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家風、家教及個人修養的體現,大家認同嗎?

兵山一角C


德是家風家教和個人修養的體現,而更是個人道德修養的體現。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首先來源於家風和家教。

常言道,養子不教父之過,養女不教母之錯。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孩子的品質道德起源於父母,家風家教好,孩子的品質道德和修養一定很好。

父母首先要為人師表才能教育好孩子,以德服人,以德教育孩子,孩子就是道德修養好的人。

願天下為人之父母重視品質道德教育孩子,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成才。



仁德厚爰夢想成真


謝謝給我這個機會,從而表達我的內心情感!德是家風、家教及個人的文化修養,我非常的贊同!如果沒有好的家風、家教,和好的個人修養,也就沒有人間大愛,和祖國最可愛的人![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當我們剛踏入學校大門時,“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首先告訴我們德佔主要位置,唯有道德好的人,他(她)的家風、家教一定好!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才施教是家長和老師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風和家教好的大人和孩子,他們的道德品質就好,責任感就強!愛心就會重於一切!所以國家危難時刻,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衝在疫情一線的最可愛的人![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德是本,只有從我做起,從娃娃抓起做好道德教育,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才會在沒有硝煙的戰場,英雄倍出一一感動中國!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希望之星


謝謝!為回答此問,我只能多說幾句,以求共識。我們知道,任何人的成長,都在立體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教育機制下成長起來的。家庭是孩子天然的首所學校,這所就是家教學校。它有優質與劣質家教之分。優質家教必然形成良好家風,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成才起奠基作用,而劣質家教必然滋生頹敗家風,很有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什麼是優質教育?我們感悟:家教在指導思想、目標任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等,都要與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相符的,比如培養目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德為先。在此,我們將上述五育與此設問中所提到的"德"比較之,後者只提到"德",缺了四個育,顯然是不妥的。結論:此設問不能成立。請指正。


月輪山老人


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教育的重要思想,但是題目表述不夠全面和準確,還要把“行”納入才可以。所以,德育是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理論上講,德育的內容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教材,是行為的規範和標準,是指導思想和智力支持。而真的表現出來一個人的素質修養的,應該是“行”,也就是做、踐行層面的,才是一個人是否接受過“德育”的判斷標準和體現。所以,“德”是行為世範,“行”是德育展現。


用戶6692522101


德是家風家教和個人修養的體現,我認同這一觀點。

首先,一個有德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肯定會受人尊敬,容易被大家喜歡,那麼這種人也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身邊的人,甚至因此而改變其他人的行為習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其次這種德行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一定是在身邊最親近的人的薰陶教育下才日復一日形成的這種行為方式,所以說一個人的行為處事方式和他所處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看,德是家風家教的體現。

最後,如果一個人不接受家庭的這種教育理念和價值觀,他也很難成為一個有德的人,所以前提是他接受了這種思想才能產生想法指導自己的行為進而成為一個有品德的人。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德也是個人修養的體現。(純手打,碼字不易,請點贊關注支持一下,謝謝了!)


炯炯同同學


德,不是你有多高的學識學歷,也不是你頗有建樹。而是那日常的修為沉澱,你的為人處事。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而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周書》記載“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意思是:上天對人沒有親疏,只輔助有德行的人。

疫情讓我們又一次認識了鍾南山,救助全國上下的鐘院士,從小家風純正,教子有方,不計較錢財名利,只埋頭鑽研醫學,就是鍾家的樸素家風。

即使生在家風家訓比較惡劣的環境中,也要有自我判識能力,懂得人情冷暖。美國著名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從心生活在百般掙扎的生活中,經歷了太多的苦難,隨著父親的出現,及時並正確的引導了她,使她清醒,重新燃起了希望,走上正軌的人生道路,知識改變了的她命運,最終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父母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教育的細枝末節,家風家教,都藏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漫遊的小魚


當下家風家教及個人修養,德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只是有點可望不可及,高度有點高。素質可能更貼切一點,素質上去了德就水到渠成了。這真的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事情。就目前來說,一切物質掛帥,等到什麼時候,大家覺悟出精神和物質一樣重要了,甚至更甚於物質。德自然就道了!


一盞清茶


“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代長”。康百萬康氏家族的家訓就是一副對聯:“志欲光前惟是讀書教子,心存裕後莫如勤儉持家。”意思是,如果要為祖上爭光,家族興盛就必須教育子孫後代;如果要後代享福,現在就必須要勤儉持家。

有良好的家風、家教,個人修養自然不會差。這是相輔相承的,為了能更好的傳承後代,更要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


任掌櫃315


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做人首先就要立德,無德寸步難行。德源於家風家教,也要靠學校老師良好的教育和自身不斷努力學,提高自己的修為。要嚴於律己,什麼事可為,什麼事不可為,教育孩子首先父母要作榜樣。人,什麼都可以缺,唯獨不能缺德。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注重修德,把自己管好,那麼我們的社會就會充滿和諧和真愛。立德修為,不是一時一事,而是終身堅持。


快樂村776


德是家風,家教及個人修養的體現,這樣的認識有深刻的道理,因為家庭環境影響一個人的素質和覺悟,能充分體現出一個人的修養,老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一個好的家庭薰陶下一代,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長,最終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否則,可能會誤入歧途,毀壞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