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蝗虫灾害严重,为什么无法制止,鸟能遏制蝗灾吗?

硕联达科技


在蝗虫的天敌中,世界各地均有一些鸟类可捕食蝗蝻及成虫,有些种类在某些地区或对某些蝗虫 有较明显的控制作用。我国食蝗鸟的研究表明,在微山湖 及其附近地区已知食蝗鸟18种。从鸟胃解剖统计取食蝗虫数量的多少依次排列为:燕 鴿、白翅浮欧、田鹨、红脚隼、灰喜鹊、喜鹊、草鹭, 其余10种取食蝗虫的数量少且差别不大。它们取食蝗虫 的种类有东亚飞蝗、稻蝗、大垫尘翅蝗、中华剑角蝗、负 蝗、菱蝗等。在我国黄海沿海地区,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调查 有以下5种鸟类捕食蝗蝻及成虫:池鹭、红脚隼、燕鴣、 田鹨及白额燕鸥等;其中以燕鴣及白额燕鸥在沿海一带分 布最广,数量最多,常成群在沿海苇草荒地上空飞翔捕食 蝗虫。此外,以下的一些鸟类也取食蝗虫,如燕鸥、黑尾巴 鸥、海鸥、大嘴乌鸦、树麻雀、短鼻麻鸭、鹌鹑、鸡、 鸭、八哥等。

近日来源于东非的蝗灾蔓延事件已经成为人们又一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些蝗虫有的分支已经成功飞越红海和阿曼湾,抵达到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数量达到千亿之多。蝗虫作为一种昆虫,其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成为众多鸟类和蛙类非常喜爱的“美食”,另外像螳螂、蜘蛛、蜥蜴等也常以蝗虫为食,蝗虫的天敌可谓众多,那么为何蝗群的蔓延之势没有受到阻止呢?

从蝗虫的繁衍来看,蝗灾之所以能够成为和水灾、旱灾并列的农业三大自然灾害,主要原因在于蝗虫强大的繁殖能力和对所经之处所有植物的巨大的破坏力。成年雌性蝗虫一生平均可以产卵200粒,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00粒,而每颗卵从产下到生长为成虫的时间也非常短,在条件适宜的时候还不到30天。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每年蝗虫可以繁衍3代-4代,也就是说一对成年蝗虫,在一年之内,少说也可以繁育出至少几百万个后代,在比较干燥、食物量丰富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上千万只,这仅仅是一对成年蝗虫的后代数量。

从蝗虫卵的发育来看,其比较适宜的孵化环境为干燥的土壤,这种气候条件土壤中的温度偏高、含水量较小,植被也比较稀疏,非常适合虫卵发良。据有关机构监测,众多蝗虫在寻找到适合的土壤后,便会蜂拥而至进行产卵,许多卵聚在一起形在卵块,每个卵块中可以存在50粒以上的虫卵,而每平方米这样的土壤可以有3000个以上的卵块,也就是说,每平方米合适的土壤中,将可能会孕育出15万个蝗虫,这个数量是也是非常可怕的。

从天敌的数量来看,虽然蝗虫有众多的天敌,但天敌的数量,与蝗虫的本底数量以及增殖速度相比,简直太低太低。我们假定那些鸟类、蛙类和其它天敌的数量能够达到上限,我们给它们平均取值每类有10万只,加上它们增殖的速度,具有捕杀蝗虫能力的有效数量也就会达到平均每类100万只,总的天敌数量我们估且计为500万只,而每个天敌平均每天的捕杀量也不过20只上下,毕竟不可能无限制地去吃,而且那些小型的天敌,胃口就更加小了,那么每天的捕杀量也就1亿只左右,这与动辄几千亿只的蝗群相比差距太明显了。

从天敌的活动范围和食性来看,这个方面也是减分项,鸟类、蛙类和其它天敌都有自己固有的栖息地范围和生活习性,不可能随着快节奏飞行的蝗群而迅速转移,只能是当地的天敌来消化侵入的蝗虫,而且这些天敌的食物来源又绝非蝗虫一种,无形中又会严重拉低每天吃掉蝗虫的数量。

因此,靠天敌的“吃”是解决不了蝗灾问题的,当然,人类在历史上解决蝗灾问题,也试过“吃”的方法,不过效果也非常不好,毕竟蝗虫所富含的脂肪和糖类物质较少,仅靠蛋白质是解决不了因粮食绝收而带来的饥饿问题的,所以历史上发生过蝗灾的地区,有人宁愿去啃树皮也不多吃蝗虫,毕竟吃不饱呀,还浪费大量的体力去捉,得不偿失。

最近相信大家都被高达4000亿只蝗虫肆虐中亚并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刷屏了,从相关视频来看,那漫天飞舞的蝗虫确实让人胆战心惊。这种数量级的蝗灾,真的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而巴基斯坦和印度是和我国边境接壤的两个国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担心,这次的蝗灾不会进入我国吧?否则在当前我们还面临疫情的时刻,要是再来一个蝗灾,那真的是雪上加霜。

首先从路线来看,这次的蝗灾大概率不会进入我国,就像有些同学说的,除非这些蝗虫能够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因为从这场印蝗灾的行进路线来看,蝗虫的活动区域偏南,不大可能向北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进入我们的新疆南部。

而且喜马拉雅山脉地势严寒,恐怕这些蝗虫还没有飞到三分之一就给冻死了,而且山上又没有植被,饿也能给饿死。而且东南亚雨林的复杂生态,来自东非的蝗虫也不适应,所以蝗群向东大概率会止步于孟加拉国或缅甸,影响不到我国的云南西部。

当然,咱们也不能大意,不能让幺蛾子事件再度发生。至于说对付蝗虫有没有好办法,这个就目前而言,大致上有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通过科学检测,趁蝗虫还在孵化阶段时,找到产卵地,把虫卵处理掉。

蝗虫寿命不长,一般为六个月,在这期间蝗虫会产卵,自然死掉,然后下一批蝗虫孵化出来后会形成新的灾害,继续祸害人。所以预防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尽可能早地在孵化阶段就把蝗虫卵灭掉。

咱们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据统计,东亚飞蝗孳生地由几十年前的近800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2200万亩。这其中减少的大部分都是我国的成果。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基本上不存在蝗灾,山东、河北等地的蝗虫可以说数年一出,一出即灭,毫无存在感。

说到这里要提一个人——马世骏先生。正是因为有他和他的团队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开始治蝗,咱们国家今天才会有如此明显的治蝗成果。

当然草场等人口密度小地区,蝗灾还是无法彻底控制。因为蝗虫的产卵范围太大了,经常在无人区产卵,并且一次产卵又多(平均一窝产几十卵),很难搜寻并扑灭,所以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还是无法完全监控。

至于国外那就更不提了,一塌糊涂,尤其是中亚和非洲的一些国家。比如去年到今年的这场蝗灾,蝗虫最初在沙漠深处产卵,在沙漠深处聚集,人类本来就很难察觉,再加上当地的防治不好,等成群结队的蝗虫出现在全世界人们的视线时,就已经是现在这个无法遏制的状态了。

第二种办法就是生物灭蝗。所谓生物灭蝗就是培养蝗虫的天敌,比如鸡鸭鸟蛙之类的,这些动物都吃蝗虫。有一种鸟叫粉红椋鸟,这种鸟的主食就是蝗虫,平均一天能吃150只左右。

在这种鸟聚集的区域内,几乎看不到蝗虫,冒头就被吃了。生物防治目前也是咱们大力推广的防治蝗虫手段,非常的重视,而且效果也很好。不过由于蝗灾的蝗虫一般都是以“百亿”为计量单位,数量巨大。

鸡鸭鸟蛙这些蝗虫的天敌就算再能吃,也不可能把蝗虫吃绝了,所以一旦蝗虫聚集,形成蝗灾后,生物灭蝗也只能是遏制蝗灾,尽可能地杀死蝗虫,做不到彻底消灭蝗虫。所以只能当成是一种局部的辅助手段。

第三种办法是化学灭蝗。所谓化学灭蝗就是大面积使用化学药剂消灭蝗虫,比如有一些细菌可以让蝗虫染病,缩短其寿命,在蝗灾区域撒上这种细菌后,蝗虫会逐渐死掉。还比如有些化学药剂可以直接杀死蝗虫。

不过化学灭蝗的副作用也很大,会造成大面积化学污染。并且蝗虫移动速度快,经常会改变方向,用飞机追踪蝗虫群也不容易。比如说飞机撒药灭蝗虫时,经常会扑空,效率不高。所以一般来说,化学灭蝗这种办法通常都是杀手锏。

综合来说,第一种办法是根治,咱们国家就是因为这方面做得好,所以在农业区,基本看不到蝗灾了(有蝗虫,但没有“灾”)。另外,网上经常有人编段子,说国外发生蝗虫灾害是因为外国人不懂吃,我国没蝗灾是因为我们中国能吃,蝗虫不敢来。如果把中国吃货送到国外去,蝗虫就没有了。

这属于典型的抖机灵,胡说八道。因为实际上,要说吃蝗虫,咱们还真不比国外高明多少。非洲人就经常吃蝗虫,吃法与咋们一样,都是油炸。但非洲人把漫天遍野、密密麻麻的蝗灾吃灭了吗?从这场沙漠蝗灾来看,从历史上所有的蝗灾来看,显然没有。

那是不是非洲人不会抓呢?显然也不是。蝗虫长了翅膀,会飞,一天最多能飞一百多公里,有的甚至能跨海。就算动员人力去抓捕蝗虫,你觉得能抓多少?怕是粮食被吃完了,蝗虫都飞走了,人类还没抓到多少。

不论是非洲人,还是中国人,如果靠人力抓蝗虫,效率都不可能高。另外据一些文献资料记载,聚集性蝗虫体内含有微量氢氰酸,少吃点可能没事,但如果过量食可能用会中毒,这应该蝗虫抵抗天敌进化出来的结果。

所以以后不要每次听到国外爆发蝗灾时,就取笑人家,说当地人为什么不把蝗虫吃掉这类幼稚言论。论吃蝗虫,其实咱们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并且吃也不能解决问题,蝗虫虽然是可以吃,但要吃过量了,是会中毒的。

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1 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 农业结构调整

  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

  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 植树造林

  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1.4 提高蝗区植物多样性和覆盖度

  蝗区植物的多样性会延长蝗虫寻找食物的时间,植物的高覆盖度可减少蝗虫产卵的场所,这些措施都会有效地减少蝗虫的发生。同时,提高植被覆盖度和植物多样性还能提高一些蝗虫天敌的数量。

  1.5 加强牧区管理和草原建设

  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增加草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改变蝗虫发生的适宜环境,改变生态小气候,从而控制草原蝗虫。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控制蝗灾的新途径,包括微生物农药(如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植物源农药(如天然除虫菊酯)、昆虫信息素(如蝗虫聚集素)等[6]。

  2.1 蝗虫致病微生物及其利用

  2.1.1 蝗虫微孢子虫 国内研究较早且较成功的蝗虫致病微生物是蝗虫微孢子虫。蝗虫微孢子虫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已知蝗总科90多种蝗虫均易感染。

  运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成本可比化学杀虫剂降低1/3~1/2,且操作简便(喷雾、撒饵均可),在草原蝗虫种群中可长期流行和传播[7]。此外,蝗虫微孢子虫还可与卡死克等特异性杀虫剂协调应用或混配使用,实现了速效与长效、化防与生防协调治蝗的目的[8]。

  2.1.2 蝗虫致病真菌 在所有的病原微生物中真菌可能在蝗虫种群自然调控中起主要作用,真菌在经过引进后可广泛流行从而大量杀死害虫种群[9]。常用的蝗虫病原真菌包括丝孢类的白僵菌、黄绿绿僵菌、小团孢属以及结合菌类的蝗噬虫霉等[10],在这些致病真菌中,使用半知菌类孢子作为真菌杀虫剂具有快捷、有效的前景。

  2.1.3 蝗虫痘病毒 蝗虫痘病毒于1966年在国外首次从黑血蝗体内分离得到,1981年黄传贤等在国内新疆西伯利亚蝗体内首次发现蝗虫痘病毒,并命名为西伯利亚蝗痘病毒。此后国内又相继发现亚洲小车蝗痘病毒、意大利蝗痘病毒等5种蝗虫痘病毒[1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蝗虫痘病毒制剂也是控制蝗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

  2.1.4 蝗虫致病细菌 用苏云金杆菌亚种感染青海、四川草地的优势种蝗虫的试验结果表明Bt7可用于草地蝗虫的防治[12]。此外,自黄脊竹蝗体内分离得到的一种类产碱假单孢菌[13]以及在棉蝗体内发现的蜡状芽孢杆菌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2.1.5 蝗虫致病线虫 寄生蝗虫的线虫主要属于铁线虫科和雨线虫科[14]。另外,索科索属线虫寄生蝗虫可使蝗虫表现出行动迟钝、腹部异常膨大、食量减少或不取食等病症。由于受索线虫的侵染,北美洲东部蝗虫的种群一直被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下[15]。

  2.2 蝗虫天敌动物及其利用

  对蝗虫有抑制作用的天敌大约有8大类70余种,包括菌类、线虫、螨类、昆虫类、蜘蛛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16]。 其中昆虫类、菌类、鸟类等已被作为生物防治手段加以研究利用。

  2.2.1 天敌昆虫 蝗虫的天敌昆虫在减少静态蝗虫群集和群集种群的增长速度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蜂虻科、丽蝇科、皮金龟科、食虫虻

虽然现在有不少的年轻人都到城市打工了,但是现在种植庄稼的农民也是有不少的,对于这些农民来说,他们最害怕遇到的事情就是遇到大量的蝗虫了,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般只要是蝗虫飞过的地方都是寸草不生的,所以庄稼当然也不能幸免。

不过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是有克星的,而蝗虫的克星就是粉红椋鸟,这种鸟类可以说是“蝗虫收割机”,只要有它的存在,那么农民根本就不用害怕蝗虫的问题。比如说曾经新疆北部因为自古以来就是哈萨克族牧民的游牧草场,所以每年到春天的时候,这里就经常发生蝗灾,但是不管农民使用了什么方法都没有有效的遏止这种情况,但是在后来的时候,一些农民发现粉红椋鸟有着消灭蝗虫的作用,于是农民就讲这种鸟当做了“蝗虫收割机”。

当时农民为了可以吸引大量的粉红椋鸟,于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新疆就开始为粉红椋鸟提供筑巢的场所,希望可以能够用这种方法来吸引粉红椋鸟,而这种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现在新疆每年都可以吸引十万多只粉红椋鸟,让新疆上千万亩的农作物可以免受蝗灾的侵扰。

但是虽然粉红椋鸟保护了这么多的农作物,可是还是有人看中了粉红椋鸟的身体,有不少人为了可以赚钱,而开始捕猎粉红椋鸟吗,然后将它们作为野味卖给一些商人,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中国关系最好的国家巴基斯坦,将这种鸟列为严格保护的益鸟。

对于这件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你们喜欢这种鸟吗?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说出自己的看法。




带你一起回农村


这次沙漠蝗虫灾害产生于东非,现在己漫延到巴基斯坦丶印度等西亚的十多个国家。

这种沙漠蝗灾是很难遏制的,因为沙蝗一群一群的,一群多大呢?大约面积有宽40公里,长60公里。这么大面积遮天蔽日全是蝗虫,是沒好办法遏制的。你说让鸟吃蝗虫来遏制,那你的想象太天真了,鸟吃蝗虫不假,但在数量众多的蝗虫面前,让鸟去消灭蝗灾,那无疑于杯水车薪。

不过大家不要怕,这次发生的沙漠蝗灾影响我国的概率很小,因为由于昆仑山脉和喜玛拉雅山挡着,蝗虫飞过来的很少。


本昌谈历史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受到蝗灾的危害。而目前来说,受蝗灾比较厉害的是非洲东北角的部分国家,而与我国相邻的巴铁与印度现在已经受到了蝗灾的危害。

这个蝗群有多大的破坏力呢?

目前蝗群数量庞大,据了解有4000亿只蝗虫汇聚在一起,这么多的蝗虫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长宽达到了四五十公里的平面,人站在下面一看几乎是黑压压的一片,所以说它是遮天蔽日的。

蝗虫对植物破坏力相当惊人。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能够吃掉3.5万人的口粮。它们过境之处,包括杂草在内的植物都是千苍百孔,叶子几乎被啃噬一尽。

所以,蝗灾发生的时候对农作物的破坏是相当大的。而且,它们还有很强的迁徒性,一天就能够飞行150公里。如果这里的东西吃得差不多完了,马上就会继续往前飞到另外一处继续吃。所以,蝗灾一旦发生,它的实际破坏范围也是非常的广的。

蝗虫因为飞行速度快,方向带有不确定性,而且蝗虫数量之多,一般还真的确实是难以都是难以制止的。

至于说到鸟是不能够遏制蝗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鸟的数量毕竟有限,而蝗虫飞行速度也快,数量是鸟的好多个数量级,把鸟放那里吃蝗虫也是吃不来的。再说,如果鸟真的能够遏制蝗灾,那想必世界上也应该不会有蝗灾了。

要遏制蝗灾,还是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为蝗灾的发生一般都是因为出现极度干旱天气的时候。而这次非常东部的蝗灾就是出现了干旱才出现的蝗灾。

这次起源于非洲东部的蝗灾,已经进入到了印度与巴铁,但是进入我国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大家不要过分的担心。


洞庭清水塘


答,最近蝗虫🦗灾害严重,无法制止是因为蝗虫的量太大有4000多亿只,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蝗虫一走一过所有植物一扫而光,这么多蝗虫跟本杀不过来,鸟儿也跟本不管用,跟本遏制不了!主要就是大多了,鸟儿吃不过来,现在蝗虫地区国家,没什么好办法,该用的都用了,不管用呀!


新中有数389


2月是蝗虫产卵孵化的时间,4月便会形成新的蝗群。因此,蝗灾扩大趋势可能会延续到6月。

1 平方公里的蝗群一天能吃掉 3.5 万人的口粮,这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4000亿只蝗虫来袭,并且已到达邻邦,那么我国是否也会遭到蝗虫的侵袭?

乐观的判断:

1,昆虫学家康乐院士称,中国不是沙漠蝗的分布区。因此,沙漠蝗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2,农业农村部监测调度分析也显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3,近年来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不断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属于世界领先水平,防蝗药械储备充足,国内大面积暴发蝗灾风险很低。

4,农业农村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动态,同时安排云南、西藏等省区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

再次呼吁:

专家的判断可以给我们乐观的信心,但绝不能成为掉以轻心的理由!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充分预案!

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并不代表现在就一定不会发生!

绝不能让蝗虫侵袭遮天蔽日的可怕场景在我国领土上出现!

备好油锅,油榨蝗虫,作为玩笑话可以,但切不可当真!

粮食安全对14亿人口大国的中国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拜托有关部门高度警惕、全天候监控,第一时间上报,防蝗治蝗两手都要硬。


剑客谈教育


蝗虫容易泛滥成灾的一大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繁殖能力非常强。蝗虫每隔三周就能进行一次繁殖,而且对于产卵地的要求很小,只要土质较为松软就行,几乎可以随时随地繁衍后代。而且虫卵都在地下,它们不容易遭到破坏,鸟类经常吃蝗虫,但这通常也不足以显着减少大面积高数量级别的蝗虫。

一、蝗虫卵量非大:据估计,每只雌性蝗虫能够产下大约100枚虫卵,每平方米的土中可能会存在多达30万枚虫卵。因此,只要条件合适,蝗虫就能大规模繁殖,种群数量会快速增加。血清素会让本来独居的蝗虫将会变得群居,其身体颜色会从绿色变为褐色,它们飞到哪里就会吃到哪里,从而出现蝗灾。

二、从天敌来看:虽然蝗虫有众多的天敌,但天敌的数量,与蝗虫的本底数量以及增殖速度相比,简直太低太低。蝗虫的天敌自己固有的栖息地范围和生活习性,不可能随着快节奏飞行的蝗群而迅速转移,只能是当地的天敌来消化侵入的蝗虫,而且这些天敌的食物来源又绝非蝗虫一种,无形中又会严重拉低每天吃掉蝗虫的数量。

三、繁殖能特别强:虽然成虫的产卵期比较长,一般都有10-30天,但是它们会不断的交配,不断的产卵,分批次的生产小蝗虫,而小蝗虫长大之后就通过粪便发出性欣喜素,雄性和雌性蝗虫通过它们头上的触角收集信息,不断地发出想要交配的意愿,就这样蝗虫的数量聚集的越来越多,最后形成了破坏性的规模。

四“有特异功能”。蝗虫 繁殖能力很强之外,它还不挑食,包括农作物在内的各种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而且蝗虫的飞行能力非常强大,它们可以接连飞行数小时,飞行距离可达150公里。只要一周的时间,蝗虫就能飞到1000公里之外。

因此,靠天敌的“吃”是解决不了蝗灾问题的,当然,人类在历史上解决蝗灾问题,也试过“吃”的方法,不过效果也非常不好,毕竟蝗虫所富含的脂肪和糖类物质较少,仅靠蛋白质是解决不了因粮食绝收而带来的饥饿问题的,所以历史上发生过蝗灾的地区,有人宁愿去啃树皮也不多吃蝗虫,毕竟吃不饱呀,还浪费大量的体力去捉,得不偿失。




农村雄哥


中国有好多胡蜂养殖高手,如果派他们去蝗灾地区放养胡蜂,蝗虫很容易就灭了,蝗虫和蝗虫卵都是胡蜂的美食。现在胡蜂正在人工练蜂王和筑巢阶段,一个月后就对蝗虫,蝗虫卵有很大的杀伤力了。相关单位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邓剑平56061161


我国蝗灾治理主要通过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改造,消除适宜蝗虫发生的环境;同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种群数量,并利用化学药剂及时防治高密度的蝗虫发生区。

生物防治法中,有一种是“招引粉红椋鸟法”。上世纪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砖混鸟巢的办法,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2019年4月新疆多地发生蝗虫灾害,数以万计的粉红椋鸟发动“空袭”。一只粉红椋鸟一天能捕食120至180只蝗虫。

除了粉红椋鸟,鸡鸭鹅鹰也能食蝗于成灾之初。2000年媒体报道,浙江当时有3万只鸭子乘飞机赶往新疆吃蝗虫。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了特大蝗灾,除采取化学药物外,由一群群牧鸡、牧鸭组成的“生物部队”也在新疆的“灭蝗大战”中大显身手。

当时,经省农科院的牵线搭桥,长兴县林城镇天平村养鸭大户杨大元所养的3万只“鸭兵”作为灭蝗“战士”分批登上飞机,空运至新疆灾区。

有浙江鸭参与的十万“鸭子大军”在新疆草原投入战斗后,效果明显。到当年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万亩优质草原上地毯般覆盖的蝗虫被鸭子彻底歼灭。鸭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灾”的英雄。

新疆治蝗灭鼠指挥办公室当时指出:鸭子捕蝗能力强、捕食量大、“军”纪严明,出动鸭子是草原清剿蝗虫、保护生态最为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值得一提的是,据当地牧民们介绍,鸭子吃蝗虫的场面是很有看头的。草场上,鸭掌踏过之处,蝗虫纷纷跳起来,鸭子用它弹簧般灵活的脖颈在空中啄食,犹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夹苍蝇般弹无虚发。

“鸭子每天进食两次,早上四五点钟,天刚露明,鸭子们就自己出去吃蝗虫,几个小时后,就到附近的小河沟里喝水、休息,下午7点多鸭子再次出动,直到晚上9点多太阳落山时才回来。一只鸭子一口气能吃100多只蝗虫。”第一次养鸭的牧民马永刚对鸭子的守纪律性深感惊奇,他说“鸭子太自觉了,我几乎不用费心,它们出去、回来全是分成几个纵队,每个队中鸭子一只跟着一只,真像训练有素的部队。”


大猫娱乐88


疫情还没过去。天天也开始炒蝗🐛虫,真正蝗🐛虫来了,怎么办?好办,有杀🐛虫药剂能杀灭。鸟类能吃一部分,大鸟一天吃五十只,小鸟啄死几个虫,吞不下去。所以,铺天盖地的蝗虫来了,鸟类也是无能为力。


九九雷


蝗虫有咀嚼式口器主要吃禾本科农作物而且食量大,繁殖速度快,蝗虫有外骨骼、有3对足2对翅运动能力强,因此一般方法难以消灭.所以蝗虫能给农作物造成严重灾害.可以适量引进麻雀等小型食虫鸟类来预防消灭蝗虫。


但这一次是沙漠蝗灾,迁徙远,体型小,繁殖快,数量极为庞大。随着气候变暖,增殖速度可能还会变快,所以用鸟类是很难遏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