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后人,200年出了240多位人杰——《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被誉为“古今第一完人”。从湖南娄底双峰的偏僻山村走出来,以一病弱之躯,统帅湘军打败太平天国,成就不世之功勋,并开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在他的谆谆教导下,子孙后代人才辈出,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国藩家书是他为政、治军、齐家以及修身思想的集中体现。而唐浩明结合每封家书的写作背景,恰到好处地对曾氏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剖,不做一味的歌颂揄扬,也不一味的贬损批判,理性而客观的分析让我们多角度多视角看待这一历史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font>


《曾国藩家书》对后世影响很深,受到梁启超、蒋介石、毛泽东等人的推崇,蔡锷还辑录曾氏有关治军方面的文字,加以评说,用来作为培训新军将官的教材。这本书现在风行于官场,号称做官必读宝典。尽管我对曾氏一直充满兴趣,不仅仅跟他同乡之故,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他的很多思想行为对指导现代人如何安身立命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font>


曾国藩后人,200年出了240多位人杰——《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1/<font>

成功源于倍乎常人的刻苦和自律。曾氏天资并不高,但他能够发奋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在刚做小京官的那段时间,他能够耐住寂寞,抵制各种诱惑,给自己定了很多严苛的规矩,持续读书、练字、作诗文等,苦练基本功,最终在翰林院众多京官中脱颖而出,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三十多岁就进入副部级序列。这首先得益于他诗文做得好,并获得了严谨自律的良好口碑。/<font>

这世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谁都想走捷径,但成功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在职场也一样,一份辛苦,一分收获,想要上升,还得先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把玩手机打游戏的时间用在工作和学习上,相信总有一天会被领导看到。这一点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尤其重要。/<font>


2/<font>

读书是有方法的。曾氏说读书需要“有志”“有识”和“有恒”,三者缺一不可。有志则不甘下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力争上游,树立了远大的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有识就是知道学问无尽,怀着空杯心态虚心向学。三者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有恒。只要铆定目标,持续不断努力,天下没有不成之事。曾氏直到死前一天,坚持每天写日记,这就是有恒的具体表现,就凭这一点,古今中外估计没有几个能做到。/<font>

曾氏说,读书必须专精,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这对我启发很大。我以前看书总贪多求快,一本书往往看到一半就扔在一边,不能系统性地得其全貌。从今以后在一本书未吃透之前,绝不看其他书。曾氏在给弟弟的信中介绍了自思、朱熹等人“猛火煮慢火温”的为学之法,读书如熬肉,先在短期内集中精力阅读全书,然后对其中的章节字句作慢慢咀嚼,读书读透,这样才能得到书中的精义奥妙。/<font>


做事跟读书一样,也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曾氏主张“拙诚”。就连打仗,都采取的是扎硬寨,打呆仗。我们很多时候为省力气,总想走捷径,用取巧的办法,往往欲速而不达。不如采取脚踏实地的笨方法,稳打稳扎,反而能笑到最后。比如我们丽云山庄做农业,就坚持工匠精神,围绕桑葚和无花果的全产业链开发,将这两个产品做深做透,使其成为全国性品牌。/<font>


3/<font>

在为人处事方面,我独服膺曾氏的“求阙”心态。他虽然位极人臣,整个家族都风光无限,但他时刻告诫家人,必须知足惜福。其实这就是《易经》中“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的思想。面对世人渴求的名利地位,他都有意求阙,在那么肮脏的政治环境中,他还能够保持相对清廉,实属不易。/<font>

现实中好多人,为了达到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害人害己,最终吃进去的还得吐出来。但人性贪婪,欲壑难填,这是一般人最难抑制的弱点。所以必须有外界法律与道德进行严厉监控。比如说反腐,靠官员自觉是不可能的,唯有从体制上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font>


4/<font>

曾氏对子弟的苦口婆心,反复叮嘱,但几个弟弟都不太听得进去。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大都听不进过来人的劝,必须栽了跟头吃过苦头才能明白。他九弟曾国荃一直骄矜高调,曾氏屡次三番劝诫都不听,直到与官文斗气,两败俱伤,才知道哥哥的苦衷。/<font>


曾国藩后人,200年出了240多位人杰——《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纪泽

不论家人理不理解,曾氏对自己还是做到了以身作则,一生克勤克俭,多少为这个大家族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榜样。他修订了家训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曾氏如念紧箍咒一般,不厌其烦地告诫子孙,确也收到不少成效,这种精传承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我们看过太多富二代、官二代坑爹的故事。但曾氏后辈人杰层出不穷,比如儿子曾纪泽是有名的外交家,数学家、化学家、教育家层出不穷,据统计曾氏后辈200年间竟出了240多位杰出人物,且在各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这也是这本家书为世人所瞩目的原因吧。/<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