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畫畫時,父母要警惕有這幾種“不良”習慣的老師

4至8歲左右,算是美術教育的啟蒙階段,這個階段時間跨度很大,遇到的美術教師也是形形色色。

那麼哪些是我們需要提防和注意的呢?

對班型或教師選擇的建議

4歲到1年級

零基礎(從沒學過畫畫)

推薦選擇幼師畢業,前提是經過機構內美術專業培訓後上崗的,

這個階段需要幼師的育兒知識,他們能更好的得到孩子的認可,

避免孩子長期的牴觸和恐懼情緒,

只是單純幼師畢業,在專業程度上肯定是不足的,

所以需要它經過培訓,變得更專業。

而一些美術專業的畢業生,他們雖然足夠專業,卻不是我們暫時的最大需求,

他們在和小朋友交流溝通上會有點生硬。

有基礎(一年以上)或者2年級以上的學生

推薦選擇:必須是專業滴美術教師了

這個階段是需要系統的,由淺入深的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了,

不能像啟蒙階段那樣,以“哄孩子”為主了。

所以即便你的孩子前期有些跟不上,也不能去零起點班型浪費時間了。

繪畫習慣越早養成,成型也就越快。

當然,如今有個學前教育的本科專業,具體啥樣咱也不瞭解,有了解的可以分享一下。


孩子學畫畫時,父母要警惕有這幾種“不良”習慣的老師

選擇不當,可能會造成孩子時間上的浪費

重點——細數美術教育裡教師的不良習慣

其實這些問題在行業內部並不算秘密,

甚至很多情況下,

是一名美術教師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但個人認為並不包括最後三條)


課前準備不夠充分

並不僅是備課不充分,還包括對於學生的具體情況估算不足。

比如同樣的一節課,有的半節課畫完,有的一節課畫一半,

這多出的或者不夠的時間如何處理?

畫完的沒事做,畫不完的乾著急。

還有因為材料等原因出現意外了,應對不夠及時,手忙腳亂。

互動、溝通太少,課堂氛圍不活躍

這個問題不好辦,老師的性格問題,沒誰喜歡上一個“悶葫蘆”的課,

有人說這種教師畫畫厲害,可咱啟蒙階段需要的是交流和快樂。

孩子們那開朗樂觀的天性,到了這裡開不動了,

替孩子們惋惜。


孩子學畫畫時,父母要警惕有這幾種“不良”習慣的老師

專業詞彙太多

生怕別人不知道你是學美術的,把自己平時講話習慣完全帶進課堂。

什麼色相,比例,透視,一節課說好幾遍,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們聽課效率變得很低。

這個年齡段,即使你每個專業名字給他解釋,他也很難理解,

你咋不讓4歲小朋友學素描呢?


上面所說這些,其實容易改變也可以理解,

但是,下面這幾點,就開始讓人討厭了。


脾氣差、經常發火

如果是4年級以上的,可能會碰到一些缺乏家教的“熊孩子”,

老師發火情有可原,畢竟有的孩子真的油鹽不進。

但是對幼兒園甚至一二年級的孩子發脾氣,大喊大叫,

我只能說是這種教師無能的體現了。

曾經見過一位家長給前臺老師發的微信,

她說孩子上了一節課後就再也不想去學畫畫了,

因為害怕教師發火,而當時這位教師吼的其實是另外一名學生。

後來這位教師去其他分校教課,

那位母親發了一句“太好了”。


孩子學畫畫時,父母要警惕有這幾種“不良”習慣的老師


親自動筆修改學生作品

這種情況太常見了,

為了自己的面子,

為了自己的教學成果,

為了向家長、同事或領導展示自己,

他們急於求成,弄虛作假。

這種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影響孩子的積極性。

其行為本質也是一種欺騙。

曾經有個同事,每張孩子的畫他都會進行二次處理,

甚至練會了用不擅長的左手改畫,就連我們都看不出來,

孩子展示的作品都特漂亮,等有些孩子升班之後,卻露出了真實水平,

而孩子和家長們卻被矇在鼓裡,一直很認可這位教師。

必須畫的一模一樣

“不行,你畫的和我的不一樣”

“你得按照老師的範畫來畫”

“你必須......”

這個才是最惡劣的一種行為。

因為他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

那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孩子們獨有的,

這點是成年人永遠都比不了的,

但卻毀在了這種人手裡,難道還不是最可惡的嗎?


孩子學畫畫時,父母要警惕有這幾種“不良”習慣的老師

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多和孩子交流才能瞭解到更多細節。

要學會分清對方是在搞教育還是在做生意。

希望本文能對各位父母有所幫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