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定一个月吃母乳的宝宝过度喂养?

jnyt_g


过度喂养的概念:
过度喂养,显而易见是给宝宝喂食其承载及消化能力的食物,包含食物的数量和类别。


婴儿正常喂食数量:
一般讲,当宝宝吃奶时表现出满足感或不再专心时,就基本够量了。
每个婴儿都会在婴儿食量规律的范围内依照自身的个体特性进行波动,因此,应当依照自己宝宝的特点观察确定宝宝的食量,不能完全拘泥于统计数据。


婴儿过度喂养的辅助判断方法:

  1. 是否吃奶就吐奶。

    宝宝胃容量就那么大,当摄入过量的奶水时,就会吧胃撑得足够满,甚至饱到喉咙了。婴儿阶段,胃肠功能的发育本身就不完善、不成熟,在胃部满载的情况下,宝宝只要稍微有些体动,就会让胃里的奶水从嘴中溢出,形成吐奶,如果体动剧烈,甚至还会造成宝宝呛奶。因此,如果宝宝总是在吃奶过程中,吃着吃着就吐,就有可能是过度喂养了!

  2. 是否频繁腹部胀气。

    宝宝食入过多奶水后,会对本就发育不成熟的胃肠消化系统的处理能力形成过载效应,其副作用就是会导致积食、大量气体等。当宝宝出现积食时,一般会表现情绪不高,睡卧不宁。当宝宝胃肠产生大量气体时,容易导致胃肠胀气,或者统称腹部胀气,导致宝宝本能的手舞足蹈哭闹不已。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则可以考虑是否有喂养过量的因素。

  3. 是否只长个头不长肉。

    新生宝宝的发育非常快,一般是体重身高同步长,如果您发现宝宝在这个阶段,只是竖着长而不横着长,也就是只长个,不长肉,就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是由于吃了没有消化吸收所致。

  4. 是否便便中有大量奶瓣。

    因为新生宝宝阶段,肠胃功能不成熟,对食物的处理能力有限,如果总是食入超过处理能力的食物,则会导致所有食物都不能很好的被消化,也就更谈不上很好的被宝宝吸收了。另外,当宝宝的粑粑中总是有大量的白色奶瓣或泡沫时,也是宝宝消化不良的一个重要表现。


超级AI育婴师


您好!宝妈,说说我儿子的情况,现在3个多月了,在月子里和2个多月的时候因为是新手,只要小孩哭就觉得不是拉屎拉尿就是饿了,都是每顿喂160ml,久而久之造成了消化不良,从而引起了肠绞痛,那是真的折磨,每晚固定一个时间点哭闹,怎么哄都不行,后来就按网上所说的每个阶段喂多少毫升的标准来喂,慢慢的调理了半个月,现在一切都正常,所以哭闹的时候也未必是饿,多跟宝宝互动,以下是查阅和经验总结,望对你有帮助


1.消化不良

宝宝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从而造成宝宝胀气,宝宝胀气肯定身体会很不舒服,会因此哭闹不止


2.体重异常

宝宝体重增长过快,生长曲线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也有部分宝宝因为过度喂养,导致消化系统紊乱,从而造成体重不增反减。


3.经常吐奶

小宝宝肠胃很娇弱,喝了过多的奶没有办法消化,就会经常吐奶,而且吐奶后不能用拍嗝就可以缓解的。


4.大便颜色

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过度喂养,其表现就是消化不良。宝宝大便为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俺是耕田的


导读:过度喂养很“伤身”,该怎么判断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被过度喂养,为啥婴儿容易过度喂养,如何避免过度喂养?

为人父母都希望把宝宝养得白白胖胖的,有些父母,特别爷爷奶奶看见宝宝手脚像莲藕一样,认为宝宝长得好,很是骄傲,但宝宝并非越胖越好。

过度喂养很“伤身”

脂肪细胞增长的时间有三个,怀孕最后3个月、生后1年内与青春期,一旦脂肪细胞数量确定下来就很难减少,即使你想通过瘦身来减少脂肪细胞也难实现,一般会反弹,易肥体质也会跟随一生。婴儿期作为脂肪细胞增长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奶量,不要过度喂养,避免宝宝形成易胖体质。


除了容易导致形成易胖体质之外,还会影响宝宝的消化道造成过食性腹泻;0-6岁正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宝宝吃得过饱,身体需要调配更多的血液与氧气去帮助肠胃消化,导致大脑疲劳由此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

为什么婴儿容易过度喂养?

饱腹中枢不发达0-4个月大的婴儿饱腹中枢尚未发达,而婴儿的胃还很小,新生儿大约34毫升,1个月大约90毫升,不知道“饱”是什么感觉,即使填饱肚子,宝宝也会继续喝奶。

宝妈错把觅食反射当作“饿”

婴儿天生就具觅食反射,虽然宝宝看起来没有张嘴吃奶的兴趣,但当我们轻触宝宝嘴角、脸颊时宝宝就会反射性地寻找乳头。有些宝妈不知道宝宝饱不饱,看见宝宝有这种反射,以为宝宝饿了,宝宝本来还不知道什么知道是饱,结果越吃越多,越吃越撑。



宝妈无法判断宝宝的诉求

小宝宝都是通过哭来反应自己的需求的,当宝宝不舒服,比如尿片湿了、太热或太冷、肠绞痛,甚至只是寻求安慰,如果宝妈无法正确判断宝宝的诉求,看见宝宝哭了就以为是饿了,从而造成过度喂养。

有以下表现说明小宝宝过度喂养

①每天增重50克或以上

宝宝的体重一般要生后第2周开始迅速上升。据国际哺乳顾问协会指出,生后3个月内的宝宝每日平均体重增加25-30克。如果宝宝每天增重少于25克,就要增加奶量。如果每天增重50克以上,表明宝宝有可能过度喂养了。

②全身长湿疹,舌头发白

③腹部大大的鼓鼓的,像青蛙的肚子一样。明明喂饱,却哇哇大哭。

④水样便,呈绿色并伴有泡沫。母乳喂养的宝宝理想的便便颜色是芥末黄似软膏,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则为黄褐色带一点绿,添加辅食后像香蕉一样,形态跟大人差不多。如果宝宝拉水样便,呈绿色并伴有泡沫则可能是喂养过度了。

⑤宝宝的手脚经常濡湿或湿冷。

⑥明明每次都拍嗝了,还是经常吐奶。



怎么避免过度喂养?

学会判断宝宝是否已吃饱

母乳喂养的宝妈可能不知道怎么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其实很简单,如果宝宝每次吃奶都地15-20分左右,吃时嘴边有奶水、有吞咽声且每吸一两口吞咽一次、吃完后之前充盈的咪咪变得松弛。奶粉喂养的宝宝,要是吃完奶后还咂嘴或者哭闹,给他吃就立马消停,说明还没吃饱,可以适当添加奶量。

总的来说,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粉喂养,宝宝吃饱了的状态都是相似的,精神饱满,心情好,睡觉踏实,不会频繁起来吃奶。

观察体重增长

上文有提到啦,新生儿期的婴儿每日平均增重25-30克,要是不足25克说明奶量不足,要是等于或大于50克说明过度喂养了。此外,宝宝生后4-6个月体重比出生时的增长2倍,1岁前增长3倍,比如你家宝宝出生体重为3kg,6个月左右为6kg,1岁前9kg,偏轻一点或者偏重一点那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出太多,那极有可能是过度喂养了。

观察二便

防止喂养过度,家长注意观察宝宝的二便次数与形态非常重要。宝宝生后1-2天尿尿少一点,每天两三次,生后3天通常每天拉6-8次,而且尿液清亮。所拉的便便无刺激性气味,外观漂亮如软膏,母乳喂养多是芥末黄,奶粉喂养大多数为黄褐色带一点绿。奶量不足时拉便便次数少,绿色便带粘液。过度喂养时拉水样便带泡沫,呈绿色。


美妈很帅


什么是过度喂养: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宝宝的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生长发育阶段,都还很稚嫩,过度喂养会对妈妈的乳房健康,宝宝的生长发育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一、过度喂养的原因:1、宝宝一咂嘴,一吃手,一哭闹,就会被认为这是宝宝饥饿的表现,马上给予喂养。2、也有一些宝宝会因为吸吮需要而频繁吃奶,出现进食过多。吸吮奶嘴对宝宝来说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他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这样做,所以不知不觉就会多吃。3、定时喂养也会造成过度喂养,并会干扰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危害极大。4、吃配方奶宝宝要比吃母乳宝宝更容易过度喂养。(一个在白罗斯的研究在对比了16755个宝宝后发现,1个月大的宝宝用奶瓶喂奶粉时比母乳亲喂多吃了49%的奶,3个月多吃了57%的奶,5个月多吃了71%的奶)

二、宝宝过度喂养的症状:1、大便颜色气味形态不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应为金黄色,较稀,配方乳喂养的宝宝大便为土黄色,较稠。如果宝宝的便便有许多的小泡泡或呈绿色,说明宝宝消化不良,可能过度喂养。2、宝宝会出现便秘或胀气。宝宝的便便质量变轻,有可能是因为肠胃不能及时消化过多的食物而导致的便秘,过度喂养也会导致宝宝的胀气。3、频繁吐奶。宝宝的贲门比较松驰,胃呈水平位,胃部很脆弱,如果喂食过多,会出现频繁吐奶的现象。4、体重因为消化系统紊乱,不增加反而减轻。

三、过度喂养的不良后果:1、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不良。2、易引起脑疲劳。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此暂时缺血。所以吃的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会影响宝宝大脑的发育。3、容易导致宝宝肥胖。过度喂养的宝宝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增加类胰导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从而导致肥胖。有研究表明,大部分胖宝宝长大后还会很胖,增加成年后患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风险。


四、如何准确判断宝宝是否吃饱:1、观察宝宝体重是否按月增加。2、观察宝宝大便是否是黄色软膏状。3、观察宝宝吃完奶后情绪是否安静,是否可以安静地睡2-3个小时或者玩一会。4、母乳宝宝吃奶时间是不是在15-20分钟之间,过长的吸吮有可能是妈妈奶水不足。

五、如何防止过度喂养:1、掌握宝宝的饥饿信号,根据宝宝需求时间段各个方面来考虑宝宝所给予的信号是不是饥饿信号。2、寻找宝宝进食规律。一些婴儿从一出生就遵循2-3个小时进食一次的规律,但也有些婴儿需要到3-4个月进食才会变有规律。3、配方乳宝宝要控制奶量和乳汁流速。注意在宝宝用奶瓶吃奶时,要喂一会儿,中间歇一会,这样宝宝才有机会在吃撑之前感觉到胃已经饱了。4、掌握正确的瓶喂技巧。奶瓶不要竖的太高,45度或者30度左右的角度会让流速不那么快,不要让宝宝平躺吃奶,要让宝宝对吃进的奶水的节奏有更多的掌控,5、不强迫宝宝吃完奶瓶中所有的奶。


艾尼宝贝育儿


导语:一般来说,宝宝约90%的母乳摄入量来自于单侧的乳房,大约在吃奶开始的10分钟后,宝宝就会自动松开乳头或者睡着了,这时候就证明宝宝已经吃饱了。

宝宝被过度喂养的表现:

1、尿布消耗较快。正常哺乳的宝宝一般每天消耗6片尿布,如果尿布消耗过快,可能是喂养过度了。

2、大便次数增加。正常哺乳的宝宝一般每天排便2-4次,如果宝宝排便次数大幅增加,可能是喂养过度了。

3、脾气暴躁。正常哺乳的宝宝吃饭、睡觉、玩耍时会很快乐,过度喂养则可能会造成宝宝胀气或者便秘,导致宝宝身体不舒服,变得脾气暴躁。

4、出现吐奶。过度喂养可能会让宝宝吃进去大量的母乳,导致宝宝出现不正常吐奶。

家长朋友们也可以从宝宝的发育情况,比如体重、身高、头围等指标,侧面判断宝宝是否被过度喂养。在平时宝宝哭闹时,我们要正确判断宝宝不舒服的原因,不要单纯地用喂奶来安抚宝宝,可以参考以上四种表现,避免宝宝被过度喂养,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你好,我是万博,超级奶爸一枚,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致力于分享育儿路上的经验和教训,为家长朋友们提供最前沿、最科学、最实用的育儿方法。


今日讨论:如果宝宝出现了“厌奶”该怎么办呢?


满爸育儿经


什么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正常代谢的需要,出现胃肠道负载及能量过剩,通俗点说就是有的家长一看宝宝哭,就以为它饿了,就直接喂奶。这样会造成宝宝摄入奶量过多而消化不良。


如何判断宝宝被过度喂养?

1、大便异常

如果发现宝宝大便的次数变多,呈绿色的水样便,并且经常带有泡沫,那么宝妈们就要警惕起来,是不是喂奶的量太多,需要控制一下喂奶量。

2、经常的吐奶

宝宝的胃比较浅,胃上口也就是喷门括约肌比较松弛,再稍微用力或者是太兴奋就很容易吐奶,但是如果有经常性吐奶的行为,拍嗝也无法缓解的时候。可能是提示喂奶太多了。

3、宝宝因为腹痛、腹胀哭闹

如果妈妈在一段时间内,晚上的时候宝宝经常因为腹胀、肠绞痛引起哭闹、夜醒,就要引起注意了。新生儿可以在他哭的时候,抚摸他的肚子,判断出有没有腹胀的情况。

4、体重异常

宝宝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每隔一段时间,给宝宝测量身高、体重跟头围。如果宝宝在那段时间体重增长太快,说明可能是吃的太多了。如果不增还反减了,可能就是吃的太多,宝宝的消化肠道出现了问题,无法吸收。


那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呢?

1、看宝宝的排泄

到一个月的宝宝,每天至少有6次的小便,期间通常会有3-4次的大便,经常在吃完奶就会拉一点,之后他拉大便的次数会慢慢减小,可能隔一天或者隔几天。

2、看宝宝的情绪

如果宝宝吃奶之后能安静入睡到3-4小时,不会哭闹。在下次要喝奶之前才会哭闹,说明就已经喝饱了。

3、看宝宝体重增长的情况。

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

4、看哺乳的次数

出生后头1~2个月每天需要吃8~10次,3个月龄时间每天至少要吃8次。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适量就好。


育儿妈妈平台


母乳亲喂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还真不少,一方面是新手妈妈们无法准确判断,一方面是妈妈们总担心宝宝吃不饱。

实际上,宝宝的胃真的很小,过度喂养的危害也很大,一定要及时刹车。

过度喂养的危害:

①消化吸收不良:由于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很是稚嫩,过度喂养会加重负担。

②引起大脑早衰:为消化掉剩余的食物,消化道需要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发生转移,可能引发脑细胞暂时缺血。

③其他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尽管早期不会显现,但已经在宝宝的身体里埋下了隐患。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被过度喂养了?看以下症状:

1)吐奶

如果宝宝总出现吐奶现象,宝妈需要考虑过度喂养的可能。

由于食物没有得到完全消化,囤积在胃里,很容易引起宝宝反胃,因而吃啥吐啥。

2)大便增多

宝宝的排便都比较勤,但如果一天超过7次,就要引起注意了。

首先排除是否受凉了,不是的话就该考虑过度喂养了。

3)体重增长过快

如果感觉宝宝的体重开始飙升,抱起来越来越吃力,但个子却没怎么见长,就可能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的“小胖墩”,容易肥胖,且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更大。

4)没有精神

尚未消化的宿食堆积,不但没营养还会滋生细菌,让宝宝的呼吸都带有一种恶臭味。

如果喝不下奶,缺乏营养来源,自然也无法支撑孩子的精神和体力,看上去蔫蔫的。

5)易怒

一直处于过饱状态的宝宝,就算睡觉也睡不踏实,加上不舒服的饱胀感,脾气就容易变得暴躁易怒。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了?

宝宝吃奶后,可以观察其反应,如果能做到睡觉3小时以上,安静不哭闹,就说明饮食充足。

若宝宝吃奶时很久不愿意放开乳头,或猛吸一阵又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的速度比较迟缓,就是没有吃饱的表现。

另外,还可以看宝宝的大小便,如果尿液不黄,大便呈黄色软膏状,那么就不用担心是否吃饱。

从宝宝吃奶的时间也可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就可以咽下一大口,这种情况下15-20分钟宝宝就能吃饱。

母乳虽好,可也要做到按需喂养,这样才符合宝宝的成长需要。

孕育岛,一个专业的孕产、育儿团队,青云计划获奖者。专为孕期大小事和婴幼儿护理提供知识储备,在怀孕或育儿期间遇到的任何疑惑,都可以通过私信咨询,得到满意的答复。

孕育岛


宝宝的体重是非常关键的指标。新生儿在最开始的5天内会有水肿和胎便的代谢,所以体重会下降一些这都是正常的。宝宝一般满3个月时候体重增加3kg,当宝宝6个月以上的时候,每月体重增长不足500g,可能说明你喂养的不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求了。妈妈们可以给宝宝做一个生长曲线,来观察宝宝的情况。

二,尿不湿数量

吃足奶的宝宝每天要尿湿4-6片纸尿裤。排便每天至少2-3次或者更多。当宝宝到2个月后,消化道趋于完善,排便会越来越规律,减少到一次。但是宝宝也有可能出现攒肚子的情况。

三,宝宝吃奶时表现和精神状态

宝宝吃奶时,妈妈如果听到“咕咚,咕咚”的声音,还可以看到宝宝的耳朵随着吞咽的动作跟着动。宝宝不吃奶的时候,精神状态很好,会满足的笑,并且在下一次哺乳前会安静而满足的睡一觉。都可以说明宝宝吃的很饱。

四,拒绝喂奶,喂食

宝宝如果吃的够饱,就会紧闭小嘴,拒绝乳头,如果强迫喂养时,宝宝会出现干呕的现象,当宝宝再大点时候对于大人逼迫的喂饭行为会出现明显的逆反心理,表现出扔东西的可能。

以上的4点就是判断孩子是否吃饱的表现,宝妈们可以用心观察自家的宝宝情况,切记不要过度喂养,造成宝宝肠胃负担,引起过度肥胖,代谢紊乱,阻碍孩子的身体运动和大脑的运转,引起智力低下。


qq小可爱99


在很多老一辈的观念中,小宝宝要长得胖才说明宝宝长得好,而且小宝宝胖胖的,小手小腿像藕节一样,才会比较可爱。尤其是把宝宝抱出去玩的时候,经常会和其他同龄的小宝宝比较,一旦宝宝体重比其他宝宝轻,无形中就会感到一种压力,“我家宝宝是不是吃得不够多呀,要不怎么某某家的宝宝和我家宝宝差不多大,他就长得那么快呢?”

其实,小宝宝长得太胖也不是一种好事,很可能是宝宝过度喂养了。

母乳喂养的宝宝也可能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过度喂养的情况,那么母乳喂养也会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吗?

母乳喂养分为母乳亲喂和母乳瓶喂。

对于母乳亲喂的宝宝,很少有过度喂养的情况。因为宝宝吸吮当中,每一口奶都是他们自己因为需要而主动吸进去的,不存在不得不吃下去的情况,所以母乳亲喂的宝宝原则是宝宝想喝就喂。

而母乳瓶喂的宝宝,和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一样,喂奶时宝宝一直在吸吮,无论爸爸妈妈奶瓶里装了多少母乳,宝宝都能吃进去,胃口好像从未被满足,或者宝宝不停哭闹,全家人以为这是宝宝的饥饿表现,不停的添加瓶喂的量,直到宝宝饱足而睡。

其次,对于小宝宝来说,要自己控制流速和吞咽是很难的,因此他们可能不得不在已经吃饱了的情况下继续喝更多的奶。

如何判断母乳喂养的宝宝是否被过度喂养?

1、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过度喂养,其表现就是消化不良。宝宝大便为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2、小宝宝肠胃很娇弱,喝了过多的奶没有办法消化,就会经常吐奶,而且吐奶后不能用拍嗝就可以缓解的。

3、宝宝过度喂养,导致消化不良,从而造成宝宝胀气,宝宝胀气肯定身体会很不舒服,会因此哭闹不止。

4、宝宝体重增长过快,生长曲线超过标准曲线的上限。也有部分宝宝因为过度喂养,导致消化系统紊乱,从而造成体重不增反减。

如果已经发现宝宝过度喂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进行调整

1、宝宝不同的哭声代表着宝宝不同的需求,要学会判断宝宝是否因为饥饿而哭闹。

2、学习母乳亲喂的技巧,在哺乳的时候,观察宝宝衔乳的姿势是否正确,宝宝吃奶时的吸吮频率。增加母乳亲喂的次数,适当延长母乳亲喂的时间。

3、如果宝宝对母乳亲喂没有兴趣,妈妈可适当增加与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平时亲自照料宝宝,多和宝宝亲密接触,让宝宝爱上妈妈,唤回宝宝对妈妈乳房的依赖。

曾经的理科女文青,现在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坚持一手写作,一手生活,专注孕婴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大家关注头条号@二宝妈咪的育儿时光,谢谢!

二宝妈咪的育儿时光


宝宝一哭就喂奶,因为只要一喂奶,孩子就不哭了。其实,孩子一哭就喂很容易导致喂养过度哦。

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很有限,就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观察宝宝小便次数(一般是八到十次)和纸尿裤重量,过度喂养引起的消化不良的情况就有,小便减少,便秘!

如果宝妈在喂奶的时候宝宝表现出不想吃、哭闹,腹胀,肚子胀气,这就是消化不良引起的肠胃不适!

宝妈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喂一些益生菌,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肚子涨有缓解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