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雲豔:家園共育——傾聽,理解與迴應家長育兒的困惑

非常時期,幼兒不得已宅在家裡,甚至延期開學。此時正是幼兒園思考如何提高家園共育質量的契機。首先,要了解幼兒發展的需要與問題,如非常時期幼兒可能的焦慮與恐懼;以家庭為中心的親子交往可能帶來幼兒情緒乃至行為習慣問題。其次積極回應與引導家長的需要。如對於孩子健康與生命安全的恐懼與擔心;對於如何更好陪伴孩子的無助感等。再次,選擇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如習慣培養,情緒問題等精心設計每一次活動。活動的目的在於解決家長陪伴孩子中的某個具體問題,活動方式包括線上交流(班級QQ群,微信群)與線下的活動(微講座、沙龍等),突出家長參與式體驗與獲得感。線上的活動中,老師要充分利用好班級的家長資源,發現與培養參與意願強,有一定學習力的家長,讓這些家長積極參與線上交流,帶動更多家長通過聆聽、觀察、模仿、操作、協商等多元方式參與,實現異質互補。教師要善於拋出話題、傾聽與理解、對話與澄清。選擇推薦優質線上資源,或者提供轉介服務,從而喚起家長的學習力和育兒勝任力。

家園共育質量是影響課程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提高教師家園溝通勝任力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園長要以身作則,通過園本教研等方式持續培養教師的家園溝通勝任力,如家園溝通中如何向家長傳遞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知識,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的知識、如何培養在溝通過程中的傾聽、理解與共情、表達與交流技巧等。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劉雲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