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有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

西早视频


联想究竟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呢?在我看来,如果联想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今天也不会这样难。


过去在联想分成两大派,一派是倪光南支持的技术优先,他认为科技行业的竞争就职技术创新。而柳传志认为贸易优先,他认为只有把产品卖出去才能让企业活下来。争论的结果是倪光南离开联想,联想执行柳传志的思想,以销售为导向。

说到联想,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电脑。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联想电脑的几大配件,都是谁生产的。

屏幕是日本的,CPU是美国英特尔的,内存条是韩国生产的,操作系统是美国微软的,这些都不是联想自己搞出来的。这些年联想研制了一些小软件,这能算是掌握核心科技吗?显然也不能。
但不可否认的是,联想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也是不少的,但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扩大销售,而不是如何做到国产电脑配件自主生产,不要轻易受制于国外企业。

其实,电脑厂商也要有自己研发的,因为组装一台电脑并不是单单组装这么容易的,比如电脑的散热问题、键盘的手感问题、细节和品控的问题,否则我们为啥会去购买不同厂商组装的电脑呢?

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联想并不能算是掌握了核心技术,联想这两年走的一直是销售路线,这也是为什么销售冠军出身的杨元庆,成为了柳传志的接班人。 

作为一家电脑组装企业,不可否认的是,联想也有自己的专利产品,2018年,联想有697件专利授权,每年研发费用的投入也不少。但我前面也说了,联想是以销售为导向的,不同于华为以自主研发为导向,这点的偏差,可太大了。


花火网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怎么没有,你们太少看联想了。

在2016年的时候,联想的高层贺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过了:联想每年专利注册量达两三千件,只是联想很少在专利数量方面做宣传。

联想集团拥有的发明专利总数已达到2000多项,每年的专利收入高达3000万到4000万美元。

查查联想集团的财报,2013~2016年,联想研发投入7.32亿美元、12.21亿美元、14.29亿美元、13.26亿美元。上百亿的人民币就这样投进去了。有人说,其他巨头更多啊。但是,你想想,最近几年计算机行业市场一直在萎缩,人家还是需要在考虑营收的基础上进行投入的。

我去国家知识产权局看了看2018年的上半年的的专利申请数量排名:2018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依次为:

①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775件);
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69件);
③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1520件);
④国家电网公司(1242件);
⑤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028件);
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04件);

⑦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787件)
⑧联想(北京)有限公司(697件);
⑨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664件)
⑩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557件);

在2018年的专利申请数量的榜单中,联想排名第八名,而且这是众多行业凑在一起的排名,不单单是智能手机或者是电脑的排名。这可以看出联想本身的科研实力和投入都是巨大的。

联想在国际上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6月份,2018年国际超级计算机大会(ISC)在德国法兰克福盛大召开,联想以117套的份额成为首家在全球高性能计算TOP 500榜单中夺得全球第一的中国厂商。全球高性能计算TOP 500榜单最能体现厂商整体实力的,因为这是国家的超级计算机,每一个国家都会十分重视。然而,最多国家采用的是联想的的设备。


太平洋电脑网


    联想可以说是“电脑组装厂”,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倪光南(中国工程院院士)曾经表示“联想已经成为了生产车间+营销公司”的模式,特别是去年的5G标准投票事件,更是将联想推向了舆论的风头浪尖。


<strong>    联想“电脑组装厂”的由来?

    联想没有自己的核心部件,intel和AMD的处理器、三菱化工的工程塑料和纤维制品,intel/希捷/西数的硬盘,三星/镁光/SK Hynix的内存、京东方、龙腾等的屏幕,台达、松下等的电源和风扇。

    联想的4个全球实验室,研发的主要内容是模具设计、产品优化和特性设计等方面,并没有芯片级的核心内容。

    曾经的联想公司

    以前,联想公司内部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是以倪光南以“核心科技”为主,掌握核心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再卖个消费者;另一派是以柳传志为主的“贸易优先”派,认为只要把产品卖出去,企业就能生存。最终的结果就是倪光南被迫离开联想公司,联想走向了贸易优先的发展模式。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倪光南教授留在联想,很可能会开发自己的芯片,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有可能超越华为成为一家高科技核心技术企业,毕竟联想要早华为很多年,而且出生名门。


    联想的电脑“美国卖的便宜”?

    同样配置和型号的电脑,美国卖的要比国内便宜很多,直到现在仍然是这样。前段时间,我想买一台联想的mp720作软路由使用,联想美国官网要比国内官网便宜很多,而且配置更加丰富,而且还不支持美国海淘。

    相比华为和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国内版本的价格要优惠很多。对于联想电脑国外便宜,国内贵这件事,我始终无解。


    总之,作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随时都处于危险的边缘,前段时间的“中兴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希望我国的各大厂商能够研发自己的芯片,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才能保持优势竞争力。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可以多多点赞哦,也可以随手点个关注哦,谢谢。

Geek视界


1994年,中关村几乎所有的知名电脑公司都放弃了最艰难的自主品牌经营,退而做跨国品牌的代理--长城做的是IBM,方正做DEC,四通做康柏,而业界风头最劲的史玉柱则已经宣布转战保健品。这个时候,联想公司的两大灵魂人物柳传志和倪光南发生了致命的分歧。

倪光南是联想汉卡的发明人,他一直被视为联想高科技的象征。倪光南决心为联想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他选中的方向是“芯片”。当时国际上,芯片技术日新月异,因特尔等公司把持着技术的方向。如果联想能够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将一举确立其在全球电脑产业的地位。

然而,倪光南的方案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柳传志的反对。在他看来,芯片项目风险巨大,非联想现有实力可支撑,中国公司在技术背景、工业基础、资本实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无法改变世界电脑行业的格局。

倪光南“真的就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在柳传志看来“有了高科技产品,不一定就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能有钱”。

就这样,十年联想走到了一个动荡的岔路口。柳倪关系迅速恶化。这对亲密无间的“双子星座”走到了你死我活的决裂悬崖上。

媒体也观察到了这场平地而起的柳倪风波,它被认为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

最终1995年年初,联想董事会同意“免去倪光南同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很多年以后,很多人认为:如果沿着倪光南的方向走下去,联想乃至中国电脑产业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电脑一直在“贸易”、“制造”、“技术”的发展优先次序上。联想跟中关村的所有公司一样,都是靠贸易起家、逐渐形成工业制造能力,进而在技术上寻求进步。


瞎子观天下


集成商


吴哥哥78424163


要回答这个问题,真的是很难啊!印象当中,联想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专利,但一些我们可能不太能察觉的专利,肯定是有的。


孔方兄只能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检索系统,通过搜索Lenovo(联想)、huawei(华为)、dell、hp、ZTE、sony、samsung等等这些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那么我们就能大概看出专利数量的差异。当然,专利数量的多寡并不代表专利质量就高,这点必须说清楚。


首先,国际专利组织统计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专利申请企业,华为和中兴以4024件、2965件专利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二名;另外一家中国企业京东方申请数量为1818件。



当然,在前十当中,除了三星(其实三星也不是以电脑整机为重点),惠普、dell、联想等PC生产商都不在列。这里我们可以先得出一个结论:联想的技术肯定是远远落后于华为、中兴甚至京东方的。


接下来,系统检索Lenovo,得出的结果是15112条,而且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这些专利的注册公司都是联想新加坡公司(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看这些专利的名字,很多都与电脑相关。



如法炮制,华为的检索结果是96313条,中兴的是49253条,戴尔是14001,惠普是87579,东芝是283695,索尼是267295,就连成立只有几年的小米也有8867条。可见,联想的专利数量排在靠后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没考虑专利本身的质量。



技术,必须是靠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堆出来的。钱砸得越多,未必能产出更多更好的专利,但舍不得砸钱,必然是没有什么技术积累的。


联想集团财报显示,2013~2016年,其研发投入分别是7.32亿美元、12.21亿美元、14.29亿美元、13.26亿美元。换成人民币,那也是80亿元以上,是一笔很大的数字了。但对科技行业来说,这样的投入强度还是不够。


比如,从研发投入/总成本这一指标来看,联想就远远少于谷歌、苹果、微软、百度等科技企业。比如2016年百度的研发投入占总成本的28.77%,占营收的比例为14.39%,而联想这两个指标分别为3.69%、3.16%。


当然,将联想和百度放在一起比较有点欺负人,因为联想毕竟只能算制造业,其利润率并不高,制造成本就占了大头;而百度是纯正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成本就是人力,尤其是研发方面的人力。



但不管怎么说,就联想的体量和它的研发投入金额,距离先进科技企业确实有很大的距离。


孔方财经


联想有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其实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联想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我想这才是关键的问题,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我的几点看法。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区别

对于核心竞争力而来,我想每个企业或大或小都是会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这是一家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一家企业连核心的竞争力都没有的话,那么其生存下去的几率是非常渺茫的,但是核心技术确实一家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是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技术成果。

而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的话,我认为只有核心的技术才能产品核心竞争力,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且发展到后期,核心技术也会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利保障。

联想是否具备核心技术

在这里非常可惜的说一句,联想并不具备核心技术,我们来了解一下联想成立的背景,是几位中科院的技术员带着11万的资金起步,能够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际化企业,这其中我相信必然是走了不少艰辛的路,而且也在曾经研发过一些具有技术含量的产品。

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个,那就是汉卡,这也是前期联想的主要科技成果的代表,如果当时联想能够一直按着科技技术研发走下去的话,我想联通现在也不至于说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当时联想内部出现不同的声音,技工贸和贸工技,很多联想的高层人物,通过技术贸易,产业的转移外包也能实现企业的发展。


所以当联想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想联想的核心技术研发之路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通过商业的贸易和技术的外包来实现,这也是为什么多年以后,联想和华为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不过目前联想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至于说联想后续会如何发展,我们一起拭目以待。那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帆辰科技


这么多年以来联想经历过数次改革,但唯一不变的其实还是自己的贸工技路线,这个路线取决于联想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联想掌门人柳传志和倪光南所进行的一次争执,最后倪光南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于是联想就在贸工技的路线上狂奔了几十年。



而直到目前,柳传志还在联想的内部讲话中表明,创新是找死,也就是说整个联想内部其实对于创新是没有一个概念的,尤其是联想的主营业务,其实是PC行业这个高度集成化的行业根本不需要联想去干什么,直接去打通供应链,然后组装产品贴牌售出就可以了。

硬件层面无论是芯片主板,以及显卡等等一系列元器件都有,各个巨头在生产软件层面也有成熟的windows系统,根本不需要联想再多做一份工作。也就是说PC目前的核心技术其实是外观设计,包括对于整机的人机交互方面。



纵观联想在研发上的投入其实是屈指可数,甚至有人总结了,数据,可以发现联想10年的投资抵不上,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近两年以来,联想的研发投入大概是华为的1/10上下,可以看出两个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而研发资金的投入确实是能够带来比较直观的一个产出,这一点上来说联想确实是没有太多的创新成果,唯一的核心技术可能在服务器部分还是有着一些核心技术!除此之外在国内的超级计算机进程之中,联想其实也是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但除此之外,联想几乎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引以为傲的核心技术,或者说可以直接为联想带来市场包括远大前景的核心技术。在此前其实联想对于公关,包括营销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高的,但在核心层面的研发上投入是相对较少的!


互联网的放大镜


联想与华为有本质上的不同所以战略管理目光思维永远不同,一个是吃刚改革开放在中关村以高科技高高在上的身份往下看全国启动经商模式他占先机,一个是从底层往上一步步艰难往上爬在没背景下懂得挨饿滋味懂得被卡脖子的滋味只能研发永往直前,现在已经过了改革开放红利那年代了,联想假高科技被显现出商业贩子本质而华为必成王者!王到什么层度?王到全球顶级高科技控制者美国寝室不安必除之,所以联想必成历史。而华为国人骄傲全中华人民为您加油!


用户9008210575510


感谢邀请

联想有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

我们对于联想虽然有一定的偏见,但是联想自己的研发成果还是有的,要不然肯定是不会站在大电脑行业的顶峰的,从专利方面来看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联想的排名虽然不算是很靠前,但是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

但是今非昔比,虽然专利很多,但是联想的商业模式已经是改变不了的,而联想曾经我们肯定很多人都知道汉卡的存在,因为我们之前的电脑都是英文的显示方式,虽然很多人想放弃,但是当时的倪光南院士没有放弃,他主导联想在1985年推出了汉卡,汉卡获得了成功后,倪光南又在香港组建了主板和扩展卡的相关研发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研发出自主芯片,在1990年之后的联想汉卡用的就全部是自主芯片。


但是接下里的一个举动改变了联想

其实从1985年到1994年的时间联想基本都是自主研发的芯片,但是随后许多国外的电脑品牌进入中国,联想汉卡的销量已经是完全卖不动了,所以在这个时候柳传志选择了商业模式,如果再继续研发的话,估计就没有了现在的联想,而之后倪光南两者的意见不合,一个主张继续自主研发,一个是商业模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联想,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成果。

但是没有后续,因为他们的研发相对是比较少的,投入的比例很少,所以即便是拥有很多专利,但是没有太大的用处,我们从这两年联想的发展其实就可以看出来,联想现在是处于疲软期,虽然有特色也有一定的亮点,但是研发能力的缺失被人们成为组装厂。

总结

一个企业的发展,比我们看到的要难很多,联想做错了吗?其实并没有,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要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但是联想做错的是后续没有继续研发,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自主创新也就意味着要被社会被淘汰,如果联想当初在转型之后,选择盈利和研发的比例协调的话,估计现在的联想是其他厂商相比不了的,所以好汉不提当年勇大,联想很厉害,但是放在现在来看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回答完毕

欢迎留言发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