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老家有个老人去世了,不办酒席还要大家送礼金合理吗?

雯雯的老汉


在疫情期间,我们村也有两个老人去世了。一个90多岁,一个80多岁。也都没有办酒席。我们都以大局为重。在家隔离,所以也就没有办酒席。至于礼金呢?收的也有,有的是在一起关系比较好的,有什么事情都是相互帮忙。家里老人去世了,应该跟人家说。这都是人情世故。然后呢朋友就来送个礼,现在的人也都不差吃的这一口。送完礼金之后就走了。还有就是之前送出去的礼金,这个时候呢要收回来,所以就通知了。其他的人呢,也就都不通知了。自己的亲戚呢,和家人是一定要到场的。



曹阿翔生活记


很巧合,昨天我的一位堂叔叔去世刚举行了葬礼!

我们是一个大家族,如果是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事情肯定会非常隆重,直接参与者要有数百人!

但疫情当前,肯定是不能按老规矩来办了。

家族大了,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有,在政府机关当领导干部的也有不少,大家一致商定,尽最大努力从简!

每家只出一个代表,原本几百人的大场面硬是精简到了二十人!

各种程序性的环节缩减,尽量不惊动任何人!

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但没有人感觉到冷清,反而认为早就该这么办!

其实,没有多少人喜欢大操大办,既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精力达不到!简化程序、缩减环节,还真的是众望所归!

当然了,有一些事情,还不能免俗。虽然一家只出了一个代表,但该随礼的一个都不少。这也许就是“礼到人不差”吧!

移风易俗任重道远,但从这件事情看来,肯定是大势所趋!


老谷聊天


我是春节前一天回的老家,就在正月初三我们组里面有位老去世了,当时都说要办酒席。后来村里去了人,要求不能办酒席,全国人民都在抗疫情。村里要求帮忙的人最多四桌,并再仨要求一定配合村里的工作,我想特殊时期、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尊重自己的健康同样尊重别人的健康。但是主家没有要求收礼,就是有内亲送礼、主人家都拒绝了,大家帮忙把亲人送上山安葬就已经感谢了。特殊时期特事特办,要求送礼真的没有道。在农村就是这样,结婚嫁娶、康复满月,考上大学,孩子满月,甚至嫁出去生了孩子回娘家办满月酒等等。不来生活压力大,人家要办酒不去送礼又过意不去,都是乡里乡亲的。国家都在提昌不能大操大办,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农村经济本来就落后,都是靠外出打工争钱,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整治农村这种风气。现在我老家送礼、一般都是两佰元,如果沾点亲就是肆佰元或者会更多。就是这段时间假如办酒席的话就有五六家人,都节约下来。一年送礼都上万元以上,希望这种风气等就此停下。








罗全云


个人观点还是觉得合适,因为我们平时随机也并不是为了吃饭,更多的是为了送祝福,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随礼



山西宝妈叶子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农村地区办喜事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很多人都将喜事往后推,等到这一场疫情过后再开始操办。如果是喜事当然可以往后推,但是农村老人去世这种事情没有办法避免,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在如今这种状况之下,又不能够操办酒席,因此只能够一切从简。在我们当地今年春节期间也有老人去世,而且办的比较简单,只是自己家里面比较亲的人在操办,也没有让其他的亲戚上门来跪拜。一般在我们当地如果老人去世的话至少要在家里面放一个星期左右,但是如今一般在家里放置两天左右的时间就把丧事办完。

虽然现在农村如果有老人去世不会去操办,酒席也不会请所有的亲戚上门来送葬,但是农村地区人情是不能少的。如果家里面真的有老人去世的话,即使人不到,礼金一定会送到,农村人讲究礼尚往来,而且这种随礼已经成了一种习俗。一般农村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不会主动的要求别人去送礼,这种东西完全都是靠自觉,给多给少都是看自己的意愿,没有强制性的。但是每个人家里面都有老人,也都有去世的那一天,如果你没有给的话,那么当有一天这种事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到时候别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回礼。

在现在这个社会其实大家都很忙,有时候很多人会在过年的时候选择结婚,但是平时那些朋友跟同学以及一些亲戚,如果没有回老家的话,在我们当地大多数即使没有回老家参加他们的婚礼,也同样会发一个红包。并不是说一定要去赴宴,或者是亲自到场才要随礼。而农村老人去世本身就是一件比较伤心的事情,作为亲戚或者是比较好的朋友,更应该要送礼金表达对他们的安慰。

所以我个人觉得农村的老人如果在疫情期间去世,没有操办酒席,作为亲戚的话,肯定是一定要给礼金的,如果不给的话,良心都过不去。而其实送礼以及送多少完全都是凭自己的心来决定,我们当地绝对不会有别人强制性的要求你给礼金,绝对不会出现这种状况,在你们当地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农村泉水有点甜


首先,我对您老家失去一位老人表示非常的遗憾,对此我深感同情。老人的家属能够遵守政府相关规定,不办酒席,我深感欣慰。老百姓能够自觉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不群聚,我为这一行为点赞。

其次,关于不办酒席,还要大家送礼的问题我有两个方面的见解:第一是出于个人的角度的考虑,老人的家属在失去老人的情况下是心情是十分失落的,对于他们的家属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的是更多的同情和关怀。当地办理婚丧喜事的风俗不一样,但是出于人情的关怀,不办酒我们也应该给家属封一点适当的慰问金以示慰问,所谓谁家能一辈子不遇上一点相似情况的事。2.出于老人家属平时为人的角度考虑,如果老人家属是以这件事为借口,借机敛财,平时对邻里发生的事情都是无所谓,没有给过心意的,那么我们可以直接拒绝,不在乎合不合理,所谓礼相往来。如果老人的家属邻里平时为人和善,邻里和睦,即使现在不办酒席,我们也应该表示出友好的心意,在这个问题上不用纠结他到底合不合理。

最后,我认为,我们人与人相处,不要以金钱来衡量,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全国人民共同对抗疫情就是一个很好地体现。生活中,请对他人多一些包容,对别人多一些尊重,对金钱不要看得太重,有时候钱难买感情。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一定的帮助。


缘木思本


我岳父去年阴历28去世的,今月初四才葬,前面礼都收了,后面由于疫情,就没办酒了,除了单位集体来的礼金,个人的礼金全部退了,包括亲戚朋友的。


漂泊的浮尘


上周,我的一位同学的家婆去世了。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在微信上向她们一家致以安慰和问候。同时通过微信把帛礼转账过去,并附言:非常时期,不便吊唁,敬请谅解;聊表心意,务必收下;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同学回复表示理解并致谢。我想,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大家都能互相理解。人不能前往而礼到了,更显得有情分。所以我认为很合理!


客家缺牙耙


个人看法,疫情当前,非常时期,不可以人多聚会。红事停办,白事俭办。不管人家有什么红白事情,请不请吃饭,你如果欠人家的礼金,都应该赶紧给人家还回去。做人要讲良心,信誉,道德。记住你家有事情的时候,人家出人出钱帮助过你。现在谁还差一顿饭啊?

人活着,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帮助别人的难处,记住别人的好处。


识途马37


看怎样说的,防疫期间人绝对不能去的!看这个老人与关系啥样,自己衡量,要是重要亲戚和来往密切的,以前也有礼尚往来的,当然还送送礼!农村有一种俗语:人死大家埋,不送礼说不过去!要是没有交集和无礼尚来往的,我觉得没有必要,靠自己来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