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珍珠港,南云為什麼不轟炸油庫?

ghchjbj


偷襲珍珠港,南云為什麼不轟炸油庫?


1941年1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在4萬噸級的“長門號”戰艦上,給海軍大臣吉川起草了一份作戰計劃,由此拉開了震驚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序幕。

11月26日,集結在日本單冠灣的戰艦全部按時到達,由南雲忠一指揮,南雲忠一以“赤城號”等六艘航空母艦為主(艦載機400餘架),兩艘戰列艦、兩艘重巡洋艦、一艘輕巡洋艦和十一艘驅逐艦、三艘潛艇、八艘油船組成,這支幾乎囊括了日本海軍全部實力的攻擊艦隊拔錨起航,成環形隊形,殺向遠在1500海里外的珍珠港。

12月1日下午4時,天皇下令開戰,經過12天的秘密航行,12月8日,艦隊停泊在瓦胡島以北230海里的海域,東京時間凌晨1時45分,隨著“起飛”的命令,180架日本戰機騰空而起,組成第一輪攻擊波,撲向珍珠港,正在享受週末的96艘美國軍艦正在港口休息,很多士兵還沒起床,日軍飛機對珍珠港狂轟亂炸,半天才反應過來的美軍倉皇應戰,只有32架高射炮開火,8時55分,島崎海軍少佐率領的171架飛機組成第二波次攻擊開始了。

這次襲擊,擊沉擊傷太平洋艦隊艦艇40餘艘,擊毀飛機450架,18座機庫炸燬,死亡2409人,傷1178人,太平洋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日軍僅損失飛機29架,飛行員55人,特種潛艇5艘。南雲忠一帶著勝利的美好心情揚長而去。

儘管南雲把太平洋艦隊炸個四分五裂,但是,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卻並不是很開心,這位精於戰略突襲的海軍大將仔細分析了整個過程,有兩個不滿意,一是沒有找到一艘美軍航母,二是沒有把船塢和油庫炸掉,珍珠港巨大的油庫儲存了450萬噸原油竟然毫髮無損,究竟是堅固還是南雲忠一疏忽大意呢?一直以來,很多人都為此展開爭論,莫終於是。

其實,小編認為南雲忠一沒有對油庫進行轟炸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戰術優先原則,這次偷襲珍珠港的目標非常明確,直指港內的艦船,能炸燬多少就炸燬多少,只要把太平洋艦隊的艦船徹底給打到海底,讓美國感受到撕心裂肺的痛,日本在佔領區才能過得安穩,所以,根據戰術優先的原則,艦船和飛機這些戰鬥武器才是南雲忠一的第一選擇。

其次,南雲忠一對這些油罐裡究竟有多少有心裡沒底,雖然戰前日本派出間諜對珍珠港進行偵查,摸清了艦船數量和出入規律,但是對油罐裡究竟有多少油卻是一頭霧水,由於日本缺油,通常都將油庫建在地下,防止空襲,慣性思維,南雲忠一沒想到美國人真的把這麼多石油大搖大擺的放在地上油庫,石油對於美國來說根本就不是事兒,所以,都是以地面儲油罐的形式來儲存,與其浪費時間和彈藥去轟炸對美國來說根本不在乎的石油,況且還不能確定裡面是否有油,還不如多炸一條船來的實在。同時,為了安全起見,這些油罐都是水泥澆築,設計建造時都考慮到有朝一日會遭到轟炸的可能性,航母艦載機上的普通炸彈對這些油罐的毀傷效果非常有限。

第三,南雲忠一戰術失誤。經過兩輪的轟炸,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但是卻加重了南雲的擔憂,從凌晨1時45分開始出發,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成功,到8時55分第二波次開始轟炸,已經過去好幾個小時了,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母”企業號“、”列剋星敦號”、“薩拉託加號”一艘都沒有看到(其實,企業號在趕回珍珠港的路上,列剋星敦號出海執行任務,薩拉託加號去聖地亞哥維修了),這太不正常了,珍珠港這麼大的港口,竟然沒有一艘航母坐鎮,任由自己轟炸,簡直匪夷所思,南雲忠一戰前已經做好了損失兩艘航母的準備,勝利來得太突然,讓他難以接受,難道美軍在佈一個更大的局嗎?自己可是把全日本的海軍實力都帶來了,一旦被包圍日本就萬劫不復,自己也成了千古罪人,況且經過兩輪轟炸,已經損失29架飛機,55名飛行員,這都是海軍航空兵的寶貝,兩輪轟炸過後,這已經不是奇襲了,航母的位置已經暴露,所以,把最有價值的東西炸完後,南雲忠一的第三輪轟炸也就沒有發起,而是立即撤出戰場。

與南雲忠一的小心謹慎不同,具有戰略思維和賭徒心理的山本五十六認為這個疏忽可能是致命的,他在私下裡這樣評價南雲忠一“如小賊入室:初時,志在必得,膽大包天;一旦得手,膽小如鼠,趕緊開溜”,雖然比較粗俗,卻是十分的形象。

珍珠港事件沒有把美國嚇怕,反而激起了美國的瘋狂反擊,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上將立即被解職,第二年退役,1941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羅斯福任命尼米茲為新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只對他講了一句話“到珍珠港收拾我們都不願意看到的殘局,然後留在那裡,直到戰爭勝利!”


葛大小姐


沒有用的,諾大一個美國不缺那點油,在南雲忠一看來,冒險派出第三波攻擊部隊是不值得的,他的機動艦隊6艘航母765名飛行員,是日本幾十年積攢下來的精華,必須儘可能地保留下來,畢竟太平洋戰爭才剛剛開始。

南雲的2波攻擊損失了29架飛機,這其中包括9架零戰、5架97艦攻、15架99艦爆,也就是說已經有55人殞命了!他們的座機一旦被擊中不是玉碎就是被俘!著名的飛龍號航母艦載機飛行員西開地重德和石井三郎二,就是損失的9名零戰飛行員之二,石井三郎二不願意自己的飛機被美國繳獲選擇飛向大海,燃料耗盡後墜海身亡,而西開地重德則迫降到尼豪島上夢想被日軍潛艇接回去,最後也是身死他鄉且害苦了10萬日裔。




當時,珍珠港內有美軍飛機390架,兩波攻擊後已經損失了188架,這說明美國空軍還有能力保護珍珠港領空,甚至尾隨日軍艦載機攻擊航母。比如西開地重德跟隨飛龍號戰鬥機中隊長重松康弘,共8架零戰攻擊珍珠港,在返航時就遇到美軍9架P-36A的攔截,最終要了石井三郎二和西開地重德的命!作為戰鬥機指揮官,重松康弘肯定會向南雲忠一回報,南雲也有理由相信有更多的美軍戰鬥機等待著日本飛機回到珍珠港,這肯定是他鳴金收兵的主要原因。



南雲愛惜珍貴的航空兵,還體現在中途島海戰中。當時,南雲忠一共有4艘航母和248架艦載機,其中有零戰93架、九九艦爆72架、九七艦攻81架、二式艦偵2架;負責掩護的水面艦艇還有16架水上飛機,因此總共有264架飛機,粗略估算至少有600名飛行員,如果再加上備用的飛行員,四艘航母共搭載了700名飛行員左右,但航母沉沒後只有110名飛行員陣亡,可見南雲不僅自己不想死,她也不允許飛行員玉碎作戰,也可以解釋他為什麼不願意讓飛行員冒險第三次攻擊珍珠港了。


此外,南雲派出第三波攻擊摧毀油庫真的有用嗎?據說珍珠港內有450萬噸油庫,還有海軍用的緊急造船、修船廠,尼米茲也認為日軍沒有攻擊這兩個目標是個失誤。但尼米茲終究只是個潛艇司令、潛艇發動機專家,他的見識也沒有我們想的那樣高,因為美國家大業大根本不差這點東西,本土有的是,日軍冒險攻擊船塢和油庫不會阻礙美軍的反攻行動。


(航拍油庫和船塢)

珍珠港偷襲過後,美軍受損的8艘戰列艦僅有亞利桑那號、俄克拉荷馬號全毀,剩餘的6艘都被修復,而且只是在珍珠港的船塢裡緊急處理後,拖到美國西海岸的造船廠修復的,更有意思的是這6艘戰列艦並未參與日後的對日作戰!因此,說南雲即使摧毀了油庫和船塢也沒用,美軍大不了不要這些派不上用場的船了。

還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南雲的2波攻擊飛機都沒有發現美軍的3艘航母,作為一名航母指揮官他不可能棄之不顧,這三艘本該在港內的航母去哪裡了?會在哪裡出現?會不會偷襲日軍的機動艦隊?這是南雲忠一時刻考慮的問題,因此他不敢在夏威夷附近久留,和飛行員相比,赤城、加賀、蒼龍、飛龍、翔鶴、瑞鶴這6艘航母更加珍貴。


兵器世界


很多人批評南雲在偷襲珍珠港時,取消了原先計劃裡第三波對船塢和油庫的攻擊,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其實這一說法並不正確。

首先,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以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為主要作戰目標,在制訂計劃時主要作戰目標是四艘航空母艦和八艘戰列艦,並未考慮攻擊船塢和油庫。淵田美津雄所寫的《襲擊珍珠港》一書裡,也提到第三波攻擊的目標還是戰列艦,以便將其徹底摧毀,然後是其他軍艦,再之後,才考慮海軍造船廠,破壞它的修造設備。

其次,以當時日本航母的攻擊能力,攻擊船塢和油庫也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當時海軍軍艦使用的燃料是重油,重油並不易燃,所以摧毀油庫並不容易。船塢的話就更難破壞了,二戰中美英對德國、日本的戰略轟炸時間很長,很多軍港都遭到幾個月的攻擊,但是都無法徹底破壞。以日本航母上的這點航空兵力,對於港口的破壞可以說微乎其微,不會對戰局有太大的影響。

所以南雲並沒有取消對船塢和油庫的攻擊,他取消的,只是繼續攻擊美國軍艦的計劃,這一決定並沒有錯誤。

隨著珍珠港防空火力的增強,日本飛機的損失也在急劇增加,在戰鬥中,日本共損失了29架飛機,但是還有70多架飛機受傷,大部分短時間內無法再次出擊。這些飛機大部分是在第二波攻擊裡損失的,繼續發動第三波攻擊,損失將更大。

而且等航母收容完第一波、第二波攻擊群,在完成整補,再發動攻擊,那麼第三波攻擊群返回時很可能已經天黑,降落時危險也很大。第一次空襲業已經達成預期的目的,繼續攻擊戰果有限,得不償失。

另外根據無線電判斷,在瓦胡島上美國還有50架重型轟炸機沒有被摧毀,同時美國航母下落不明,天黑以後還要擔心美國潛艇的攻擊,南雲決定撤退也是正常的決定。




不沉的經遠


南云為何不轟炸油庫!因為南雲是個魚雷專家,做嚮導絕對最合適!做將領不行,南雲優容寡斷,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而且還死要面子!

三本五十六曾對南雲說過,錯誤的決定,也比不做決定要好!

珍珠港的油庫,和造船廠最為重要的設施,南云為何放棄了!有幾種說法,一是燃油不多了!南雲怕影響後續被美軍突襲!二是有情報說油庫沒有油!這幾個看起來合理的理由都是胡扯!燃油不夠肯定是不對的,日軍準備充分!而且第三波攻擊是計劃內的!二是情報說油庫沒油,沒油為何不炸船廠?沒炸船廠的後果很嚴重,美軍就地把珍珠港受損軍艦修理好了,那速度相當的快!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南雲怕了,怕美軍反撲,這種說法我覺得是比較可信的!但是當時美軍沒有反撲的實力!這就是南雲!

中途島南雲同樣犯了這個錯誤,發現美國航母后,最好的辦法是不換炸彈,直接攻擊美國航母,或者派兩首航母去攻擊,兩首換炸彈!還有立刻命令換炸彈魚雷!南雲都沒做這幾種相對正確決定,而是在猶豫,致命五分鐘被他猶豫掉了!

塞班到戰役,日軍在島上有幾百架飛機,結果南雲又犯了錯誤,島上機場被美軍偷襲,幾百架飛機損失殆盡!更奇葩的是南雲竟然沒有上報,日本聯合艦隊,本來計劃以塞班島上的飛機為制空權,艦隊去支援塞班島!結果沒有制空權的聯合艦隊,踏上自殺的旅途!

總結南雲這個人,沒有將領的才幹,日軍被他坑的不輕!


付崊君


這裡時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炸不炸油庫其實根本無關緊要,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美國。

按照山本的想法是趁勝追擊,直接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打掉,逼美國和談,然後日本就能在廣袤的太平洋為所欲為。


南雲不炸油庫和和船塢是因為他認為艦隊已經被摧毀了,沒必要炸。而且當時美軍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都不在港內,南雲怕出什麼么蛾子,為保全艦隊就直接溜了。

可以理解,軍艦都被我收拾乾淨了,戰術目標已經完成,而且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而且還是此消彼長,你這邊竭了,別人反而做好準備了。

也因此南雲忠一要撤退。

問題出在哪裡呢,南雲把這仗當成對等戰爭打了。他打仗中規中矩,很多對他的指責基本上都是人死了瘋狂往他頭上甩鍋。根本原因在於美日兩國之間巨大的國力差距,山本之道這一點,所以他要求不光要打掉美國的飛機軍艦,還要打掉珍珠港的船塢,儘可能的拖時間,讓日軍搶佔先機,好逼得美國與日本談判。

說到這裡還得再多說一點,日本打美國其根本目的是為了東南亞,日本人就這點很有意思,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製造更大的問題。所以偷襲完珍珠港後日本就把精力放到東南亞戰場上了。


他們想當然的認為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被摧毀,短時間內不可能再組織起來,所以放心的去打東南亞,然而美國強大的工業實力讓太平洋艦隊迅速得到恢復。也就幾個月沒注意,美國已經又搞了一支太平洋艦隊了。


守仁讀仁


這個問題首先考慮佈置作戰任務前的情報工作,情報工作有沒有提到,不管你什麼在哪杵著。飛行員是不會理睬的。飛行員是按作戰任務計劃去實行轟炸任務,否則幾十架戰機同時起飛,沒有轟炸計劃的話,會造成集體轟炸一個目標。其次就是有轟炸油庫計劃的飛機被幹掉了!這個問題沒有太大的疑點。


白開水89047


偷襲珍珠港是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最成功的一次作戰行動,這次作戰行動打垮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為日本贏得了長達數月的制海權。雖然偷襲珍珠港的作戰行動十分成功,但是很多人也對南雲忠一的指揮提出了質疑,例如南雲忠一為什麼不進行第三次轟炸,南雲忠一為什麼不轟炸美軍的油庫。這兩個疑問可以放到一起來回答,因為只有南雲忠一發動第三次轟炸,日軍才有可能轟炸美軍的油庫。



在第一次轟炸和第二次轟炸中,日軍的主要目標都是美軍的軍艦和飛機,日軍偷襲的目的就是要打垮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油庫的目標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排在軍艦和飛機的後面,因此日軍攻擊的目標並沒有問題。在南雲忠一發動兩次襲擊之後,很多人都想要發動第三次攻擊,不過在這個關鍵時刻,南雲忠一下令讓日本艦隊撤退,放棄了發動第三次轟炸的機會。


南雲忠一放棄發動第三次轟炸,主要有三個重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日軍在前兩次轟炸已經完成了任務,繼續攻擊只不過是畫蛇添足,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第二個原因是美國已經開始有所防備,日軍再進行第三次攻擊,肯定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美國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工業國和世界第一產油國,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佔到了世界的一半左右,石油產量佔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



即使日軍轟炸了美軍的油庫,也無法對美軍造成致命損失,美國可以重新建設一個油庫,重新運來更多的石油。而且此時的美軍已經做出了防禦準備,日本再發動新的進攻,肯定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第三個原因是美軍的三艘航母消失,如果日本發動第三次轟炸,美軍航母可能會攻擊日本編隊,到時候珍珠港計劃就可能失敗。因此為了穩妥起見,南雲忠一沒有轟炸美軍的油庫,也沒有發動第三次進攻。


軍武小咖


 二戰時期日軍偷襲珍珠港,可以說是一次戰術上的小勝,戰略上的大敗,此戰之後,就已經宣示了日本最後的戰敗,對於此次偷襲,很多人對南雲的指揮水平不敢恭維,作為美國海軍重要資源的油庫,為什麼不作為重要的轟炸目標,讓美國海軍短時間內就恢復了戰鬥力。


作為美國珍珠港偷襲事件的背後指揮者,南雲中一來說,能偷襲成功美國珍珠港在他心裡已經開始竊喜了,甚至忘乎所以了,他甚至覺得勝利在望,至於為什麼不偷襲美國的油庫,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

第一:偷襲美國珍珠港,本身就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這等於給老虎拔牙,能突襲成功與實屬僥倖,已經沒有什麼精力人力和物力來去偷襲美國的油庫了。


第二:日軍在行動的過程中還必須得防備著美軍航母回擊。還有就是日軍的炸彈威力有限,就算實施轟炸,也不一定能夠讓美軍有什麼損失。

日本這次偷襲事件, 雖然獲得了戰術上的小勝利,卻是因小失大,看來的是美國將兩顆原子彈投到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是在南雲竊喜之餘,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再加上美國油庫裡的油都是用油罐裝著,日本人也不能確定裡邊究竟是空的還是有沒有油,如果再去炸油庫的話,勢必會造成更大的人力物力的損傷,日本如果有把握是美國,那就不會是偷襲了,就像一個小孩打不過一個大人一樣打不過他,就背後偷襲他如果正面交鋒的話,根本就是以卵擊石,在這點上南雲心裡很清楚。



總結:南雲在偷襲美國珍珠港的同時,還要防備美國的反擊,所以,沒有精力再騰出手來去偷襲炸燬美國的油庫,但是後面的事是南雲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佳寧姐姐說歷史


偷襲珍珠港,南雲不轟炸油庫,是因為日本根本沒有把轟炸油庫列為目標。而沒有轟炸後勤設施則是南雲沒有這個膽量。


在總結偷襲珍珠港的經驗時,美軍和日本的一些人員,都對日本航母艦隊沒有對珍珠港繼續發動攻擊做出了批評。雖然雙方的立場不同。

美軍的批評是從它的方面做出的一廂情願。攻擊後勤設施,估計它也不會那麼容易做出。它的指責似乎有挽回一些顏面的味道。


日本是出於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精神,要求南雲攻擊攻擊再攻擊。可是攻擊目標是什麼卻沒有說明。襲擊維修廠等後勤設施是淵田美津雄的建議,不是日軍指揮部的要求。

因此,日本本部對南雲的要求還是加重對美艦隊的打擊。可是在南雲看來,日軍已經達到了襲擊目的,再進攻是多此一舉,所以就收兵回營了。


而在司令部準備下命令督促南雲時,山本五十六制止了這個舉動。雖然他說南雲是小偷,但是從他默許南雲的行動來看,他還是贊同南雲的決定的。

我們今天看來,發動第三次進攻的難度要大於第一次的襲擊。美軍已經從空襲中驚醒過來,放空炮火和剩下的空軍力量已經復活。第二次攻擊的飛機大部分中彈負傷。

而最重要的是,三艘不知去向的美國航空母艦。它們對日本艦隊威脅大大超過珍珠港的威脅。淵田美津雄提出過一個計劃,將艦隊逼近珍珠港,可因為燃料問題無法實現。

就拿一個最簡單的彈藥問題。航空母艦所攜帶的彈藥是有限的。如果對珍珠港攻擊把彈藥用光,遇到美國航空母艦該怎麼辦?更何況情況不明,向珍珠港的濃煙烈火中投魚雷嗎?

這樣,如果進行第三次進攻,很可能會得不償失。因此南雲取消了攻擊,撤退回來也無可厚非。

這個問題是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部的責任,他們的計劃里根本就沒有這個方面的預案。所以不能怪罪南雲。



最後,我說說最根本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日本根本就沒有把美軍的油庫列為攻擊目標!這是因為日本在站前潛入珍珠港的著名諜報員吉川明確送回了情報,珍珠港露天的重油罐是空的!


這是戰爭結束後,吉川接受美方審訊時供述的。他當時冒著生命危險潛入珍珠港的油庫,到重油罐旁查證了這個信息。



這就解釋了,南雲是不會向空的重油罐扔炸彈的。至於轟炸珍珠港的地下油庫,這個問題不是扔兩顆炸彈就能夠做到的。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1942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珍珠港基地,此役美國海軍損失極其慘重,日本以極其微小的代價換來巨大戰果,美軍陣亡高達3000多人,40餘艘艦艇200架飛機被炸沉炸傷。而日本傷亡不到200人。

然而看似非常成功的計劃,卻百密一疏,那就是珍珠港裡面巨大的油庫儲藏著高達450萬噸原油,如果把它摧毀的話,美國太平洋海軍至少一年之內還無法恢復戰鬥力,這對日本來說是極為有利的,可是戰鬥的時候,日本人就僅僅對基礎設施進行了轟炸,然後就撤退了,那是日本人忘了嗎?要知道日本在戰前對珍珠港做了大量偵查,派出了大量間諜,對基地裡面的情況摸的一清二楚,而且油庫是非常重要的目標,怎麼可能偷襲的時候突然就忘了,之所以沒有轟炸油庫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1.日本把精力全部放在戰艦身上,如果把艦艇全部炸燬的話,你短期很難生產出來,這樣你的艦隊就沒有戰鬥力了,無法和我對抗,就算有再多的油沒有戰艦也是沒有用的,日本主要目的就是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然後把精力發在中國和東南亞戰區的身上,所以日本就沒有炸燬油庫。

2.如果引爆油庫,會引起巨大爆炸整個基地都會被毀掉,日本如果佔領了珍珠港的話,又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修復他,本來國家人口數量不多,國家也很缺錢資源又少,所以這是日本人不願看到的,基於種種原因日本就沒有炸燬油庫,把它保存了下來。

喜歡我的就請關注我吧,有問題可在下方提出,我會一一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