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中小學現都網上電視上上課、釘釘打卡,你覺得效果如何?

華聯輝


這個每個縣裡和每個市裡的領導,應該和軟件開發商商量統一開課,因為,縣裡和市裡的教科書都不是一樣的,市裡和縣裡應該分開才行


人間天堂33


剛開始都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現在四天了,老師們也慢慢的調試好設備,能正常的按點上課了。孩子們吧,調皮的在哪也一樣。只是對孩子的眼睛不好。不過最累的是老師,除了備課,還得瞪著眼去對著電腦查看作業。碰上個手機像素不好的,真是折磨人啊。


詩雨55022783


這個問題我來答

釘釘上課第四天,效果如何呢?

我讓班級裡的孩子一遍上課一遍做筆記,有的孩子筆記很認真,科學實驗也做得很好!這一批孩子是有效果的,有效果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原因家長在邊上陪同,監督孩子認真學習按時打卡!這一批孩子是有效果的,第二個是班級中原本就成績筆記好的,這些孩子本來自主學習的方法就比較好,屬於自己會學習的孩子,他們自己能監管好自己!這樣的孩子效率比較高!

但是有些孩子可以說沒有效率,平時本來就不回學習的要老師花很多精力每天監督的孩子這一些家長在家學習網課是沒有效率的!

家長缺乏陪同的!有的家長不陪同沒有時間陪同也是理解的,但是有一種死循環的感覺,小時候家長沒有陪同的孩子越來越不會學習!低段孩子要陪同,高段孩子可以適當放手!初中以上孩子完全放手!

直播間規則問題,直播的時候有的孩子隨意聊天發表情甚至點贊,有一個老師說班級40個孩子,那天直播半小時得到了4000多個贊,4000多個贊意味著這40個孩子每一個人至少要點100次以上!就半個小時點一百多個贊那上課的效率在哪裡呢?這課堂不是遊戲課!鑑於以上幾點我要求孩子直播時不閒聊,不說和課程無關的內容,不需要學生去點贊!認真聽記筆記就好!

釘釘打卡這個我倒是挺喜歡的,家長老師孩子三方面一起合力比較有制約力量!



安安媽媽鄭老師


你好,我是一名老師,最近自己也是通過網課給學生們上課,網絡教學有較為明顯的弊端,比如缺乏師生互動,學校效果差,老師無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授課效果會受到設備、網絡信號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容易近視、缺乏監督的情況下,孩子容易受網絡遊戲的吸引等。近幾天網上反饋的上課效果來看,不少學生確實很難集中注意力認真跟隨停課,缺少了課堂紀律的約束,上課的效果很有可能大打折扣。

效果如何還在於個人掌握

當然網絡教學的效果必然千差萬別,有這項安排可以服務到大多數學生和家長,效果如何,關鍵還是在於家長的監督以及孩子的自覺性,這也只是當下的權宜之計,並非長久之策,它的缺點應該不會放大到大家所擔心的程度。如果真的擔心,這段時間家長也不方便出門,完全可以把時間和精力多花在對孩子的監督也引導上。


小表哥笑談化學


因人而異。孩子不同,效果不同。家長不同,效果也不同。

愛學習,自律的孩子效果會很好。這類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他們會認真傾聽老師講課,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這類孩子精力集中,自制力強,他們能認真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這部分孩子學習效果會很好。

不愛學習,自制力差的孩子效果不好。這部分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在沒有老師管束的情況下,精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聽課效果差,對於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也不願認真去完成。所以這類孩子,學習效果不好。

一般孩子,對學習興趣不濃,自制力一般,聽課效果也一般。這些孩子可能會邊聽邊玩,聽課斷斷續續,知識不完整,會有知識漏洞,出現夾生飯。

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與家長有關。家長注重孩子學習,督促緊的,相對效果就好些。家長不關注孩子學習,放任自流的,學習效果就不好。

另外,網課缺少了真正課堂上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及時反饋,老師不能很好地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所以,網課學習會出現學習效果參差不齊的現象。所以不建議通過網課提前上新課。


春雨潤花


今天早上8點上課,我睡到7點53才起來。我的手機使勁響,一下拿過來看,時間都快到了。本來是提前十分鐘簽到,結果第一天就遲到了…
孩子們上了課還要做自我總結,還要上傳筆記等內容。還有二十天,怎麼了得,哎,還是去學校安逸點。
今天早上起來給孩子煎了兩個雞蛋,兩根烤腸,一盒牛奶,實在是忙不過來。
我隨時隨地都盯著班級群裡發的信息,生怕沒注意錯過了重要信息。真的太難了,希望疫情趕緊過去吧,不然家長和孩子,還有老師都要瘋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540005225334e98768\

婷微


我覺得效果不大,因為我就是一線教師。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又以下幾點:

1.沒有學習氛圍。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學習,有嚴格的要求和紀律,大家在一起討論交流,比學趕幫超,效果好!

2.資源不公平。每家有每家的具體情況,家庭條件不一樣,電子產品不一樣,學習環境不一樣,很難做到像學校那麼公平教學!

3.沒有互動,只是完成任務!在課堂上,老師們可以根據孩子們的表現,隨時掌握學習情況,哪些知識點孩子們不容易掌握,就要反覆強調,甚至單獨輔導!


夏沫殷涼


受此次新冠狀病毒的影響,不少學校開通了網課 ,不少人調侃道“教師成了主播”,那麼開網課到底該不該呢,我認為要從以下來思考:

從學生角度來看:受疫情影響,學校暫緩開學,在家缺乏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學習上會有所落下,表面上看網卡確實可以增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多少能學到一些知識。但網課與學生長期的課堂學習存在一定的區別,換了環境是否能很快適應?面對新的學習工具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是否能抵制誘惑專心學習?下載網課學習APP以及線上任務,考勤是否有意義?這些都要打一個打問號。

從教師角度來看:通常情況下,在此之前教師沒有網上授課經驗,不同的教學形式會不會加大疫情期間教師壓力?在網上直播或者錄播畢竟不是面對面教學會不會讓教師一改往日聲情並茂的風格?

總而言之,我不贊同疫情期間,初等教育學校開通網課。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壓縮暑假時間補課,當然疫情期間教師可以適當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自行完成。



有情懷的分享者


因為疫情,中小學現都網上上課,釘釘打卡,就我和周邊的人來說,效果確實不好,對於多數群體來說,這是在給抗"疫"添亂。

整個受教育群體分以下部分:

一、孩子自律好學,家長受教育程度,家中糧草足,有配合有協助,沒有網課也會利用這段時間充電,網課對於他(她)聊甚於無。

二、孩子自覺性不高,需要有人監督,有人負責後勤,家長受教育程度還行,但以公職人員為主,一邊孩子在上新課,打卡拍照,一邊是工作救死扶傷,設卡盤查,走街進戶,網上開新課無疑是災難。

三、孩子態度可以,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上課硬件不行,網絡卡頓,掉線,學生哭家長跳,兵荒馬亂,覺得網課的帶來的壓力遠大於病毒。

四,孩子態度學習都不行,家長為生計犯愁,一家人扎騰半天索行放棄,網課成了玩遊戲的保護傘。

奉勸相關部門,大"疫"當前,先保命再談教育,存在感什麼時候展現都不遲,別添亂!





十年飲冰x


“線上教學”無疑是“丟了西瓜保了芝麻”。教育部已經連續下發通知不允許線上授新課。

大疫當前,不要讓孩子置身事外,讓孩子走進疫情防控之中,去接受國難當頭的人生成長洗禮,這樣的教育比毫無意義的“線上課”重要千萬倍。教育部繼續下達禁止教授新課的通知,其目的就是給線上上課踩剎車,不讓孩子在家美其名曰的用功於這種線上“上課”。這樣的課其實就是:亂哄哄,徒有形式,想聽聽不見,想言不能言,不想聽的“心在曹營心在漢(遊戲……等)”。

婦孺皆知,中小學教育教學是需要互動的,線上上課只能是教育機構賺錢的噱頭,哪能用它來代替學校教育?不同學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差異非常大,小初高、低年段、高年段、畢業年級等不同學生群體的學習狀態各有不同,怎能一個線上課可以了得?曾幾何時我們都竭力口誅筆伐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授課方式,時下搖身一變成為香餑餑的“線上滿堂灌”了。雖然當下疫情肆虐,學校開學不得不延遲,但我們也不能有病亂投醫,只求形式好看,報表好填就一哄而上,這做法要不得。

老話說“國難出英雄,時艱人長大”。戰爭,當下我們所面臨的疫情防控不亞於一場戰爭,是最能夠激發國民鬥志、英雄主義、愛國熱情、發奮讀書為國家之激情的。我們國家已經享受70年和平歲月了。多少青少年就像是我們養在溫室裡的花朵,圈棚裡的“駿馬”。他們被家長抱怨長不大,不學習,不懂事,不感恩,不孝敬,不愛學習的有千千萬萬。君不見影視行業曾經包裝出“娘炮”形象明星成為誤導學生追求的“明星”。現在,說出來不好聽的話“難得國家遇到災難,這場疫情對社會的影響不亞於一場戰爭”,我們家長是如何利用這場疫情災難教育孩子的?難道就是把他們關在屋內,吃飯,睡覺,打遊戲……?。

真是可悲,看不見有家長,有學校號召,引導組織學生趕赴“疫情前線”與抗擊疫情,或參與防控疫情的英雄們一起,共克時艱(當然是在自我防護有保障的情況下,不贅述)。我曾發文,我們的家長難道沒有看見,一日本14歲女生不畏嚴寒,手捧捐款箱,對每個路人行九十度鞠躬,為遭遇疫情肆虐的我們募集善款。疫情當下,全國陷入前所未有的艱難,我們的未來主人——我們的孩子們都去了哪裡?都在幹嘛呢?難道只能被我們“保護”在家裡,日後繼續無心向學?繼續目無尊長?繼續追星打遊戲?

父母難得有機會可以長時間陪伴孩子,縱使不上前線防控疫情,至少可以做到,在家要求孩子關注新聞,親眼目睹一下前線白衣天使奮戰的鏡頭畫面,有道是,榜樣的力量是偉大的,無窮的。有最美面部被口罩勒痕醫生姐;有鍾南山院士趕赴疫區時列車餐桌邊打盹的畫面,有拾荒老人捐款的鏡頭。趁這個機會讓孩子感悟判斷什麼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應該學什麼,應該做什麼。讓他們看看一線的白衣天使等工作者,是怎樣在抗擊疫情。看看有什麼樣的人在捐款,老大爺在捐款,拾荒老人在捐款,企業家在捐款。什麼樣的人是英雄,什麼樣的人值得我們去崇拜。

疫情之下引導孩子置身於這場“戰疫”之中,難得遇到時艱出英雄的機會,藉此國家遭遇大難之際,引領孩子親身感悟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長大才能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難道這不比毫無效果的“線上課”更有意義嗎?有很多比線上知識更重要的東西,如家國情懷,社會責任,英雄崇拜等。

疫情之下,如何看待“線上課”,相信您一定不會“丟了西瓜保了芝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