帖,掌握隶书的来龙去脉,可看看汉代简帛书,金文大篆,做参考。尽量把字写的高古一些。四是要学会隶书的变形。变形不是胡编滥造,要借鉴简帛书和大篆的字形结体。要写出与众不同的字体来。隶书相对比较工整,但绝不是每个字都一般大小,笔画一般粗细,要有变化。这样字才出奇。本人也写隶书虽写的不好,还是发几幅可供参考借鉴。

l


用户龍山老鐵


写久了就好了,隶书比楷书好控制。凡事不能过急,饭是一口一口地吃[耶][祈祷][祈祷]


炎黄农耕时代


一、调整毛笔大小与字大小,找到合适调配点。

二、先随意一点,不要太在意好坏,要注意起行收的干脆。

三、笔法是不断调整的,不要定格。


野鹤凌霄


这是功夫,慢慢练就好了,想达到高级阶段很难,自古以来方法都是单传,现在基本失传了。


五千年书法


练习越多,笔越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