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疫情对哪些行业影响很大,对就业影响如何?

放假刺客v看


现在疫情对小薇企业影响是最大的,因为现在很多小薇企业,基本上占百分之五十都不符合银行现在贷款条件,现在银行给小薇企业贷款的条件很苛刻,申请不能超过两家银行,交税不能低于1万,有的银行不能低于3万交税,这对很多小薇企业是做不到的,现在都说影响最大的是快递还有餐饮,具体根本都没有调查,事实上现在好多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根本就没有底薪,是安送出多少件来计算收入,不送快递,连最低工资都没有,快递公司的成本就是库房和电动车,这是快递行业,餐饮行业的影响,现在大多数餐饮业,大多数劳动这者工资也是按月结算,这个月上班有工资,不上班一样没有工资,他们大多数连保险都没有,但是我指的是大部分是这样,不完全都是这样,可能有品牌和有规模会有底薪和保险。这次疫情最大影响是那些有底薪和给员工交保险的小薇企业,既没有贷款资格,还要给员工交保险还要给开工资,疫情不稳定还不能开工,就拿我们企业来说吧影响最大,我们是乙帮忙社区服务公司,我工作范围就是给社区做维修服务的,公司不到20人,现在疫情不稳定,员工还不能上班,还要给员工交保险,底薪基本上都在3000多,就是疫情有所稳定了,现在也不有客户,因为都害怕还有潜伏期,就是类似这样的小薇企业影响最大,


喜欢低调的奢华1


现在的疫情除去民生必须品以外,门店和用工企业,影响是巨大的,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

我有朋友的手机维修店,一年房租小两万,正常初六就开门了,现在因疫情影响,到现在没上班,这房租是稳赔了,再加上春节过后生意好,这钱也没赚到,这加起来一个月都少挣多少,

我兄弟的餐饮,因疫情也没开门,房租也是个赔,

从小看大,眼前的小生意都赔钱,那些企业公司的,就更严重了,不是网上有个段子吗,第一次通知初六上班,第二次通知十六上班,第三次,直接不用上班了,公司直接解散了,这虽然是个段子,但也反应了,疫情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个时候机会也是很多的,只要换的工作对自己发展前景有利,就可以换,


灵活的胖子小强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带给了我们很多愤怒,也带给我们很多感动。它让很多人的生活变得艰难,甚至破产,希望疫情早点得到控制,尽快结束,社会快点进入正常生产消费

下面来盘点一下它对什么行业有正向影响,又对什么行业有负向影响。

股市这几天可是大落大起,我之前也分析过对行业的影响,简略的说近期对交通运输,消费服务以及制造业和旅游业的冲击是比较明显的,对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医药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总体上我认为对于医药医疗的行业我们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就是在遇到这种突发性事件时我们的生产力是不足的,不单单是春节停工,更多的是多年来我们不够重视研发。

在药物的研发上显然美国更胜一筹了,现在正在评估吉利德的药物,是一款在研药,上次埃博拉疫情就是这公司搞得研发,为什么不是我们中国的药企?因为我们的医药创新能力还是薄弱。

所以,未来中国一定未来国家应该不仅仅是考虑药品入库降低药价,而是也要考虑到医药企业的发展问题,没有一定的盈利,研发无从谈起。就像华为一样,收到制裁后,我们发现我国的芯片等高科技技术还是薄弱的,需要大力发展补短板,而华为拿出了5G,为什么?因为除了重视研发之外,就是华为自身也有能力去研发。

而医药行业目前是这样的,基本多数药企都是仿制,创新的太少,哪怕是较大的上市公司,也喜欢搞仿制药,为什么?因为投入小回报大,而且不存在研发失败的可能。

另外,这和我们行业起步晚也有很大关系,但我们最起码应该通过这次疫情将它重视起来。以我们国家的治理能力,我觉得通过这次疫情以后肯定会重视起来,一定会有政策来引导,毕竟这次代价太大了。

所以,通过这次疫情以后对医药医疗行业的发展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除此之外,受疫情影响,未来会崛起更多更细分的非接触式线下消费场景,以适应宅男宅女们的生活习惯,并强调无人接触,足不出户特点。比如无人售货架,无人便利店。

另一个就是在线辅导,在线学习行业。由于教育部发布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在线视频会议等等,大大刺激了线上教育行业,比如腾讯,网易,钉钉等企业,迎来了大发展机遇。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危机危机,既要看到危的一面,又要看到里面蕴藏的机遇。

但这其中也有一些行业因为疫情影响而受到冲击的行业。因为疫情爆发的时间点是农历春节。餐厅都备足了材料,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现在,只能看着材料腐烂在库房、冰箱里。除了这个,还要交房租,给厨师和员工发工资。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可谓损失惨重。尤其是一些负债经营的个体户,目前肯定是愁的头都大了。

由于受到疫情影响,餐饮巨头西贝近期发出了告急:“贷款发工资也只能撑3个月”。可想而知其他众多中小企业在本次灾害面前,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那么如果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呢?以下通过几个方面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1.就业结构

2003年就业人数约为7.37亿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3.62亿人,占比最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就业1.59亿人和2.16亿人。2018年,总就业人数7.76亿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3.59亿人,占比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就业2.03亿人和2.14亿人。就业结构也与产业结构的转变有关,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逐步增加。

2.企业现金流压力

采用上市公司最新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流动资产作为公司的可维持资金项。以2018年年报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作为公司的年薪水开支项。可维持年限=可维持资金/年薪水开支;我们将1年作为警戒线来做筛选。

在剔除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三个行业;剔除ST和*ST公司,剩余3392家。其中可维持年限不足1年警戒线的共117家。占比3.45%。上市公司一般财务状况更加良好。大胆推测,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可维持年限小于1年的在10%左右。如果疫情的持续时间远超预期,会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很大影响。

在所有低于警戒线的企业中,纺织服装行业最多。纺织服装行业资金压力较大,而且是劳动密集性行业。受供需两端的双头挤压,现金流压力最大。可类比,餐饮服饰零售等行业的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可维持年限不超过6-8个月。如果疫情的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会对餐饮服饰零售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产生极大压力。

3.失业率压力

从失业率上分析,如果我们参照类似增速,登记失业人数将达到1042万人。考虑到1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故可以推算就业人口规模约为2.0亿人。假设失业率按照SARS时期回升0.2%,失业人数将增加至1082万人,相比19年约增加40万人。如果疫情超出预期,失业率回升1%,则失业人数将增加至1240万人,相比19年增加198万人。

4.疫情√我国现阶段就业影响

从企业现金流的角度来看,我们估算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可维持年限小于1年的应该在10%左右。餐饮服饰零售等行业的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可维持年限预计不超过6-8个月。如果疫情的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会对企业现金流产生很大影响,会对餐饮服饰零售等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产生极大压力。

根据我们的估算,假设失业率按照SARS时期回升0.2%,失业人数将增加至1082万人,相比19年约增加40万人。如果疫情超出预期,失业率回升1%,则失业人数将增加至1240万人,相比19年增加198万人。

中央及时出台引导复工复产的相关政策,预计随后几天各地政府将密集发声,引导企业有序复产复工,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降低大面积失业的风险,实现政策对冲效果。但是需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如果疫情恶化,企业复工困难,失业压力将持续增大。


航天桥


#疫后市场分析浅谈#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战役,已经半月有余。疫情影响了新年,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市场。之前有谈到,有些行业在疫情中面临巨大挑战,有些行业在疫情中迎来了新的机遇。今天来谈谈疫情之后。

首先是在疫情中受到巨大伤害的传统线下行业和线下交互行业。疫情中几乎处于市场停滞,但在疫情之后会呈现明显复苏。其中大型商场,电影院,KTV,夜店以及大型餐厅等因为疫情无法在过年假期实现的地方会逐渐开始复苏,但并不会马上井喷式增长。怡情虽去,余威犹在。疫情过去一个月这些场所市场将开始迅速复苏。可以利用非长时间进行疫情期的自我娱乐损失弥补,这些场所既满足了娱乐需求,又满足了社交需求。只要在疫时做好市场和用户运营,甚至从长远来看,整体市场发展会加速。

但是,大旅游业尽管现在很多人说疫情后一定要去哪里旅游,但是因为时间限制和集中性地区旅游承载力限制,还有疫情余威,旅游业复苏会很慢。而真正等到有时间,疫情余威消散,周期太长,旅游冲动降低。这次灾难对于大旅游业来讲是一次沉重打击。而在疫情中,不论旅游OTA企业还是线下旅行社,需要做的就是变潜在客户为忠实客户,将重点放在抢占市场,抢同业竞企的客户。这部分内容做的越好,则会将伤害降的越低。

对于重资产行业和租赁行业来讲市场份额整体其实并不会降低。客户思考周期长且租房等行为是刚需,市场旺季只是延后而已,但也不会有太大增长。同样,需求在疫情期间做好准备宣传工作,从竞企抢客户。

原因很简单。疫情期间人们有大把时间去重新研究之前的决定。疫时,所有品牌处于同一起跑线。战争就在疫时对原有客户的维护和对竞企客户的吸引。社会责任,产品口碑,产品疫时客户福利,产品原有卖点,竞品痛点展现。这几个方面在疫时做好市场和运营工作,相信疫后市场回暖不是问题。

接着咱们聊在疫情中获得巨大机遇的几个行业。

第一,在线教育行业。风口中的K12在线教育因为疫情再一次起飞。疫时在线课程甚至成为了学生的刚需。疫后,对线下教育的冲击很大。只要在疫时将拉新客户维护好,做好用户运营和“课程预售”的技巧,红利期自然延长。更多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这是对线上教育的尝试,给到了行业充分展示的机会。疫时对于各大在线教育企业来说,抢占线下教育客户资源最为重要。

第二,在线娱乐业。不论是碎片化时间在线娱乐还是长时在线娱乐,在在疫时都得到了发展。疫后,当然还是碎片化娱乐业更具竞争力,但是长时在线娱乐同时会留下一部份新增忠实用户。因此,在疫时的拉新和疫后的用户维护和留存显得异常重要。类似于《魔兽世界》这样的长时大型网游,疫时自然可以去做季卡or半年卡促销以用来客户留存,此处手动at网易的同学。

第三,线上办公软件。客户留存非常重要。个人认为该类产品的卖的该在辅助线下办公,远程依然无法成为市场主流。疫时会有很多企业选择,但留存更重要。


嘉嘉家的小拾贰


新冠状病毒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是空前的,尤其是对服务业,餐饮业,旅游等人员聚集的行业。

这次疫情就相当于对各行各业的一次大考、对于你所说的换工作,我不清楚你的工作性质,也没有办法给你很多的参考。就现在形势来看,个人感觉只要自己公司不倒闭,奉劝你不要换工作、留下来和同事一起努力让自己的公司今年能够活下去,等待春天的到来,我相信不会太远!

往后的一段时间,我相信一些岗位的竞争力会比以前大很多,失业率的增多和就业率的低迷会影响一段时间。在市场这么冷淡的情况下,不要随意跳槽,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努力帮公司度过难关,你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不管有多困难,坚持一下你会发现原来困难也没有这么难!!!


淳朴磊哥


就业影响肯定也是有的,个别单位都破产了,岗位也就没有那么多,所以说影响还是有的,但困难只是暂时的,相信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疫情很快就会彻底消失,这期间大家可以考虑做自媒体,还可以有收益:

第二,百家号

第三,大鱼号

第四,企鹅号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坚持,方法得当,就一定会成功。

谢谢大家!


远方7367


餐饮业,服务行业,服装行业等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看到新闻海底捞2周停业就损失11个亿;北京的K歌之王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西贝也在媒体上说损失惨重。

单纯这些数据就可以想象到受到的影响有多么大。说一个身边的例子。

我们老家大多数都在做服装生意。有些在广州的批发市场。一个店租一个月几万,甚至大的店铺10几万。疫情的影响下,有人说一个月不开店就可以损失大城市一套房的首付。所以受到影响的行业真的很多。特别是人群很聚集的服务市场。而服装工厂也无法打工。年前很多店铺备的春款的存货也无法销售出去,所以真的是损失惨重。

餐饮业很多现在都还不能开门营业。虽然政府有减免店租的政策。但是还是压力重重。看到新闻上很多酒家把存货拿到街道上便宜售卖,减缓一些压力。想象一下,这种见到人都要回避的场面,对于餐饮业是有多么惨重的影响。

虽然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但是也给其他行业带来了商机,很多行业开始转行生产口罩。对于健康的意识的增强,这些洗手液,消毒液的家居用品供不应求。在疫情下能够真正火起来的行业都是健康和自我发展有关。比如现在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视频等这些都是在疫情影响下变得更加热门。


LISSEN小森


餐饮行业,这次的疫情发生于春节期间,很多餐饮行业直接关门,前期所储备的食材,几乎暂用了大量的资金。再加上没有营业额,很多餐饮店面是无法继续运营下去的。文化娱乐,特别是线下影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7c07bade2954f29ad088fd25a0a7dfe\

有点俗的小哥


我个人是一直做餐饮的,所以对餐饮了解的更多些。反正餐饮影响特别严重,像我们家店小,大不了就不开了,赔了装修费房租啥的就算了,像大企业的,海底捞啊,西贝这些确实每天支付员工工资都是一个大数据!其他的比如养殖业,种植业,运输,交通,民宿,酒店都会有影响!倒下的企业也很多!

依照个人来看,如果公司没有通知不去上班了,还是不要换工作,今年找工作的人应该会很多,竞争会较大,所以不要轻举妄动!


书写餐饮人生


被武汉疫情影响而停工的老板们:武汉新冠疫情后,看到房价的升高和实业的艰辛,你们会继续干实业吗?

非常时刻,将行非常之法!

武汉新冠病毒疫情之后,必须坚决的引导资金流向实体行业工厂,恢复国家之本,严格限制房价暴涨,虹吸实体经济的恢复性低息贷款(很多拿到国家低息贷款的企业,很可能去炒房或者炒股,买理财脱实向虚)。

现在国家因为武汉疫情影响,很多行业工厂无法开工,众多企业停摆,造成实体经济的损害,到武汉疫情结束后,百业待兴的关键时刻,国家最重要的是告诉工厂企业:

你们生产的东西是非常宝贵的,必定有巨大的利润,而不是用房价的暴涨,告诉这些工厂企业主,房子才是能赚钱的,你们的实体产品无足轻重!

所以,必须用“堵”和“疏”的两种策略,来保证国家疫情后对经济的支持,落到实体经济之上。

所谓“堵”:

就是严格限制房价,让房价不涨(跌也不指望,不新增加反对势力和房价大跌后反弹的压力,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维持房价不涨,时间长了,平稳过度,资金自然会慢慢流入实业),没有赚钱效应,也就是企业主在得到国家的救助贷款后,投入买房,也不会赚钱!

所谓“疏”:

就是国家采购那些因为,居民被隔离,无法消费的居民必须品,告诉那些企业主,你们干实业,有利可图的,比买房子强多了。

如此,必定海内人人争相生产国家和军民必须物资,使得国家经济最快走出疫情影响,物资极大丰富。

以前的时候,经济正常的时候,虽然炒房赚钱,但做实业,还做得下去,还能赚到钱,所以房地产对资金的掠夺,还有竞争者。

而现在,因为疫情的原因,众多实体工厂和企业亏损累累,这时候他们继续坚持为民众辛辛苦苦生产物资的信念,就会遇到巨大的挑战,放弃辛苦不赚钱的实业的心思就越发迫切。

而如果此时,房价暴涨,就会成为压倒实体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子还开什么工厂?又是房租,又是员工工资,又是疫情防护?这么麻烦,还不如去炒房,不需要操心生产,简直一本万利!

而如果企业家都去炒房了,国内物资无人生产,以后万一国家遇到了挑战,我们拿什么应对?

比如这次武汉疫情,我们之所以能胜利,就是因为亿万企业工厂,生产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前线。

而如果在疫情之后,经济需要复苏的关键时刻,企业如此困难的时候,房价却暴涨,吸引了大家去炒房,谁还生产物资?

以后遇到类似武汉疫情的挑战,我们还有家底去挥霍吗?

看到众多实体工厂因为停工带来的影响,艰难度日,艰难防疫,和炒房无本万利的轻松,你们不觉得心痛吗?

没有豪宅,中国还是中国,没有了众多生产物质财富的实体工厂,中国的强大从而谈起?

中国真正的底蕴,是我们众多创造了极大物质财富的工厂,而不是黄浦江边让富人炫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汤臣一品豪宅!

日升日落,白驹过隙,问苍莽大地,谁主沉浮!

武汉疫情虽然即将过去,但武汉疫情的影响和教训难以磨灭,类似的优柔寡断带来的破坏只会发酵!

资金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在看政策疫情后支持什么?在看哪个地方最赚钱?是炒房,还是老实干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