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存储:混合云战略的一大“命脉”

在过去的这几年中,AI、大数据、5G以及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创新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技术的赋能下,市场环境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为了跟上竞争对手的步伐,他们必须加速创新,适应技术的发展。面向新时代的企业IT应用运行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混合云基础设施来存储、管理其数据。

国外某机构的一项研究显示,45%的企业已经优先考虑混合的基础架构方案。此外,Nutanix的一项研究也对这一趋势进行了佐证——在其受访者中,有85%选择了混合云,通过将本地、私有云和公有云解决方案混合,作为一个理想的IT基础架构模型。

对象存储:混合云战略的一大“命脉”

这种混合架构能够带来许多显著的优势,促使组织做出转变。例如,混合云可以带来更优的成本效益,同时也能够提高效率;在企业需要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案组合以满足特定的运营需求时,混合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不过,尽管采用混合云战略的条件已经成熟,混合云存储也已成为趋势,但许多组织仍然受到层层阻碍,比如对遗留存储平台的依赖。

让人头疼的遗留存储系统

驱动企业采用混合云基础架构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它可以使用户在此前作为不同实体运行的各个平台之间轻松地移动大量数据和应用程序。这样一来,就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并可以利用单一的数据管理视图,实现对多个平台的管理。

但不幸的是,向混合云的转变并非一帆风顺的。从存储的角度来看,遗留的系统阻碍了许多业务的发展。例如,传统的SAN(块)解决方案是为单站点实现而设计的,而且遗留的NAS(文件)系统一般不能扩展到超过单PB的容量。因此,将这些产品部署到混合环境中必然需要不同的位置,并且通常是为了解决数据快速增长导致用户需要不断采购系统的问题。

此外,这些SAN和NAS解决方案最初并不是为了集成在云上而设计的,因此它们需要额外的云连接器。这些问题都带来了更高的成本和复杂性,也使企业更难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数据。

对象存储,混合云的关键抓手

对象存储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非常适合混合云环境。传统NAS和SAN技术的层次结构和直接寻址结构有可伸缩性限制,并且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可能会遇到性能问题,对象存储则采用了没有限制的平面文件结构。

在对象存储中,对象会被组织在一个“桶”中,以收集类似或相关的对象,使他们能够作为一个组来被管理,集群节点用于查看和检索任何数据基于每个对象的惟一ID。每个节点可以独立应对数据请求,也可以并行工作以加快大型对象的交付,从而克服块和文件系统的性能限制。这种对象存储的模块化设计还意味着,企业可以无缝地将容量扩展到PB级,甚至更大,只需要在有需求时添加新的节点——而不会带来任何中断或性能下降的风险。

对象存储:混合云战略的一大“命脉”

对象存储的另一个关键区别是它对元数据的使用。每个对象都包含一个或多个用户定义的元数据标记,这些标记可用于描述对象的内容,使数据更易于搜索和使用。其中可以包括创建资产的位置、创建资产的项目和数据的特定主题等信息,同时通过复杂的类似谷歌等搜索引擎的工具增强搜索功能。

对象存储还解决了在混合云架构中跨一系列不同平台和位置管理数据的相关挑战。首先,节点可以部署在分布式系统中任何需要部署的地方,支持在收集数据的地方,就地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个可以跨多个位置的存储池。其次,对象存储使用S3 API,因此它使用的是云的语言,可以使本地和云平台之间无缝通信。

考虑到这些因素,很显然,传统存储正在阻碍企业充分利用它们的混合云基础设施。对象存储的独特功能可以平稳地过渡到以混合云基础设施为规范的IT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对象存储将继续成为企业IT的主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